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12 09:33:01

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前二十句)

1、接下来曹操头脑发热,发动赤壁之战,想要一统江东。孙权和刘备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背水一战,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杀。终意外地逆转战局,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曹操势力范围被迫向北方收缩,退出荆州。

2、到了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听到此消息的刘表竟然是由于太过情绪激动而猝死了。

3、可以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

4、曹操杀二蔡,语底:懊悔莫及。

5、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6、三国的时候,孙刘联合抗曹,以东吴力量为主,周瑜设计谋火烧赤壁大胜曹军,诸葛亮却趁机夺了荆州。东吴派人来要,刘备听从诸葛亮建议,借口暂借荆州,等谋取西川以后就归还。但夺取西川以后,却一直让关羽守护荆州,并无归还的意思。这就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由来。

7、说到这里你还认为刘备是“借”荆州吗?是有“借”无还吗?所谓的“借”只是孙权的谋,所谓“有借无还”只是孙权毁坏刘备形象的措施。刘备其实不欠孙权什么,要说欠,只能说刘备实力不足,不足以碾压孙权,面对江东的盛气凌人,刘备只能迫于无奈地忍。

8、依我愚见,现在好的计策就是把刘备迁置到吴郡,为他修建豪华的宫室,多给他一些美女及他喜玩的东西,以此满足他的耳目享受,让他玩物丧志。

9、诸葛亮住茅庐,语底:怀才不遇。

10、分析到此,可以清晰看到,“刘备借荆州”典故能为我们“借”来不少宝贵启示:

11、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12、“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

13、孙权逐渐感受到了来自刘备的压力。

14、夏水是汉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江陵一带,刘备的具体作战方案无法考证,但他提出的以另一种思路打破战场僵局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被周瑜所接受,周瑜后来给刘备增兵2000人(以二千人益之)。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虽然孙刘联盟,但战场上以吴军为主导,指挥权也在周瑜手中,刘备所部只能充当协同的作用。

15、在“孙刘联盟”这这个股份制项目中,孙权与刘备的股份是6:孙权是大股东。不过他虽控股却不控股,因为他的股份没有超过2/股份制项目组成立后,刘备很老实,把人马交给大股东孙权指定的项目组织人周瑜指挥,在2位股东的共同努力下,终在赤壁把曹操打败。

16、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17、曹操南下,刘表死、刘琮降,荆州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孙权的势力未变,其余尽归曹操所有。之后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虽战败,但并不意味着荆州7个郡归了孙刘,因为曹操仍占据整个南阳郡以及南郡、江夏郡的大部,江面四郡处于“自治”状态,孙刘控制的地方十分有限。

18、也就是说,刘备借荆州,可以理解为,就是借了包括治所江陵在内的南郡。

19、六度君提醒大家此处留意:孙权借给刘备的只是荆州南郡哦。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南郡以及确认刘备可分得武陵和桂阳两郡。

20、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前四十句)

1、歇后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通过一句诙谐幽默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一些有意思的歇后语,今天我们就来试试歇后语吧,图中给出上半句,你来猜下半句哦!看看你会几个?

2、另,孔明是军师中郎将,赵云是偏将军,仅就官职而言,孔明低于赵云。孔明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后勤工作。

3、直到三分之势成型后,吴人认为赤壁之战是藉孙权兵力,觉得荆州应该归他们所有,于是才开始有借荆州之说,反过想当初孙刘联合拒曹的时候,刘备虽然有向孙权求援,孙权不也有求于刘备?孙权当时只打算救自身的存亡,哪有拿下荆州的想法呢?就如同《鲁肃传》所记载,关羽对鲁肃说“乌林之役,刘备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没脱下靴子,与孙权共同努力破曹,岂能徒劳而没得到任何土地呢?”这即是无法改变的论证,

4、《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5、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6、面对颇具战略重要性的荆州,刘备向孙权借荆州无疑是“肉包子打狗”了。

7、另一种可能是孙权为了自己的大利益,而放弃了江陵。当时,孙权为了抗曹,不得不依重刘备。因为一是曹操虽经赤壁之败,实力仍然强劲,此时曹操一把战线东移至江淮合肥一线,东吴无法单独对抗,二是东吴新得荆州,恩信未洽,在荆州的人望和号召力上不及刘备,三是利用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于刘备有利于多树操敌,减轻东吴的抗曹压力。

