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前20句)
1、他决定同时进攻法国、英格兰和低地国家,这完全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计划将宗教法庭引入荷兰并在那里建立西班牙式的政府,这说明“他既不了解弗兰德人民的品性,也不了解自由民族的品性,甚至也不懂得普遍意义上的人的品性(页522)。”他未经深思熟虑就插手法国内战,这只会徒劳消耗自己。
2、孟德斯鸠谈论了路易十五摄政期间的法国,试图以此表明一种主导性的(社会)基调能够起到的决定论所具有的支配力。孟德斯鸠声称,尽管那一时期发生的那些事件的性质不同寻常,但当时的一般“基调”就是那样,所以,即便那些掌权者完全不同,即便掌权者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那些事件的总体进程也不会受到影响:
3、所以,在孟德斯鸠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权力掌握在一个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手中,问题的关键是权力必须分开,并且由不同的人或机构来行使。按照孟德斯鸠的理论,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只要实行权力分立,就会避免专断。也只有实行权力分立,才可能有宽和的治理,这才是值得追求的政治理想。而且,无论客观因素成就了哪种政体,都可以通过权力分立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宽和的,也就是政治自由能得到保障的政体。
4、说起启蒙运动,我相信你马上就会想到四个人: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而要说四个人中谁对今天的世界影响大,没法评价,也没人有这个资格和能力。但我想如果搞个投票,孟德斯鸠应该是当仁不让,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他三权分立思想的基础上,诞生了美国。而在今天,如果我们要认识孟德斯鸠的思想,就必须审视他的集大成之作《论法的精神》。欢迎收看大型娱乐节目回到2049第四季第46集《法的精神:孟德斯鸠思想浅析》。
5、一个对法律心怀畏惧的个体,即便缺乏道德,他甚至不由自主地成为一个好公民;但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君主却始终是洪水猛兽。
6、两篇文章都没有明确地意在探讨历史原因(historicalcausation)本身,尽管如此,这两篇论文都包含着一些关于历史变化之本质的重要哲学陈述。如果我们想发现,孟德斯鸠在其罗马史著作中的决定论的根基是否在更早的时候就可辨识出来,而且他是否将这一决定论理论用在除了罗马之外的其他历史背景中,那么,两篇论文就值得我们来分析。
7、因为就在孟德斯鸠出生的前一年,公元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而在孟德斯鸠出生后整整100年,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同时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处于两个历史大事件中间的孟德斯鸠,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8、大多数的结果都源自这些不同寻常的状况(unusualcircumstances),或取决于那些如此无法察觉而遥远的(remote)原因,因此,这些原因蔑视预言行为。(页112)
9、孟德斯鸠强调普遍原因作为解释历史的主导模式,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忽视机运在罗马历史中的作用。他完全意识到那些影响马略(Marius)、苏拉(Sulla)、庞培和凯撒这些人的生平的不可预见的偶然因素,他们这些人的命运正是要去实现罗马历史发展的规划。有一处文本使我们想起帕斯卡的断言——克勒奥帕特拉(Cleopatra)鼻子的形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孟德斯鸠在这一处文本中断言,凯撒对克勒奥帕特拉的爱情使他至少进行了四场战争。
10、他所提及的“不同寻常的状况”,无疑是指充满偶然和反复无常的不可预见的世界。这些不可预见的事件使历史成为由偶然事件层层堆积的一团混乱。而强调那些“无法察觉而遥远的”原因,又表明了一种强调必然性而非机运的历史观。
11、这是因为孟德斯鸠认为,专制政体不需要设立监察官,而古代中国依然设立了,并基于“幅员辽阔”得出这是“好的专制国家”的结论,虽然仍没有摆脱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桎梏而没有阶级分析的观点,但是在18世纪,已经是对中国中肯的观察和结论了。毕竟,历史的河流不可能一瞬间跃升至现代。
12、再来看贵族政体的原则。由于在贵族政体中,高权力由部分人民也就是贵族掌握,贵族和平民是不平等的,所以贵族政体要想维系,贵族就必须“自我节制”,这样才能使得这种不平等相对温和,不至于让下面人受不了了。否则,贵族就将埋葬自己的贵族政体。而且孟德斯鸠认为,即使是在贵族内部,大的贵族也要自我节制,尽量使得贵族内部保持一定的平等。
13、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个体必应具备独立的精神和思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思想和精神状态,是没有前途的。
