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罗曼罗兰的简介(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14 10:07:40

罗曼罗兰的简介(1)

1、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2、有个朋友对他说(1781年6月2日):“萨尔斯堡总主教认为你浑身上下都是骄傲。”他自己也不想隐瞒,谁要是伤了他的傲气,他就显出他和卢梭是同时代的人,会拿出共和国民的高傲的态度来答复人家:“使人高贵的是心;我不是伯爵,但也许我的灵魂比伯爵高尚得多;当差也罢,伯爵也罢,只要侮辱了我,他就是一个坏蛋。”

3、莫扎特(左)与贝多芬(右)

4、(下图12当年我每天使用的《俄汉大辞典》的扉页上用俄文写的Покаестьжизнь,естьисчастье.(有生命的时候就有幸福))

5、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6、(草庐论道)诗书雅集第一期

7、人们抛弃了它。不但如此,他们做了奴隶还要欢呼。

8、书法作品公益价格不低于500元/幅,作品尺寸不小于三尺斗方,即0.50m×0.50m。

9、罗曼·罗兰(左)1935年在苏联莫斯科

10、罗曼·罗兰的思想在当时是极其赋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他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太过于理想化。而实际上,他所谓的理想,在当时的法国已经成为了一纸空文,因此他所谓的理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罗曼·罗兰的思想代表着小资产阶级知识者的阶级意识。第过于神论化。他将由、平等、博爱归功于神的仁慈和恩赐,成为了形而上学式的引申。

11、(下图19罗大冈的《论罗曼·罗兰》)

12、忽然声音来了:有些是沉粉的,有些是尖锐的,有些是当当的响若,有些是低低的吼着。孩子一个又一个的听上老丰天,听它们低下去,没有了;它们有扣田玲里的钟声,奴奴荡荡,随看风吹过来又吹远去;细听之下,远远的还有的不同的声音交错回旋,仿佛羽虫飞舜;它们好像在那儿叫你,引你到遥远的地方……愈趁愈远,直到那神秘的一角,它们理进去了,沉下去了……这才消灭了!……吸!不!它们还在喃喃细语呢……还在轻轻的拍着翅膀呢……这一切多么奇怪!。

13、他曾任艺术史、音乐史教授,早期从事戏剧创作,著作有《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母与子》等,获得19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4、充沛的快乐自然会产生滑稽。莫扎特的精神上就有大量的滑稽成分。在这一点上,意大利的滑稽歌剧和维也纳人的趣味这双重影响,一定对他大有关系。这是他作品中平凡的部分,大可略而不谈。不过我们也很容易了解:除了精神之外,肉体也有它的需要;等的部分,大可略而不谈。不过我们也很容易了解:除了精神之外,肉体也有它的需要;等到心中的快乐往外泛滥的时候,自然会有滑稽的表现。莫扎特象儿童一样的恣意玩乐。

15、“由于一种永恒的需求,我获得了知识,关于自我,关于上帝,关于各种事物。我将永远不会消失,我将永远永远收获心灵的平静与安谧。”

16、(5)《艺苑》如何言说音乐——兼论罗曼·罗兰对音乐的现象学言说2005年01期,郭勇健

17、就象死亡给我们留下来的,在发展途程中天折了的莫扎特,对我们成为一个永久的和平恬静的泉源。从法国大革命以来,激情的波涛把所有的艺术都冲刷过了,把音乐的水流给搅混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时候到莫扎特的清明的天地中去躲一会,的确是很甜美的;他的清明之境,好比一个线条和谐的奥令匹克山峰,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眺望平原,眺望贝多芬与瓦格纳的英雄与神明在那里厮杀,眺望波涛汹涌的人间的大海。

18、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19、在初期,罗曼·罗兰的思想基础建立在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之上,他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看作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在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之中,都无不在朝着这方面进取,渴望着能将这些思想付诸实施。

20、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壮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波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阴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贝多芬传》

罗曼罗兰的简介(2)

1、(下图4罗曼·罗兰与高尔基)

2、后期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与子》四部:《阿耐蒂和西勒维》(1922)《夏天》(1924)。《母与子》(1927)《女预言家》(1933)和一系列散文、回忆录、论文等。特别是1931年,他发表了《向过去告别》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保卫和平的活动,成为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文艺战士。

3、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4、1975年8月生,湖南涟源人。1996年毕业于怀化师专(现怀化学院)美术系,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娄底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娄底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娄底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娄星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梅山印社副社长、岳麓印社社员、简社社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聘教师、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特聘教师。

5、1897年,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6、在产品特色上,定位为中高档家用纺织品,形成规格齐全,功能完整的产品结构。注重科技的积累,创新和,以真丝,竹纤维,牛奶纤维。

