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影响(精选好句114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23 00:32:15

王尔德唯美主义

1、王尔德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

(1)、例如,《渔夫和他的灵魂》中,美人鱼唱出一幅幅美丽的海景图:半人半鱼的海神们,他们长着绿色的长胡须,毛茸茸的胸膛,每当国王经过的时候,就吹响螺旋形的海螺;国王的宫殿,那全部都是用城冶造成的,屋顶用诱明的绿宝石蓝成,道路由发光的珍珠铺就;海中的花园,那里有巨大的珊瑚大扇整天都在舞动着,鱼儿像银鸟似的穿来游去,秋牡丹攀附在岩石上,粉红色的石竹在黄沙中发出幼芽……

(2)、王尔德将在伦敦亮相的场合选在了1877年。库茨·林赛爵士(SirCouttsLindsay)创建格罗夫纳画廊(GrosvenorGallery),打算举办一个开幕式,王尔德去参加了,并穿了一件至今还被谈论的“提琴外套”。据称,这是根据他自己的梦定制的,他梦见了一个幽灵般的人,他外套的形状和颜色不知怎么让他联想到了大提琴,所以他绘制了草图,让裁缝按图裁剪。这件提琴外套,从后面看,背部的画面呈现出了大提琴的轮廓。艾尔曼将这个细节写在传记里,并补充道:“普通人居然会关注一位23岁年轻人的穿着,这证明王尔德正开始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的确,仅仅是一个毫无名气的年轻人,怎么会有人注意到他的穿着呢?

(3)、    在《渔夫和他的灵魂》里,渔夫爱上了小美人鱼,为了和小美人鱼生活在一起,他送走了自己的灵魂。故事本应该是幸福的结局,但故事发展并非这样。终他被有抵挡住灵魂的诱惑,失去了小美人鱼,两人相拥而死。《少年国王》中的公主爱上了一位普通男子,却遭到国王的强烈反对。公主在生下少年国王后便遭到迫害,陪葬的还有那位普通男子。王尔德对爱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他也忧虑地表示,“人类愉快的感情——爱情,也受到黄金、伪善、利己主义、诡诈和卑鄙的怯懦所控制。这些东西时时刻刻威胁着爱,也威胁着人的生命本身。”因此,当唯美主义和现实残酷碰撞时,追求爱与美的渔夫和小美人鱼、公主和普通男子都只能以死亡结局。

(4)、在《渔夫与他的灵魂》这个故事中,渔夫为了和小美人鱼在一起,于是送走了自己的灵魂。自从渔夫把自己的灵魂送走后,他的灵魂就学会了做坏事。有一年,渔夫让他的灵魂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可是灵魂却让他做了很多坏事,甚至让他杀了人,终可怜的小美人鱼死去了,渔夫抱着美人鱼的尸体沉入了海底,而灵魂飞向了天堂。

(5)、(10) M.A.K.Halliday,Hassan,CohesioninEnglish,London:Longman,19

(6)、(12) AshitaniZhongchang,StudiesonWorldLiterature,Shanghai,HuatongPublishingHouse,19

(7)、“Givemearedrose,”shecried,“andIwillsingyoumysweetestsong.”

(8)、刑囚、破产、母丧、妻离子散及身败名裂的耻辱,使王尔德自问:获得救赎的希望来自何处?不是来自道德:“道德帮不了忙。我生来就是个离经叛道的人,是个标新立异、而非循规蹈矩的人。”(6:122)不是来自理性:“理性帮不了忙。理性对我说,定我罪的法律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让我受苦的制度是错误的、不公正的。”(25)(6:1译文有改动)甚至也无法指望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救赎:“宗教帮不了忙。别人信那看不见的,我信摸得着看得到的。”(6:122)排除了以上可能之后,他感到获救的希望只能来自身受的痛苦和满怀的悲怆,来自将痛苦和悲怆转化为属灵的精神体验、从而将其升华为悲剧美的审美诉求:“悲怆,这人类所能达致的高情感,既是一切伟大艺术所归的类型,也是一切伟大艺术必经的考验。”(6:129)正是从悲怆和审美出发,王尔德走向他心目中的耶稣基督。

(9)、显然,这时他已将获得形而上慰藉的希望转向希腊的宗教与文化。希腊宗教与文化原本就有立足感性经验的尘世色彩和自由开放的审美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又被唯美主义者加以强调、放大。佩特曾说:“能够将自身转化为一种艺术理想,这是希腊宗教的特权。”(17) 西蒙斯也认为,希腊人本质上是一个注重感觉的艺术家的民族。马哈菲的专著《希腊的社会生活》(1874)则表明,对待同性恋问题,希腊人也比希伯来人宽容得多。在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尽管同性恋仍被视为犯罪、不道德和不体面的事情,但事实上,男妓充斥伦敦,在上流社会的男子寄宿学校中,同性恋亦屡见不鲜。王尔德结识道格拉斯勋爵之后,在后者的诱引下,也曾一度堕入与男娼为伍的境地。可以推想,在放纵感官的审美历险中,他所奉行的是希腊主义,而且是审美化了的希腊主义。