14、再说,一切尽在克伦威尔的掌控之中。
15、孟德斯鸠十分注重对政体的研究,他辩证地指出:“在一个机制良好的国度里,恶劣的行径始终含有某种公共美德的成分,在一个腐败的共和国里所看到的美德,往往包含某些腐败的成分。”“民主政体的原则性腐败在于人们极力崇拜的平等。”“那些受人民委托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腐败,便不停地挑起人民的欲望。”“而专制政体本质上就是腐败,政体原则上腐败了,无论法律多么良好都会变坏。”
16、人类以往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为篡改过了的,也就是常说的伪史。人类发展需要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如果没有真实的历史,就谈不上总结经验和教训,那么就无法搞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就无法进步;不进则退。当历史不能成为前车之鉴时,历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任何企图修改篡改历史的人,其目的都是不可告人的。
17、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往往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18、那么我国的帝制王朝是什么政体呢?这就是孟德斯鸠所说的第三种类型了——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由一个人单独执政,只要他想,就可以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可以说,孟德斯鸠对专制政体毫无好感,因为在他看来,专制主义就是对权力的任性。
19、孟德斯鸠在此表明,主要的政治事件尽管可能看起来只是偶然的过客,但它们其实是受一串复杂原因影响的必然结果,这些原因又导致了他后来所说的社会的普遍精神。为了不让自己的论证流于抽象空泛,他在《论政治》中引入了两个历史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两个例子分别是十七世纪内战时期的英格兰和十八世纪早期路易十五摄政时期的法国。
20、对于民主政体来说,由于全体人民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所以它的生存所依靠的是“美德”。不过这个美德,并不是什么伦理美德,也不是宗教美德,而是政治美德。这个政治美德就是两方面:爱国和爱平等。因为对于民主政体来说,如果民众之间是不平等的,如果民众不珍爱大家所共同建立的国家,那么显然,民主政体是无法维系的。
孟德斯鸠(前40句)
1、法国大革命(1789年)
2、人类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改良人类与人生现状。而人生的改良,应在良知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成。没有良知的知识,即是祸害人的知识,掌握得越多,危害越大。比如忽悠、做假、盗窃等的知识与技巧,即属于此类。
3、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4、然而,孟德斯鸠视这些偶然事件为罗马历史的总体线团(generalskein)上的那些被搅乱的丝线。罗马历史发展的总体路线对那些由不过是偶然事件引起的变化无动于衷。人类的不可预测性的要素影响着罗马历史发展的节奏,还影响着它那些次要特征(secondaryfeatures)的形成,但是,它们并没有改变它的必然方向。
5、孟德斯鸠学识广博,思想深邃,擅长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对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巨大深刻的影响。他关于十恶的论述,切中时弊要害,令人信服并不由得反观自身。
6、商业行为是以服务人类生活为目标,要在人类的道德规范框架内运作。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就会变为纯动物性攫取般的商业行为;比如挣钱无底线,投毒式工商业行为,会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伤害。
7、工业革命兴起,工业资产阶级与专制的冲突尖锐,资产阶级起义时机成熟;思想革命为孟德斯鸠理论的形成作好准备。培根的实验主义,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产生着影响。一批史学家、科学家以及进步人士为资产阶级奔走,抨击封建主义腐朽序。资产阶级思想被接受。为《论法的精神》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8、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阶级属性不同:中国的黄宗羲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而孟德斯鸠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作用不同: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而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地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9、個人自由是有效的原則
