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文案137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7 08:22:22

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1、

(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释义: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2)、——吕岩《牧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5)、作品原文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6)、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

(7)、我们马上会想到活泼、天真、单纯、调皮、聪明等这些美好的词语,

(8)、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9)、我们再来看几个诗人与儿童的交流的场景。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皇甫冉“童稚解方言”,杜牧“牧童遥指杏花村”,都很好看,也像是一个小独幕剧。后让我们认识三个“闲人”,杨“闲看儿童捉柳花”,陆游“闲看村童谢晚晴”,徐渭“闲看儿童断线时”,杨质朴和善,陆游细腻慈祥,徐渭风趣活泼,共有一颗对孩子的同情心同理心。

(1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1)、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12)、“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13)、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14)、就算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且幸运地父母双全,接下来的挑战也并不轻松。这个挑战是贫穷与饥饿。白居易看到普通人在重税下“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齐己见到耕田人家“儿孙饥对泣”,韦庄见到战乱中“扶羸携幼竞相呼”。诗人自己家庭的情况往往也不容乐观,陶渊明的家里“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杜甫“荒岁儿女瘦”、“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杜牧“扶床乳女午啼饥”,李商隐向人打听家人情况,料想自己的孩子“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皮日休也很穷,“娇儿未十岁,枵然自啼哭”,顾贞观“母老家贫子幼”。 

(15)、描写少女的美丽的《国风·卫风·硕人》(先秦):

(16)、父亲与子女间的互动,自然十分温情。王维“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李白“儿女嬉笑牵人衣”,杜甫“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权德舆“儿孙嬉笑挽衣裳”,白居易“娇痴弄我助欢情”“小女戏床头”,薛逢“山妻稚女悉迎到”,王建“娇儿弄白髯”,高翥“夜归儿女笑灯前”“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陈著“醺醺醉也,儿女满前笑”,宫天挺“妻娇子幼,倚门而望”,李洞“儿孙闲弄雪霜髯”。

(1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8)、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9)、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0)、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

(1)、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2)、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笑问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宿新市徐公店》杨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5)、——《牧童》宋.黄庭坚释义: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7)、赏析: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8)、侧面写了孩子穿戴的《国风·齐风·甫田》(先秦):

(9)、(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10)、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子才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1)、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3)、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14)、——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15)、孩子们还有繁重的劳动。诗人多不爱写干活,虽然我们有理由疑心旧时儿童承受了极大的劳动负担。沈千运发愁的是“童儿新学稼,少女未能织”。辛弃疾家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女孩们则习学缝补刺绣:岑参“主人小女能缝衣”、白居易“小女夜缝裳”、辛弃疾“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至于丘为“稚子呼牛归”、杨“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讲的都是牧童。诗里也常写到门童、童仆,诗人多不正眼看他们,因为他们只算得上是符号。

(16)、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18)、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折扬柳:“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19)、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

(1)、——《田家》宋.范成大释义: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2)、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学种瓜:“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

(4)、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5)、在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6)、儿童们不仅学种瓜,他们还学垂钓。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看,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怕鱼惊不咬钩,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虽是“学垂纶”,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好似不费丝毫力气,其实功夫很深,诗味也很浓。

(7)、《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稚子弄冰》杨宋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舟过安仁》宋杨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语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宿新市徐公店》杨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唐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村居》高鼎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子才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闲居初夏午睡起》杨宋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花影》苏轼宋代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清明》杜牧唐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观游鱼》白居易唐代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牧童/令牧童答钟弱翁》吕岩唐代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8)、——杨《宿新市徐公店》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柳阴眠:“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11)、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追黄蝶:“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宿新市徐公店》)关柴门:“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13)、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用尽不如君。

(14)、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5)、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16)、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

(17)、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9)、——杨《稚子弄冰》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闲居初夏午睡起》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4、

(1)、稚子弄冰宋代杨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2)、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唐·崔道融《溪居即事》)恋小车:“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4)、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唐·王维《渭川田家》)学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5)、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放纸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6)、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跟小高一样,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7)、唐·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幼女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幼女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8)、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赏析: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裳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11)、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2)、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13)、(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14)、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稚子弄冰》杨宋代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15)、译文: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16)、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17)、舒缓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分成九组分别诵读了九首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诗词。几束菜花,一个莲蓬,带我们重返大自然;一两个简单的动作,再现孩子们的生活;高高飘起的风筝,微翘的唇角,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演绎。一首首熟悉的古诗词,激起了台下孩子们的共鸣,他们和台上的孩子们一起,大声诵读。

(18)、侧面写了孩子穿戴的《国风·卫风·芄兰》(先秦):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

5、

(1)、南宋·杨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2)、——苏轼《守岁》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吹短笛:“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6)、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7)、“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8)、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唐代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9)、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10)、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11)、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12)、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3)、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16)、(王禹偁《寒食》)解吟:“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1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9)、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暮爨新樵湿,飞入菜花无处寻,怕得鱼惊不应人。舟过安仁(宋)杨一叶渔船两小童。

(20)、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篱落疏疏一径深,忽然闭口立.牧童望村去.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归来饱饭黄昏后。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骆宾王《咏鹅》)学人拜新月:“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3)、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4)、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5)、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6)、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

(7)、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8)、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摘扁豆:“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11)、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1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3)、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拈蛱蝶:“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14)、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5)、(句意)1~2句: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3~4句: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16)、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1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0)、——黄庭坚《牧童诗》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桑茶坑道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2)、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捉柳花:“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3)、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唐·孟郊《游子吟》)念牧童:“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5)、译文: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一声声啼叫在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中。乡村的四月正是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6)、(句意)1~2句:男耕女织,昼夜忙碌。3~4句:可爱小孩,学习种瓜。

(7)、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8)、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9)、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园,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

(10)、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1)、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2)、——李忱《吊白居易》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13)、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作钓钩:“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15)、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村居》高鼎清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6)、小识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