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海德格尔(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9 03:56:30

海德格尔(Ⅰ)

1、纵观世界的历史,凡是有建树的人当初都被称作为异教徒英格索尔范布勒名言亨奥斯汀名言嘉德罗斯名言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

2、时间能冲淡痛苦,但我并不指望时间的慰疗。

3、名校课表分享:请在本号对话框中输入:北大课表、北师课表、人大课表、中科院课表、央财课表、北邮课表、北外课表、贸大课表、地大课表、民大课表、北林课表、北理课表、北工大课表、首经贸课表自动提取。分别输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二字可自动提取四校当日讲座信息!更多分类信息请进入本公号底部参看(讲座分类)(课表查询)(演出展览)菜单栏。

4、为此,海德格尔感慨万千地说:

5、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规则,就算有,那也是由我创造的。

6、(13)(德)海德格尔:《思考A》,《海德格尔全集》第94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岀版;《提示I与Ⅱ》,《海德格尔全集》第101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岀版。

7、在这期间胡塞尔来到了这里,我找到了从我大学第一学期就希望得到的机会,系统地熟悉现象学研究。我中断了我的讲座,因为兵役(为战地服务而做培训)对我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通过每周一次下午的会面我都从胡塞尔那里收到了一些决定性的帮助(Förderung),直到我去往前线。

8、这篇思想小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海德格尔自己已经公开发表的论著进行的评点,他自己用了“我以往的道路”(MeinbisherigerWeg)的标题;第二部分则是对他自己没有公开发表的讲座和已经正在写作的秘密文献进行的评论,标题却是“愿望与意志的增补(对已探索道路的葆真)”(BEILAGEZUWUNSCHUNDWILLE(ÜberdieBewahrungdesVersuchten))。显然,这后一标题是海德格尔对自己没有公开发表的东西中本真性的意图的交代,特别是括号里的副标题更有意思一些,这个“葆真”是指让本真性归于隐秘,不流俗于现实学术场表演—表现构境。以下,我们先具体讨论第一部分。

9、拜德雅(Paideia):思的虔诚

10、向死而生——海德格尔

11、他在《什么是形而上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他喜爱的一个概念“无”。他认为,解释人的存在,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而只能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12、“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13、哲学王ID:zhexueking

14、在开篇第一讲,海德格尔就为我们端出了一个命题:

15、都市社会面临着堕入一种毁灭性错误的危险。都市人想到农民的世界和存在时,常常有意把他们那种其实顽固的炫耀生活暂时收敛一番,殊不知这与他们心底的实情——和农民的生活尽量疏远,听任他们的存在一如既往,不逾旧轨,对学究们言不由衷的关于“民风”、“土地的根基”的长篇大论嗤之以鼻——又自相矛盾了。农民不需要也不想要这种城市派头的好管闲事。他们所需所想的是对其存在与自主的静谧生活的维系。但是今天许多城里人在村子里,在农民的家里,行事往往就跟他们在城市的娱乐区“找乐子”一样。这种行为一夜之间破坏的东西比百年关于民俗民风的博学炫耀所能毁坏的还要多。

16、我开设的训练课有:针对研究胡塞尔的初学者的《逻辑研究》之第第四和第二研究;洛采的《逻辑学》;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Deanima);笛卡尔的《沉思录》,一次两课时。针对进阶学生:那托普的《普通心理学》;柏格森的《物质与记忆》;狄尔泰的《描述的与分析的心理学的观念》,两课时。

17、他认为,人类当时的危机,产生于西方思想经历的深刻沉沦,即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结果产生异化。这种异化,可以称作“非本真的存在方式”。他说,沉沦,是人类存在不可回避的方式。但是,不同时代和不同个人,程度可以不同。

18、筑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地

19、Bau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

20、当然,在这份自述中,我们也看到了青年海德格尔开始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位青年哲学家想要表现的东西是:

海德格尔(Ⅱ)

1、小结的第二部分“Ⅱ.分别来谈”是对上述七个方面内容的具体讨论。每个方面的讨论有详有略,其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构境式思考是展开的。

2、“因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

3、(4)(德)海德格尔:《关于艺术品的起源》,《海德格尔全集》第80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出版。

