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谚语【文案72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4 07:51:40

气象谚语并解释

1、气象谚语并解释其中的含义

(1)、所以说,今天从气象学的角度来剖析天气谚语,论证天气谚语,前人积累的天气谚语在气象学上还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冬至乌沤年埠”:若冬至那天下雨,那么,春节前后近十天就会出现阴天或下雨天气,给人们筹备和欢度节日带来很多不便。

(3)、蛇走过的痕迹,如果碰见这个蛇过道,那你就赶紧往家跑吧,因为大雨马上就要来到了。看地上的痕迹,弯弯曲曲,必定是有条蛇刚过去了!

(4)、解释:下雨之前高空风大,空气相对潮湿,飞虫的翅膀受潮变软不能高飞,燕子们可以借这个机会饱餐一顿;同样的,因为下雨前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地面闷热,躲在阴暗处或草丛里的小动物到处乱窜,蛇也会借这个机会出洞捕食。所以如果看到这两个现象,多半是要下雨了。

(5)、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6)、当阴雨天气来临时,云层比较低,云底盖住山顶。云层越厚,云罩山越低,表明空气中的水汽越多,这就越容易形成雨天。但是,如果山戴帽了,云层不增厚;或者在雨后出现的云抬高的“山戴帽”,就不是有雨的预兆。所以有“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的说法。

(7)、Cloudfromthenortheast,therewillbewindandrain.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8)、“一月冷死牛,二月冷死马,三月冷死耕田洒(人)”:正月里的天气很冷,农村经常有耕牛被冷死;陆河等地没有马,这是形容二月天气比较冷;三月天气还是比较冷,刮风下雨,农民都要去耕田,形容农民十分辛苦。

(9)、Notafraidofrainforalongtime,justnorthwest.Openedmouth.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10)、“乌头”与“白头”是指两种云的云顶颜色来说的。“乌头”是浓积云的一种,“白头”是积雨云的一种。这两种云常在夏天出现。“乌头”云,云底平,顶部隆起,主要是由水滴组成,云中小水滴吸收和散射了部分太阳光,使云底和云顶显得浓黑。“白头”云顶部凸起,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垂直发展很快,云越来越伸高,云顶扩散,发展旺盛,不久就占据了大部分天空,云顶是冰晶结构,所以呈白色,关于作文《有关于夏季天气的谚语》。

(11)、③许多谚语反映了天气前后期变化的物理关系、气候关系。

(12)、“风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当然此处的风并非单一指气象意义上的风,有研究表明,死亡高峰时段多与风速高峰时段有关。

(13)、Darkcloudsblockeast,notrainandwind.Thecloudtopcutter,tonosmallstorm.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4)、2022年九九时间: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人们凭着长期的经验进行了形象记录和概括,编成谣谚,流传于民间口头,称作“九九歌”。

(15)、Rainorshine,daysandnightswithoutstopping.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16)、“霜降降禾黄”:霜降节气到了,晚稻的早禾成熟很快,几天后即可收割。

(17)、由于大气的折射,夜间天空星光的位置和亮度经常出现不规则的变化,即闪烁现象。这是由于各高度上大气密度发全剧烈变化造成的。大气中水汽多时,能促进空气密度的变化,增强闪烁现象。因此当夏天夜晚天空星光闪烁不定,说明大气扰动剧烈,预示不久将有风雨出现。星从哪方开始闪动,风雨就从哪方来。如满天星斗闪动,风雨就有可能在天明来临。 

(18)、“冬至在东昂(中间),霜饼两人扛”:若冬至的节气在十一月的中间,这年冬天就会落霜件雪(结冰),寒冷。

(19)、我国是气象观测开始早的国家之殷代的甲骨文里已有许多卜雨问晴的记载。有人对317片甲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104片是与气象有关的。其中卜雨的有93片,卜晴的有4片,卜暴风雨的有5片,卜雪、卜雹的各1片,这是已知的世界上早的天气预报。早在2000年前,人类就开始观察天气与健康的关系了。我国《黄帝内经•素问》就阐述了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如书中“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强调了人与自然界阴阳四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20)、Sunsetclouds,rain.Aftermidnight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气象谚语

