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 完整版谚语【文案124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8 10:09:15

24节农民节气谚语歌

1、二十四农民节气谚语歌

(1)、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2)、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3)、小雪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4)、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5)、对传统技艺类遗产,已有较多项目入选,当务之急是普及《公约》理念,完善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抓住振兴传统工艺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深化生产性保护。非遗作为精神资源,其主体要素是传承人,还包括生产者、传承者、传播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等,内涵方面,遗产作为文化传统具有稳定性、保守性特点,仔细梳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中医药炮制类非遗门类的生存状态,借助已经展开的传承人群研培,在项目所在地建设工作站并对部分非遗项目依托研培高校设立实验室,围绕提高传承能力,探索单个项目的深度保护、多个非遗项目的综合性保护、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的保护模式等等。外延方面,适应其作为文化产品的特性,以传统工艺振兴为起点,适时将生产性保护拓展到民俗、民间文学和戏曲等生存困难的非遗门类,加大对传统戏剧、舞蹈、音乐和曲艺等艺术生产的扶持力度。

(6)、9月7日前后是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秋分到了秋分,田里干净。家家储菜,准备过冬。辣椒串串,挂上门庭。农家日子,火红火红。

(7)、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8)、28)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9)、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10)、十二月初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九日除夕。)

(11)、5)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12)、译文: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13)、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4)、《时节之美:朱爱朝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由全国优秀教师、长沙市首席名师朱爱朝,经五年研究和实践写作。由亲近母语研究院策划、新经典文化·爱心树童书出品,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经,以汉字文化的解读为纬,从万物的由来开始,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为孩子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让孩子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了解中国古往今来的智慧,从中获得亲历自然的真实生命体验,得到自然的润泽,去发现美,感受美,获得更多来自大地的生长力量。

(15)、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枯荣,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但在不同人的眼里,它们却有不同的意义。在我们的祖辈眼中,一年并非只有简单的春夏秋冬,而是用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令人神醉的四季:

(16)、落下闳想到了二十四节气,既然二十四节气是按太阳历的“节拍”在走,那它们当然就是检验阴历月“节拍”的好标准。

(17)、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8)、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作不完。)

(19)、二十四节气歌已陪伴着一代代人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推进,它却渐渐地不被人们需要,可是在我看来,它集诗歌之美、古人之智、文化之韵于一身,有其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值得传承,历久弥新。

(20)、在“二十四节气”的滋养中,城市雕塑、建筑装饰、地方戏曲、音乐舞蹈、文学创作、影视作品、儿童绘本,乃至新兴的数字化知识产品和创意设计,让传统知识在当代实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在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力求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古老智慧深有价值。从人与自然的合契参同,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十四节气不仅培育了中国人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节律的世界观,也塑造了天道均平、兼容并蓄、以和为贵的人生观。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

2、24节气歌 完整版谚语

(1)、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2)、清明:清明初春草绿,正是种瓜种豆,种树甜菜,育秧选种的好时候。

(3)、中国的传统民俗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每一个节气因地区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作为二十四节气第一个节气“立春”,如今的天津人多数会吃春饼,炒合菜。古代的天津人,在立秋的前一天将南瓜、茄脯及香薷汤放在庭院中晾晒,于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气避免得痢疾腹泻的作用。这也是如今的天津人讲究在立秋这天吃瓜的由来。

(4)、为“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协调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牵头单位,协同相关社区、群体于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并共同约定了彼此的责任和义务。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馆、内乡县衙博物馆,湖南省安仁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花垣县非遗保护中心,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非遗保护中心、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村民委员会、遂昌县非遗保护中心、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村民委员会,贵州省石阡县文化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文化馆等相关社区,将建立并依托二十四节气传习基地,结合富有地域特色的仪式实践和民俗生活,开展相关调查、传承和宣传活动,使这一传统知识体系得以存续。以中国农业博物馆和中国民俗学会为代表的社团群体长期从事“二十四节气”的相关文献、传统知识及民俗实践的保存和研究工作,将为该遗产项目的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分别负责征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宣传、弘扬等工作,承担起专业机构和专业学会的责任。

(5)、7)六月绵被拣人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6)、节气不仅与农时、养生相关,也不仅与一般饮食有关,还与许多花花草草,与生活的审美联系在一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仪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是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文化资产,成为我们生活中天道与人道互相感应的周而复始、循环不绝、永葆生机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