8、赤壁之战后,刘表的长子刘琦尚在,刘备顾全大局,建议仍然让刘表的后人刘琦担任荆州刺史。刘琦不久后病死,“琦死,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荆州士民主动推戴刘备为荆州之主,因此刘备获取荆州,并非借之于孙权之手,他完全有这个资格占领荆州,问心无愧。

9、觉得不错,请点赞↓↓↓

10、换成别人,早就大闹股东大会了。但刘备已经成长为老江湖,不公平的事亲身经历得已经太多了,他没有闹,也没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揭批孙权的不义行为,而是很善意地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车骑将军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刘备只是个左将军,相当于战区司令,他这么搞有依据吗?有没有意义呢?

11、《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12、所以,逼于形势,为了抵御曹操,孙权将江陵交给刘备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按常理,刘备必然为之要付出代价,可惜史书没有具体记载。总之,由于后来孙吴从来没有以江陵为理由向刘备要求什么,可以说江陵也不是借给刘备的。

13、鲁肃急忙出示借据,说道:“你在借据上写的是今冬借了明冬还,总共只一年的时间,如今是三年了,怎么还说没到期呢?”

14、经过周瑜、刘备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到建安十四年(209年)下半年,曹操看到江陵再守十分困难,决定撤出,回防到襄阳。周瑜带伤指挥作战,迅速攻下江陵及其以东长江沿线的许多重要据点,从柴桑到夷陵的长江防线基本上被吴军占领。

15、曹操进取汉中, 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

16、本年,周瑜病死。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军队,命程普兼南郡太守(南郡没给刘备)。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与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孙权同意,于是,从豫章郡(江西省南昌市,属扬州)中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立番阳郡(即鄱阳郡,江西省波阳县);从长沙郡(属荆州)分出一部分土地,设立汉昌郡(湖南省平江县南);又任命程普兼任江夏郡太守,鲁肃为汉昌郡太守,率军驻在陆口(湖北省嘉鱼县西南陆溪镇)。

17、曹操转胎——疑心重曹操杀人——乱来一气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卖草鞋——有货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18、这样,刘备借荆州就清楚了。

19、意思是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20、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前六十句)

1、从史书记录来看,孙权让周瑜把南郡地界儿上的,长江以南地区,划给了刘备。刘备的治所公安,就在南郡南部。好,荆州七郡,曹操一个多(南阳郡、南郡北部、江夏郡北部),孙权不到两个(南郡、江夏郡各一部分),刘备四个多(江南四郡,南郡南部,可能还包括江夏郡的一部分),然而,刘备觉得地盘儿不够用,竟然亲自跑到京口去见孙权,要求更多地盘儿。

2、刘备有没有过借荆州(或者说江陵)这回事吗?是值得探讨的。江陵怎么会转到刘备手中呢?没有确切记载,只能试着猜一猜。一种可能是刘备当时已经为此作了些补偿,也就是刘备交给孙权一些他自己占领的土地,以换取江陵,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也符合情理,因为刘备的占据的夏口在刘备取得南郡江陵这段时间,到了孙权手上,历史上并未见有孙权派兵取得此地的记载、但史书上没这样记载,只能存疑。

3、《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4、刘备向朝廷上表推荐刘琦担任荆州刺史。

5、赤壁之战后,魏蜀吴瓜分了荆州诸郡: 曹操虽然吃了败仗,但还保有北方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武陵三郡;刘备多,得了荆州的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

6、刘备卖草鞋——本行

7、周瑜的先头部队数千人,先期到达江陵城下。曹仁登城了望,派部将牛金率敢死队员三百人冲击吴军,如泥牛入海,瞬间被围。长史陈矫等人在城上,都大惊失色。曹仁打算出城营救,陈矫等人说,贼兵势众,不可硬拼,宁可损失数百人,将军岂可亲身赴险!曹仁不理,披甲上马,率数十骑出城。离吴军百余步,有一条大沟,陈矫等人以为曹仁打算立于沟边,为牛金鼓个劲儿、喊个号子、加个油唔的,不料曹仁拍马过沟,冲入吴军,将牛金救出。出了包围圈,曹仁见还有敢死队员没能带出,便拨转马头,再次冲入吴军,将他们全都救出,吴军退去。陈矫等人见曹仁冲杀敌阵,都大为惊惧;等到曹仁回来,全都赞叹说,将军真天人也!