(10)、王子和燕子都是值得赞美的。王子的无私,燕子的忘我,使得他们死亡,也使得他们重生。值得玩味的是,王子与燕子之间的感情。这似乎是一种间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微妙情感,不管是燕子甘愿为王子送物品并终力竭而死,还是王子为了燕子的死而悲痛得心碎,他们都是为了对方。这种情谊不得不说是相当让人感动的。也许,一定程度上,王子与燕子身上也拥有着王尔德本人的某些特质,并隐晦譬喻着其生活的某些关系。

(11)、我们整天为他们劳作,他们的仓库里堆满金银,我们的孩子却不幸夭折,亲人的脸上苦出凶相。我们踩榨出葡萄汁,酿出的美酒却由别人享用;我们播下稻谷,碗里一无所有。我们锁链加身,尽管谁也看不见;我们都是奴隶,你却说我们是自由身。”

(12)、ButtheTreecriedtotheNightingaletopresscloseragainstthethorn. “Presscloser,littleNightingale,”criedtheTree,“ortheDaywillcomebeforetheroseisfinished.”

(13)、(1)  OscarWilde,CompleteFairyTalesofOscarWilde,NewYork,PenguinGroup,19

(14)、很多学者认为,王尔德文学创作具有矛盾性,唯美主义者躲进艺术象牙塔,追求独立庸俗世界的唯美世界,却在实际创作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现实影响。19世纪的艺术家们不再受到皇室的资助,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个社会背景让王尔德创作在无形之中形成艺术象牙塔与庸俗世界的矛盾,他的童话大量使用饱含商品性质的物质描述,精美的钻石、中国的瓷器、华美的服饰也都展示出他受到当时商品社会的大力影响。

(15)、王尔德清晰地意识到波西的危险性,却欲罢不能,好比受苦比受窘更有吸引力,和危险硬碰硬也听上去魅力十足。在信中,他明白无误地告知波西他的缺点,又常常话锋一转,试图与他恢复关系,他抱怨自己受到的怠慢,又在想办法与怠慢他之人相聚。微妙的是,王尔德写完长信,并没有把他寄给波西,因为他知道信很可能被销毁,所以他决定寄给罗斯,由他誊抄一份,再将原稿寄给波西。

(16)、唯美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是对现实主义科学思维的反叛,强调艺术的形式,主张以纯艺术来抗衡当时社会的道德体系。作为十九世纪唯美主义在英国的代言人,奥斯卡•王尔德终身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信条。他的小说、戏剧、散文和童话都集中体现了他的唯美主义思想,其中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故事》和《石榴之家》更是被视为唯美主义的典范,是唯美主义思想和童话文体的结合。

(17)、他们走了以后,他觉得寂寞,讨厌起他的爱人来了。他说:“她不讲话,我又害怕她是一个荡妇,因为她老是跟风调情。”这倒是真的,风一吹,芦苇就行着动人的屈膝礼。他又说:“我相信她是惯于家居的,可是我喜欢旅行,那么我的妻子也应该喜欢旅行才成。”

(18)、(3)王尔德父母祖上均为宗教改革以后迁移到爱尔兰的英国安利甘宗新教徒,这个阶层与爱尔兰天主教徒相比虽然仅占少数,却由于在宗教和政治上忠于英国殖民势力,而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势。 

(19)、诚如我们所知,世界在柏拉图那里是一分为二的,是“现象”界和“理念”界的统一。他认为,艺术家对照着各式各样的“生物和器具、植物”等东西,制造出来的只是“一个现象”,而并非是真实的。

(20)、电影《坎特维尔的幽灵》剧照(1962)。改编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同名小说

2、王尔德唯美主义的影响

(1)、我们有时也会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因为不敢去想真正重要的事情,或者被无法表达的新奇感受搅得心烦,或者某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念头向我们的脑子发动突然袭击,逼迫我们屈服。

(2)、西方的文学理论看似更新换代得异常快,彼此间的观点又常常针锋相对,很容易给人造成西方的文学理论是以断裂的态势存在的印象。事实上,这只是表象,每一种理论流派都是极其重视其内在的思想承传性的。这不难理解,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都不是凭空的,其内涵与外延都需要其文化传统的支撑。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似可进一步追问: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是继承了哪位理论大家的衣钵?

(3)、对他来说,唯美主义不是一个信条,而是一个问题。

(4)、《夜莺与玫瑰》是王尔德的童话集《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中的著名的童话之一。这个忧伤的童话显然不是如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

(5)、(21)转引自詹姆斯·C.利文斯顿《现代基督教思想:从启蒙运动到第二届梵蒂冈公会议》,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 

(6)、王尔德的悲剧并非偶然,而是时代背景下的牺牲品。这个拥有典型英国绅士风范的迷人才子,终究也只是生命长河当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沙,被时空的洪流席卷而去,不复踪迹。

(7)、王尔德的作品并没有太多的现实批判,语言优美文笔清新,真正是男女通杀的高手。他的《快乐王子》大家应该看过,没看过的要么太年轻,要么是不爱上学,因为他作品曾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仅仅这一篇也够自媒体大咖追几辈子。

