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15字【文案71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1 02:33:13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

1、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用来形容什么

(1)、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2)、出处: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

(3)、《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一位才高八斗的学者在新婚燕尔之际,仍然手不释卷地读书,这让身边的朋友们叹为观止。

(5)、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6)、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  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退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他有时走在平原旷野时,也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就是源于这位爱读书的学者。

(7)、翻译: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书本不离手。

(8)、韦编三绝原意是指孔子爱读《周易》,因频繁翻书使穿竹简的皮带断了几次。用来形容学习勤奋。

(9)、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10)、[典故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1)、“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成为顾炎武一生坚持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潘次耕在《日知录序》中说:“先生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他在读书为学的过程中,认为人格塑造是道德文章的基础,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他钦佩尧舜的“耿介”,愿意将自己身上的“胸中磊磊”发扬光大。他提倡要用精慎和虚心的态度去对待读书为学。关于精慎,他说:“著述之家,不利乎以未定之书传之于人。”当别人希望刊刻他的《日知录》时,他谦虚地回答,该书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提升与完善,尚需一段时间。而关于虚心,他说:“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阎百诗针对他的《日知录》提出若干条建议,他欣然接受。

(12)、手不释卷释义:手总是拿着书。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释:放下。卷:书本。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手不释卷”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比喻勤奋好学。

(13)、清.王晫《今世说.德行》:“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14)、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15)、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16)、康熙读书之辛苦令人同情,他在《庭训格言》中叙述自己有时政务处理完后继续读书,“竟至过劳,痰中带血”,但也没有因此废弃学习。康熙读书之痴迷令人钦佩,在巡幸塞外时,想看曾经用心朱批过的《资治通鉴》《纲目大全》等书,但因为这些书“卷帙繁多”,“未携至此”,建议随驾诸臣“其各以所携书籍进览”。随驾诸臣“以《通鉴》《文选》诸书呈进”后得到康熙“甚善”的评价。康熙由此不忘告诫诸臣:“凡文武各官,皆须读书,于古今得失,加意研究。”康熙由此得到“自古帝王好学者,远不能及”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17)、(手不释卷的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候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

(18)、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19)、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20)、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2、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15字

(1)、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3)、形容读书或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4)、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5)、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6)、译文: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书本不离手。

(7)、出处: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8)、(造句):哥哥正准备考研究生,一天到晚手不释卷。

(9)、他是那么酷爱读书,你总是可以看到他手不释卷。

(10)、[成语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11)、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2)、 (成语释义):意为书本不离手,借以形容十分勤奋好学。

(13)、出处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14)、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5)、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16)、手不释卷原意是手中总是拿着书卷在读。用来形容勤奋好学。

(17)、(手不释卷的意思):释:放下;卷:古代指抄写的卷帙,指书籍。手里总是拿着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用功,勤奋好学。也指看书入迷。

(18)、(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19)、手不释卷,汉语成语,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20)、出处翻译:虽然在行军途中,书本也不离开手。

3、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佳答案)

(1)、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2)、(启示)我们要多读书,爱读书,只有勤奋读书,才能有所成就!

(3)、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4)、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说:“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5)、译文:光武帝在军务繁忙的时候,仍然书本不离手。

(6)、下面是整理的关于该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查阅,供参考。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常与“笔不停挥”连用。 (手不释卷的意思):释:放下;卷:古代指抄写的卷帙,指书籍。手里总是拿着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用功,勤奋好学。也指看书入迷。 (手不释卷的近义词):学而不厌、爱不释手、书不离手、爱书如命、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手不释卷的反义词):无心向学、一暴十寒、不学无术; (手不释卷的故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侯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侯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侯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在后来的打仗与行军中灵活运用了很多文韬武略,有智有勇屡建奇功,后成为了吴国赫赫有名的主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吕蒙那样知道正确的做法后要立即改正。

(7)、白话文:“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8)、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9)、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0)、成语释义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1)、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行伍出身,读书很少。孙权见他年轻有为,而且身任要职,劝他要多读些书,以增长知识。吕蒙觉得领兵上阵的将士只要能打胜仗就行,哪里需要读什么书呢?便推托道:“军伍里事情太多,没有空闲时间读书。”

(12)、译文: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13)、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14)、三国时期,孙权手底下有个大将叫吕蒙。年轻的时候,吕蒙家境贫寒,没读过书。参军后,他英勇作战,屡立战功,美中不足的是缺少文化。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重兵,要多读些书。只有多读书,才能获取更多知识,担当重任。”吕蒙听了说:“军中事务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哪还有时间读书?”孙权说:“以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仍拿着书不肯放下!你为什么就没有时间呢?”吕蒙对孙权的肺腑之言心领神会,从此便挤时间认真读书,数年如一日,手不释卷。后来,他果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名将,就连孙权的谋士鲁肃也对他钦佩不已。“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5)、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16)、《宋史》是二十四史之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17)、白话译文:打开书卷,心有所得,便高兴得连饭也忘记吃了。

(18)、汗牛充栋原意是指用牛搬运书,把牛累出了汗,形容藏书多。

(19)、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候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候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20)、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4、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10字

(1)、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2)、出处二: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成语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5)、古代社会,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人,在喜爱读书、热爱学习上取得了超越时空的共识。他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驰骋在思想的疆场,从书中开拓了眼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学习到修身的方法,掌握了治国济世的智慧……古人之重视读书,正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图强、手不释卷。

(6)、1:释,就是“放下”的意思,卷,就是“书”

(7)、    孙权说:“你难道比我还要忙吗?我在少年时代,就曾读过一些经书,后来主持国家军政大计,又在百忙之中陆续读了一些历史和兵法的书籍,自己觉得很有长进,对工作也很有益处。像你这样的青年,聪明,记性好,如果认真多读些历史和兵法,那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收获和成就。”孙权还举了两个好学的军人为例,说:“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能自求上进呢?”

(8)、译文:曹操勤于治学,即使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以充实自己。

(9)、基本释义: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10)、(释义)卷:古时候的书,不是装订成册,而是贴成一长篇,两端有轴,可以卷起来,所以叫做“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读书。

(11)、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的学问和渊博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