4、海德格尔说,只有那些“一再经历伟大瞬间(dieGroßenAugenblick)——即遭遇到存有的隐匿作为其现身的瞬间——的人”,只有对批判和意志拥有勇气的人,才有可能在真正的批判性道路上“把本质性的步骤揭示出来并加以展开”。能够从伟大的瞬间中批判性地重构思想之境,这样的人,现在不多,以后也不会真的多起来。

5、那些没有真正地扎根于真理并且遭遇到问题的人,怎么可能真正地体验到连根拔起(Entwurzelung)的状态呢?一个没有体验过这个经历的人,怎样从根本上去沉思一个新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离弃和对新事物的欲望,更不是一种内容贫乏的中介和平衡,而是一种创造着的转变(eineschaffendeVerwandlung),在其中所有的开端的东西都能够向上生长到它的顶峰?

6、b)进入到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的真正训练。——尽管从一开始占据这儿的哲学的基本立场仍然是笛卡尔主义和新康德主义——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条本己的道路导向了对历史的思考——与狄尔泰的争论以及开始把“生命”看作基本的现实性。

7、晚年海德格尔在他黑森林的小木屋旁

8、(1)(德)海德格尔:《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海德格尔全集》第80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尚未岀版。

9、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英格索尔

10、(1)(德)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9年。

11、《存在与时间》:第一条道路的启始

12、我来把超人教给你们。人类是某种应当被克服的东西。为了克服人类,你们已经做了什么呢?……看哪,我来把超人教给你们!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是大地的意义!我恳求你们,我的兄弟们,忠实于大地吧,不要相信那些对你们阔谈超尘世的希望的人!无论他们知不知道,他们都是放毒者。

13、新浪微博账号:实践与文本

14、(14)(德)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的赞美诗,〈日耳曼人〉和〈莱茵河〉》,《海德格尔全集》第39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0年。

15、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以往凋谢过——海德格尔

16、在以后的日子里,海德格尔大量阅读了尼采、克尔凯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谢林、黑格尔、狄尔泰等哲学家的著作;广泛地了解了当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在此过程中,海德格尔受到了李凯尔特、舍勒等人的影响,并完全接受了胡塞尔的现象学。1913年,海德格尔获得了弗莱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做了母校的讲师。

17、神学之所以被称为第一哲学,是因为它的研究物件高于物理存在者;而对后者的研究是第二哲学的事。存在论之为第一哲学是由于它研究所有其他科学分支默认的原理、规律,并研究整个存在世界的第一因。

18、海德格尔与汉娜·阿伦特

19、自由是进步的象征英格索尔

20、海德格尔认为“死是人之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而不确定,超不过的可能性。”

海德格尔(Ⅲ)

1、但是,正面来讲,本体存在是什么呢?对海德格尔来说,这个概念的意思大约和“明显”、“不隐蔽”差不多。我们只有在看到某个事物,看到它存在的关系时,我们才能说这个事物“存在着”,而且是如此这般地存在着。因此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着”并不是说反正有这么一个东西。确切一点讲,“存在着”的意义是不隐蔽,能被人看到,处于光亮之中。存在就是这种明显化的过程。

2、所有社会的差别:阶级、种族、教育和收入,都是基于这种生存论的疏离。疏离是日常自我存在的第一个特征。

3、本书虽然是由两个讲座构成的,而讲座文字在通常情况下总归是比较轻松易懂的,但本书的文字却不然,尤其是涉及巴门尼德思想的后一个讲座,其中关于巴门尼德箴言所做的解释迂回曲折,义理幽远,殊为费解,给我们的汉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4、海德格尔说:“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 ” 海德格尔指出西方哲学自从柏拉图便误解存在的意思,去研究个别存在的问题而不去研究存在本身的问题。换句话说,海德格尔相信所有对存在的探讨焦点放在个别存在物/实体及其性质。

5、海德格尔指出,人的自由是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的自由。

6、关于讲座我们刚才已经专门指认过,海德格尔没有列出讲座的内容,但是在这一部分的后,他提示道:“从《存在与时间》以来对于问题阐明的理解重要的,是从1930年至1931年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17)到尼采专题讲座1933年夏季学期(19)的讲座因为校长职务的影响而并不充分。”