(8)、基督在王尔德心目中完全是一副诗性的形象。“基督天性的根本基础与艺术家的完全一样,是一种热烈奔放、火一样的想像力。”(6:134)正是这种想像力,使基督“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能够理解麻风病人的痛苦、失明之人的黑暗。他道成肉身,然后再为救赎人类受难而死——基督的生命如此完满地将悲与美合而为“他具备了生活所有的色调:神秘、奇特、悲情、暗示、狂喜,以及爱。他诉诸神奇的气质,并营造出这种情调,只要也只有通过这情调才能理解他”(6:144)。因此,基督不仅是诗人的同道,“他的整个生命也是一首美妙的诗,就除悯与恐惧’而言,倾所有古希腊悲剧也不可望其项背”(6:135)。王尔德还指出,基督之所以把儿童作为人们学习的楷模,认为人的灵魂应该“像个小小女孩,躺在地上又哭又笑”,是因为“他感到生活是变化的、流动的、积极的,让它僵化成为任何形式都意味着死亡”(6:147)。在这里,王尔德将“流动的、变化的”、“随机的、甚至是随性的”浪漫气质全都赋予基督,视其为“生活中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6:146),从而将基督彻底地审美化了。同时,王尔德还强调基督是一位“高超的个人主义者”:

(9)、在以上两类研究中,前一类研究的优点是,把王尔德的艺术观点基本概括了出来,并印证了唯美主义所广为流传的那个著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然而,这一研究也存在不足。比如肯定了王尔德的纯艺术精神,可对构成唯美主义的一些重要术语,诸如美、自我个性、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等不是没有涉及,就是没有进行深刻地阐释,使王德尔的唯美主义长期以来像无根之木。后一类研究的长处是,扩展和深化了唯美主义运动以及这一概念的复杂性,对全方位理解王尔德具有一定帮助作用;其不足是过于强调王尔德外表和生活上的唯美,而对唯美主义理论自身探讨不足,似乎有用外在生活来替代内在文学的嫌疑。

(10)、对王尔德而言,纯粹的美几乎成为了纯形式的代名词。为了捍卫这种美,王尔德把艺术作品中的主题都从“美”中给彻底删除了。他以油画和诗歌为例,说明纯技巧、纯形式给观众、读者所带来的审美愉悦:“不要在油画中寻找主题,而只要求它有绘画的魅力、色彩的美妙和构图的完满。”他还以悬挂在画廊中的鲁本斯的杰作为例,说明瞬间技巧给人带来的灵魂震慑:“那深红旗帜迎风飘扬,甲胄和羽饰的光彩在空中闪耀,那飞驰的骏马载着骑士,呈现出一幅令人赞叹的壮观画面。画家抓住了它优美、猛烈的一刹那。嗨,这才是艺术的愉悦。”他对诗歌之美的理解也相类似:“诗的真正特质,诗歌的快感,绝不是来自主题,而是来自对韵文的独创性运用。”

(11)、所以他为他的人生事先预留好了警句:一个人生活中的真实事情不是他所做的那些事,而是围绕着他形成的传奇,你永远不该摧毁传奇,只有通过它们,我们才可能对一个人的真实相貌略有了解。

(12)、(4)  LiLi,TheApplicationResearchofLiteraryStylisticsin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J.JournalofJiamusiVocationalInstitute.4(2017)33-

(13)、王尔德对美的追求是达到了一个顶点,从他创作的主人公便可看出,主人公大多都是美好的,对身边的人美好,或是对这个世界抱着美好的态度的。王尔德的儿子对自己的父亲是这么评价的,“诗人的幻想王国就是住着绝美生灵的王国。”

(14)、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

(15)、《快乐王子》也是让人读后忍不住落泪的美妙之作。这个故事中的王子雕像与小燕子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崇高伟大、无私忘我的精神特质。

(16)、这种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方面推崇、张扬自我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这种感受又不是漫无边际的随便感受,而是有着严格的线路规定,即它的整个运行轨迹不能脱离“美”的氛围和“美”的境界。至于这种“美”,或者说与该“美”相关的氛围与境界到底是什么,王尔德借用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段话加以阐释与说明:“在那儿,就像一股清风从高地上带来健康一样,作为艺术之魂的美就呈现于感官之前。孩子们的灵魂不知不觉地,逐步被引向一个与知识和聪明相和谐的境界。这样一来,远在他知道原因之前,就会爱起美和善良,憎恶丑与邪恶。”(2)26-27这段不长的话至少表达了四层含义:(1)“美”这个概念在唯美主义理论中重要,充当了艺术之魂的作用;(2)“美”的氛围和境界是通过自我的“感官”呈现或幻化出来的;(3)“美”的呈现或幻化是有方向性的,其目的指向的是“知识和聪明相和谐”的境界;(4)“美”具有熏陶和教诲人的作用,即凡是从小接受到这种美的教育的人,都会在热爱善良与美好的同时,天然地憎恨丑恶与邪恶。王尔德为了把这种美——能给人的整个身心带来轻松、愉悦、健康和智慧感受的“美”,与传统文学理论中的“美”,即真善美价值维度中的那个“美”区分开来,又特意地把其命名为“纯粹美”(2)7,并说这种美的身上有一种“以某种永恒的愉快来感动我们”(2)12的特性。

(17)、书中我喜欢《星孩》这篇文章。文中主要讲了几个穷人在观看流星雨时,他们意外获得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而这几个穷人都说自己太穷,不能收养他,后,一个好心的穷人收养了这个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但是变得越来越自私,直到有一天一个女乞丐出现,原来她是星孩的母亲,但是他嫌弃他的母亲,并把她赶走了,直到星孩变的丑陋无比,他才知道他对母亲太残忍,太邪恶,后他便出去寻找母亲。

(18)、Soshespreadherbrownwingsforflight,andsoaredintotheair. Shesweptoverthegardenlikeashadow,andlikeashadowshesailedthroughthegrove.