10、除了强调政教分离,孟德斯鸠还强调对宗教宽容。他指出,法律如果允许各种宗教同时并存,就应该强制这几种宗教彼此宽容。比如作为天主教徒的孟德斯鸠本人,就娶了一个信奉新教的老婆。
11、感悟生活、亲子游乐、旅途心得、活出自己
12、当然了,有道是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更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姿势水平再高,没有合适的社会背景的驱动,孟德斯鸠也是搞不出《论法的精神》的。那么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只能用八个字总结:沧海横流,英雄辈出。
13、自由也是幸福的一种体验方式。失去自由的幸福就不是真正的幸福;没有自由就没有幸福感;比如那些身处牢狱的人是没有自由的,他们便不会有幸福感。
14、权力欲望人皆有之,权力有无限扩张的自然属性,可以说欲壑难填,所以,必须借助约束机制加以约束,不能任其泛滥成洪水猛兽,伤及社会,继而也让权力者自我毁灭。公权力尤其如此。公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是可怕的社会。
15、孟德斯鸠:法国思想家、法学家。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较早的研究东方法律文化的学者。著述虽然不多,但影响深刻,著有《论法的精神》和《波斯人信札》等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法律的基础,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的看法。
16、凯撒和庞培倘若如同加图那样想,其他人就会像凯撒和庞培那样野心勃勃;那么,注定要把共和国推向悬崖的就会是另一只手。
17、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权力相互独立,互相牵制,互相平衡。
18、伏尔泰的文章《历史哲学》(PhilosophyofHistory)有一节题为“关于罗马人的征服及其衰落的若干问题”(QuestionsupontheConquestoftheRomans,andTheirDecline),其中概述了那种对超越单纯历史编年的原因的追寻。伏尔泰并没有擅自提出明确的回答,他只是追问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罗马人征服二十五个联盟耗费了四个半世纪的时间?为什么罗马人耗尽了七个世纪的岁月才赢得亚历山大大帝仅用七八年时间就征服了的帝国?只有这种分析性的方法才能够令关于一个时代的研究对另一个时代富有教益。(这种方法的)诀窍是,忽视那些几乎不展现更大的趋势或范式(largertrendsorpatterns)的无意义事实。
19、现在我们看来,这个观点稀松平常,但在当时的欧洲,却颇有反动意味。原因很简单,世界都是上帝创造的,你人类何德何能还能有自己的法呢?这不反了么?对此,孟德斯鸠找到了一种调和的办法,这就是“自然神论”。首先,孟德斯鸠承认上帝的存在,但他认为,上帝在创造出整个世界以后,就不再进行任何干预了,然后世界就按照自身的规律自行发展下去。通过这样的划分,孟德斯鸠便既给了上帝存在的空间,同时又把这哥们赶到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落。我们干啥,你上帝管不着。
20、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
孟德斯鸠(前60句)
1、然而,作为关于历史的解释,这些隐匿的决定论(determinism)暗示,仅仅是安躺在伏尔泰叙事之上的哲学碎片而已。他绝没有将这些陈述与他所描述的事件的秩序联系起来。
2、除了促进和平之外,孟德斯鸠指出,贸易还可以医治偏见,实现对人的启蒙。因为在贸易交往中,人们会认识彼此,并学会尊重对方的习俗,所以孟德斯鸠说:凡是习俗温良的地方,必定有贸易,凡是有贸易的地方,习俗必定温良。贸易可以使人们的习俗不像往昔那样凶残。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贸易与法律的关系。
4、下面的孟德斯鸠论十恶(具体已经不可考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让人震撼。
5、人类学习知识的目的和经商类似,而且经商也需要知识的支撑。但是,一旦知识为没有良知的人所掌握,那么就如同豺狼增加了双翼,格外可怕。所以,知识本身没有方向,而良知的方向就是知识产生正义或邪恶的方向,因此,一个人的良知和知识到底带来什么有着直接的联系。
6、原初,孟德斯鸠是把《思考》看作一部篇幅更长的未竟之作的一部分,这部著作题为《君主》(LePrince)或《众君主》(LesPrinces)。这部篇幅更长的著作有一则残篇收录在《随思录》里,这则残篇表明,同《论政治》一样,这部著作整体的关键在于,政治需要道德,尤其是君主需要道德。孟德斯鸠在这则残篇中如是写道,