8、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

9、在夺得荆州后,刘备兴兵,孙权卑词奉章,贡献珍宝向曹丕称臣。曹丕派邢贞(一个无名小辈)来东吴册封,孙权出迎,邢贞竟入门不下车。吴将徐盛极为愤怒,以至痛哭流涕。

10、鲁肃半夜坐在船里,不明就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1、眼下不能和孙权弄僵,联手抗曹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刘备赶紧表奏刘琦为荆州刺史,为了不与程普争锋,把自己原来驻扎在夏口一带的人马也全部撤出。《江表传》说,孙权和周瑜给刘备指定了一个叫油江口的地方,让他在这里驻扎。

12、既然你承认人家是荆州牧,也就是荆州地区高长官,那么包括南郡太守周瑜在内的官员都应该服从刘备的管理,尽管心里不一定这么想,但面子总得给吧,可周瑜却在谋除掉刘备,这就不够意思了。

13、解释:刘备在起事之初曾向东吴暂借荆州立足,后来刘备羽毛丰满与魏,吴成鼎足之势,也终未归还荆州,事实上刘备借荆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所以这个歇后语是用来比喻借故占用,拒不归还的人。

14、用权、用谋、用战甚至偷袭,凡是可以得到荆州,孙权可以都去尝试,所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成了孙权用谋毁灭刘备人设的前沿阵地,以此争取百姓的支持,可是也确实看出了孙权的不厚道。无奈“君王之道,霸者行迹”。

15、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乘胜进军,经年余激战,终夺取荆州城。

16、三国时,孙、刘两家联合起来打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诸葛亮趁机派兵占据了荆州。可是东吴不依,强讨恶要。刘备眼看荆州这块宝地呆不下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整天闷闷不乐。

17、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18、有点儿不对劲儿吧?孙刘联合,把曹操赶跑了,孙权出的人多,出的力多,出的资源多,刘备整个儿一个搭顺风车的,但是,孙权现在毛也没得到一根,刘备已经至少得到了四个郡。

19、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20、随着《三国演义》的传播,刘备借荆州不肯归还之事,使得他成了一个古代老赖形象,跳进黄河洗不清。天下人都知道刘备做人恩将仇报无底线,把孙权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为了得天下抢地盘不择手段,使得他的形象在世人心目中大打折扣。但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

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前八十句)

1、此时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大的南阳郡、南郡的襄、樊二城以及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得到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由此可见,荆州绝大部分是由刘备占领的。这一点也不奇怪,赤壁战后,刘备支持刘琦为荆州牧,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他占有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2、由上可知,荆州问题完全是孙权在无理取闹,刘备占有荆州也曾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并非依靠孙权的恩赐。反而是孙权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初想让刘备镇守荆州,替他看大门,充当防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形势稳定后又后悔,怕蜀国据有荆州会对他造成威胁,才一再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拒绝归还荆州,毫无理亏之处。

3、他的心思很快被诸葛亮察觉了。一天,诸葛亮问刘备:“主公是为荆州之事发愁吗?”刘备点头道:“难道军师有什么好主意?”诸葛亮用指头沾了一点茶水,在刘备手心上写了一个“借”字。刘备一惊,心想:这又不是借钱借粮,这大的地盘,人家怎会轻而易举地借给你呢?正当刘备打算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突然门卫进来禀报:“东吴谋士鲁肃前来求见”。刘备知道他是要荆州而来的,更是愁上添愁。可是诸葛亮听后,却高兴得不得了。他连忙附在刘备耳边,叫他如此这般,然后赶忙出去迎接鲁肃。

4、歇后语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

5、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况下,准备率领大军南征刘表。同年刘表病故,曹操大军攻占新野,荆州新主刘琮投降。当时除了江夏还掌握在刘琦手中,荆州大部已经被曹操控制。

6、孙权主动请刘备帮忙打曹操这件事,《吴书》《江表传》都有记载。这两部书都是力挺孙吴的,说得很清楚:“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孙权派鲁肃从九江跑了几百里去找刘备,后在当阳遇到,提出结盟的事。

7、徐庶进曹营,语底:一言不发。

8、据汉书的郡国志记载,东汉时期的把荆州分为了七个郡。公元200年,当时在北方没有立足之地的刘备跑到了荆州来到了刘表门下。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从此刘备过起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9、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10、因此,后来上演了一出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

