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哲学思想【49句精选】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09 09:21:08

康德哲学思想

1、纯粹理性批判

2、实践理性批判

3、判断力批判

4、费尔巴哈:哲学上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他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位主动与基督教神学思想公开决裂的思想家。

5、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6、黑格尔《逻辑学》上写: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7、佛教《心经》上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康德的星云说发表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发表以后,人们才想起了康德的星云说。

9、《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10、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11、宗教方面

12、政治构想

13、尼采:上帝死了,超人就是大地的意义。其强力意志论推翻了神的等级制,肯定了人的等级制。

14、康德哲学是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开始的,不同的是他并不怀疑普遍必然性原则存在,他认为自己要做的是为已有的科学知识寻求其可能性条件,并划定科学知识的范围,从而为科学重新奠定牢固的基础。为了说明这一点,康德主张“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他一方面赞同经验论的观点,即世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经验知识,离开经验世人没有任何知识;另一方面,也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他的问题是:来源于经验的知识是如何获得普遍必然性的。康德分析了世人现有的知识的结构。

15、天文学方面

16、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哲学方面

18、《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19、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20、尼采---提倡超人哲学====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1、批判哲学的创始者,总结了理性主义和经验论。成为以黑格尔为顶峰的德意志古典哲学的起点。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22、黑格尔: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其学说主要阐述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23、康德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这套自然法则是无上命令,适用于所有情况,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24、在宗教问题上,康德承认无论是经验还是理性都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是他认为,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必须假设上帝与灵魂的存在。他把这些信仰称为“实践的设准”,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

25、康德的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

26、他们几人都是德国18、19世纪的哲学家,自康德开始基本上都受前人的观点的影响。要么一脉相承,要么站在对立面针锋相对。德国近代的迅速发展和这些哲学家奠基的人文基础有着大的关系。

27、康德:人为自然立法。其学说主要表达——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无限敬畏——那就是头上灿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28、他们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黑格尔注重理念,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康德注重理性,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叔本华和尼采是唯意志论。

29、这些哲学家的理论各不相同,分别谈谈他们的理论特点。

30、提问外行了,这些哲学家的理论怎么可能用几句话概括呢?勉為其難只能这样回答:

康德哲学思想

31、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

32、他们的哲学观点不尽相同。黑格尔注重理念,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康德注重理性,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曾写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叔本华和尼采是唯意志论。他们都不喜欢黑格尔。

33、康德哲学属于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客观唯心主义,带有不可知论的观点。

34、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

35、伦理学方面

36、康德主张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

37、政治上,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38、如对哲学感兴趣,以上不必看,而应读他们的著作,那才是了解他们思想的佳方式。

39、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康德在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多,首先形成太阳。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40、黑格尔:1770一一1831,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他在制定辩证发展的理论方面起过巨大的作用。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哲学。他的“观念”在其辩证的自己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逻辑的阶段;第二个阶段,“观念”转化为自然界;第三个阶段,是“精神”。黑挌尔唯心主义哲学中有价值的是辩证方法一一一关于矛盾的斗争是发展的泉源,发展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而实现,真理是具体的等等问题的学说。

41、康德的著作是三大批判

42、康徳:著名的徳国唯心主义哲学家,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期徳国唯心主义的创始者。他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使二者妥协,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直到现在,康德主义还是帝国主义思想家用来反对现代自然科学和反对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主要武器之一。

43、主要思想: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而理性则是天赋的。

44、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拉脱维亚裔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45、《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全书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46、不过我喜欢黑格尔,虽然黑格尔不喜欢中华文化。但是我觉得这完全是因为黑格尔误解了中华文化。黑格尔的逻辑学论述感觉是从老子那里偷来的,黑格尔却说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太玄了。所以黑格尔自己说引用了佛经的思想,特别说用自己的理解来写就不算是抄袭,感觉有点象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47、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的表象世界

48、叔本华:人只有在摆脱一种强烈的欲望冲动时,才能获得根本上的自由。他是怀疑论大家,也是著名的悲观主义论者。

49、伊曼努尔·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拉脱维亚裔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