7、当然,反抗自己命运的这种观念似乎暗示了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只能无效地反抗这种趋势。如果一个人命定要被分到一种既定的历史下场,那么,他们对历史意旨的抵抗看起来就是徒劳无益的。然而,只需仔细分析孟德斯鸠的文本,我们会发现这并不是他实际表达的意思。他实际上并没有描叙一种历史决定论式的命运,这种命运使得查理沦为那些超出其控制的力量的阶下囚。正如伏尔泰所恰切表明的那样,孟德斯鸠也着重强调了查理的性格缺陷才是他错误决定发动灾难性的普尔塔瓦战役(battleofPultova)的原因。
8、商业虽然是以盈利为主导,但是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妥性,便捷高效的商业活动,依然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不择手段的盈利为目的。一旦道德失范,那么带来的就是社会的互害模式,纵使经济呈现出一时的繁荣,也难以避免商业信誉的毁灭,从而得不偿失,连锁效应导致人人自危。
9、对某人某种思想的崇拜或赞誉,首先要本身具有智慧,他的思想产出是为了大众服务。假如他本身就是恶的化身,不管是依靠逼迫人们的崇拜,那就得唾弃。否则只能助长恶的繁衍,给自己及社会造成无穷无尽的危害。
10、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快速走上了宪政道路,全新的政治运行机制,给英国带来的空前的繁荣与活力,工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英国也成为了整个世界的领跑者。但是反观法国这边,那是一潭死水,太阳王路易十四把自己儿子都熬死了,结果还没退位。国王当得时间长倒不要紧,关键是路易十四这哥们那是大权独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朕即国家”,其实大权独揽也不要紧,问题是路易十四没什么作为,更没有责任感,所以他的第二句名言就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老子爽够就行了,烂摊子你们谁爱收拾谁去收拾。
11、吟默朋友,你好。以下分别是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资料。
12、当然,孟德斯鸠罗马史著作整体的历史哲学是决定论的。然而,如果仅仅关注他的那部著作,我们必然会曲解其历史思想的真正复杂性。只需简要研究孟德斯鸠更少受人研究的历史著作,我们就会发现,孟德斯鸠充分意识到历史事件可能有很多意外的曲折变化,而这些变化取决于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所作出的决定。然而,孟德斯鸠同时充分意识到在罗马人的历史(Romanhistory)中起作用的潜在的普遍原因,这使得他能够在那个背景下超越表面上的种种纷乱——即布罗代尔(Braudel)所称的“编年史”(l’histoireévénementielle),进而关注结构性历史(structuralhistory)的领域,关注影响既定历史发展的那些力量的潜在格局。
13、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原则. 影响:
14、起到防止专制,保障自由的作用.
15、人类以往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为篡改过了的,也就是常说的伪史。人类发展需要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如果没有真实的历史,就谈不上总结经验和教训,那么就无法搞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就无法进步;不进则退。
16、总之,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与否,一方面固然与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相关,但更与法律和风尚相关,终还是要靠人们自己的决定。气候和土壤是难以改变的物理性质,但法律和风尚是可以改变的,民族的普遍精神是可以塑造的。孟德斯鸠认为,一个伟大的立法者,应该善于用法律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塑造自由的民族精神。所以,法国也应该像英国那样,选择自由作为民族的普遍精神,并依此来审视自己的法律,终使法兰西人民享有法律保障的更多的自由与平等。
17、这里插一句,我知道各位老板听节目看节目,其实都是消遣,没人把这玩意儿当真,但是刚才两段孟德斯鸠关于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的原则的论述,我觉得确实值得细细品味,或许它能解答我们很多的疑问,让人茅塞顿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8、理工学科的轻视人文学科的,不注重哲学和思想的培养,是十分可怕的。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体现、符合人性特点的文化现象。科学发明创造离不开人文,否则将会祸及人类自身。
19、这话也就是孟德斯鸠说的了,要是放在今天谁敢在网上这么说,肯定会被喷死。不过,孟德斯鸠还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亚洲处于比较炎热的地带,酷热的就是印度,所以你看印度人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北欧国家处于寒带,你看我孟德斯鸠喜欢的英国,这不就充满了美德吗?而相比之下,法国则处于温暖地带,怎么样我没说错吧,法国人哪一个靠谱?
