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孝顺的话【文案108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8 10:03:17

孔子说过的孝顺名言

1、孔子说了哪些孝的名言

(1)、(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2)、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3)、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4)、误解: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5)、(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要注意做人的立场;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要想法使自己容易得到理解。”

(6)、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7)、断句的重要性大家都懂,举以下二例再次强调:“一男子扬言要整成都教授,成都教授纷纷搬家”,“草帽路飞说要当上海贼王,上海居民加紧防盗”。

(8)、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0)、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1)、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2)、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13)、世界上仕么事都可以等,唯独尽孝不能等!----比尔盖茨

(14)、一直以来,这个有志青年的很多名言因名气过盛、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甚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这些名言的真相却会让你大吃一惊。

(1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但问题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1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19)、翻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20)、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孔子关于孝顺的话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5)、翻译: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6)、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7)、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0)、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丫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11)、孔子还说过:“立于礼。”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

(12)、(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13)、翻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1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丫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1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16)、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摘自:名言网

(17)、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8)、真相: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

(19)、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2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3、孔子说过的孝顺名言是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十一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4)、(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说的人却不说,就会失去可与说话的人;遇到不可说的人却说了,就是说话冒失。聪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谈的人,也不言谈冒失。”

(5)、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学习过了。

(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7)、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9)、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10)、误解:一般人都认为“三思而后行”的意思,是在行动前要多思考,要反复斟酌。

(11)、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12)、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3)、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4)、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5)、真相: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1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7)、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18)、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9)、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0)、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4、孔子关于孝顺的句子

(1)、妈妈,不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前总有您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3)、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这段话大体的意思是说,有个叫孟武伯的人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说,父母每天都在为你的身体担忧。孔子的言下之意是说,我们出门在外,能不能赚到钱都是次要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操心我们的身体就是基本的孝顺。

(7)、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8)、原文为:“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9)、(译文)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10)、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11)、(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12)、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13)、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14)、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1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译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18)、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19)、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0)、习的繁体字是習,上面一个羽字,是鸟。《说文解字》:“習,鸟数飞也。”小鸟跟妈妈学飞行,反复练习,终于飞起来了!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飞起来了,多高兴啊!

5、关于孝顺的孔子的名言

(1)、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史表示,这句话并非歧视女性,孔子也并非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2)、一直以来,这个有志青年的很多名言因名气过盛、解读过多而常为人误解,甚至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这些名言的真相却会让你大吃一惊。

(3)、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箴言〉

(4)、(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5)、特价:4000G移动硬盘+1000位名家10000套视频讲座+包邮+免费更新=2999元

(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有眼前的忧愁。”

(8)、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9)、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0)、误解:“三十而立”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全文是“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般人都将文中的“立”理解为成家立业。春节长假又要到了,想必不少父母要拿出这句话来说事儿,下面小史来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2)、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13)、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16)、因为与他们过分接近了他们就不知道谦逊,过分疏远了就会怨恨。

(17)、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8)、(译文)孔子说:“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人。”

(1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2)、孔子本人以承接周公的思想为人生使命,在周礼之中,忠孝之道的思想是居于主要地位。在孔子看来,孝道是道德伦常的根本。孔子主张孝道应该从家庭做起。他要求年轻人“入则孝”,所谓“入”就是指家庭的内部,“孝”就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3)、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译文)孔子说:“理想无法实现了,我准备乘筏漂到海上。会跟我走的,只有子路吧?”

(6)、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7)、译文: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担忧

(8)、(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