7、责任编辑:宗悦排版编辑:宗悦

8、个体的存在既是世界的存在。

9、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

10、我不需要什么伙伴,玩游戏的是我本人,有棋子的话就够了。

11、柯尔律治才能和天才的差别就如同泥瓦和雕塑家的差别英格索尔

12、他说,由此,可以引入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询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认为,这些问题,隐藏在明显的日常生活背后。它们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过于贴近日常生活而难以把握。

13、海德格尔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其哲学思想在我国也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海德格尔自述》一书,摘选了《海德格尔全集》中若干篇重要的海德格尔对自己思想道路的总结性文章和早年撰写的生平、履历。其中,以《道路回顾》一文为代表,海德格尔绝无仅有地系统总结了自己青年时期走向存在之途的思想道路;而几篇海德格尔的简历、生平,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独特视角。同时,不同时期自述中微妙的差异,也恰恰是我们洞察海德格尔思想境遇的十分难得的切入点。

14、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

15、如果抛弃了怨恨的话,那天之后的我就不存在了。

16、本书初译稿是译者早年根据英文译本做的,而其中一个原因,居然是当年我在国内没有找到德文版(单行本)——现在中国的研究者恐怕已经难以想象我们那时候在资料方面的匮乏了。时过境迁,文字心思均有大变。这次我根据德文全集版把译文重新做了一遍,希望现在交出来的译文对得起这二十几年的延宕。

17、(3)(德)海德格尔:《哲学基本问题.“逻辑学”若干“问题”》,《海德格尔全集》第45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84年。

18、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分享给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19、海德格尔认为,如果我们认真严肃地做到了这些,那当代所处的这种“远离上帝的黑夜”便有可能被驱除。一个新的上帝就会在存在之光中出现。如果我们来到了“存在的附近”,我们就会认识到,“上帝及上帝们是否会失去它们的作用,怎样失去其作用,黑暗是否会永驻不去,神圣升起的地方,是否会重新开始出现上帝及上帝们,又是怎么开始的。”然而,这又不是人之所能为。这是存在自己的任务。

20、1920年代的弗莱堡大学

海德格尔(Ⅳ)

1、然而,虽然“超人”要追求强力和权力,但它的根本标志并不在于权力,而在于它能忍受“永恒轮回”思想,或者说,是为“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所要求的那个人类。但为何“超人”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相关呢?两者是何种关联呢?在本书第一个讲座中,海德格尔完成了对尼采哲学中的“超人”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之关联的揭示。“超人”的本质在于“穿越”和“过渡”。“超人”要穿越“末人”。“末人”的特征是“复仇”(这当然是“道德人”和“宗教人”的通病);在尼采看来,“复仇”甚至是以往全部思索的基本特征。所以,“超人”之“穿越”“末人”,关键就在于摆脱“复仇”。故海德格尔在讲座中反复引用和解释了尼采的下面一句话:

2、“双”建设中的艺术类学科与院校

3、(1)[德]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解释学处境的显示》,《海德格尔全集》第62卷,附录。中译文由孙周兴博士在2004年完成并公开出版。收于《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复仇之解脱是一种过渡,即从意志对时间及其‘曾在/曾是’的憎恶,过渡到永远意愿相同者的轮回、并且在这种意愿中意愿自身成为它自身的基础的意志。

5、现在,当谈论杜尚、沃霍尔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们和这一事件的潜在联系,这并不奇怪,因为从表面上,执着于现代技术现成物的他们似乎是海德格尔激励的反叛者。但是,如果我们带着这些装置艺术家的视角重读海德格尔的这篇文章,也许会惊奇的发现海德格尔在此处就像一个装置艺术家:他陈置一个物,剥夺物的原初语境,使得物只能介入到他的论述当中,这并不是“真理的自然介入”,而是“物的被迫介入”。而当复制技术开始泛滥的时代,梵高的《鞋》,某工匠的便池和盒子,它们都是受迫之物。

6、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

7、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8、你好,你是想问海德格尔曾经指出人与对象的关系首先是哪一种吗?朋友关系。海德格尔指出人与对象首先应该是朋友关系,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递增感情,这样才是理想的相处方式,要不然跟对象终难免成了搭伙过日子!