7、(草庐论道)诗书雅集第五期

8、这句话的英文版是"Thereisonlyoneheroismintheworld:toseetheworldasitisandtoloveit."。它的作者是罗曼罗兰。

9、两件作品是互相补足的。《唐·璜》说明宿命的力量,这力量压在一个被自己的恶习所奴役,被许多物质形象的旋涡所带走的人身上。《魔笛》所讴歌的,却是哲人们恬静而活泼的出神的境界。两件作品,由于朴素,有力和沉静的美,都有古代艺术的特色。

10、1917年,罗曼·罗兰放弃国际红十字会奖的奖金和其他文学奖金。1918年,发表《阿格里让特城的恩培多克勒》。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

11、在一切财富中,我们过去引以自豪的“自由”到后却显得比什么都软弱。

12、“……夕阳在下山。深红色的城市在我足下形成半圆形,燃烧着。亚尔彭群山的笑意正在天际消逝。索拉克特山上的拱门似乎在荒原上漂浮……”

13、说实话,罗曼·罗兰的《母与子》对我的影响不大,因为这部书的中译本出版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阴云已经散去,在我们的面前已经展现出了各种新的可能。而且,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与我的生活距离也较远。不过,我与这本书的中译者罗大冈先生却有过一次接触。

14、1897年,罗曼·罗兰在《巴黎杂志》上发表第一部作品《圣路易》及上演他初创作的两部悲剧《阿尔特》与《狼》。1899年发表《理性的胜利》。罗曼·罗兰早期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5、跟随舆论和膜拜胜利的人决不会跟我们争这件礼物。

16、罗曼·罗兰结果两次婚。他的第一个妻子是巴黎名教授勃莱亚之女克洛蒂尔特。克洛蒂尔特是一个富家千金,当时两人结合的时候,是一段富家千金爱上一位穷书生的故事,在巴黎成为了一段佳话。起初,两人的感情生活十分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出现了一些裂痕。

17、出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

18、所以他的傲气一受损害,他就愤恨之极。他为了不得不替王侯服务,觉得很痛苦。

19、文章作者简介:罗曼·罗兰,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0、可见音乐是人生的绘画,但这人生是经过净化的。反映心灵的歌词,必须对心灵有诱惑的力量,但不能伤害皮肉,“引起耳朵的反感”。音乐表现生命,但是是一种很和谐的表现。

罗曼罗兰的简介(3)

1、当约翰·克利斯多夫洞察这个音响世界后,他就能够根据这个音响世界在自己的音乐中创造出无限丰富的音响效果。当然罗受·罗兰在这里使用了文学手法,根据现象学,这个音响世界的本质系统并不依赖于“教堂钟声”之类的经验事实,它在音乐家作曲的同时就已经无形地、“先天地”存在了。

2、罗曼·罗兰的自传《内心的历程》是他晚年隐居在日内瓦湖边的一个小镇上写的,主要写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自传的卷首题词是:“给我在新村的老胡桃树,我的遐想的伴侣”。我现在隐居的洗月湖畔,我的窗前也有一棵老槲树,每天陪伴着我写作和遐想。

3、1969年,我借到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傅雷先生翻译)。我刚翻到卷首,就读到了这样的句子:

4、(下图3我抄录《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笔记本)

5、(踏莎行)山居作者/小罗曼罗兰缥缈烟霞,葳蕤修竹,开门簇簇金。闲庭风满袖盈香,天晴坐看云成鹿。月下诗吟,灯前书读,长空雁叫声来屋。凭它锦字寄何人,红尘远隔山中谷。

6、(下图23《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杨晓明著)

7、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8、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9、(下图7新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10、然而,世界上一切财富都不能和这件礼物相比。

11、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可以说,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12、在正面性格的结构形式上,罗曼·罗兰的经验也是弥足珍贵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二十个不同的人”(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罗曼、罗兰笔下的正面人物都是多重性格的合成体。就数量言,克利斯朵夫身上的缺点几乎不少于优点,“我毫不隐藏地暴露了他的缺点与德行”。他鲁莽、笨拙、轻信和有些自鸣清高,脾气乖僻易怒,遇事手忙脚乱,思想不够灵活,生活不拘小节,还跟好些女性有过风流瓜葛。在安乃德身上,存在着十分强烈的女性的本能要求,她情怀炽热,容易钟情,先后爱上过好几个男人;她献犊情深,为子的成长时喜时忧,对儿子的少年任性不胜痛心,儿子参与冒险行为后她不止一次地从梦中哭醒。

13、(6)《外国文学研究》再论罗曼·罗兰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1983年第02期,罗大冈

14、我年轻时对罗曼·罗兰炽烈的热情已经成为过去,但罗曼·罗兰却是永远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世界,可能几年、几十年以后,现在所时髦的许多物质文明的东西,已经又被更新的东西取代了。但我相信,李白、杜甫的诗、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却是永远的,因为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有着长久的魅力,就像古希腊神话一样,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

15、“信仰只是为软弱的人、萎靡的人、贫血的人的!他们响往于上帝,有如植物的响往于太阳。……凡是自己心中有着太阳有着生命的,干吗还要到身外去找呢?”