(19)、“上帝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给了我。我有天才、名声、社会地位、才气、并富于挑战知识。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王尔德如是说。

(20)、《快乐王子》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

3、王尔德唯美主义观

(1)、《忠实的朋友》讲述了善良的小汉斯为了所谓的“朋友”磨坊主无私地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终还因为自私的磨坊主而淹死在水塘里,这篇童话有着对纯真忠诚的颂扬,对弱小善良的悲悯,对虚伪自私的否定,对贪婪吝啬的讽刺。

(2)、世人称这篇童话是王尔德所著九篇童话中美的一篇。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开创者,《巨人的花园》就充斥着明显的唯美情调和宗教氛围。

(3)、1890〜1891年,是王尔德的奇迹之年。因为仅仅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共出版了四部书,其中有两部童话故事书,一部评论集,还有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甚至还发表了一篇政治长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灵魂》。要知道,他一生像样的作品,除此之外,也不过还有几部戏——《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不可儿戏》、《莎乐美》——还算为人们熟知。

(4)、在整个童话集中,我喜欢的童话实际上是《巨人的花园》。

(5)、按照这个逻辑,艺术和艺术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事实也是如此,柏拉图一直都是把艺术家置于工匠之下的。王尔德在继承了其理念世界是高等世界这一理论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艺术家的能动地位,把艺术家视为可以揭示真理的人。换句话说,王尔德在承认现象世界,也就是现实生活是不真实的前提下,改变了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观点。他的改变策略是,把艺术本身先验地视为真理或真实的化身,即艺术就等同于柏拉图所说的那个理念世界。这样一来,艺术家从事艺术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向真理、真实靠近的过程。

(6)、伟大的艺术家所看的,从来都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一旦他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艺术家。——王尔德

(7)、死亡是王尔德要来撕裂理想与现实的武器,其悲剧性更是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的善恶美丑。在童话的外衣下,王尔德作品里的死亡也不再是传统可怕和恐怖的,更多的是唯美的展现。

(8)、ButtheOak-treeunderstood,andfeltsad,forhewasveryfondofthelittleNightingalewhohadbuilthernestinhisbranches.

(9)、王尔德,英国作家(现在的爱尔兰)作家,作品稀少的文豪。与萧伯纳齐名,却没有萧伯纳的诺贝尔文学奖;一旦有媒体提起王尔德,瞬间他又名声鹊起,满血复活。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为人称颂的是童话;他童话价值极富美学价值,又似乎被安徒生的盛名阻挡。他帅得不像话,骄傲得不像人。同时代的媒体吐槽他是网红,后世的网红尊他为真正的明星。他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一切都因为一个字“作”。他死的也早,46岁。

(10)、而当渔夫看到了被海浪冲到他的脚边的美人鱼的尸体的时候,渔夫痛苦地抱着美人鱼不肯离去,就在渔夫的心充满了太多的爱而破碎的时候,灵魂找到一个入口就进去了,就跟从前那样与他合为一体了。但海水终于用它的波涛淹没了这位年轻的渔夫。

(11)、除了对名字和形容词的字斟句酌,王尔德对动词的选择也用心。在这一段对皇宫的描写里,他连续使用了十一个动词,一方面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因为动作的变化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另一方面,蝴蝶、蜥蜴、石榴、柠檬和玉兰花也因此变得活灵活现,具备了灵魂和情感。在《夜莺与玫瑰》中,王尔德巧妙地使用四个动词描述了夜莺飞翔的姿势。“Suddenlyshespreadherbrownwingsforflight,andsoaredintotheair.Shesweptoverthegardenlikeashadow,andlikeashadowshesailedthroughthegrove”。这四个s开头的词(spread,soar,sweep和sail)不仅在语音上展现了音美,而且也在形式上展现了夜莺优美的姿态。Spread体现了夜莺舒展的身姿;soar表现了夜莺飞得又快又高;sweep形容夜莺体型大且飞翔速度快;而sail则用暗喻的方式表明夜莺如小船一样贴着小树林平稳地飞翔。至此,词的选择使得童话的内容和形式地结合在了一起,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唯美效果。

(12)、显然,文学作品要远离“悲剧色彩”,这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中的一大戒条。弄清楚这一点重要,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王尔德作品的理解与把握,尤其会明白他的那些被称之为代表作的戏剧,为何或多或少地总是要具有一定喜剧性因素的原因:对他而言,一名作家的职责所在,就是要尽可能地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

(13)、激流的轰鸣声与树叶的沙沙声像是祖先的诉说,祖先的幽灵或飘荡在月下的荒野上,或停留在人居那么,基于此种审美性立场的宗教热情究竟能否持续下去?凭借此种热情能否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事实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14)、“Whyisheweeping?”askedalittleGreenLizard7,asheranpasthimwithhistailintheair.