11、凡事都有自身内在规律,要善于学习,提高素质,把握关键,抓住重点,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更不能让冲动毁坏智慧。

12、轮胎上的气门芯——里外受气

13、曹操由赤壁退到了南郡的郡治江陵,而不是向北方逃跑,说明他不想放弃荆州,但孙权、周瑜、刘备动作很快,迅速扩大战果,周瑜、刘备指挥孙刘联军追到江陵,孙权同时又走出一步好棋,于建安十三年(208年)12月亲自率队开辟了东线战场,出击曹军控制下的合肥。

14、民间有句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讽刺刘备的假仁假义,那么历史上刘备真的有借过荆州吗?

15、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

16、后来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沿用“登门槛”的说法,用来泛指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接受性增大的现象。

17、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8、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9、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20、刘备到了京口,2位大股东才第一次见面,可以召开股东大会了。股东刘备在会上提出他的议案,孙权没有思想准备,宣布暂时休会,他下去跟手下商量商量。对于这个议案,孙权方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可以答应,以“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鲁肃为代表;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答应,以鹰派人物周瑜为代表。

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前一百句)

1、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2、在这桩历史陈案里刘备显然吃了大亏,后竟然还落下信誉不好的名声。

3、(大舅哥和老妹夫,只见过一面)

4、曹仁派五六千人围攻在夷陵的甘宁,在城外建起高楼,居高临下,向城中射箭,甘宁手下都怕得要死,只有甘宁谈笑自若。甘宁派人向周瑜求救,诸将都认为兵力不够,难以派军救援甘宁。吕蒙对周瑜、程普说:

5、中共晋江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6、如果孙权有这个权力,那我们前面说刘备占有了江南四郡,就全都是错的;如果这片儿地是经刘备同意划出来的,那就是刘备和孙权交换土地,用汉昌郡换南郡,做了一笔买卖,凭什么说刘备借荆州?

7、后来刘备夺取益州,曹操夺下了汉中,刘备倍感压力,于是与孙权达成“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将长沙、江夏刘备占据的一部分、桂阳让给孙权。于是荆州就变成了曹操控制南阳,刘备控制南郡、武陵、零陵,孙权控制江夏、长沙、桂阳的局面。

8、后鲁肃等人的建议被孙权接受,孙权决定撤出南郡,把这里让给刘备。对孙权来说让地盘只有这一次,所让出的其实只是刘备实际控制的公安等以外的半个南郡。

9、刘备率军南下,夺取荆州南部四郡,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太守金旋、长沙郡(湖南省长沙市)太守韩玄、桂阳郡(湖南省郴州市)太守赵范、零陵郡(湖南省永州市)太守刘度,全都投降。庐江郡(安徽省潜山县)人雷绪率领部属(部曲)数万人归降刘备。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这是有史可查的,孔明的第一个职务),派他督察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收赋税,补充军用物资。又任命偏将军赵云兼任桂阳太守。

10、这种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剧对后人的影响,它给人灌输的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

11、我们回头审视一下,皇叔从寸土未有,到拥有四个郡,可谓是赤壁之战后的大赢家。然而,皇叔仍不满意,皇叔依然要进取。

12、油江口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地方,属南郡,位于江陵沿江而下约百里的地方,归南郡太守周瑜管。南郡有三分之二在江北,三分之一在江南,在江南的部分,至少五分之四是荒无人烟的山区,孙吴一连得了3个郡,作为另一个战胜方,刘备只得到了小半个南郡,他这个荆州牧也就在油江口一带说话管用,确实不公。

13、(这妹子,哪个敢娶?)

14、公元210年,刘表原来的部属,有很多投奔刘备。刘备认为,周瑜拨给他的土地太少,不足以容纳自己的部下,就亲自到京口(孙权总部,江苏省镇江市)面见孙权,请求把荆州全部交给自己管理(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

15、鲁肃极具战略眼光,他的目标不是东吴偏安一隅。在他和孙权见面后,就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和诸葛亮隆中对异曲同工,且早于隆中对。

16、后一直没还给东吴,知道吕蒙白衣渡江关公败走麦城,东吴才拿回荆州

17、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8、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19、《三国志》吕蒙传:“(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20、(借这个图看一下,荆州七郡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