16、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陰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17、简介: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在许多艺术斗争中演变的历程。全书共十卷,分为四册。

18、(下图22《罗曼·罗兰文钞》新版本)

19、在茨威格心目中,罗曼·罗兰占据着崇高的地位。《昨日的世界》写到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说:“我在他房间里感觉到一种人性的、道义上的优势;一种不带骄傲情绪的、内心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于一个坚强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我一眼就看出,他在关键性时刻将代表欧洲的良知。”(7)茨威格还评价说:“诗歌、音乐、科学的三位一体与法、德、意文化三位一体的交融在罗兰身上得到了的体现”,“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

20、罗曼·罗兰的作品也对人起到了指导作用,傅雷的少年经历及感染浪漫派文学,对他的情绪有极大影响,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在游学期间,他先后到过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但“均未能平复狂躁之情绪。”但是,傅雷的这种情绪很快就被罗曼·罗兰转移。留法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傅雷读到了罗曼·罗兰写的一本小书《贝多芬》,“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由此可见,这本小书的产生,是作家受到贝多芬精神影响的结果。罗曼·罗兰当时的状况,与此时的傅雷颇为相似,故此,傅雷便如“神光烛照”,感动得“不禁嚎啕大哭”了。

罗曼罗兰的简介(4)

1、简介:本书作者刘志侠久居法国,近年踏遍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法国国家档案馆、巴黎杜塞文学图书馆等地方,寻找年代久远的日记、书信、照片、印刷品等珍贵文献,梳理辨真,条分缕析,还原了罗曼·罗兰与盛成、敬隐渔、梁宗岱、李又然、阎宗临、汪德耀、傅雷、高长虹、张昊九位中国青年的交往细节,叙述了他们之间互动的影响,将这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仅见的佳话,长留在这本不厌求真的著作里。

2、奇妙的是,他的艺术老是倾向于争取成功,同时却不牺牲他的信仰。他写作乐曲的时候,始终注意到对群众的效果。然而他的音乐决不丧失尊严,只说它要说的话。在这一方面,莫扎特得力于他的机智、聪明和嘲弄的心情。他瞧不起群众,然而他自视甚高。

3、20世纪30年代,罗曼·罗兰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他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两次世界大战,反对纳粹德国迫害季米特洛夫、呼吁苏联停止对知识分子的流放、乃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左翼作家的镇压等等,在维护正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4、胡成钢书于文生(扬帆)诗词

5、《米开朗基罗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于1906年完成的一部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搏斗》,下篇《舍弃》和结束语《死》。

6、他在1781年9月26日信中说:“因为感情——不论是否激烈——永远不可用令人厌恶的方式表现,所以音乐即使在惊心动魄的场面中也永远不可引起耳朵的反感,而仍应当使它入迷,换句话说,要始终成为音乐。”

7、罗曼·罗兰的自传的前面部分写到他的小妹妹的死:

8、(下图6我们教研室集体编写的《20世纪欧美文学史》和其中我写的一段文字)

9、罗曼·罗兰(1866~1944年),法国著名进步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战士。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他自幼受家庭氛围熏陶,酷爱音乐。1882年,全家移居巴黎,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并以一篇关于意大利歌剧起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0、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11、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2、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13、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14、对于这些延缓和踌躇的解释,我们还得更进一步:它们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然而年复一年,他延宕着这桩事业,因为他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漩涡内。直到生命的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时候是何等的伟大!

15、罗曼罗兰是当代名人。罗曼·罗兰,男,(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出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6、刘志侠.九人:罗曼·罗兰与中国留学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

17、(草庐论道)诗书雅集第二期

18、《唐·璜》的不可动摇的宿命和《魔笛》的清明恬静,在近代艺术品中(包括格利格的悲剧在内),也许是接近希腊艺术的。《魔笛》中某些纯净到极点的和声所达到的一些高峰,是瓦格纳的神秘的热情极不容易达到的。在那些高峰上,一切都是光明,到处只有光明。

19、《罗曼罗兰》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

20、《罗曼·罗兰文钞续编》中收集了罗曼·罗兰与梅琛葆夫人的一百多封书信。这些书信充满了温馨的气息,“年轻的激情被引向长者的宁静”。我读完这些书信后觉得,也许罗曼·罗兰后来创作上的成功,蕴含着他年轻时梅琛葆夫人给他在思想、精神和气质上的滋润。

罗曼罗兰的简介(5)

