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的十大名言名句(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27 00:59:21

老子的十大名言名句(一)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2、了解别人称为机智,认识自己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总能很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能实现他远大的志向。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译文)使心灵达到虚的,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9、《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0、《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1、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2、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13、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4、当我在空中建起楼阁,我就不再有老子的名言警句篇4《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5、善用人者为之下。

1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7、(解释)金玉满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贵而骄奢,容易引祸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这才是自然之道。

18、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老子的十大名言名句(二)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9、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治大国,若烹小鲜。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出自《老子》。有和无是相互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而形成的。用来比喻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13、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德经》

15、人真正在意的,其实是自己。

16、(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1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8、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1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老子的十大名言名句(三)

1、宠辱若惊。

2、(解释)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老子名言名句3“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5、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6、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9、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2、骄兵必败, 哀兵必胜。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4、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

1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16、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遵循规律,规律纯任自然。

17、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1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20、《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的十大名言名句(四)

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老子《老子》

2、(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老子说,名可名,名。曾国藩再有本事,总结的都是他主观的认知和判断而已,他会根据对方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来揣测对方的脾气秉性,人品境界。

7、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8、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为道。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1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经典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17、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很小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细微的部分开端。所以我们说细节是魔鬼,甚至能写出一本畅销书。做大事,也需要注重细节!

1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9、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创造“天时”与“地利”。

2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子的十大名言名句(五)

1、(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2、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

3、换言之,所有的理论,规矩,规律,方法,经验,技巧,都未必完全精确,对于经验之谈,不能过于信任依赖,因为这些都是因你的主观认知而得来,如果轻易相信,过于依赖,往往不能认清客观事实,弄巧成拙。

4、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8、而应该全面客观的看问题

9、得意忘形,便会乐极生悲,功成身退也是一种智慧。

1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1、祸兮福气倚,福兮祸所伏

1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1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4、知人者智,自知直明。

15、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6、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17、(解释)委曲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会被充盈,破旧才能生新;少取则获得,贪多则迷惑。

18、无为,才能无所不为。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2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