20、当然了,孟德斯鸠认为,照抄照搬英国的制度是不现实的,毕竟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不过,不能照抄照搬,并不意味着不能借鉴。而借鉴的第一步,就是探寻英国的制度,它是怎么来的。于是,孟德斯鸠把眼光投向了更遥远的古代,也就是罗马帝国。孟德斯鸠认为,帝国和个人一样,都要经历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罗马的历史就蕴含着这样一种内在的变迁机制。于是回到法国后,孟德斯鸠花费两年时间写就了《罗马盛衰原因论》,想从罗马帝国的兴亡更替中,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为法国的变革找到出路。
孟德斯鸠(前80句)
1、孟德斯鸠承认查理一世的个人生活无可挑剔,但他现在断言,查理一世在统治上的无能是无人可比的(页526)。孟德斯鸠拿查理一世与法国的亨利三世进行对比——后者曾面临过一场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不可避免的内战,孟德斯鸠评价说,“查理一世引发了英国内战,可以说是他迫使英国人质疑他拥有的一切特权。”事实上,事情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即便没有爆发内战,议会同样会用1688年英国经历的那种“不流血的”革命来推翻查理一世(页527)。我们不应低估孟德斯鸠从《论政治》中强调决定论到《思考》中强调唯意志论的这一转变的重要性。
2、对某人某种思想的崇拜和对领袖的赞誉,首先要他或他的思想具有先进性、正确性、启迪性,一切以人民为基础,他的思想能够减少人民的负担,可以带来更多免费的东西而不是苛捐杂税、表面工程等。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而是用一种类似欺骗、颟顸的观点,强力强加给人类,并使之成为人们不得不接受和崇拜的时候,这无疑也是对人类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3、相反,如果权力被滥用,政治自由便无法得到保障,而且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因为所有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限决不罢休。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呢,简单,那就是限制权力,当然了,限制权力不能只靠法律的约束,必须以毒攻毒,那就是以权力来限制权力,而这样一种政治体制,便是实行权力分立的政治体制。
4、还有什么是比柯林伍德的抱怨更好的例子呢?在论及启蒙运动的历史编纂时,他抱怨“那种历史方法的破产,它不顾真正的解释而勉强同意(acquiescein)导致重要结果的琐碎原因”。伏尔泰太过迷恋切入历史的“伟人”路径,而无法在实践中充分强调那些深层原因的影响,这些深层原因在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就已经预先决定了(后来的)结果。比如说,我们来看看伏尔泰关于光荣革命的分析:
5、自由也是幸福的一种体验方式。在宪法或法律框架之内的自由是人的权益,不可无端剥夺。任何生命都是崇尚自由的个体,我们既没有夺取别人自由的权利,也应该为自己的自由而奋起保护。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就是锦衣玉食,也无法替代在外面日子清贫却随意飞翔的快乐。
6、1734年,孟德斯鸠发表的《罗马盛衰原因论》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书中谴责了专制统治,颂扬了罗马的共和制度。1748年出版的《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重要的著作,他自述:“我毕生精力,耗尽在《论法的精神》一书。”
7、因此,休谟声称,革命性的变化和外交政策都可能会包含着重大的机运因素,因为关键决定可能都由一个人或者至多是少数人做出。然而,当人们被民众共有的“普遍激情和利益”所激发而一致行动时,比如在国内政策的渐进形成过程中,机运将没那么可能成为变化的决定者,更有可能的是,所采取的行动将可以追溯到可辨别的原因那里。
8、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9、“孟德斯鸠”这个名字的原意,来自拉丁语和法兰克语,意为“一座贫瘠的山”。公元18世纪,在法国赏地流行时期,女王为褒奖孟氏祖辈在宫廷总管位置上的尽忠职守,将波尔多地区的孟德斯鸠赏给了孟氏,然而,正是这座贫瘠的山蕴含了孟德斯鸠的法治富矿,结出了丰硕的法治硕果。