(15)、柏拉图对这两种美都是认可的,即认为这是美的两种存在形式,但他真正向往和赞美的则是后一种美,认为唯有这种美才是具有意味和象征性的。正像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往往含含糊糊地把‘美’作为一种简单的感受,至多也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想当然’式的参照,但柏拉图却把它看作是一个高于事物的标准,一种超越意识的真理,一种切切实实的、不容置疑的存在。”柏拉图也像常人一样,有注重美的“感受”的一面,但他高出常人的一面是,他还把“美”视为是“真理”和“不容置疑的存在”。

(16)、Halliday和Hasan认为,“儿童叙事里使用了大量的并列连词and,是儿童文学结构上的标志”(234)。此外,And的使用频率之高不禁让人想到《圣经》,《圣经》中几乎每一段都采用了and来衔接。因此,and句式的使用使得王尔德的童话风格如《圣经》般简洁明快,易于理解,同时也和《圣经》的语言一样富有技巧和多变性。

(17)、“你说过只要我送你一朵红玫遗,你就会同我跳舞,”学生高声说道,“这是全世界红的一朵玫瑰。你今晚就把它戴在你的胸口上,我们一起跳舞的时候,它会告诉你我是多么的爱你。”

(18)、恭维话从来没有让女人缴械,但可以让男人缴械。这就是性别差异。

(19)、还好,结局是幸福的:天使在上帝的嘱咐下,寻找到世间珍贵美好的两种事物,一个是死去的小燕子,另一个是王子破碎的铅心。上帝许诺,小燕子可以永远在他的花园中飞翔起舞,尽情鸣唱,而王子则可以在上帝的黄金城中,永远赞美神,获得永生。

(20)、“我担心它与我的衣服不相配,”她回答说,“再说,宫廷大臣的侄儿已经送给我一些珍贵的珠宝,人人都知道珠宝比花更加值钱。”

4、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体现

(1)、“Thereisaway,”answeredtheTree;“butitissoterriblethatIdarenottellittoyou.”

(2)、你知道的比你认为知道的多,但比你想知道的少。----王尔德

(3)、王尔德还有好多故事,希望有机会你自己去观看。《王尔德童话》读书笔记6初识奥斯卡·王尔德,是在新华书店闲逛时,无意间发现一本名为《夜莺与玫瑰》的童话集子,林徽因译本,封面是大朵大朵形态各异的玫瑰,十分精美,便情不自禁掏钱买下了它。闲来无聊时,在春风中翻阅手中的书本,从此便对这本童话集爱不释手。

(4)、其他重要作品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1888),长篇哥特式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1891),写变态爱情遭禁演的法文独幕剧《莎乐美》(1893)以及散文作品《说谎的堕落》(1889)、《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1891)、《里丁监狱之歌》(1898)、《从深处》(1925)等。

(5)、《忠实的朋友》向我介绍了没有人情味的水老鼠。我觉得它一点儿都不尊重别人,他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插嘴。而且喜欢故事里的磨坊主,我觉得他跟故事里的磨坊主一样坏。《快乐王子》这个故事讲述了快乐王子求小燕子留下来陪他,让小燕子拿下自己身上的一些值钱的东西。快乐王子为了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东西,小燕子也很通情达理。后来,小燕子不去找自己的同伴了,他流了下来,留下来陪快乐王子。我喜欢他们。巨人的花园让我深生受感动。巨人回来了以后,他大声训斥着孩子们,然后,他自己独享这美丽的花园里的一切。还砌起围墙,立下告示牌,不让别人享受花园的一切。后来,巨人经一个小男孩的指点,知道了快乐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自己不能这么自私,也知道了,换来寒冬的,是自己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6)、逢场作戏和终身不渝之间的区别只在于逢场作戏稍微长一些。

(7)、王尔德对“美”的要求很高,他欣赏的美是一种繁复、多义和模糊的美。这从他对一位女性之美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有着少见的异国之美……她身上使我感兴趣的不是她的美,而是她的性格,是她性格上的完完全全的模糊性。她似乎根本没有个性,有的只不过是许多类型的可能性。”无疑,令王尔德沉醉于其中的美不是那种一目了然,毫无悬念的美。对此他毫不否认:“艺术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真实,而是复杂的美。”

(8)、(7) Huanglingfei,FanHua,StylisticIdiosyncrasiesinWilde’sFairyTales,J.AcademicExploration.9(2007)177-1

(9)、Theveryessenceofromanceisuncertainty.浪漫的精髓就在于它充满种种可能。——王尔德

(10)、我爱的一篇要数《夜莺与玫瑰》。青年学生想追求爱情,送给女孩艳丽的、夜莺之血凝成的玫瑰,而女孩却说:“人人都知道珠宝比花更值钱。”于是这一朵玫瑰“落入阴沟里,一辆马车从它身上碾了过去”。王尔德的美不建立于空泛。歌颂爱情的夜莺为染红玫瑰不停的歌唱一夜,真心却付与泥土。王尔德笔下的美建立在恶之上,建立于现实的毒蔓上。所以一不留神,便会被这美的獠牙所伤。

(11)、王尔德的这个“美”到底具有哪些内涵?从美来理解美有些抽象,也缺乏释说的空间,必须从另一个角度,迂回地接近他所说的这个“美”。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中,除了强调美之外,他还格外强调艺术作品的个性,并借法国一位批评家的话说:“个性是我们的救星。”由此看,“个性”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似乎还并非是随意一说。七年之后,他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旧话重提:“艺术除了表现自己以外从不表现任何东西。”在该处,他用“表现自己”替代了“个性”。不过,在王尔德那里,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相同的。因为,所谓的“表现自己”,除了表现自己的“个性”外,似乎也没有更多可表现的。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在王尔德的言说语境中,艺术从来都是表现美的,即艺术就是美。王尔德又把艺术等同于个性,那么“美”自然也就可以与“个性”画等号了。

