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200字左右【文案89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0 01:17:56

巴金简介资料20字

1、巴金的资料简介20字,用自己的话说

(1)、(32) 罗荪1983年4月22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7—278页。

(2)、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我不能够明确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3)、周立民对他的导师陈思和怀有深深地感恩,没有陈思和的影响,周立民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4)、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事务性的工作正在逐步落实,每一步都牵动着巴金的心。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比较困难,很多事情在进行过程中一波三折。罗荪1981年6月28日给巴金信上说:“关于文学馆的事,一是中宣部已经批了,同意成立,只是房屋尚需要再作一番努力,打算先租一所房子。”(24)随后,“筹备小组”成立:“日内先建立一个筹备小组,并成立一个三人的小班子,负责做准备工作,如提出部分规划,寻找适当房屋,以便进行工作;……”(25)房屋问题是关键,也是难解决的,巴金曾在文章中为它找不到地方而忧虑,罗荪等人在北京也是多方面想办法:

(5)、别无选择,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罗荪向巴金汇报:“文学馆的事已作了布置,下周将去访乔木同志,拟一面修缮,一面着手收集资料,并住进人员,订出进度规划,积极进行。”(31)随后,罗荪又向巴金详细叙述由张光年支持的中国作协d组会关于现代文学馆面临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部队占用的房子正在有期限的撤出,商请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初步方案,“拟订了修建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修缮三两个院落,第二步清除火烧场,修建第五个院子,第三步修建第六个院子”还有专门修建一个文物资料存放处……”(32)

(6)、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7)、1982年,巴老又向上图赠送自己所藏的西文、俄文图书2294册,其中包括著名音乐家肖邦、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传记、生平资料,以及音乐进修用书;戏剧、编剧、管弦学等方面的参考书,大都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版本。

(8)、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追求真实,在《随想录》中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

(9)、(27) 罗荪1982年1月13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1—272页。

(10)、(29)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11)、1978年春天,巴金到北京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结束后留下来访友,很多老朋友都是劫后重逢。3月15日上午,两位在《人民日报》做编辑的朋友夏景凡和姜德明去前门饭店看望巴金,中午,他们又一起去晋阳饭店与在那里的袁鹰会合一起请巴金午饭。在去饭店的路上,喜欢新文学书刊收藏的姜德明同巴金谈起女作家罗淑:

(12)、当冰心老人在香港得知余思牧先生完成了《巴金年谱简编》和准备写《巴金年谱长编》,正打算求得她题署书名时,欣然答应。随后回到北京写成并转交于先生,两个条幅是端正有力的柳体楷书题字,书签题字有寸半大。余思牧感谢冰心的心意,并珍如拱璧。

(13)、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代表作《家》《寒夜》《随想录》等。

(14)、(28) 巴金1982年5月13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35页。

(15)、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16)、“巴金同志:你赠给我馆的第一批外文书刊619册,谨已收到,我们正抓紧进行整理、加工、编目、入藏。这些书刊是你多年苦心搜集、珍藏的,其中许多书刊,如限定版《一千零一夜》、《十日谈》等英、德文译本、斯汤达的《日记》、克鲁泡特金1879年在日内瓦创办的法文刊物《反抗者》,以及霭理斯、弗来则等著名人类学家和性科学家的著作,都是十分名贵和难得的。这些书刊对于充实我馆的藏书,加强国家图书馆的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向您致以衷心的感谢。北京图书馆1981年11月25日。”

(17)、这是巴金先生给我的第二封信。1961年6月18日,我覆了他5月27日的来信,他在百忙中,很快就又给了我以回信。4月中旬返国后,巴老于北京、上海小作逗留,6月初偕夫人萧珊同去杭州住进花港招待所,小休大约三个星期并写作有关访日的文章(散文)《我们永远站在一起》、《从镰仓带回来的照片》以及朝鲜战争题材的散文与小说《团圆》,公私事务都是很忙碌的。但除了邮政上的往来费时(约花二十天),他大约在收信的一周内就给我写了这封回信。可见他办事态度的认真。……… 