10、孟德斯鸠说:我对世界上各种宗教的审视,仅仅着眼于它们能为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带来什么福祉,无论它们源自天上,还是来自人间。孟德斯鸠认为,即使是真实和圣洁的教义,如果不与社会福祉相结合,也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比如印度佛教相信灵魂不死,假如被个别人错误理解,诱使他们走上自杀之路,那么这就不是好宗教。反之,哪怕是伪宗教,如果能与社会原则相结合,也能产生美妙的后果。比如缅甸勃固人信奉的宗教,估计没人听过,但它的主要教义是不杀、不偷、不做下流无耻的事,不做让众人不快的事。他们相信只要能做到这些,就能得到拯救。孟德斯鸠认为,虽然他们心中并没有神,但这也是一种好宗教。
11、孟德斯鸠认为,所有国家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这就是“自我保存”,但每一个具体的国家又有着各自特殊的目标,比如古罗马的目标是扩张,斯巴达的目标是战争,而古代中国的目标是安定。但这世上有个国家很是特殊,它的政治体制的直接目标居然是政治自由,这个奇葩就是英国。前面说过,孟德斯鸠曾到英国考察了近两年时间,显而易见,英国的政治体制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政治体制:政府宽和、人民自由。
12、chambers.yang@dentons.cn
13、权力都有无限扩张的自然属性,如果不加以约束都会滥用,都会伤害他人;公权力尤其如此。公权力恣意妄为的社会,一定不是个好的社会。
14、“我相信这是一个历史的时代,一个历史的国度”,才识鸿瞻的休谟曾如是断言,而据卡西尔(Cassirer)、贝克尔(Becker)、贝克(Beck)、盖伊(Gay)诸位和其他人的研究,十八世纪的智识之士对历史的兴趣比十九世纪的人们所认可的更加浓厚。孟德斯鸠、伏尔泰、吉本、休谟、罗伯逊(Robertson)、赫尔德(Herder)、孔多塞(Condorcet)以及其他作家都在这一时期写过重要的历史著作,所以,苛责这个时期缺乏对历史的兴趣,更具体地说,是缺乏对“历史哲学”的兴趣,这当然是不公之论,而“历史哲学”一词是作为伏尔泰的一篇短论的标题而进入西方的词典。
15、在偶然事件的混乱状态之外,存在着潜在的原因,它们解释了事物表面上的荒诞性。
16、在查理一世治下,当时的社会基调就是如此,所以,无论他怎么做,他的权力都必然会遭到削弱。在这般狂热和普遍的疯狂之中,审慎是一文不值的。(页115)
17、然而,他并不知道,麦加正酝酿着一起伟大而不可预见的人类意志闯入历史(intrusionofhumanwillintohistory)的大事,公元613年,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在那里布道。孟德斯鸠评论道,赫拉克利乌斯很可能连麦加城都没听说过,也还不知道穆罕默德出生这一重大的历史偶然事件——从孟德斯鸠而不是从信奉伊斯兰教的虔诚者的观点看来,这就是一场偶然事件——很快就会摧毁他的帝国(页113)。没有任何一个人预见到了伊斯兰教的快速扩张,尤其是赫拉克利乌斯。这属于那些政治家无法预见因而无法阻止或者克服的“不同寻常的状况”,无论他们如何狡猾。
18、洛克提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智,就是要能够运用理智去驾御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顺从理性的指导。
19、他投身于许多伟大的事业,却从来都不知道如何安排,以便让自己能够成功。(页521)
20、洛克主张要把年青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在家庭中聘教师进行。
孟德斯鸠(前100句)
1、好了编不下去了,后装个X总结一下。有人说孟德斯鸠发现了精神世界的法则,正如牛顿提出了物质世界的法则。我想这个说法,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找不出明显的毛病。孟德斯鸠利用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方法,将法律放到历史、地理、政治、气候、贸易、人口、宗教、风俗等各种与法律有关的事物中,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事物间彼此的关系,揭示了法律的精神。这种研究方法和广博的研究内容,不仅前无古人地在法律研究中开创了先河,同时也开创了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先河,可以说,现代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大多都可以从《论法的精神》中发现初的思想根源。
2、在当时,这是一部进步的社会政治理论著作,受到广泛欢迎,两年内连续印行22版,并很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3、当然孟德斯鸠关注的还是法国以及欧洲本身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对东方的研究以及后来发表的作品经常体现一种指桑骂槐的味道。在他1748年的重要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关于东方专制的著名理论,已在1721年表现出来。
