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朱熹简介及代表作品109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24 09:23:46

一、朱熹简介及代表作品

1、此外,还需要注意朱熹一生中特别多样化的别署。比如,因朱熹始祖在山东邹县(山东邹城),故早年自称“邹诉,’;东汉时远祖由青州过江迁居吴郡,故也曾自署“吴郡朱熹”。又因过江后,朱氏一支曾居住在安徽当徒县境内的丹阳镇,后又南迁居平陵,故也自署“丹阳朱熹”、“平陵朱熹”。唐末,朱氏再度南迁至徽州,后定居婺源,故自称“婺源朱熹”;又因徽州古属新安郡,也常署“新安朱熹”。朱松早年曾在徽州歙县城南紫阳山读书,朱熹也因此别署“紫阳朱熹”。淳祐六年(1246),宋理宗御题“紫阳书院”匾额赐歙县城南紫阳山读书处;后来,人们也把朱熹晚年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的讲学处“武夷精舍”也称“紫阳书院”。因此,后世学子尊称朱熹为“紫阳先生”。

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朱熹名句

3、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4、读书,交友,创意,创业,生意,生活

5、朱子在漳州正式刊刻的《四书章句集注》,上承经典,下启群学,代代传授,成为南宋以来中国简要、普及、的一部教科书,被公认为中国主要的文化元典。它的地位几乎和欧美的《圣经》、阿拉伯国家的《古兰经》相等。近八百多年来,“四书”已然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

6、朱子还公开讲学,据漳州府志载,朱子在白云岩开讲《诚意篇》。至今白云岩尚留朱子讲学的遗址,有石碑刻“紫阳夫子解经处”,还有朱子手书:“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7、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8、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软输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9、当代学者束景南作《朱熹佚文辑考》一书,所辑佚诗文甚富。近年出版《朱子全书》,其中佚文部分仍由束景南负责,又有所增补。郭齐《朱熹新考》一书中之《朱熹佚文录考》部分也有新的收获。四川大学古籍所所编《全宋文》、北京大学古文献所所编《全宋诗》在朱熹佚诗文收集方面也功不可没。

10、~~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11、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水调歌头》、《南乡子》、《忆秦娥》等。其中以《菩萨蛮》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12、《论语集注》是儒家理学著作《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是朱熹经过40多年的用心“理会”,并“逐字称等”后才终写定的经典之作。

13、朱熹的学术启蒙是从其父那里开始的。朱松本身就是北宋理学家“二程”的三传弟子,师事罗从彦(字仲素,豫章先生)。朱松举家移居福建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当时的理学中心之一就在闽中,这使得他在仕途不得意的日子里仍能与道学诸友保持着亲密的交往,并以此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朱熹日后能成为理学大师与“闽学”领袖,与朱松有这样一层关系是分不开的,闽中理学家乐意接受朱熹这样一位理学后人。朱松临终前,将朱熹托付给了崇安的三位道学挚友:胡宪(字原仲,绩溪先生)、刘勉之(字致中,白水先生)、刘子翚(字彦冲,屏山先生)。这三位就是早年对朱熹影响深刻,朱熹以父相事的“武夷三先生”,其中刘勉之还把女儿许配给了朱熹。

14、文集共收朱熹诗词762篇,1218首,其创作背景、本事、人事、典故不易弄清,加上语言障碍,给使用者造成了不小的理解困难。此次整理,作者对全部诗词逐篇做了解题和笺注。解题主要提供有关背景材料,从总体上提纲挈领地概括某些篇目的全篇意旨及疏释篇题中有碍理解的个别词语。

15、朱熹书法欣赏(致教授学士尺牍)02

16、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是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17、在该书整理过程中,作者对新出现的“佚文”展开了全面的辨伪,对于每一篇,皆进行深入考辨,甄别其真伪,并发表有《朱熹两件手书作品真伪考辨》等。该书附录的《伪托误题朱熹诗文存目》,集800年来历代学者辨伪之大成,为史上首个朱熹佚文伪托误题目录。

18、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深、影响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19、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认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是“培根”的工作,故从小向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尤其重要。儿童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畏隆师之道”。他指出,这些伦理道德皆蕴藏于儒家经典之中。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20、白鹿洞书院“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二、朱熹的简介资料大全

1、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友刘子、刘勉子、胡宪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人。”

2、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3、Amongthem,TheCollectionofFourChaptersandSentenceshasbecomethestandardofimperialexaminationandtextbook.