(1)、预测年成丰歉,这方面的谚语是根据前期天气情况预测当年或来年的收成好坏,如“未蛰先蛰,人吃狗食”、“端阳有雨是丰年”、“立秋雨忧愁,大熟收成一半收”、“冬至前头七朝霜,有米无砻糠”、“十月宜来霜,无霜来年荒”、“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冬雪勿烊,来年有粮;春雪勿烊,饿断肚肠”等。

(2)、以农时节气来命名的暴,如老少皆知的处暑暴。处暑在8月23日,这时正是由盛夏转入初秋天气的过渡阶段,台风、暴雨、雷雨的机会很多,所以处暑前后刮大风、下大雨的可能性很大,农民称之为“处暑暴”。

(3)、2022年八九时间: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4)、Haloaroundthesunormoon,rainorsnowsoon.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5)、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意思是如果初一是阴天对未来的天气影响基本没有影响,所以初一是阴天关系不大,要是初二下雨的话,可能春节这段时间会连续不断的下很多阴雨天。

(6)、注释:它的意思是:朝霞预示有雨,所以说晚落雨,晚霞则预示着晴天,晴天晒死鱼。

(7)、预测霜冻方面的如“春霜勿过过三半月干”、“霜降东风迟来霜,霜降西风早来霜”、“十月无风冻煞人”、“冬前勿见冰,冬后冻煞人”等。

(8)、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有关于夏季天气的谚语。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9)、“芒种夏至,有吃懒去”:到了芒种夏至这个时节,天气炎热,人疲劳,外面有饭可吃都不去,宁愿在家里休息睡觉。

(10)、Sunsetcarmine,therainiswind.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11)、说明农作物与天气的关系,这方面的天气谚语描述了天气与农作物生长的密切关系,促使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注意农作物的种植和有关灾害的预防。如“四月初一天漏,种花不及种豆”、“正月半夜风飕飕,蚕豆油菜要歉收”、“六月里三个阵(雷),白米吃来剩”、“四月初一见晴天,高低田里好种田”、“夏至西北风,黄花要变脓”、“四月十四雨绵绵,今年花地收成歉”等。

(12)、⑤有的谚语是说天气变化与大气层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和触发机制等有关,诸如天体的引潮力、太阳黑子等的变化、甚至其他星座与日月地的相对位置等。

(13)、每年6月上中旬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就要进入梅雨期了。因为这时江南的梅子正处于成熟阶段,所以叫它梅雨。也因为这个阶段空气十分潮湿,阴雨天多,日照较少,家里的许多东西容易发霉发黄,所以又称“黄霉天”。

(14)、其实还有很多小动物,如蚂蚁、蚯蚓、乌龟、蛇类、蟾蜍、青蛙、蝼蛄、蜻蜓及飞禽、家畜等都有自己对自然界变化的感觉,它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本能的反应,例如蜘蛛在晴天回来吐丝张网捕食昆虫。当天气转阴雨时,气压下降,湿度增大,蛛丝沾上了水分粘不住物体,自身的吐丝器也吐不出丝毫来了,于是它会把网收起来,躲在安全的地方。而当天气转晴,空气的湿度下降,它的吐丝器由可以畅通吐丝了,它就会又出来工作了。所以农谚“蜘蛛张网天色晴,蜘蛛收网天落雨”就是这个道理。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摸索出动物活动异常和天气变化的关系,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15)、“秋啦啦”正好是早秋作物的收获季节,给收场的稻子、玉米等带来麻烦,有趣的是——当你看到艳阳高照,刚把粮食柴草晒好,不知会从哪里飘来一朵乌云随即雨就来了;而当你看见乌云压顶,急吼吼奔到晒场或家中收拾东西时,雨却突然停了,烈日依旧高照。

(16)、(本文根据杨立艺、施仲君编写的崇明民间文化乡土教材改写,经秦卫堂老师审阅)

(17)、Listentotherainsound.Sunsetcloudsrise,midnight.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18)、①幅员广大,地跨几个气候带;历史悠久,长达5000多年,这当然是气象谚语丰富多彩的基础。