(7)、(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8)、于是,从冬至开始,落下闳按奇数依次排列,每15日左右一个中气(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谷雨等偶数项节气)或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清明等奇数项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月大30日,月小29日,这样,一年平均12个月,闰年13个月,不仅更接近回归年的数值,而且使历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所用。

(9)、小雪:下雪了,小树和葡萄埋得快,冬天又积了肥料,庄稼不肥胡说八道。

(10)、雹打一条线,霜杀一大片。结合复播,增加收成。

(11)、落霜有日照,乌寒着无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12)、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更需要保护如“二十四节气”这样的精神遗产,铭记古人旧时劳动成果,不要让现代科技的洪流冲去我们内心一点一滴的文化基因,而成为现代科技的忠实奴隶。所以二十四节气,它宛若横亘在过去与未来的竖笛传出的余响,传得很远,嘹亮而清晰。

(1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14)、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15)、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南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

(1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17)、三九不冷夏不收。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18)、“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中国东部地区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实际上全年下雪量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19)、立冬——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20)、上图是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根据1963—1984年的观测结果绘制的“野草出芽期与节气对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2月20日这条经过杭州的等候线(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始花、燕子来等的地点连成的一条线)处在雨水节气。向北推5°纬度,郑州野草出芽的时间正好是在惊蛰节气;再增加5°,北京野草发芽是在春分时节;往北类推,亦是如此。难怪专家说,每增加5°纬度变一个节气,换算成距离单位,即每过约500公里变一个节气。右边的表格,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公布的2011年二十四节气表,如今的节气交节时刻已经能精确到分钟。

3、农谚24节气歌谣

(1)、这是一首中国人都会背诵的“二十四时节”歌,历史的风吹越了千百年,但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里所表达的一种人文精神却亘古不变。

(2)、翻译:谷雨节气到了,布谷鸟就开始叫了。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前三天就开始叫,那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雨水比较少。而如果布谷鸟在谷雨节气到了后三天才开始叫,那后面天气的雨水很足。

(3)、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4)、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5)、祖冲之的好办法说起来也不复杂,他把数学中的比例方法巧妙地用到测影中:在冬至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测中午影长,因为冬至前后的太阳运动是对称的,也是均匀的,所以用冬至前后测得的数据按比例逼近冬至日,后就能得到一个比较精确的冬至时刻。

(6)、晚上看西北的黑,一半是狂风暴雨。晚上西北天空有乌云,半夜有暴风雨。)

(7)、8月23日前后为处暑,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白露白露一过,磨镰霍霍,披星戴月,忙着收割,收山大车,来往穿梭,拉回粮山,一座一座。

(8)、霜降有阳光,暗寒无药。(寒冷的天气,虽然结霜,但有阳光就能温暖,否则就冷了。)

(9)、翻译: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会偏少,当年的稻子会不结种,甚至颗粒无收,后烂在田里。

(10)、译文: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11)、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12)、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13)、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14)、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5)、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6)、27)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17)、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18)、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19)、中华遗产名目繁多、基数巨大,包括技艺类、知识类和文化空间类等多种形态,尽管已有38个非遗项目分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优秀实践名册和濒危抢救性项目名录,入选总数位列缔约国第把更多遗产项目推向世界既是自信展示,又是责任宣示,更是共享纽带。

(20)、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4、农民节气谚语歌补充完整

(1)、译文: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

(2)、译文:寒露时节,梧桐叶上,露水凝结成霜。这样冷的天气,怕是到了晚秋了吧。露净万物,真是好看!不要嫌烦,等到天亮了,露水干了,再想看就难了!

(3)、 其中清明忙种麦,种的是春小麦。谷雨种大田,种的是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东北种水稻也是在谷雨之后。谷雨种大田,指的是旱田。

(4)、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5)、二十四节气作为记载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凝结着农耕文明的丰厚积淀,走出深闺、呈现世人是我们长久的愿望。始自2001年昆曲入选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在中国百姓中由陌生到熟悉,由睽异晦涩到朗朗上口,中国非遗遵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非遗法》,构建了一整套保护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遗产保护之路。遗产保护实践在公众社区、国家层面和国际舞台展示了不俗实力,申遗作为遗产保护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优势、文化特色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的重要条件,中国非遗已成为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6)、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7)、《采茶歌》乾隆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尝茶次寄越僧灵皎》林和靖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七言诗》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谷雨》左河水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牡丹图》唐寅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许浑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白牡丹》王贞白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周朴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8)、六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9)、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0)、春分3月20日/21日,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 