4、Afterhisdeath,hereceivedagiftof"Taishi"andatitleof"HuiguoGong".

5、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6、朱熹几乎用了毕生精力研究“四书”。他在34岁时写成了《论语要义》,10年后又写成《论语正义》,之后又写《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60岁时,他撰写《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之后还写了《大学或问》、《中庸或问》。他在临死前三日还修改《大学·诚意章》的注释。“四书”经过他的反复研究,颇为完整,条理贯通,无所不备。“四书”在南宋以后之所以能代替“五经”的,与朱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7、HewasamongthetwelvephilosophersinDachengHallandwassacrificedbyConfucianism.

8、朱子把“笃意学校,力倡儒学”作为改革漳州这一地方的“俗未知理”的方略,提出“身修家齐,风俗严整,人心和平,万物顺治,隆及后世”的办学方针。他邀请黄樵仲、陈淳、李唐咨等八位漳邑耆儒为“入学表率”,本人则定期赴校视事讲学,“每旬之二日必领学官下州学,六日下县学”“为诸生讲说”。平时对向他请教的人士,总是以礼相待,与他们讲论经典,常常谈到半夜。

9、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淳熙九年(1182年),朱熹52岁时,才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才第一次出现。之后,朱熹仍呕心沥血修改《四书集注》,临终前一天朱熹还在修改《大学章句》。朱熹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

10、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1、总裁读书会,分享大智慧!

12、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13、朱熹(1130~1200)号晦庵,晚称遁翁。安徽婺源人。宁宗时为焕章阁待制、侍讲。当时韩住胄独断专权,禁令道学,朱熹被降官。庆元四年(1198)宁宗订立伪学逆d籍,把他加入其中,两年之后他郁郁而终。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他为信国公,改徽国公,从祀孔庙。

14、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转自:www.binzz.com

15、自古以来,朱熹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又因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已成为中国官方哲学,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书等为主,大字墨迹很少,故为珍贵尤稀!

16、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17、“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18、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9、主要有《周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四书或问》《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楚辞集注辨正》《韩文考异》《参同契考异》《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

20、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三、朱熹有哪些主要作品

1、HeservedasZuoDigongLang,Deputytransportenvoy,HuanzhangPavilion,Secretarycompilation,BaowenPavilionandotherposts.

2、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3、纵观中国学术思想史和中国文化史,两宋时代是继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个崇尚学术争鸣与重视文化建设的高峰,而“程朱理学”恰恰又是这一高峰的主峰之一。朱熹崛起于南宋中前期,他在思想、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近七八百余年的封建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提出的:儒家在汉朝获得统治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儒家成功地将精深的思想与渊博的学识结合起来。朱熹就是儒家这两个方面的杰出代表。他的渊博的学识,使他成为著名的学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为第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决不是偶然的。

4、《楚辞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时(1193年)。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赋体。

5、朱熹书法作品欣赏(秋深帖)1

6、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7、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洞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岳麓书院的。

8、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

9、作者简介丨陈来,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0、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11、朱熹,儒学集大成者,其学说被称作“朱子学”,对明清时代乃至朝鲜、日本等国影响极大。“朱子学”强化了“三纲五常”的儒学思想,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只是日后的朱熹门徒对其学说的固步自封和歪曲解读,从而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影响了民主和自由的发展,也导致了诸多现代学者对他的褒贬不一。

12、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13、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14、本册所书内容节录自《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及〈说卦传〉,共十四开,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墨迹。此作经元明两代藏家之手,于清乾隆时期入宫,著录于《石渠宝笈》,为流传有绪之作品。

15、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行(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

16、朱熹尺牍书法作品《与彦修少府帖》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8、《楚辞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时(1193年)。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赋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注本繁多,其中“楚辞集注”是研究楚辞的佳善本。

19、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20、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四、朱熹的介绍简介

1、朱熹书法欣赏(大桂驿中帖)2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朱熹书法欣赏(致教授学士尺牍)01

4、出处:朱熹《九曲棹歌》(节选)

5、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6、《孟子集注》特色是既借助经典诠释创新哲学体系,又尽量重视古注,追求本义;前者是对时代的呼应,后者是对经典的尊重。由此在诠释实践中弱化了“本体”与“方法”的紧张,强化了“原意”与“用心”的统发展了中国特异于西方的诠释传统。

7、《四书章句集注》就是他重塑孔孟形象、发挥儒家精神、宣传理学道义的简要、普及、的一部教科书。因此,有人说它的地位几乎和欧美的《圣经》、阿拉伯国家的《古兰经》相等。

