精选老子名言解释51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0 09:03:21

一、老子名言解释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如“大道废,有仁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有些现在看起来合理的,有得则不是很合理。很显然,如果我们困在这样的逻辑中,不管我们作何种辩说,似乎都是徒劳。这个时候就需要“超越”。类似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时常会遇到。

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5、《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主要讲述了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把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淮南子·天文训》是迄今看到的对它的一个早的哲学上的解释:“道(曰规)始于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照《淮南子》的解释, “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

6、但是我们人类却有一套自己的是非善恶的判断,人们会根据自身的心理活动和欲望而产生一些是非善恶的看法,就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做坏事的人是坏人,需要受到惩罚,这个也是因为这个“坏人”伤害了他人的利益,于是人们就判定这种人是坏人。

7、是的,你看多少人辛苦努力赚的钱,存在银行十几年,一朝不小心,因为没有控制自己欲望,就被骗得精光,这那就是无尽的欲望,让十几年的努力白费,更让人往后余生努力得更精疲力尽。

8、道可道,道;名可名,名。(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0、“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1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2、本,根本。贵是以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下为基础的。此言贵与贱、高与下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贱就没有贵,没有下就没有高。

13、那么这些人,这些忙得只知道赚钱的人,吃饭几乎都是狼吞虎咽,哪里看得出菜都没有洗,哪里看得出菜很脏,只要没有沙子,都吃进肚子了。那么这些就是人害人的现象,不良商家为了赚,不顾别人健康,这样的事,是常有发生的。

1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1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解释: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1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季节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会生老病死,但后面这句话“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这个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疾风暴雨的变化,而是缓慢的运行方式。

二、老子名言名句大全解释

1、“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2、译: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3、伐,夸耀。矜,骄傲。长,指进步。喜欢自我夸耀的人是不会事业有成的,骄傲自大的人是不会进步的。谦虚谨慎才能使人事业有成、成长进步。

4、老子崇尚柔弱,因为柔弱代表了旺盛的生命力。生命刚开始时,正是生命力强的时候,而这个时候的生命特征就是柔弱。“物壮则老”,事物成长到强硬了,也就老了,行将就木了。

5、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7、解释: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11、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4、“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15、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6、得时乃能驾,不时蓬累行;良贾藏若虚,去执断欲行

1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8、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在古代是十分可贵的,对于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他的辩证法思想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老子所讲的对立面的变动,也都只是指一些具体事物的暂时现象。老子提出了居弱守雌的方法,从而使自身在万物轮转之必然中立于不败不衰之地。老子主张不能忽视细节、小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9、治大国,若烹小鲜。

20、出自先秦《老子》第一章。

三、老子名言100句解释

1、反观中国,积极推行“一带一路”政策,让世界各国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正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中国的做法顺应天道,合民意。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4、按照孔子的逻辑,“殷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都可以说是上是“得仁”,其中,比干虽然被“剖心而死”,却是“求仁得仁”,因而无需怨恨。故而,人到尘世走一遭,不过是一场修行之旅,种下因缘,求得果报,各从其道,各从其好,自度度人,随缘欢喜可也。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6、解释: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做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大的祸害是不知足,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7、解释:不自我表扬,反能彰显贤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我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8、“民之老死不相往来”语出《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0、(翻译讲解):对待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1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