(18)、如今,周立民在文学研究方面已经崭露头角,在《收获》《万象》等著名文学期刊,都有周立民的专栏。今年《收获》杂志的专栏“星水微茫”约请周立民写两万字的文章,主要写老一辈的文化人,“为了这每期两万字,我需要读200万字。”

(19)、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20)、也许周立民命中注定与文学有缘,与巴金有缘。他在读中学时就狂爱文学,接触到巴金的作品,并给巴金写信。

2、巴金简介200字左右

(1)、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2)、前天,在火车上聊天,我说:巴金学术研讨会起航于1989年初冬的上海青浦。我们一位会议代表说:她那一会刚刚出生。这让我不能不感觉到时光流逝,岁月更替。1989年,我们尊敬的贾植芳先生73岁,也正好是今年李存光老师的年龄,而当年李存光老师才46岁,山口守老师36岁,陈思和老师35岁,辜也平老师34岁,李辉老师33岁,坂井洋史老师30岁……我也在想,那一年,我在干什么?初三要毕业,春夏之交,天天跑回家看新闻联播,秋天,刚上高中,第一个寒假,看到了李辉老师的《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激动地要给他写信——当然,不是三十万言书——我常说,我很幸运,也很幸福,始终有前辈学者温暖和照亮我的研究道路,记得第一次参加巴金学术研讨会,我还是一个大二的学生,而贾植芳先生早已是驰名中外的学者,然而,研讨会结束后第二天上午,他耐心地与我谈了很久很久,并没有看不起我这个什么都不懂却什么都好奇的学生。这些年来,李存光、陈思和、李辉,山口守、辜也平、坂井洋史、刘慧英等老师,以及在座的很多朋友、老师都无私地帮助过我、指导过我——这就是巴金研究界的一贯氛围,大家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切磋,既不隐瞒各自的观点,又相敬如宾。  

(3)、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

(4)、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

(5)、巴金的设想能成功落地,跟在北京的老友罗荪积极奔走、大力推进分不开。那段时间,在他们通信中“文学馆”是主题词:

(6)、(7)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7)、贾平凹说:巴老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8)、巴金先生的作品,充满了人间的苦闷和哀愁,但有一贯的对人间的爱的感情流注着。他这一种对于人间的爱,对于真理的热情,是怎样孕育产生的呢?先生为四川世家子,自来上层阶级,每多革命前锋,因他们才能真知灼见自己一类的罪恶,而同情于被压迫者。因为厌恶自己,人生途中便到处都是悲哀,又因为同情于他人,所以有爱的流贯。一切文章作品,都和作者的环境有很深关系的。《巴金自传》读过之后,你便能真个了解巴金的人和作品了。这不仅是广告的文词,但有真正的广告价值,也应得是真正的广告。(原载1934年11月3日《人言周刊》第1卷38期,现收《洵美文存》第298页)

(9)、1988年2月9日上午8时24分,叶圣陶先生在北京医院辞世。巴金在口授唁电中说:“病中惊悉叶圣老逝世,不胜哀悼。谨电吊唁,并致慰问。圣老是我一生敬爱的老师,他以身作则,给我指出为文、为人的道路;他的正直、善良、诚恳的形象,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巴金1988年2月18日”。1986年,巴金在《我的责任编辑》中,记述了他与叶圣老的友谊。巴金在文中说,我的第一本小说《灭亡》是经叶圣陶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他是我“一生的责任编辑。我的意思是——写作和做人都包括在内。”他还是“我的老师”。巴金和冰心有着七十年深厚的友谊,彼此精神上的扶持一直延续到耄耋之年。在巴金心目中,冰心永远是亲爱的大姐,冰心心里燃烧的爱之歌,也总是给急切于忧国忧民而备尝苦难的巴金以力量和慰藉。