(19)、解释:晕是日、月光穿过由冰晶结成的卷层云时,光线发生反射或折射而形成的光环。卷层云多产生在低气压前方。

(20)、“四月北风水打差,五月北风平平过,六月北风就系祸”:如果,农历四月刮北风,天就会下大雨,甚至发生水灾;五月刮北风不会发生灾害;六月刮北风就会刮台风。

3、气象谚语并解释 大雨要来到

(1)、云盖住山顶,叫“山戴帽”,有关于夏季天气的谚语。云层挡住山腰,可见山顶,叫“云拦腰”。

(2)、“一月冷死牛,二月冷死马,三月冷死耕田洒(人)”:正月里的天气很冷,农村经常有耕牛被冷死;陆河等地没有马,这是形容二月天气比较冷;三月,天气还是比较冷,刮风下雨,农民都要去耕田,形容农民十分辛苦。

(3)、“一日赤膊,三日间角”:冬天,若天气阳光灿烂,温度很高,干活的人光着赤膊,以后几天就会温度骤降,出现寒冷,人们只能在家休息。

(4)、多数气象谚语是人们观察当地气象的经验总结,仅适用于局地小范围。

(5)、在耕种方面,崇明人历来善于垦拓,种粮种棉是崇明的传统,崇明老农熟练掌握农时节气,一年四季勤于耕作,崇明天气谚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廿四个农时节气的天象物象来“猜天”的。崇明土质以沙土为主,有悠久的种植棉花历史,也促进了民间纺织业的发展,“男耕女织”成为崇明农耕社会的普遍现象。历史上农家几乎家家自备织布机,据有关史料记载,民间多时有十万余台织布机。崇明土布紧密平滑,柔软坚牢,而且花色品种繁多,销往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地,还曾一度销往南洋群岛。航运业也成为崇明经济支柱之一。帆船在江海上航行,尤其是长途航运,迫使船老大和船工们要具有善观天象、海象和物象变化来研究天气变化规律的本领。

(6)、下雨的时候,一般来说总是漫天乌云。但奇怪的是,在立秋前后一段时间,天空中往往只有一小块云或一长条云,也并不怎么黑,却能下起一阵不小的雨来。这种云,农民们称它为“造桥云”。这时候的雨,因为一会儿阵雨哗哗,一会儿太阳高照,甚至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于是就有了“秋啦啦”的说法。

(7)、在崇明流传的暴,一年中大约有近20个。暴是一种自然现象,过去由于群众缺乏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种天气现象,于是有些暴就带上一些迷信色彩,如民间流传八月初三的潮神暴,以为是海神在发脾气。当然对大气韵律活动所引起的天气变化现象,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原因,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8)、天气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明显!

(9)、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10)、但这种来自民间经验的预测天气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用天气谚语预测天气实际上是凭人的视觉、听觉、感觉和经验,过于主观,缺乏定量数据;其次,这种预测通常只能对即将到来的天气变化做短期的预测,很难做到对一个天气变化整个周期的预测,即使有推测也不一定准确,如山东省气象局曾通过对比分析1977年~20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与次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济南20时地面观测资料,对天气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不一定雪打灯,而八月十五与正月十五都能看到月亮的现象出现较多。

(11)、天气谚语各地都有,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集体创造,经不断总结和修正,口耳相传,活跃在民间……崇明的天气谚语也具有这些基本特点。此外崇明的天气谚语还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主要是:江海沙洲的地域特征和耕种渔猎的生产特征。前者取决于崇明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后者体现了崇明人历来的生存方式。崇明的天气谚语多数是反映台风、雷雨、海潮的预报,如“五月里迷雾,乘船勿用问路”、“北风冷,台风遁”、“云中有吼声,不久龙卷临”、“浪头圆圆浪面大,及早调蓬赶回家”、“虹挂东海处,大风刮倒树”、“东风打过更,水在门外涨”、“断虹现,台风见”,“无风起长浪,不久台风到”、“条浪打先锋,后面跟台风”……很明显,这些谚语都是为渔民从事江海捕捞业服务的。

