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是唯物还是唯心
1、五、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
2、“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三)、二元论:康德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企图调和理性与经验的矛盾。两种因素相结合形成真知:一是知识的原料,来自经验;一是知识的形式,来自理性。这是康德的二元论观点。康德的理性观,对后来的唯心主义(新康德主义)、唯意志论(尼采哲学)等都有重大影响。
4、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5、二元论:认为多样性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彼此独立、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
6、世纪60年代产生的哲学体系
7、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想发展之下的哲学体系。通过批判、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手段,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到诸如科学带来的弊端等一系列问题。是当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状况产生的哲学思想。
8、(一)、经验论:也称经验主义。培根是其主要代表人物,马恩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试验科学的始祖”。他在认识论方面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认为真正的知识只有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即从经验中才能获得。他是第一个制定归纳法的哲学家。在教育上,夸美纽斯和洛克(“白板说”)都属于经验论者。经验论在发展中又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之分。(唯物主义经验论承认感性认识的唯物主义基础,但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感性认识要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唯心主义经验论把个体的主观经验作为认识的对象,有的还认为经验产生于人的内部心灵活动,走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9、(一)德谟克利特:原子说创始人。马恩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课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列宁把他的唯物主义路线称为“德谟克利特路线”。德谟克利特在哲学上认为原子与空虚是万物的本原,运动为原子所故有,不同形状和不同体积的原子在流淌运动中,以不同的排列次序与位置结合起来,产生各种物体及其性质;在社会伦理观上,宣称幸福为人生的目的;在教育上,强调要遵循自然,注重练习,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
10、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或者意识,两者中之一;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都是世界的本源。
11、二元论者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世界的两个本原,物质与意识并存,不存在派生与被派生、决定与被决定关系,这种哲学称为二元论哲学。这种哲学好象与本人前面讲过的理论有点儿字面上的吻合,实则不然。本人前面讲过的是现阶段地球上具有人类的情况下,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相对关系,这个相对关系就是前面所说的对应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循环变换关系。相对关系是描述宇宙间某个阶段、某个空间、某些数量物质变化的现象,关系是描述整个宇宙空间、时间和全部数量物质变化的现象。
12、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13、一元论者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这种哲学称为唯物主义一元论;意识或感觉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由意识感觉出来的,这种哲学称为唯心主义一元论。
14、包含的理论不一样
15、哲学史上还有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中包含有二元论的因素。如17世纪荷兰的斯宾诺莎即有与二元论相对的一元论之说:
16、马克思在这里批判的,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其意思不是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属性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标准——人虽有其自然属性,但人与动物根本的区别在于其社会性。
17、经验主义希望通过找出知觉的作用机能来坚持知识来源于知觉的观点,终反证出理性和先天本性不可能充分知识的源泉。在西方,与基督教观念相结合的新柏拉图式理性主义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18、二元论:古波斯摩尼教的善一恶二元论,柏拉图的理念—事物二元论。
19、唯理论是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中与经验论相对立,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又译为理性主义。唯理论这个译名一般用于狭义,它与经验论或经验主义相对立,主要表现在认识的起源和可靠性问题上。
20、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界定: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的理解问题上的实体主义思维方式的超越,它要求从人与他人的“主体间”关系中规定和理解人。
21、二元论把物质的派生物精神当作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的东西,因而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本源问题。同时,由于它违背了科学所证明的基本事实,故也不能真正将物质与精神独立的原则贯彻到底。
22、就其主导思想而言,大致可以概括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两大思潮与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某些历史渊源。从经验主义到实证主义再到科学主义的发展;从理性主义发展到理性的人本主义和非理性的人本主义。)
23、(三)亚里士多德[U4]:他在哲学上提出关于第一哲学、实体、四因、潜能与现实、第一推动力等学说。他认为构成事物的原因有四种,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并认为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就是潜能转换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恩格斯称他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在哲学上,他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在教育上,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他是较早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的人。……
24、“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离不开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劳动实践,只有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可以说,人的本质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发展紧密相连的实践问题。
25、二、中世纪的宗教哲学与哲学思想中唯实论和唯名论的论争
26、(二)、唯理论:也称理性主义。它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有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思维形式进行推理的结果。笛卡尔是近代唯理论的代表,他提出“天赋观念”说和“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认为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出来的。理性知识是可靠的,感觉是会欺骗我们的,是靠不住。斯宾诺莎既肯定人们的认识以独立的客观物质世纪为对象,是唯物主义者;又认为理性的认识可以不从感性得来,是由理性直觉和推理而得到的,在这一点上,他又违背了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而陷入唯心主义。
27、“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著名命题。意思是人基于某种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历史存在物,即为我的、自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生成物。
28、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9、二元论是本体论的一支,它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源对立哲学观点。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和一元论相对立。由于二元论实际上坚持了物质与意识彼此并没有前提关联(或是互为前提),容易被一些唯物论者认为是唯心的,实际上,二元论的概念决定了它不能偏向其中任何一方。