8、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续集、别集、外集五十一卷。该书汇编了散见於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

9、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后延平府今南平市),是道学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朱熹墓建阳黄坑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师承当时的洛学一脉“南剑三先生”李侗的教诲,开创闽学,集理学之大成,与“南剑三先生”并称为“延平四贤”。

10、朱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正统思想的主要代表者,是继孔子之后又一座耸立在国人心中的思想文化高峰。他的学说集宋代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深刻影响了宋末至元明清七百多年间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结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并远播海外。

11、每周一本书,跟大咖一起读。以书会友,遇见更好的自己。

12、笺注则旨在疏通文义,帮助读者达到对作品的正确理解,主要注释疑难词句、典故、某些特殊的背景、思想内容及人、事,而一般词语则不注、少注或略注。不串讲,不赏析,不烦琐考证,留待读者咀嚼体味。全书总计注释5300余条,朱熹文集之有注释,在史上尚属。

13、《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撰著,五十九卷,序例一卷。熹与其门人赵师渊等,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本儒家纲常名教,简化内容,编为纲目。

14、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

15、朱熹书法作品欣赏(秋深帖)3

16、释文:集古跋尾。以真蹟校印本。有不同者。韓公論之詳矣。然平泉草木記跋後。印本尚有六七十字。深誚文饒。處富貴。招權利。而好奇貪得。以取禍敗。語尤警切。足為世戒。且其文勢亦必至此。乃有歸宿。又鬼谷之術。所不能為者之下。印本亦無也字。凡此疑皆當以印本為正云。十二年(1185)四月既望。朱熹記。華山碑仲宗字。洪丞相隸釋辨之。乃石刻本文假借用字。非歐公筆誤也。

17、朱熹是一位积极人世的学人。任秘阁修撰期间,即主张有准备地抗金。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时,因屡次进言而忤权臣韩侂胄。终,在宗室赵汝愚与外戚韩侂胄两大阵营的权力斗争中,结束政治生涯,并在“庆元d禁”中被罢去祠官,一度颠沛,在居无定所中度过了他后的三年生涯。直到韩侂胄死后,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五年(1212),宋廷以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立学。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自此,朱熹的一代学术宗师地位,取得了合法的“名义”。

18、《城南唱和诗卷》是朱熹为应和张栻城南诗20首所作,书写此卷时朱熹年38岁。张栻,字敬夫,号轩,张浚之子,宋代著名学者。朱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朱熹与张栻在谭州(今长沙)游历城南胜景,其间有许多应酬唱和的诗作,城南唱和诗应该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和诗一共二十首,描绘了城南风光二十景。

19、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20、文集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文写作年代不明,给使用者造成了很大困难。此次整理,作者对全部诗文逐篇考订撰作年月时日,注于题下。这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有笔者《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顾宏义《朱熹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及郭齐《朱熹新考》一书中之《朱熹诗词编年考》。

五、关于朱熹的作品有哪些

1、朱熹书法欣赏(与彦修少府帖)01

2、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3、清人蒋垣《八闽理学源流》卷一云:“濂溪周子敦颐,继孔、孟绝学于仁宗间,以《太极图》、《通书》授程伯子灏、叔子颐。二程之门受业多,而刘绚、谢良佐、游酢、张绎、苏晒、吕大临、吕大均、尹焞、杨时成德尤著。杨时,闽之将乐人。杨时归闽,受业者多,东南推其为程门正宗,遂为‘八闽理学’之始,门人胡宏、罗从彦尤著。宏传之张栻,从彦传之李侗,侗传之朱熹。”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作为理学家的朱熹,是“二程(颐、颖)”的四传弟子,终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学说,集理学之大成,成为一代宗师,乃得与祖师并称,号“程朱理学”。朱熹的生平简介

4、(释文)熹顿首拜覆:窃闻卜筑锺山,以便亲养,去嚣尘而就淸旷,使前日之所暂游而寄赏者,今遂得以爲耳目朝夕之玩,窃计雅怀亦非独爲避衰计也,甚善甚感!所恨未获一登新堂,少快心目耳。蒙喩鄙文,此深所不忘者。但向来不度,妄欲编辑一二文字,至今未就,见此整顿,秋冬间恐可录净。向后稍间,当得具稿求敎也。所编乃通鑑纲目,此年前草例,今夏再修,义例方定,详略可观。亦恨未得拜呈,须异时携归,请数日之间,庶可就得失耳。末由承晤,伏纸驰情!熹顿首上覆。(大桂驿中帖)

