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作的诗(精选好句114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5 06:55:50

贺知章的诗5首

1、贺知章的其他两首诗

(1)、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2)、凹叔那个心疼啊,真想上前捞起何监!Ps:这可是微缩模型,可经不起您这身板儿压!!

(3)、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4)、(太真宠遇如惠妃,宫中号曰“娘子”,凡仪体皆如皇后。——《资治通鉴》)

(5)、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

(6)、贺知章爱交友,上到皇族,下到平民百姓。有学生,有道士。所以当贺知章离开长安的时候,送别场面浩浩荡荡。

(7)、操着吴语,在长安繁华的城市里,狂妄不羁又老成。他纵情诗酒;但暗暗在政治风波中站在太子这边。

(8)、他是初唐的诗人。但在初唐四杰的光芒之下,贺知章这三个字只有阴影。

(9)、贺知章提出告老还乡。他躲过了一劫,但躲不过生老病死。

(10)、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1)、但他的脾气照样很臭,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甚至连天子都快要叫不动他。只有对于贺知章,李白是敬佩加感恩。

(12)、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13)、这一年,政局微变。正如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何监,坐在房檐下,叹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这一年,李白和唐玄宗说声拜拜,被赐金放还,在路上就听到酒友贺知章还乡的消息。

(15)、公元744年,李白听说贺知章去世的消息,他写下很多诗来怀念贺知章:《对酒忆贺监二首》《重忆一首》《对酒忆贺监》……

(16)、这首诗凹叔年少读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对这位客是好奇。

(17)、这样我们再回头看首句中的“碧玉”,它和柳的颜色明显是有关的。且它和次句中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这里还有一个深意就是,南朝萧绎的《采莲赋》中有“碧玉小家女”一句,也就是后来“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的来源。所以贺知章诗中的碧玉,就很自然地将柳树和亭亭玉立的美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再联想到她绿色的丝织裙带。

(18)、《咏柳》(一作柳枝词),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

(19)、这样旅行的一生自然是充满了离别,所以李白的诗篇中单是送别诗就有160余首,其中有《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夸张之语;也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旷达之语;更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牵挂之语。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诗,也是李白的一首28字赠别诗,是写给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贺知章,后5字让人啼笑皆非。

(20)、《采莲曲》无数的诗人写过,但是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的作品都落入了俗套,即使是李白、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等这些大诗人的在写这一类题材,那都只是写得很平淡,没有贺知章这首生动有趣,虽然这首诗同样也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写得又是极为细腻,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是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2、贺知章作的诗

(1)、他比李白大42岁,比杜甫大53岁,比岑参大56岁。

(2)、公元758年,贺知章死后的第14年,他被皇帝唐肃宗(前太子李亨)加赠礼部尚书。

(3)、《望人家桃李花》,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4)、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5)、天宝五载:李策划韦坚、王忠嗣之案,导致太子两次婚变,太子身边亲信散失殆尽。

(6)、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7)、贺知章离开的长安的那一年,回首往事,一切如烟。

(8)、无论是禅师的口中,还是歌女的嘴里,又或者是传奇故事里偶然一句,都有贺知章的诗。他的诗,是经得起群众考验的诗。

(9)、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10)、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颢气氤氲金玉堂.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13)、宰相送别,皇太子握手告别。整朝官员一起出现,不再battle,只为这位常青树一般的老兄弟送别。

(14)、贺知章一生,活在朝堂。他的仕途一直很顺利。

(15)、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6)、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37岁进士,一直晋升到三品的秘书监,是当时太子的宾客。

(17)、当时,人人都说他狂,时间久了,贺知章也自称“四明狂客”。

(18)、他们中有皇族贵胄,也有抱负满满的贫寒读书人。没有眼光,没有阶级,没有出身。在醉生梦死中,感受到盛唐潇洒的愉悦。

(19)、贺知章生于初唐,与陈子昂同岁;却在盛唐中大放异彩。他对李白,有知遇之恩;杜甫以他为偶像。

(20)、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他是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晚年生活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他自三十六岁时到京城长安赶考,中了进士后,一直在朝廷任职,直到八十三岁才告老回到会稽。

3、贺知章的全部诗

(1)、《唐禅社首乐章·雍和》,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2)、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3)、译文: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4)、唐代诗人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5)、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6)、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7)、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8)、他晃晃悠悠地走路,骑马,上朝,饮酒。他已经是个垂暮的老人。

(9)、《唐禅社首乐章·福和》,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福和的概括。

(10)、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馀宫百数.旗回五丈殿千门,

(11)、贺知章告老还乡之时写下《回乡偶卷》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

(12)、他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被称为“饮中八仙”。

(13)、《唐禅社首乐章·太和》,一首有名的乐府诗,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4)、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宋·范晞文《对床夜话》)

(15)、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6)、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8)、《唐禅社首乐章·顺和》,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顺和的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19)、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即年少时离开故乡,迟暮之年才回来。别看这句诗朴实无华,实际上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思想感情。要知道对于贺知章来说,他的“少小离家”就是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而“老大回”却是八十六岁高龄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不仅深埋了贺知章的仕途人生,也深埋了贺知章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和思念。

(20)、荒憬尽怀忠, 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 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 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 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 谋成帝幄中。 诏旂分夏物, 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 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 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 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 千载舞皇风。

4、贺知章的诗5首诗

(1)、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写柳的诗不少,但这首咏柳诗很有特色。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是古代一位年轻女子的名字,出身不高贵,但貌美丽。晋代孙绰写过《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后来“小家碧玉”就成了一类美女的代称。

(2)、《回乡偶书二首》,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3)、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4)、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5)、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6)、所以,贺知章每次做诗从来不保存。相比于号称自由放荡的李白,临终时特地拿出存稿交给自己的族叔李阳冰。显然境界更高。

(7)、《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夜游的艺术概括。

(8)、《题袁氏别业》,此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散淡、潇洒,不拘形迹又十分风趣,诗人的形象栩栩如在眼前。

(9)、    我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了晚年才回家。虽然我说话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耳朵旁边的鬓发都已经白了。村里的孩子看见我都不认识啦,都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呀?”