(10)、作家巴金,主张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被誉为“世纪良知”,受到广大读者的爱戴。李致,是巴金的大哥李尧枚的儿子。李尧枚去世时,李致只有一岁零四个月。长期报道巴金活动的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在一篇采访中说:“在李致的心里,四爸巴金胜过亲生父亲;时常苦恼不被人理解的巴金,却多次说李致是比较了解他的。”巴金除了创作和翻译外,还写了大量的信件,这些信件同样展示了巴金的内心世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巴金曾表示要用通信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巴金说他给两个人写信多,其中之一就是李致。从一九五五年开始,到一九九四年,巴金写给李致的信件有三百多封,……尚存二百五十多封。李致给巴金的信更多。由巴金保留,并在以后退还给李致的有一百八十多封。巴金说:“我本想留着它们,多么好的资料啊!终于决定请你自己保存。以后你替我整理材料,用得着它们。”本书收录巴金写给李致的信两百封,全部影印并附加印刷体,同时选入李致的部分书信,用印刷体排出,供读者了解巴金信件的背景。

(11)、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12)、另一份发自1982年11月18日,内容为收到巴金第二批赠书后的致信,其间称这批图书有英、法、德、日、俄、中等文版本,计2655册。此外,有福建泉州黎明学园在收到巴金赠书后的书目清单,共852本。还有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清单”,内有1932年的俄文版《巴黎公社》。

(13)、冰心说: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作家…

(14)、巴金来泉州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泉州的工运、农运和学潮等民众运动在中共地下d的领导下处于高涨的时期,作家司马文森的长篇小说《风雨桐江》就是反映当年泉州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巴金当时虽然倾向信仰无政府主义(他的原名李蒂甘。笔名“巴金”是取自俄国两位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汉译名字的头尾组成),但他具有浓厚的民主主义思想,在“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救亡运动,建国后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国际友好活动,并曾两次到抗美援朝前线采访,“文革”期间他虽然长期受迫害,但意志坚定,仍不断写作与译作,《随想录》是他这段期间的名作。他在三十年代信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认为“任何国家都是剥削和压迫的工具,一切权力都是祸害”,主张“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制裁”虽不足取,但在当时针对国民d的反动统治进行抗争,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那时泉州的知识分子中有不少信奉无政府主义,称为“安乃琪(英文anarchy)”,尤其黎明高中、平民中学和民生农校里多,所以巴金来泉与他们一拍即合,他们经常策划演进步话剧、宣传抗日活动和闹学潮。1934年黎明高中因反蒋而被迫停办,后来平民中学也停办了(后改为小学),只有民生农校在抗争中保存下来。

(15)、有成就的人并非名校培养出来的,对此,周立民解释说:“读书比课堂学习更重要。”

(16)、在往后的日子里,周立民的阅读有了主线,“基本围绕巴金和他的朋友去读。”想当年,就在周立民给巴金写信时,“只觉得这个老作家是个很好的人,说话很平和,没有架子。”

(17)、(8) 巴金:《再说现代文学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439页。

(18)、巴金对这本书并不满意。很重要的原因是书名由《断片的回忆》被改成《巴金自传》。估计编者是为了统一丛书中各本的书名,也是为了招徕读者才这么做的。偏偏巴金他向来不喜欢做名人,更不大喜欢名人的做派。还有些细微的原因,“我不满意它,因为除了错字多、售价贵以外,它还比我的原稿少一章,那是被审查会删去了的。”(《〈忆〉后记》,《巴金全集》第12卷第4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此书售价是大洋六角,我查了一下后来出版的《忆》,内容比此书几乎多一倍,平装三角,精装四角五分,虽然《巴金自传》纸张要好一些,相比之下还是贵了些。删去的文章是《信仰与活动》,也是书中意义非凡的一篇,作者都不高兴自己的书残缺不全。1936年,改名《忆》,增补了几篇文章,巴金在自己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了此书的新版,这也是以后通行的版本。而以《巴金自传》为名的这本,仅印一版,倒成了稀罕版本。

