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和不原谅沈从文
1、张兆和为什么不爱沈从文
(1)、在写给张兆和的情书里,沈从文的爱浓得化不开:“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写出这样美丽情诗的沈从文,能打动张兆和是情理之中。毕竟,女子都觉得,只有真正爱了,才能写出如此的字句。何况,这样的情书,他一写就是不下五百封。
(2)、真爱无罪没错,但前提是,那必须得是“真”爱!
(3)、“你根本就不会过日子,完全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4)、师生关系中,老师无疑是掌握着学生生杀大权的上位者,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在面临侵害时甚至连说不的权利都被剥夺。更可怕的是,师生性暴力甚至都不一定存在胁迫。
(5)、在这份感情中可能沈从文和张兆和两个人都没有完全的对错,沈从文虽然在婚姻中成为了负心人,但是他却不是完全的铁石心肠,他对于张兆和同样有着深沉的爱,即使在艰难处境中他也对张兆和念念不忘。
(6)、- 1927年9月鲁迅与许广平、蒋径三于广州合影 -
(7)、张兆和斩钉截铁地拒绝:“我是真的不爱他。”
(8)、一番天人交战之后,张兆和还是按照沈从文留下的地址,找到了他落脚的客栈。
(9)、当我已经放下你时,你却用这种方式,把我带到你身边!
(10)、士可杀不可辱,这话本是形容男子,但多数情况下,形容女子时,也同样适用。在深感自己被侮辱的情况下,张兆和心里的悔、恨、怨都达到了顶点,她想到了分开,但因为现实,以及沈从文后来再度发起的“死缠烂打功”,张兆和终还是带着抹不掉的屈辱感回到了婚姻里,只是,再回来时的张兆和早已不是初的她了!沈从文,又何尝还是初的他呢!
(11)、婚后的两个人陷入了痛苦,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一旦回到现实就会发现,沈从文不完全是个浪漫才子,张兆和也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两个人婚前对于对方的美丽幻想全都破碎了。
(12)、“别碰我!”吴瑷厌恶的挥手一扫,便把楚翰扫到了门口,狼狈的跌坐地上。此刻她却有些欣喜自己曾经厌恶至极的那一半天族血统,不然没有这一半的法力,还真不知道该怎样与眼前这个早已不复原来样子的人抗衡。
(13)、骄傲的张兆和并没有哭闹,听完沈从文的坦白,张兆和当即决定结束这段错误的婚姻。张兆和的干脆让沈从文傻了眼,他对张兆和仍然是有感情的,为了弥补,沈从文不断写信哀求,但现在的张兆和,不是用几封情书就能打动的小女孩了。
(14)、“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这段经典情话出自有“情书圣手”之美誉的湘西才子沈从文之手,收录在他与张兆和的书信集《从文家书》中,此书当年一出版即洛阳纸贵,后与《爱眉小札》、《两地书》、《海外寄霓君》并称“民国四部美的情书”。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恋故事与情书紧密相关。
(15)、他忍不住泪流满面:“兆和,你不了解我啊!”
(16)、当沈从文第一次看到张兆和时,便为她的美丽和气质所倾倒。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给张兆和写了许多缱绻缠绵的情书。
(17)、高青子成功获得了沈从文的青睐,接下来,高青子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她向沈从文推荐了自己的作品《紫》,后来获得了沈从文的肯定。
(18)、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闻你的脚。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吻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
(19)、沈从文见到张兆和一见倾心,越发不可自拔。他不敢开口表明心意,只好写出了自己的第一封情书,在得知沈从文的追求后,张兆和的二姐打趣地说道他在这群‘青蛙编号’里,恐怕要排到“癞蛤蟆13号”了。
(20)、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月下》
2、沈从文背叛张兆和
(1)、高青子显然有备而来。两人第二次见面,她即穿了一件特别的衣服: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
(2)、在婚后,张兆和只是那个精打细算务实爱争吵的张兆和。
(3)、在沈从文晚年的时候只有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曾经去看过他,看见他如此衰弱还惦记着自己的妹妹,张允和心中有着略微的不忍,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后来沈从文便因为心脏病复发去世了。
(4)、有一天,张兆和把这件事状告到了胡适那里,结果胡适却对张兆和说:“我跟你爸爸很熟,要不要把你们俩的事情跟你爸爸说一说?”