1、《米开朗琪罗传》内容简介:米开朗琪罗被誉为是的雕塑家,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2、(下图16《但丁与贝阿特丽采》,英国画家HenryHoliday(1839–1927)作。贝阿特丽采是但丁的初恋对象,也是他终身所爱的人(但丁终身未婚)。)

3、《名人传》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时代的千变万化,充满机遇,人们渴望成功,但却不想奋斗,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人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跻身不朽者之列。《名人传》也许会让人们清醒一些。

4、诗家简介小罗曼罗兰川妹子,本名罗媛丽,QQ名雨后幽兰,诗词爱好者。

5、1903年罗兰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1904年,开始发表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重要的作家。1905年,奥朗道夫书店开始出版这部作品,与《半月刊》竞争。

6、“今天我在这儿大教堂的广场上看见吊死四个坏蛋。他们这儿吊死人的方法是和里昂一样的。”(1770年11月30日信)他不象近代艺术家有那种广泛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只有爱他的人,他才爱,就是说他只爱他的父亲,妻子,朋友;但他是一往情深的爱着他们的;提到他们的时候,他自有一种温柔的热烈的感情,象他的音乐一样把人家的心都融化了。

7、这种精神健康,在一般性情很热烈的人是不大会有的,因为热烈必然是某种感情到了过分的程度。所以莫扎特具备所有的感情而没有激烈的感情,——除了骄傲;这是一个可怕的例外,但骄傲的确是他天性中极强烈的情绪。

8、索书号:K866/62/2

9、在《博爱,和平——我所认识的玛尔维达·方·梅琛葆》这篇回忆录中,有一小段给年轻的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而如果从十二月底起我对她(指梅琛葆夫人)的访问愈来愈频繁,那是因为有一天,我从她那阴暗的楼梯上走下来时瞥见了一张年轻的脸,使我的心入迷了。啊,秀丽的嘴、微笑的窗子,闪露着灿亮的美齿!你在我血液中燃起的火是普罗米修斯的火。我从那时起的一切创作都是你激发的。只有当你被体现在葛拉齐亚的形象中时,这火焰才熄灭……”我这才懂得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葛拉齐亚的形象为什么那么迷人,因为她是罗曼·罗兰年轻时热情的升华。许多作家都曾把自己年轻时所爱恋的人升华为一个动人的或圣洁的形象,就像但丁在《神曲》里让他的初恋情人贝阿特丽采引导他游历了天堂。

10、罗曼·罗兰的第二个妻子是俄国人,当时他旅居苏联,在苏联长期逗留,因此认识了一名名叫玛丽·库达切娃的俄国妇女。不久之后,两人结婚。这段婚姻,伴随着罗曼·罗兰终身,直到其去世。

11、“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正是我们宝贵的青年时代(18岁到28岁),然而,我们原本应该前行的脚步却被这场风暴打断了。是与现实妥协,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己的思想,努力抗争?我选择了后者。正是在这段人生迷惘的时候,我得到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它更坚定了我努力与命运抗争的思想。我刻苦地学习俄文和英文,学习俄罗斯文学,以及中国和西方的文学文化历史,为我后来的学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罗曼·罗兰(法语:Romain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1944年12月30日,罗曼·罗兰去世,享年78岁。

13、(草庐论道)诗书雅集第六期

14、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15、当夜深人静,我读完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我更加坚信,不合理的东西终不会长久,应该相信未来,要像贝多芬那样,“用痛苦去换取欢乐!”

16、但莫扎特的笑是和眼泪很接近的,那是抱着一腔柔情的人必然有的,乐极而涕的眼泪。

17、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出生在一个银行职员的家庭,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又获得罗马法国考古学校的博士学位。之后在巴黎高师和巴黎大学教书,同时创作兼写音乐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坚持人道主义的立场,赞同社会主义。

18、(浣溪沙)杏花作者/小罗曼罗兰弹破胭脂染画檐,薄烟微雨影纤纤,多情多思此身兼。只为春风堪一笑,空怜消息隔重帘,怕听杜宇泣城南。

19、他大的荣誉是在乐剧方面,这是他早知道的。他的书信证明他特别喜爱戏剧音乐:“只要听见人讲到一出歌剧,只要能够上戏院去,听见人家歌唱,我就乐不可支!”(1777年10月11日信)“我有一个无法形容的愿望,我想写一出歌剧。”“我羡慕所有写作歌剧的人。听见一个歌剧的调子,我就会哭……写歌剧的愿望是我一刻不能忘怀的。”(1778年2月2日与7日信)“对于我,第一是歌剧。”(1782年8月17日信)

20、罗兰在这部传记里赞扬了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和崇高的忧伤意识,但他同时对这种忧伤表示了同情,与贝多芬的胜利在他心里激起的欢乐和热情是完全不同的。罗兰选择米开朗琪罗,只是为了表现在人类命运中,人们所承受的另一种痛苦典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