(19)、随着周立民在文学评论界和巴金研究界的声名鹊起,每当有人在评论大连大学非名校时,总会有人跟上一句话:周立民也是大连大学的。大连大学因为培养了周立民而多了一份荣耀。

(20)、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五批图书资料54册(件)。

3、巴金的简介资料20字正确答案

(1)、美国出版意文月刊合订本1937年到1948年十二册《倔倔人的呼号》。

(2)、活动︱“猫博士”带你品故居——巴金故居系列互动体验课程4月开启!

(3)、巴金第二次来泉州是1932年4月,住在黎明高中的姐妹学校平民中学教务主任叶非英宿舍里,时仅十天。写完了小说《雨》第五章的后半部分,还到浮桥外高山村探望一位被封建婚姻制度逼疯的姑娘,又采访他所知晓的朋友郭安仁的不幸爱情经历,积累创作素材,激起了他创作的灵感,为后来创作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作了准备。巴金第三次来泉州是在1933年5月,在往广东新会的途中到泉州住了一个星期,也是住在平民中学。后两次来泉州,他又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吴朗西、陆蠡(陆圣泉)等。这些朋友为他后来事业的开创帮助很大。例如1935年5月,吴朗西、任禅、丽尼在上海筹资成立了“文化生活出版社”,邀请在日本的巴金回上海任该出版社的总编辑。

(4)、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品之一。

(5)、(15) 罗荪:《一项重要的文学建设》,《人民日报》1981年3月26日第8版。

(6)、时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泉州市“复办黎明”行动开始。1981年成立了“黎明学园”,1984年成立了“黎明大学”,均推巴金为名誉董事长。巴金都很乐意地接受,并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多次向学校赠书表示对这一请求的回应。从1982年到90年代中期,他赠书11批,共7000多册。每本赠书他都要亲笔题签和盖有藏书印章。1988年8月,黎明大学正式建立“巴金文学研究所”,同时创办不定期出版的内部资料性刊物《巴金文学研究资料》,这是我国大陆第一份巴金研究的专门性资料。当时黎明大学的创办人、校长梁披云为该研究所题词:“从巴金的人研究巴金的文,从巴金的文研究巴金的人。”该研究所成为黎明大学师生利用好巴金文化资源、探究巴金文学财富的一个平台,也是学校直接与巴金联系感情的平台。从此,校领导和研究所工作人员经常利用各种时机拜访巴金,向他介绍学校的情况,也表达师生对他的敬意和感谢,直到他永别人世为止。

(7)、如今,黎明大学通过每年举办“巴金文化节”,建设“巴金赠书特藏室”和在《黎明职业大学学报》中开辟“巴金研究”专栏等举措,着力打造巴金文化品牌。巴金与泉州的情缘以及巴金一生所留给世人的著述,是泉州这座东亚文化之都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8)、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9)、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0)、1973年出生于辽宁庄河。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评论工作,著有《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画传》、《巴金评传》、《巴金论稿》、《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翻阅时光》、《五味子》、《简边絮语》、《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等,编有各类文献资料多种。

(11)、“在去巴金故居整理资料时,我们连一张碎纸屑都不放过,巴老的儿子称,"比红卫兵抄家都彻底。"”周立民怎么也没想到,今天,他会在巴老的家里办公。巴老更不会想到,当年那个来自中国北方大连庄河青堆子的农家少年如今会成为他的研究者。