5、朱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

6、朱熹的学术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主要观点如: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且理在先,为主;气在后,为客。强调“天理”与“人欲”对立,“人欲”要服从“天理”。“朱子学”作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自南宋晚期立于官学后,在元、明、清三代一直作为官方哲学,进而作为科场程式。同时,朱熹的学说也影响到日本等东亚、南亚各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7、朱熹书法初学汉魏崇尚晋唐,主张复古而不泥古,独出已意,萧散简远,古淡和平,非流俗所敢望,大有晋人风致。朱熹的书法被誉为汉魏风骨及韵度润逸。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朱熹的书法欣赏

8、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长,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俾愿贷者出息什……岁或不幸小饥,则驰半息,大俊则尽”。设立社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无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多处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

9、总计全书凡出校勘记7000余条。宋闽、浙二本卷末所附考异及底本之校勘记,清人贺瑞麟所作《朱子文集正讹》《朱子文集记疑》,也择其重要者移人各篇校记。这在朱熹文集整理方面尚属第一次。以上这些工作全面超越了前人的校勘水平,大大提升了整理本质量。

10、其次,朱熹在游历和出仕中,在各地留下了大量的题榜、碑版与摩崖题名书迹。关于这些书迹的传世部分,高令印在《朱熹事迹考》一书中曾有过比较详细的记载。当然其中也存在大量的后世翻刻者,乃至后世伪托者,这是需要进一步考察甄别的。

11、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讲学,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研究理学,著书立说,与蔡元定等创建学术史上令人瞩目的“考亭学派”,考亭也因此喻为“南闽阙里”,建阳称为“理学之乡”,也因朱熹、蔡元定、刘爚、黄干、熊禾、游九言、叶味道史称“七贤过化”之乡。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远在美日韩及港澳台等海外朱子后裔都会前来祭祀拜谒,他所创立的南宋理学迄今仍被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来等国推崇。

12、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经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还乡。

13、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14、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15、朱熹书法欣赏(允夫帖)01

16、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17、代表作有《菩萨蛮》、《水调歌头》、《南乡子》《忆秦娥》等。其中以《菩萨蛮》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其词结有《晦庵词》。

18、1178年,朱子出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建立“白鹿洞书院”,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院”,他曾自兼洞主,延请名师,充实图书,还请皇帝勅额,赐御书。还置办学田,供养贫穷学子,并亲自订立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教规》。该《教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及修己治人道理,都一一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详细的规定,不仅成为后续中国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而且为世界教育界瞩目。

19、青玉案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20、原句应该是: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1、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2、本文主要把朱熹《家礼》放在朱熹家礼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演变历程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家礼》思想内容的考察,来阐释朱熹博采古今众家的礼学特点,并结合晚年的礼学著作和语录来探讨其礼学思想的变化发展。

3、朱熹书法欣赏(大桂驿中帖)1

4、此卷书法笔墨精妙,萧散简远,笔意从容,灵活自然,为朱熹传世佳作。明陆简《朱熹城甫唱和诗帖跋》云:“紫阳夫子平生讲道之功,日不暇给,而于辞翰游戏之事,亦往往精诣绝人。”

5、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又称《向往帖》,是以行草书成。由内容中有“长沙新命,力不能堪,恳免未俞”的句子来看,可以推知这应是绍熙五年(1194),朱熹六十五岁时,辞知潭州(今湖南长沙)任的时候所写。这幅尺牍中,朱熹的起笔多侧峰斜出,行笔迅速,转折自然,虽无意于求工,但点划波磔,无一不合传统书法的法度。

6、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朱熹既相对轻视,又十分宽容,这与其复杂的思想渊源有很大关系。就创作而言,朱熹的诗歌作品主要以哲理诗、山水诗和政治诗为主。其中,哲理诗将深奥的道理予以形象化的表述;山水诗则清新自然,余味隽永;而政治诗又写得直抒胸臆、金刚怒目。

7、在中国的经学诠释史上,朱熹的《孟子集注》以注重义理阐发的创新性哲学诠释而作为“宋学”的代表,受到追求经典本义的后代“汉学”诠释家的批评与指责。

8、朱子学发展到今天,显然需要一部更为完备的朱熹文集。近面世的郭齐、尹波编注《朱熹文集编年评注》13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这样一项应运而生的新成果。

9、朱熹《大桂驿中帖》纵4cm,横3cm行草书17行240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