(10)、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即虽然我的鬓发早已经斑白,但是我的乡音却从没有改变。我们说语言朴实,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是通过朴素、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一种真挚、美好的情感。这句诗便是如此,仅仅以一句乡音未改便道尽了诗人对故乡五十多年来的无限牵挂和思念。同时,乡音未改也从侧面表现了贺知章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11)、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12)、译文: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13)、但他实在是太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喝酒。一时喝酒一时爽,一直喝酒一直爽。喝完酒,肆意作诗就很好,干嘛要收集起来?

(14)、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亦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为“仙宗十友”。

(15)、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6)、《唐禅社首乐章·肃和》,是唐代的乐府体裁的诗歌,该诗流传久远,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顺和的概括。

(17)、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8)、而同为饮中八仙的李适之就有点太衰了。同样是跟太子站队,但李适之被李林甫陷害,终服药自杀。

(19)、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20)、何监的第一次出场,骑着白驴醉醺醺地进入靖安司。甚至李必见了他都要先行礼。一个不小心,就从驴上翻落,落入靖安司的3D地图——长安城沙盘里。

5、贺知章写了几首诗

(1)、再结合诗的前两句,贺知章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也都包含在了这平淡的一问中了。而久别回乡所引起的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之情,又不局限于贺知章一人,它更是一种人类共有的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所以贺知章这首诗,能够历经千百年岁月轮转,依然能够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从而催人泪下。

(2)、诗谜是谜语的一种,通常以诗为谜面,以题为谜底。如白居易的“乌鸢争食雀争窠,独立池边风雪多。尽日踏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谜底是“鹤”;苏轼的“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到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谜底是“橄榄”;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谜底是“石灰”。

(3)、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

(4)、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5)、《这个唐朝真好玩儿》通过写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唐朝的文学大家以及薛涛、上官婉儿等历史上的人物在各自生命中真实的挫折遭遇,带读者走近历史课本和语文课本之外的角落,通过轻松活泼的文字和叙事,揭开了一张张古人的真实面貌。

(6)、此时的皇帝唐玄宗感到一丝疲惫,这是他登上宝座的32个年头。有点累,也有点甜。开元盛世的繁华,能使人沉醉。皇帝想,是时候,该休息一下了。

(7)、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是借乐景写哀情。它的意思是说,故乡的孩童看到了我,却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问我: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其实如果要表现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可以选择的素材有很多。但是儿童却能引出诗人的无限感慨。因为贺知章见证了故乡的过去,儿童却是要见证故乡的现在和未来。

(8)、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他是盛唐的赢家,在恰当的时间,全身而退。

(11)、其中汝阳王李琎值得一提,他是皇族中第一美男子,文采好,音律佳。唐玄宗称赞他是“非人间人”,“花奴”。

(12)、而贺知章在其中,如浮萍,风雨飘摇。他是太子宾客,却无力帮太子李亨出头。只能称病,饮酒,告老,还乡。

(13)、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首唐诗:《咏柳》——贺知章

(14)、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回乡偶书》,便是一首催人泪下的诗。它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之手,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到贺知章,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他的不朽诗篇《咏柳》,家喻户晓。当然,他的《回乡偶书》也是脍炙人口。一度勾起了人们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读后让无数人落泪。

(15)、而贺知章这首诗是咏柳,说明它是赞美了柳叶的巧夺天工。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即这一切都是春风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来的。拟人手法的运用,既巧妙地回应了前面一句的设问,又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同时它也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具有无限的美感。

(16)、是当年醉酒呼朋的逍遥日子,还是一去不复返的清明政治?都有。

(17)、乃至于两年后的杜甫,慢吞吞地来到长安。此时,贺知章已经去世。杜甫带着想象,写下《饮中八仙歌》。

(18)、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记得点右下角“在看”哦~

(19)、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20)、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史可查的状元。从此,36岁的贺知章就进入朝堂。

(1)、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2)、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掬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3)、他看李白带着《蜀道难》走到面前,捧场。甚至有了后来的“金龟换酒”和御前实名表扬。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5)冯建国.贺知章其人其诗考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首句“稽山罢雾郁嵯峨”的“稽山”即指越州之会稽山,大禹治水时会诸侯及计议于此,初名“会计山”,后称“会稽山”、“稽山”,它由许多山峰相连组成,长达百里。“嵯峨”指山峰参差巍峨之势。首句是说,郁郁葱葱、云雾缭绕、群峰连绵的会稽山是多么壮丽呵!这真是写山景的绝妙佳句。

(7)、贺知章就是这么一个狂人,而且他的这种狂,也是和李白不一样,总是令人称赞,而他的作品也是与众不同写得很有特色,特别是他晚年回到故乡隐居,写下一首很经典的《采莲曲》,通篇可谓是如诗如画,美得令人心醉,只是那么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但却是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读来也是朗朗上口。

(8)、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9)、就是那个课本里写“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诗人,但真正的他要狂野到超乎你的想象。凹叔跟你慢慢说。

(10)、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旗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11)、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

(12)、《晓发》,是写的一首五言诗。并已纳入《全唐诗》。

(13)、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4)、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