9、(21)(德)海德格尔:《柏拉图:〈智者篇〉》,《海德格尔全集》第19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2年。

10、这是一个“无思时代”。在“无思时代”里,当然无人读《什么叫思想?》啰——有出版界的友人告诉我,眼下的图书市场很怪异,凡带有“什么叫……?”、“什么是……?”之类书名的书都好卖。但好卖不一定表明书好读,更不证明读者好思。

11、在这期间战争爆发了;我在本地的步兵团申请作为志愿兵应征,但是在四周之后就因为心脏疾病而被遣返。在我痊愈之后又重新开始了研究邓斯·司各脱的工作。

12、在这一基础上,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身体概念:身体化。

13、http://www.douban.com/group/guides/(拜德雅小组)

14、第一个路向是海德格尔从胡塞尔那里习得的根本性的运思方式,即历史地回到思想的原初状态,这通常是通过回到西方学术思想远古形态的希腊哲学,并且,海德格尔已经准确地看到,亚里士多德是这种希腊哲学“第一个本质终结的格式塔”,通俗些说,是指希腊哲学的本真性是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被终结的;第二个路向是胡塞尔现象学和狄尔泰历史哲学给予的双重思考方式的怎样(Wie),现象学的还原之思已经在上述第一个路向中的原初回溯里得到运用,但更重要的进展,是通过狄尔泰的历史之思,让这种还原穿过意识幻象,直接走到历史性的现实生命(生活)之中。

15、城市里的人认为屈尊纡贵和农民作一番长谈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夜间工作之余,我和农民们一起烤火,或坐在“主人的角落”的桌边时,通常很少说话。大家在寂静中抽着烟斗,偶尔有人说起伐木工作快结束了,昨夜有只貂钻进了鸡棚,有头母牛可能早晨会产下牛犊,某人的叔伯害着中风,或者天气很快就要“转”了。我的工作就是这样扎根于南黑森林,扎根于这里的农民几百年来未曾变化的生活的那种不可替代的大地的根基。

16、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密切,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

17、在黑暗中奔跑,没有任何痛苦,我的灵魂一直在黑暗中奔跑,一直。

18、在本书第二个讲座中(1952年夏季学期),海德格尔主要提供给我们关于巴门尼德的解释,其实主要是对巴门尼德的一个箴言(残篇第六)的解释。这个箴言说的是:

19、不要再接近我,会死的。我在暗你在明,果然是不相容的两条路。

20、尼采这个句子的核心在于:“意志对时间及其‘曾在/曾是’的憎恶”,这是“复仇”的本质。海德格尔则在其中看出了对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来说决定性的时间观念,即“把时间刻画为消逝、先后相继之流”的线性时间观念——在《存在与时间》中则称之为“现在时间”。而所谓“复仇之解脱”,根本上就是要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时间观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存在理解。海德格尔的解释由此通向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之说:

海德格尔(Ⅴ)

1、要是说谁的力量都靠不住的话那也没关系,本来我就是一个人。这是从受诅咒的凡多伍海姆家中诞生之人的宿命,你这样的人是不会理解的。英格索尔名言英格索尔名言

2、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刘给他人英格索尔

3、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4、海德格尔对到1969年为止已经存在的关于他的思想的研究进行了如下的评价:

5、Holzwege (1950) 《林中路》

6、1966年海德格尔接受《明镜》杂志采访

7、海德格尔在著名的《明镜》访谈中(1966年9月23日),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8、(10)《海德格尔全集》的编辑者海尔曼教授在后记中写道,没有发现这份关于席勒的研讨班讲稿,如果发现,将收入《海德格尔全集》第84卷中。参见《海德格尔全集》第66卷,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97年,第436页。

9、什么是伟大的一生?少年时的志愿英格索尔

10、马丁·海德格尔是本世纪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哲学思想家。十几年来,海德格尔思想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也不断上升。这本传记从海德格尔人生与其思想的相互关联角度,介绍并研究了《海德格尔全集》第75卷所提供的重要材料,对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海德格尔与道家之间严格意义上的思想联系,特别是自1919年他的哲理独特性形成时开始的、孕育《存在与时间》阶段的学说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意在帮助读者减轻阅读海德格尔时的困难。