(12)、“往事不会消散,那些回忆聚在一起,将成为一口铜铸的警钟……”这是巴金先生在《随想录》后一篇《怀念胡风》中所说的话。今年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年份,即使是巴金晚年重要作品《随想录》创作完成三十周年,在这部作品中,巴金先生也提到了上面所说的北戴河之行,提到了河北省文联主席、诗人田间,河北省文联秘书长、后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诗人远千里,也引用了另外一位河北人孙犁的文章,巴金的这篇文章是《随想录》的第十四篇。《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巴金是在浓浓的友情中回忆燕赵之行,也在重续自己的精神传统。他说:“我们是五四运动的产儿,是被五四运动的年轻英雄们所唤醒、所教育的一代人。”而他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为寻找整个国家、民族出路的担负精神,是实现自由、平等的科学、民主精神,是唤醒个人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在写于1979年的这篇文章中,他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实现民主的任务。一直到今天,我和人们接触、谈话,也看不出多少科学的精神,人们习惯了讲大话、讲空话、讲废话,只要长官点头,一切都没有问题。”三十多年前的话,声犹在耳;五四新文化之火,燃烧了百年,仍然灯火飘摇。特别是在据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遍布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五看待《随想录》,看待巴金青年时代的理想和信仰,看待巴金那一代人留下的精神遗产……这些问题是彻底走进历史,还是再次浮出水面,都是我们不能不认真面对、重新思考的问题。我想,本届研讨会所设置的“再解读、再出发”的主题,初衷或许正在于此,这也正是接下来的两天,需要聆听各位学者发表高见之处。  

(13)、在八十年代初期他第一次摔跤骨折之前,我几次都看到他坐在书橱前,一本本地翻阅检点自己的藏书。有时周围地上、桌上也堆满了书,他似乎就在书的‘围城’之中。他早就在计划,把自己毕生所藏的书籍,送到他认为是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他好几次讲到捐赠图书的打算:“外文书,送给北京图书馆;自己的著作、现代文学类的书,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给上海图书馆的主要是俄文书,还有一些音乐家的传记。给南京母校,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以前的东南大学附属高中的,主要是一批鲁迅著作。还有泉州黎明大学,我家乡成都的慧园也要捐赠一批他们需要的图书。”

(14)、(18) 巴金1981年1月21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15)、巴金与邵洵美的另外一桩书缘,是邵洵美创办的第一出版社为巴金出版了《巴金自传》。这是“自传丛书”的一本,邵洵美听了胡适鼓动,认为“中国缺乏传记文学”,便起意出版“自传丛书”,这套书实际出版了沈从文、张资平、庐隐、巴金和许钦文的五种,邵洵美为《巴金自传》写出版介绍是这样:

(16)、(10) 巴金1980年11月15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75页。

(17)、1994年,周立民读大“李辉等人在北京组织召开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我,那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周立民当时是与会的一位大学生。就是在那次会上,周立民第一次见到了通信几年的陈思和教授。

(18)、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

(19)、1989年的庄河,难得一见!那年的你多大?

(20)、图:巴金保存的一帧现代文学馆(万寿寺)正门照片

4、巴金简介资料20字怎么写

(1)、传记忆作《狱中与逃狱》、《我的生活故事》、《地底下的俄罗斯》、《我的自传》、《狱中记》、《一个家庭的戏剧》、《狱中十二年》、《回忆契诃夫》等;

(2)、(20) 罗荪1981年2月12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5—266页。

(3)、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4)、(24) 罗荪1981年6月28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5)、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6)、从一个设想,到一代作家共同呼吁,再到筚路蓝缕中梦想实现,中国现代文学馆从创立到发展,可见巴金和他的朋友们强大的行动能力和践行自己信念的不懈努力,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践行理想的一个成功样本。

(7)、那本蒂埃里堡市政府编撰的书里还记录了1979年巴金在阔别蒂埃里堡52年后,又回到拉封丹学习故地重游的照片。当巴金再次看见从前的教室,从前的住宿房间时激动。回到中国后巴金给曾经与他一起留学法国的同学写道:“咱们喜欢的花店还在那里,可惜我没有时间看店主人漂亮的女儿是否还在。”