(12)、沿着这条线索来阅读王尔德的批评文章,会发现他强调、推崇美不错,但他在强调和推崇中,又总是小心翼翼地把“美”从“现存的事物”中抽离出来。他的“抽离”带有推演的特征,即从三个层面上来进行推演。首先,他断定美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类似容器一样的东西:“美的形式的一个特点就是:人们可以随意地加入自己希望的任何东西,看到自己想看的任何内容。”其次,他又提出不管是“容器”,还是从“容器”中所找到的东西,都不是现实中的存在之物,而是超越于现实的某种精神。用其话说是“美的事物,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至此,所谓“美”导向的就不是现实和实际,而是走了一条与之相反的路。在这两个层面的基础上,王尔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把批评家在批评过程中“如实地看清对象”,视为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后,他的结论出来了:高层次的批评是评论“美本身”,是“看出对象本身以外的事物”,而不是去观照那些“个别的艺术作品”。

(13)、《致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DeProfundis,又译《自深深处》)

(14)、虽说提出要做一个更好的人是句不科学的空话,成为一个更深刻的人,则是受过苦的那些人的特权。我想我是变深刻了。----王尔德王尔德语录王尔德经典名言句子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爱尔兰(当时由英国统治)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王尔德语录精选,欢迎大家欣赏。

(15)、(16)转引自RichardEllmann,OscarWilde,3 

(16)、宗教审美化,乃是西方文化与神学对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所做出的一种回应。关于宗教审美化问题,至少可做两个层次的区分。第一个层次是指在基督教及其神学语境中弘扬经验、感受、情感、想像、审美等对于现代信仰生活的重要意义,试图通过恢复感性与神性间的亲密关系而重回神的怀抱。这种审美化思路在德国神学家哈曼、施莱尔马赫那里即已开启,后世发展为各种影响广泛的基督教审美主义。(1) 第二个层次则是指从审美的立场观照、体验宗教生活,把寻求救赎的过程转化成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化,仅仅保留了神学的概念和形式,在根本上已经脱离宗教而走向审美。这种审美化倾向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即已凸显,在唯美主义那里被推向一个极端。在十九世纪的英国,牛津运动(2)的领袖人物约翰·克布尔和约翰-纽曼大致可以归入宗教审美化的第一个层次,而唯美主义者沃尔特·佩特和奥斯卡·王尔德则是第二个层次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这两个层次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但本文对王尔德宗教审美化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在第二层意义上展开。

(17)、《道林·格雷的画像》是英国戏剧家、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该作于1890年7月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开始连载,并于次年出版单行本。

(18)、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精彩而富有生机,宛如天堂般美好。

(19)、道林是一个美少年,他幻想一辈子都保持青春和美貌,这显然不可能,但是他的肖像画,却能够历久弥新,永远停留在美貌时刻。所以他祈求上苍,让肖像代人承担年龄的负担。终,画像果然逐渐丑陋起来,而格雷本人则依然青春。可惜,日日见着画像的格雷,终于不堪其丑,拿刀子捅向画像——这个唯美主义的所有的反义词。

(20)、“我只要一朵玫瑰花,”夜莺大声叫道,“只要一朵红玫瑰!难道就没有办法让我得到它吗?”

5、王尔德唯美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1)、从神甫的信中,我们不难觉察出正统的天主教教义与王尔德唯美主义追求之间的巨大分野——前者对于人终得救的承诺是以禁欲主义的灵修为前提的,而后者的一个基本倾向却是执著于感性层面的审美享乐主义。这种分野再一次彰显了基督教固有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它给人生提供一个答案,但另一方面,这个答案对于个人的生存来讲却不是一劳永逸的,因为从人的降生到终的拯救之间永远横亘着一个巨大的深渊,这就是充满欲望、痛苦、迷茫和绝望的生存之谜。何况,基督教的这一悖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变成了致命伤,因为连它所给出的那个答案,也基本上失效了。王尔德固然羡慕基督教对人生之谜给出的解答,但“宗教的沉迷已经过时”(4:431),他已无意以整个生存为代价去寻求那个不可靠的答案。于是,改宗也失去了意义。这一点,应该是除了父亲的反对,他对改宗一事始终犹豫不决的更加深层的原因。

(2)、不同于诗歌文体,小说文体的偏离程度没有那么高,且篇幅较长,因此需要分析者在大篇幅的语料中进行量上的研究,进而选出具有典型文体特征的片段进行分析。在1981年出版的《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一书中,Leech和Short提出了一个文体分析检查表(checklist),包含语音、词法、句法、修辞、语境和衔接等各个层面(75-80)。随后,Short在1996年的再版中对小说文体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小说文体还应关注两个层面:叙述视角和话语表达方式。

(3)、女人在世上的日子要比男人好过得多。她们有太多禁忌。

(4)、女人再婚是因为讨厌第一个丈夫,男人再婚是因为爱第一个妻子,女人是要碰碰运气,男人是要冒冒险。

(5)、当然,同性恋之外,唯美主义仍然是王尔德的叙述核心。对他来说,唯美主义不是一个信条,而是一个问题。道林的问题在于,他的形象是一个浅薄的放荡者,原本毫无破绽,却迷恋上了一个演员。爱情出面挑战,居然还胜利了。而王尔德的问题则在于,他既需要在男主角上自我投射,表明“自己也受到了来自约翰·格雷的爱情挑战”,又忙于描述唯美主义的悲剧。