11、年轻时,海德格尔是一个狂热的滑雪爱好者,滑技娴熟,甚至专门作过这方面的讲座。那些当年的弟子们永远不会忘记,海德格尔怎样先在弗赖堡大院讲解柏拉图,接着踏上雪橇,传授滑雪技巧。有时出点小小的意外,当然是无法避免的。有一次,海德格尔在做单橇转弯示范时,不慎跌倒在雪地上。这一跤大煞风景,几乎断送了他身为人师的表率作用。我们可以想象,雪地上的这一跤也许比哲学上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失误都更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学生们呆呆地站着,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海德格尔自己也有点精神恍惚。但是,随后他还是一跃而起,恢复了常态。学生们也就平静下来了。

12、思恒久之物是道路。——海德格尔

13、海德格尔说,“从没有一个时代的宣传和诱说,叫嚣和聒噪的扭曲与破坏力量,还有对于灵魂的剖析和解密的追求,像今天这样强烈、无节制、自觉”。今天的哲学研究者只是对哲学“感兴趣”,他们无法“与我们西方历史的原初决定性问题的必然性相遭遇”,真正能够像他这样去进行“纯粹工作(reinenWerkes)”的人,“我一个也不知道”!可是,恰恰是这种纯粹的工作将开辟“一个开端”,通过努力和探索,将“在总体上决定西方的命运(dasGeschickdesAbendlandesimGanzenentscheidet)”。这个新开端中的纯粹工作是什么,这就是第二部分的内容了。

14、这当然不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而是在胡塞尔之上走岀的“青年海德格尔成为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语)的第一步,从胡塞尔意识现象学走向传统被视作基始“本体论”的那个东西,它将第一次被解构为面对生命实际生活的历史存在论。在一种由真实的人与外部对象打交道的行为方式中建构起来的三重世界:一是周围世界,即交道关照中建立的效用关系场;二是人们之间的共同生存关系场境;三是自身建构的复杂主体世界。这就是1922年他即将写就的那个著名的“那托普报告”的基本内容了。

15、Wegmarken 《路标》

16、海德格尔追求的本来是“存在”,所以到此为止他还没有达到目的。现在的问题是:虚无是否就是人能感觉到的终的东西?照此看来,是否虚无主义才是真正的思维方式?海德格尔否定了这种看法。他不否定虚无主义是西方世界的命运,但他认为,虚无主义终究不是人类的久留之地。这一点可以从虚无的本质特点中看出:虚无只是“存在的面纱”。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问:我们是否能在虚无的背后发现存在。

17、在本书中,海德格尔的尼采解释的基本立场未变,但侧重点和切入点有所不同:是要围绕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从人的本质规定性出发进入尼采的形而上学。尼采有言:“人是尚未被确定的动物。”以往的哲学在感性—超感性(非感性)的二元对立意义上把人规定为animalrationale(理性的动物),或者说,人被规定为超肉身、超形体的东西,但在这种规定中,传统哲学既没有深思“感性”,也没有深思“非感性”,因此在传统的人的规定中,人是尚未被确定的动物。处于传统规定中的人被尼采称为“末人”,而为了超越这种“末人”,尼采提出“超人”(Übermensch)理想。关于“超人”,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一段经典表述:

18、BeiträgezurPhilosophie(VomEreignis)

19、这些研究在他们原则的问题倾向中的一个简要的概况,在关于雅斯贝尔斯“世界观的心理学”的论文中已经描绘出了。

20、“超人”之所以为“超”,首先当然是对以往的人的“超出”和“克服”,是对以往的人之本质的否定,也即否定人的理性本质。尼采的做法是“颠倒”:把超尘世颠倒为尘世,把理性颠倒为动物性。进一步,尼采对“超人”的正面规定是:“超人乃是大地的意义”。这里的“大地”(Erde)也可以解为“尘世”,但仅仅把它解为“尘世”又是不够的。上面我们说尼采把“理性”颠倒为“动物性”,“大地”首先就暗示着这种“动物性”。而所谓动物性指的是肉身地存在的“身体”(Leib),是意愿生命本身的全部本能、欲望和激情的统一体,是尼采所谓“权力意志”的一个形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