(8)、由于距离太近,失去了神秘感,大连的媒体并没有给予周立民太多的关注。翻开百度搜索,你会发现,这个从大连走出的7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巴金研究专家,他是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著有《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新世纪文学论稿》、《五四之子的世纪之旅巴金评传》、《巴金随想录论稿》、《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等专著,谈话录《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主编有“老上海期刊经典系列”《漫画生活》、《文学季刊》、《文学月刊》等文献资料,以及《月月小说》、《大家文选》等当代文学选本多种。

(9)、2002年,周立民考取了国内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上颇有造诣的复旦大学博导陈思和教授的研究生,由此离开大连去上海。

(10)、李尧棠在法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受法国留学生活的深远影响却记录在了巴金的作品中。1928年底巴金回到上海。 

(11)、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腾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的海流去。这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12)、1981年4月,在“随想录”专栏中,巴金专门写了一篇《现代文学资料馆》,“可能有人笑我考虑文学馆的事情着了魔”,(6)巴金是这么写道,他对文学馆的盼望之热切竟然以“着了魔”来形容。1982年,他又写了一篇《再说现代文学馆》。这两篇文章基本上把他倡议建立文学馆的主要构想和意图讲清楚了:“我设想中的‘文学馆’是一个资料中心,它搜集、收藏和供应一切我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五四’以来所有作家的作品,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书刊、图片、手稿、信函、报道……等等、等等。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将来‘文学馆’成立,需要做的工作可能更多。”(7)搜集研究资料之外,这个倡议还跟巴金后半生的经历和晚年的反思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段时间,现代作家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他们的作品被污蔑为“毒草”,究竟该如何评价“五四”以来的作家的贡献和这一代作家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这些作品,巴金有自己的思考。随着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巴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座文学资料馆,将那些宝贵的资料留给社会、留给后人。“有了文学馆,可以给我国现代文学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做一个总结,让大家看看我们这些搞文学工作的人究竟干了些什么事情。”(8)

(13)、关于作家资料馆的事,……我想先写个缘起,请大家签名发起,再拟出个办法来,逐步促其实现,如可能,则在作协理事会上把这建议正式提出来,形成一个决议就更好了。(20)

(14)、(9)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5页。

(15)、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三批图书资料524册(件)。

(16)、(12) 巴金1981年1月9日致姜德明信,《与巴金闲谈》第180页。

(17)、巴金虽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而且经常被人误解来源,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

(18)、(2) 姜德明:《与巴金闲谈》第7—8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1月版。

(19)、1964年版、本有关巴金的传记《作家巴金》便出自于余思牧,1982年,年近80岁高龄的余思牧又重写了《作家巴金》,对巴金的生平做了增补,增订到了120万字,详细记录下了一代文坛巨擘的一生,可以说余思牧用他的整个后半生,都在写巴金,他创造了另一篇文坛的奇迹。

(20)、余思牧手稿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家庭史”、“爱国的巴金”

5、巴金作者简介20字

(1)、余思牧手稿 “纯真的友谊—叶圣陶、冰心和巴金之间”

(2)、此文写于1980年12月27日,次日在为《创作回忆录》所写的《后记》中,他再次呼吁:“出版这本小书,我有一个愿望:我的声音不论是微弱或者响亮,它是在替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出现喝道。让这样一所资料馆早日建立起来!”(5)

(3)、我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不迎合、攀附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可能,世上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4)、——巴金1981年5月19日致北京图书馆信

(5)、——巴金1981年4月29日致北京图书馆信

(6)、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7)、(6)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巴金全集》第16卷第29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3月版。

(8)、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30年代艺术画廊中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9)、巴金的多余人形象主要表现在《激流三部曲》中。比如高觉新,他和觉慧、觉民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并被强烈的吸引;但是他又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有着整个封建大家族赋予他的期望和责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