(6)、突然她伸开自己棕色的翅膀,朝空中飞去。她像个影子似的飞过了小树林,又像个影子似的飞越了花园。

(7)、(6)另外,根据艾尔曼等国外学者的说法,在王尔德四五岁的时候,母亲曾经秘密安排他与哥哥一起接受天主教的洗礼,但这次洗礼未曾注册,也未能对兄弟俩的实际生活发生重要影响。 

(8)、看到一段王尔德的轶闻,上面写道:“那时还是夏天,是在城堡里吃茶的时候见到的。公爵夫人当时从一个大花瓶里拿出了一枝盛开的玫瑰花。她闻了一下玫瑰花的清香,就把花轮流往下传,花香馥郁,色彩艳丽,使每一个人都闻之销魂。当辗转传到了王尔德的手里时,阳光正好从窗子直射过来,花儿更显得分外娇艳,诗人猛烈地嗅着花香,但突然间,他将花瓣片片撕碎随手扔出了窗外!对他这种大不敬的举动,大厅里顿时激荡一股愤怒的情绪。王尔德面对人们的不满,说道:‘眼看一株玫瑰花行将凋谢,难道你们不感到太凄凉了吗?’人们顿时寂然无语。”

(9)、“爱情是多么愚昧啊!”学生一边走一边说,“它不及逻辑一半管用,因为它什么都证明不了,而它总是告诉人们一些不会发生的事,并且还让人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说实话,它一点也不实用,在那个年代,一切都要讲实际。我要回到哲学中去,去学形而上学的东西。”

(10)、前几天,我看了些王尔德的作品,名叫《王尔德代表作:夜莺与玫瑰》。我发现王尔德这个作家写的童话都是按实际情况写的,比如,在《自私的巨人》里虽然巨人是假的,但是后那个巨人老死了,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死是真的。王尔德的作品不像卡尔维诺写的童话,每一次都是快乐圆满的结局,比如,王子和公主结婚之类的事。

(11)、一层淡淡的红晕爬上了玫瑰花瓣,就跟新郎亲吻新娘时脸上泛起的红晕一样。但是花刺还没有达到夜莺的心脏,所以玫瑰的心还是白色的,因为只有夜莺心里的血才能染红玫瑰的花心。

(12)、毫无疑问,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就是一种与内容、主题等无关的纯粹形式、技巧之美。问题在于,如果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仅仅是从形式到形式,也就是从单纯的外在之美到外在之美,这种美无疑是缺乏张力、内涵与长久生命力的美,而且也与王尔德平素所欣赏的那种“模糊”之美相去甚远。这表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绝非是纯粹外在之美的代名词。除此之外,它还应另有价值所指:对王尔德作品熟知的人都知道,其创作实际上也并非总是在外在技巧上兜圈子,即其作品除了有表面上的形式技巧之美外,他的唯美主义还具有超越形式技巧的深层之美。这种超越形式、深入骨髓之“美”既与某种哲学思想或境界相关,也与西方文学中的宗教色彩与神秘主义传统有关。

(13)、“Why,whatawonderfulpieceofluck!”hecried;“hereisaredrose! Ihaveneverseenanyroselikeitinallmylife. ItissobeautifulthatIamsureithasalongLatinname”;andheleaneddownandpluckedit.

(14)、   用唯美主义来命名或指认王尔德的生平与创作是有道理的。纵览王尔德的一生,唯美主义确实是他艺术生命中的一条主线。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信徒般地信奉和践行着唯美主义的信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王尔德的艺术思想自始至终就是铁板一块,没有任何的变化与演进。王尔德本人曾说:“我的生命中有两个转折点:一是我父亲把我送到牛津大学,一是社会把我送进监狱。”(1)67王尔德文学艺术思想的形成与转变,其实也正是随着这样的“两个转折点”而发生转折的。

(15)、他又是一个很古怪的人,在那篇轶闻里他突然把一枝美丽的玫瑰撕碎了,大部分人肯定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会表现得很愤怒,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他很古怪。比如在《夜莺与玫瑰》里,为什么王尔德就非要安排故事里的那个夜莺为一个男人死去呢?为什么后男人高高兴兴地向女人请求让她和他跳一支舞,女人却拒绝了呢?这样夜莺不就是白白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吗?后男人和女人谁都不高兴。女人觉得男人把她想的地位太低,男人又觉得女人违背了诺言,本来答应如果他给她一枝红玫瑰,他就可以和她跳舞。我就一直不懂该怎么理解王尔德的思想。

(16)、《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HappyPrinceandOtherTales)是1891年出版的故事书之后人往往把他写的这些故事称为“给成人读的童话”。事实上,包括《快乐王子》和《夜莺与玫瑰》在内的这五个故事,早发表于1888年,正是他声望的上升期。但通过这些故事,王尔德才开启了他作为一位作家的创作元年。这一年,他34岁。