(11)、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12)、10月8日前后为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冷。南方进入秋季,北方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霜降清早起,出门看,大路小路白一片,树叶变成黄蝴蝶,翩翩起舞真好看。小草穿上黄衣服,霜降为它绣银边。

(13)、 从字面上看,吉利或不吉利都是打雷引起的,功过归于打雷的节气不同。深究其原因,雷声间接反映了天气气候的变化,每年天气气候的变化规律是:开春以后,天气气候日渐变暖,暖到一定程度,高空有了雷雨云,便有可能打雷。

(14)、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15)、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到2天。

(16)、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17)、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18)、(以上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2014年10月01日,李后强廖子夏胡学举)

(19)、《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为4册,主要从气象的角度全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系统,分析了每个节气时的气象变化情况,举例说明了节气前后和物候背后的典型天气。

(20)、译文: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5、农村节气谚语歌

(1)、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天上降水与地上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降水充沛与江河水网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2)、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3)、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6)、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7)、冬至:冬至连续几天寒冷。羊和牲畜必须防寒,所以他们参加夜间技术学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8)、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9)、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10)、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11)、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12)、4月20日前后为谷雨,雨水开始增多,农民伯伯们开始忙着播种。立夏立夏了,立夏了,绿色舞台真热闹,蝴蝶绕着花儿飞,云儿绕着小树飘,大肚蝈蝈唱小曲,螳螂大哥耍大刀,太阳公公在天上,捋着胡子眯眼瞧。

(13)、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寒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下半年是八廿三。

(15)、每月两节不变更,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下半年是八廿三。

(16)、30)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17)、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8)、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19)、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20)、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1)、 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 

(2)、每年的4月19日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3)、2006年6月,“农历二十四节气”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国家非遗名录”)。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所以,如果每年都按照上一年的物候来安排农事,损失就大了。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11月30日下午17点30分(当地时间12点30分)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

(6)、这套书大的特点就是以故事的方式讲节气,融入传说故事、农事劳动、民俗活动、名胜古迹和美食美景,内容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7)、乌云飞落海,棕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8)、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9)、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10)、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11)、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告诉人们,只要坚守规矩,勤于劳作,就会有饭吃、有衣穿,先人就是用这些经验去把握这个世界,去安排我们的生活,他们既没有忐忑不安,也不是自大、自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有了这种自信,由此产生出勇气、力量和毅力,随处可见,数不胜数。

(12)、7月22日前后为大暑,是一年中热的时期,农作物生长快,旱、涝、风灾为频繁。立秋立了秋,别欢喜,还有半月热天气,太阳后一把火,晒你身上掉层皮。立了秋,欢欢喜,田里庄稼长籽粒,不用再等一个月,金缎银缎铺满地。

(13)、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豆子寒露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14)、9)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15)、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6)、二月踏草,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八九月冷热。)

(17)、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18)、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瓮穿裙,有雨淋。

(19)、二十四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很多中国人从小都会接触到二十四节气,但对其中的内容却研究不深。相比较知识分子而言,农民群体对二十四节气的实践更深一个层次。

(1)、译文:到了芒种这个节气,雨很应时地下了起来,人们在田地里忙着插秧。

(2)、陕西白水县谷雨祭祀文祖仓颉习俗,“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3)、民谚之中,有着一个凄婉的传说:传说在唐高宗年间,有位叫谷雨的年轻人,水性很好,有一次他的家乡曹州发大水,他凭借着这个本领救出了村民,还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一颗牡丹花,并拜托一位花匠师傅好好地栽养。几年后,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谷雨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要做事,很是辛苦,这时有位美丽的女子出现在他的家里,并每天都来照看他的母亲,谷雨与这位女子日久生情,就在谷雨想提出与这位姑娘成亲的时候,却得知这位美丽的姑娘是位牡丹仙子,而正是几年前他救起来的那颗牡丹。

(4)、6月5日前后为芒种,这时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故叫芒种。夏至大树小树擎绿伞,伞下蝉儿唱得欢。唱的啥?你听吧:“今年又是丰收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