(12)、“立夏小满,江河都满”:立夏小满时节是雨季,经常都下暴雨,江河的水都涨起来。

(13)、春季低温(即春寒),造成早稻烂秧死苗,影响夏熟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14)、在蔚蓝色的天空,有时可看到排列整齐而又紧密的白色小云片,好似鱼鳞,在气象学上叫卷积云。卷积云一般出现在五千米以上的高空,形成后只能维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出现这种云,表明地上空有低压槽移近。影响地面的天气,一般多靠高空的大气运动。因此卷积云出现,是晴天向阴雨天气移换的时候。“鱼鳞天,无雨风也颠”,就是风雨的预兆,一般一两天内就会有风雨。

(15)、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16)、2022年六九时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17)、    气象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和总结而得来的智慧,也是早期劳动人民对四季轮回、天气变化、斗转星移等的认知。

(18)、“六月翻早,冇闲阿嫂”:六月翻早(三夏)大忙时节,什么人都要帮忙干活。

(19)、“六月翻早,冇闲阿嫂”:六月翻早(三夏)大忙时节,什么人都要帮忙干活。

(20)、“冬至在月尾,做势阿哥唔知归”:若冬至在十一月下旬,这年冬天的天气会暖和,农民耕田不会辛苦。

4、气象谚语并解释小视频

(1)、崇明岛地处北亚热带,地理位置在东经121°和北纬31°,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湿热,盛行东南风,冬季干冷,盛行偏北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台风、暴雨、梅雨、干旱是常见的灾害性气候。这些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历史上常常遇到这样一些灾害:

(2)、正因为如此,崇明天气谚语才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和代代相传,成为崇明传统文化中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崇明方言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不少学者专家所著的崇明方言研究著作中,对大量的崇明天气谚语从语言学的角度做了分析。一些崇明籍作家撰写的小说、散文或戏曲中,也引用了不少的崇明天气谚语,生动地反映出崇明人的生活和地域特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解释:日落时,西方虽有乌云,但下部已脱空,露出晴天,说明乌云天气系统正在消散,其后将是一个晴好天气。

(4)、白露是天气转凉的开始,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头不露”。在正常天气情况下,白露以后赤膊、下河游泳的日子不多了,因为这时的气温会逐渐下降,北方冷空气南下的机会多了。那么白露日的天气情况和风向为什么对下阶段的天气好坏、气温状况由一定的指示作用呢?这时因为白露日(包括前后一二天)吹偏东风,说明北方冷空气活动还未增强,控制本地区的暖湿空气还比较稳定。但小股冷空气会不时扩散南下,这样冷暖空气交流频繁,雨日、雨量将会增多。同时,因为暖湿气流还会在本地控制一个时期,往往会出现气温偏高的天气,病虫害就容易发生,对农作物、蔬菜瓜果等生长都不利。这种现象农民们看得多了,便总结出“白露日的雨,到一处坏一处”的谚语。

(5)、说明:晴转阴雨以前,空中水汽、尘埃显著增多,阳光中除红色光外,几乎全部散射,所以太阳光盘呈现"胭脂红",预兆将有风雨。

(6)、“立夏唔插都罢”:到了立夏时节,插的秧苗几乎不会打谷,不如不插。

(7)、 “上南晴下南雨”:若春季刮南风,就会天晴;若冬季刮南风就会下雨。

(8)、”吃之五月节粽,袄婆正好落瓮”:五月节粽是灰水粽。端午节过后,天气就不会冷,冬衣可以放进衣柜里了。

(9)、Blackclouds,thunderstormwillcome.Northwest.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10)、民间“天气晴雨表”气象谚语是广大民众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通过长期观察物候和天象总结出来的俗语,在没有任何科学预报天气的时代里,农牧民只能世世代代凭借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农事活动,尽量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类离不开天气。气温的阴晴变化,时序的寒来暑往,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现象。

(11)、“十雾九晴”意思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

(12)、解释:钩钩云是一种钩状卷云,多出现在低气压前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