4、三权分立是为了保障政治自由。三权分为立法权、
5、孟德斯鸠 法国人 批判封建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 ,主张进行社会改革,限制君主权利。使得批判专制政体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
6、除了以上这些作用之外,孟德斯鸠认为,贸易还可以促使人们拥有一种精确、健康的公道观念。因为贸易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谁也不做亏本买卖,所以,贸易与一些伦理道德,比如要求人们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利益舍弃自己的利益等伦理道德背道而驰。也就是说,孟德斯鸠既反对以战争进行掠夺的暴力行径,也反对宗教道德严苛的利他主义要求,在他看来,这些都不符合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7、看看欧洲启蒙运动部分。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孟德斯鸠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影响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除此包括《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
8、在谈完自然条件之后,孟德斯鸠继而开始谈贸易和宗教这些人为的、可以改变的事物与法律的关系。这里面有个先后次序的问题,那就是孟德斯鸠先谈贸易,后谈宗教。把客观世界放到人类社会之前,这可以理解,毕竟人类时时刻刻都在受到自然界的客观影响。但把贸易放在前面,把宗教放到后,这就有点大逆不道了。那么孟德斯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在于,孟德斯鸠认为,在未来商业将取代宗教,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这一判断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
9、此外,甚至孟德斯鸠的决定论观点也不能总是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范围。他从未否认过,那些引发了具体事件的必然次序的(更重要)事件,不会具有偶然的而不是先定的起源。比如,在《论政治》中分析查理一世问题的历史原因时,他并没有暗示说,亨利八世与罗马的决裂本身就是一个先定的事件。我们可以假设,另一个君主可能会走不同的道路。孟德斯鸠也没有断言,任何给定的决定论的历史过程,无论它在何时何地,都不会有任何改变。相反,他坚持认为,受历史条件影响但又主导社会基调的那些变化,是无法预测或提前看到的。他坚称,这些改变
10、2)他的理论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1、民事自由的反面是奴隶制 ;奴隶是不被当人看的
12、好了下一个,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这该怎么理解呢?孟德斯鸠认为,通过优待和赏赐,可以激发臣民的能动性,这样一来,各部分力量自以为在追求各自的特殊利益,但实际上却都向着公共利益会聚。也就是说,在达成自己目标的同时,也维系了君主政体的稳定。
13、称为“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14、......................
15、只有以相对的占有力才能相互制衡.
16、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17、实际上,人的审慎在实践中毫无用处。在大多数情况下,深思熟虑并无助益,因为一个人可能采取的所有行动进程都是一样地好,除非在某种情况下有明显的严重的不利因素。(页114)
18、孟德斯鸠的权力监督理论很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三权分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政治进步发挥了极大作用。但任何理论都必须隨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有所发展。孟德斯鸠的原意是为了防止腐败与权力滥用。他无法预计会发展到无休止的内部争斗。降低国家的管理效能。更无法预计到会被流氓政客利用。
19、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20、对社会成员的利益维护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