(17)、从上述描绘可以看出,道连所感受到的吸引,主要不是由于基督的爱,而是由那一系列的圣事和法器所激发的美感。他纯粹是从审美的角度、带着甜蜜的沉醉去欣赏、体味天主教那些仪式和装饰的,然而,这些因素的根本性质是人世的,而不是天国的。道连并不关心自身的灵魂终能否得救,而是醉心于那种企求获得神圣救恩的宗教情绪所散发出来的“信仰的芳香”。显然,道连·葛雷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王尔德对待天主教的审美性态度。正如佩特在《柯勒律治的作品》(1866)一文中所说的:

(18)、(20)理查德·艾尔曼《王尔德: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见《王尔德全集》第四卷引言部分,第12页。 

(19)、这个世界之所以悲深苦重,的解释是因为某种爱。

(20)、美是奇迹中的奇迹。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界上真正的奥秘是可以看得见的东西,而不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是啊,格雷先生,上天待你不薄,可是上天赐予你的,很快又会被收回。你只有几年时间可以实在、、充实地生活。青春不再,美也会随之而去。到那时,你会突然发现,成功不再属于你。……啊!在你拥有青春之际,你就要享用它。不要虚度你的黄金时代,去倾听那些乏味的东西,……生活吧!把内在于你的宝贵生命生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不断寻找新的感觉(6)17-

(1)、从牛津求学时期开始,到1888年的这段时间里,他活跃在伦敦社交圈,以会说俏皮话和热衷于锦衣出行而闻名。

(2)、       基于此,本文将从词语、句法、修辞和叙事四个维度对王尔德的童话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欣赏其作品中的唯美风格和理解其作品的深层含义。

(3)、随着对“悲哀”和“痛苦”的无限推崇,王尔德也修改了以前对“美”的界定:“我现在只想与艺术家和有过痛苦的人在一起,与那些知道什么是美的人以及那些知道什么是悲哀的人在一起,除此之外我对任何人都不感兴趣。”(1)70在这段引文中,“艺术家”对应着“痛苦的人”,“美的人”对应着“悲哀的人”。推论下来,“艺术家”和“美的人”与“痛苦的人”“悲哀的人”都是同一范畴中的人。由此来看,王尔德唯美主义语境中的“美”也遭到了颠覆,“美”成了“悲哀”的另一种表达。用王尔德的话说:“悲哀和美是一对挛生姐妹,具有同样的意义。”(1)75为了进一步强化“悲哀”的重要性,王尔德还特意强调说,“生活和艺术的终形式是悲哀”(1)“悲哀”在此所发挥的作用,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或情绪的表露,事实上它已演变成了推动世界、创造世界的一个根本性动力,即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由它衍生、幻化出来的。

(4)、ButtheTreeshookitshead.

(5)、然而,艺术审美的救赎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相对的,因为审美原本就是主动赋予世界以意义而向世界索求意义的活动,这个意义因其并非世界的本然因素和构成而必然缺乏恒定性。《致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这封长信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写就的,从中甚至可以发现,王尔德在不断变换审美的和世俗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遭际。有时候他自命为一个为了爱、赎罪而殉道的圣徒,有时候他又满怀疑虑:“据说在旁观者看来,一切殉道的壮举都显得贱。十九世纪也不能免俗。”(6:155)根深蒂固的怀疑主义与不断变换的视角,使他总能够在殉道者——包括耶稣和他本人——的悲剧里发现荒诞与滑稽,这就使他很难真正追随耶稣基督而“获救”,哪怕“获救”仅仅意味着心灵的安宁。1897年5月,王尔德获释,他对自己狱中漫长的思悟做了如下总结:“我看待各种宗教,就像看待一所大学里的各个学院。罗马天主教是他们之中伟大浪漫的。”(27) 对此,我们不应感到意外,因为王尔德在宗教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与困惑,乃是其宗教审美化诉求的必然结果。

(6)、为他人而活,作为一个确定的自觉的目的,这不是他的教义。这不是他的教义的基础。他说“饶恕你的敌人”,但这不是因为你敌人的缘故,而是为了你本人他才这么说的,还因为爱比恨美。(6:1译文有改动)

(7)、(11)转引自RichardEllmann,OscarWilde, 

(8)、Religionsdieeofusarelookingatthestars.——王尔德

(9)、事实上,王尔德对此表达得清楚:“艺术家也接受生活的现实,但他们将其转化成美丽的形式,使其成为同情或敬畏的载体,显示其色彩、神奇和真正的伦理意义,从而塑造了一个比现实本身更加真实的世界,一个更具高贵意义的世界。”(9)显然,“生活的现实”与“真正的伦理意义”的世界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世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来抵达这个“比现实本身更加真实的世界”。

(10)、《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创作的童话集《石榴之家》中的一篇童话。

(11)、“Iamafraiditwillnotgowithmydress,”sheanswered;“and,besides,theChamberlain’snephewhassentmesomerealjewels,andeverybodyknowsthatjewelscostfarmorethanflowers.”

(12)、“我是为水仙少年而哭,但我从未注意到他长得很美。”

(13)、“Myrosesarered,”itanswered,“asredasthefeetofthedove,andredderthanthegreatfansofcoralthatwaveandwaveintheocean-cavern Butthewinterhaschilledmyveins16,andthefrosthasnippedmybuds,andthestormhasbrokenmybranches,andIshallhavenorosesatallthisyear.”

(14)、社会喜剧《认真的重要》于1895年上演,获巨大成功,被认为是他大的文学成就。另外两部社会喜剧《少奶奶的扇子》(1892)和《无足轻重的女人》,也都获得成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