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庄子名言及译文140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04 07:26:08

一、庄子名言及译文

1、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2、(出处)《孟子·尽心下》译文: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4、人是来自虚无,无是先,所以就以无为首。而后由无生有,生是居次,因此以生为背脊。后由生而死,因此以死为臀部。臀部和头首虽然不同,但本是同一个身体。死和生虽然不同,但也如同臂部和头道一样的一体,是互为一贯的。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就可以置生死于度外了。

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6、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内篇·逍遥游》

7、砍树的说,因为这种树除了好看之外没有用啊!

8、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螳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庄子·齐物 论》汝不知夫螳螂乎

14、句子含义:人生不能没有信念和希望。

15、圣人不死,大道不止。

16、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庄子·大宗师》

1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1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每个人没有思想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是蒙昧无知的状态,社会就会运行良好,所以有圣人的话,大盗之类必然也会存在,因为这两个方面是相生相克的(按他们的学说)。

19、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0、有一次,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起,他们互相商量:如果有这么个人,他的头是无,身躯是生,臀部是死。这种人从无限的世界来,又从无限的世界回去。视死生为一体,那么他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说完后,四人相顾而笑。

二、庄子的名言名句及翻译

1、(感悟)真正的友情,来自志同道合的人。

2、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朴素,本质,持久。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4、译文: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5、庄子一听很感慨,看看吧,没有用不成材的话可以安享晚年。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解)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7、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8、注:文章仅供参考!老画所有文章如果不妥,编辑可以随时删除!本博主要记录与分析未来大势的过程与趋势,经济、杂谈、情感、健康等。

9、译文:大的善就应当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与万物交融,而不与之争夺;水只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低洼之处,所以水性接近于道。

10、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指能像珍贵自身一样珍贵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能像爱惜自身一样爱惜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11、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12、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13、15)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4、句子含义:人的认知都会受到环境的局限。

15、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6、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

17、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8、鉴明则尘垢不止。

19、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0、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三、庄子名言及翻译

1、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庄子·杂篇·庚桑楚》

2、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3、译文: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4、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释义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5、一天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6、“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7、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8、《庄子》名句赏析——感悟道家的人生智慧

9、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10、24)译文: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12、莫逆于心,遂相与友。《庄子》

13、译文: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x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x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1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5、字词注释:凫,读fú,野鸭;胫,读jìng,小腿。

1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万物方生方死

17、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18、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19、大宗师》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四、庄子名句经典语录翻译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3、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6、(感悟)朴为专素为纯粹。如果一个人在浮世沧桑过后若还能保持淳朴的初心,那将是人之大美。

7、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8、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适用话题:真实、纯朴、美

11、(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13、大而无当,往而不返。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16、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世间》

18、大智出名言,铭记句子,更重用的是能以其度身,修心养性才有意义。

1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0、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五、老子庄子名言及翻译

1、(3)用真人真事为论证之理由;等等。由此可见,它与先秦诸子的引用论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2、尾生抱柱,至死方休。《庄子·盗跖》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4、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5、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7、18)译文: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外篇·山木》

9、27336位学习者共同选择

10、白玉不毁,孰为珪璋。(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庄子·马蹄》

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12、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1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14、(译文)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

15、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16、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17、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 (释义)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 。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18、看完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想吗?

19、后通过古代贤王之间的礼让美德,惠子与庄子的辩驳讨论,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大用而不为的思想,认为应该远离世俗名利纠缠,远离污秽现实。

2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2、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3、说起庄子大家都不陌生,他本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4、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6、——《庄子·逍遥游》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8、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9、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0、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11、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庄子》

12、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1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14、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15、——提取“天爱”作为名字,表明父母对孩子的寄予外,又彰显了女孩子性别特点。名字整体形容孩子要懂得自尊、自爱,心胸宽广、善良、懂事。

16、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庄子.养生主》

18、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关心合不合道义。跟小人谈事情,他们只关心是否有利可图。

19、译文: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20、译文: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1、寻发物十都种看样向还利把沟,巨鱼来心么们法和民上其体,泥鳅为向还利把制

2、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3、(原文)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出处)《庄子·齐物论》。(译文)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一样气焰逼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

4、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5、庄子是战国时期诞生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一生都穷苦落魄,如果说仕途功名的话,高只当过一个漆园的管理者。他的成就闻名后世的在于他的思想境界。他一生潜心研究专心著作,特别尊崇老子的思想。庄子文字赋予的思想,撼动人心,让人读了仿佛心灵得到净化,俗世纷争都如云烟了。

6、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庄子·春秋》

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8、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9、解释: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10、老子无为而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中国)老聃:《道德经》这句经典 墨子,主张尚贤。竞争性的选贤任能。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11、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1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3、译文: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

14、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庚桑楚》

15、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6、正常人看了这个骷髅呢,都会感觉阴森森的,担惊受怕,觉得自己流年不利之类的把,毕竟在中国很是忌讳这些的。敬而远之嘛,中国人有的信鬼神,也会反省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是不是被冤死鬼找上门了。换句话说,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看到这个,也都有点怕看到这个。

17、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庄子名言大全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9、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20、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庄子·逍遥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