30、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在理智和信仰关系上,他主张信仰高于理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他把天主教说成是万物的恶“第一推动力”,把世界描绘成为由下而上的递相依属的等级结构。天主则是高的存在,也是万物追求的高目标。他把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说成是天主所预言决定的,肯定政权和教权来自天主,但教权高于政权。他的哲学和神学体系叫做托马斯主义。……。
斯宾诺莎是唯物还是唯心
31、四、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32、一、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论争
33、(二)崇尚自然:从自然事物中寻求人的发展规律。夸美纽斯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企图以自然事物来说明人的发展规律。卢梭:出于自然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社会就变坏了,以此向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宣战。
34、认知世界的观点不一样
35、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
36、笛卡尔为了说明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来源,不得不承认上帝是“的实体”,无论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都得依赖于“上帝”。这样,他的二元论后还是倒向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37、是的,人与动物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社会属性。比如:在家里,你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妹妹的哥哥;在社会上,我们是公司的员工,是老板的下属,是城市里的公民等等。总之,我们不是独立的个人,我们与别人有千丝万缕联系,通过协同合作我们才能完成我们的工作,实现我们的价值。
38、唯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39、也即是说,它要求从“关系”而不是从“实体”出发对人的现实存在进行规定,具体的、历史性的社会关系将融解和扬弃人的“普遍本质”,也将融解和扬弃孤立“自我”的实体化,同时又试图把人的“个性”与“普遍性”内在统一起来,实现对人的具体的、历史的理解。
40、(一)人文主义:主导思想。它的基本内容是用人来对抗神,用人道来代替神道,宣扬人力的伟大,重视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想思维,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其理论基础就是人性论,理性在当时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文主义的基础是人性,人性的具体表现就是理性。
41、文艺复兴思14世纪~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大到德、法、英、荷等国。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束缚。
42、马克思这个命题出自《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
43、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哲学史上典型的二元论者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R.笛卡尔。
44、尽管这些思想家也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但他们却只是从脱离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交往本身来理解人的社会性,因此无法把握社会性的真正内涵。人的社会性的真正内涵被马克思所揭示,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5、(二)、唯实论:也称实在论,是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一个派别,与唯名论相对立。它认为“共相”(即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个别事物由它派生出并不真实存在。唯实论把“共相”看做是独立存在于事物之外的精神实体,是第一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6、他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事实上两者都存在着差别。
47、(一)经院哲学: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教条的,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常常讨论一些烦琐且无意义的问题而被称为烦琐哲学)
48、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49、(二)柏拉图:在《理想国》、《法律篇》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道德和教育理论,建立起以理念论为中心的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善的理念是一切知识和真理,是一切存在之所本。在教育上,他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是要培养统治者、哲学王。
50、唯名论,有极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前者完全否认一般的意义,后者承认一般表示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还没有达到对一般的本质的理解。
51、(三)、唯名论:它认为没有离开个别事物的“共相”,“共相”不是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仅仅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认为个别事物是真实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先于一切的东西,因而唯名论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但它不了解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因而否认一般的客观性,则又含有唯心主义的因素,不能达到唯物主义的彻底性。
52、一元论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马原哲学学说,是本体论的分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唯物辩证法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53、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
54、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55、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6、从思想史上看,对人的本质的定义往往涉及人的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三个方面。在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中,旧唯物主义思想家往往用自然性来定义人的本质(如费尔巴哈、毕希纳、福格特、斯宾诺莎),唯心主义思想家往往用精神性来定义人的本质(如蒲鲁东、笛卡儿、康德、黑格尔)。
57、而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把人性看成是人的自然属性。资产阶级人性论没有认识到人性和社会的关系,也不承认人性的历史演变,只承认一种所谓全人类共有的、永恒的人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全部社会关系决定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关系。特别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特殊本质。
58、扩展资料:
59、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有大卫-休谟,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经验主义亦称经验论,与理性主义相对。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来源,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有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
60、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形成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以及教育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还与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某种思想渊源的关系。反映在教育上的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也同经验论和唯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斯宾诺莎是唯物还是唯心
61、“神”即自然化身,它是世界的实体,驱动“自然法则”,强调物质第一,它是根本存在,精神其次,物质不存在精神也不存在。其学说被称为“斯宾诺莎的上帝”,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着颇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了唯心到唯物,宗教到科学的自然派过度。
62、一般说来,唯理论者不承认经验论者所主张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的原则。他们认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识不是、也不可能来自经验,而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