(5)、1966年那段特殊时期,沈从文的主要任务是打扫女厕所,此时的他已经70多岁了,但这次,在屈辱中,他坚持下来了,而他之所以坚持活下去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他又开始给他的三三(张兆和)写信了,他偶尔还能收到回信。
(6)、于是,两人开始长达八年的婚外情,文人的傲气与内心的煎熬终让沈从文选择对妻子坦白自己的婚外情,这时张兆和才刚刚生下孩子,就得知丈夫与其他女子相识相恋的事情。面对丈夫的背叛,张兆和没有选择原谅,毅然的带着孩子回了娘家。终张兆和回到沈从文身边,但是感情的裂缝却越来越大这时抗日战争爆发,沈从文跟着学校一起迁往昆明,从此夫妻俩一直处在分居冷战当中人,为了缓和关系沈从文多次写信给张兆和希望两人可以重归于好,但是张兆和以各种理由拒绝。后来沈从文无意中又重逢了高清子,两人又走到了一起,但是这时的沈从文心里对妻子愧疚,还多次写信要求妻子来昆明一起重娶。
(7)、然而,沈从文仍然一遍遍写信给张兆和,试图解释他只不过在爱她的同时,爱上了其他人而已。
(8)、这一次,张兆和并没有被他感动。心高气傲的她,面对一个出轨别人的丈夫,她和所有女人一样耿耿于怀。只不过她选择了明确表达,而不是隐忍。
(9)、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10)、沈从文的家境远远比不过张兆和的其他追求者,他能够与其他人相媲美的就是才华。他是人们公认的才子,十分擅长写情话。
(11)、有时,沈从文又不免要思量他和张兆和的婚姻。
(12)、面对沈从文的情书攻势,张兆和始终沉默着,置之不理,在烦不胜烦的情况下,张兆将沈从文追求自己的事情告诉了校长胡适。而这位校长反而劝说张兆和接受沈从文的求爱。
(13)、一直很好奇是一个有多甜蜜的爱情故事呢,其实了解后才发现,爱情风花雪月,终还是抵不过婚姻的柴米油盐。沈从文和张兆和是不同世界的人,命运却恰如其分让两人相遇相知后连理。
(14)、婚后两人没能度过太多欢乐的时光,反而被各种层出不穷的矛盾,日渐消耗掉彼此的情分。
(15)、在之后的时间里,张兆和选择了原谅,沈从文又回归到家庭中。但是高青子,却总像是个时隐时现的刺存在他们的心中。
(16)、沈从文长张兆和八岁,一个是来自偏远湘西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的小兵,一个是在温柔富贵乡里长大的大家闺秀,缘分却将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其妙地联系到了一起。沈从文为了追求张兆和而写下洋洋洒洒上百封情书,历经三年零九个月的等待和煎熬之后,“乡下人”终于得以成功逆袭“女神”,喝上了梦寐以求的一杯甜酒。对依偎着的恋人来说,情书可谓多余,世间往往因为有了距离,才产生了写情书的必要,无论是生离的《钗头凤》,还是死别的《与妻决别书》,两人之间都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对沈从文来说亦然如是,爱而不得,才有那么多翩翩的情话。而能用情书争取到一份感情,成就一段传奇,开启另一种人生,沈从文不凡的感情经历的确值得一书。
(17)、身份和家世门第的不对等,大大加剧了这份感情的不对等,沈从文在张兆和面前,一直都是“仰视”的态度。
(18)、读了原著恍然大悟:接近西游的影视改编,竟然是星爷的“大话”
(19)、四年的不懈追求,终于让张兆和敞开了心扉,张兆和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不起眼”的追求者,也终于看到了沈从文惊人的才华和炽热真诚的爱情,张兆和终于也放下顾忌,开始和沈从文谈起了恋爱,并终结为夫妻,这段故事在当时也传为佳话。
(20)、这个写下过动人情诗的男人,终因情感出轨做了薄情之人。只一转眼的功夫,昔日他死缠烂打、哭着喊着要娶的女人便由“白月光”变成了胸前的“饭粒”。
3、沈从文对不起张兆和
(1)、小九是沈从文小的妹妹,她虽出自农家,但由于自小被父母兄长娇惯,她娇蛮任性,经常给哥嫂出各种难题。可张兆和对这个妹妹却一直隐忍迁就,正是这个妹妹后还在哥嫂迁居北京后追随而去。这一住,就是15年。
(2)、2003年,张兆和患了老年痴呆症,人们指着沈从文的照片问是谁,她说忘记了,也许是真的忘记了......
(3)、张兆和对此多有挖苦,称其“打肿脸充胖子,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
(4)、沈从文下笔为文有一种凄馨意,他所经历的感情也同样如此。沈从文在如愿娶了张兆和为妻后,曾在婚后偶然地爱上一名叫高青子的女子,在感情漩涡中挣扎数年,方重归平静。对于沈从文情感经历中的“偶然”,相关书籍或回避不谈,或三言两语,其一为尊者讳,不好开口;其二学术文章,避免八卦。对于沈从文的这次“精神出轨”,青兮认为“他的善良决定了在多数时候,他不过是借文字做一个梦。”而对于张兆和的包容态度,应该引用《圣经》里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别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传达出对这份善良的肯定。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爱,所以包容,这种爱痛交织的凄馨意是沈张二人都共同感受过的。
(5)、而另外,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张兆和并不理解沈从文对政治的疏远态度,将他的悲观当作落后,直到沈从文去世后,她方才在为他整理遗稿文集的过程中渐渐领会和懂得。2002年病中的张兆和在《从文家书》后记中坦诚地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若说沈从文的长信连篇是肺腑之言,张兆和的这一纸叹言则是反躬自省。但这一问,也引来了很多非议,许多人就此认定沈张二人的结合是不幸的,很多传记作者的态度显然并非如此,《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的作者在全书末尾总结时这样写到:“他们携手走过的一生,有相知相恋的缠绵,亦有过隔膜与不理解,但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的想扶相持,总归是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的确,无论如何,世间每一段感情终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温馨”与“冷”的意味,想来既包括了沈从文用绵绵情书为张兆和递来的暖意,也涉及沈从文曾对张兆和造成的伤害,同时也包含了张兆和这番“幸福”、“不幸”之说。但细细想来,沈张之间终究是有“相知”的,正如青兮说言,“他们都善良单纯,宽容待人,淡泊名利,从不愿伤害人”,正因性情契合,两人才能携手一生。试问这世间,还有什么比相伴到白头更能被称作“爱”呢?
(6)、“她的手竟然满是油污,衣服上有孩子吐的奶!”这在普通人眼里再正常不过的事,到了想象力丰富的诗人这儿,就是破坏美感,甚至破坏感情的存在了。
(7)、沈从文出轨了,他爱上了文艺女青年高青子,一个既追求时尚,又对他疯狂迷恋的女人。
(8)、此后,直到沈从文去世,张兆和都没法原谅他。
(9)、然而,故事的开头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10)、1988年,沈从文说了一句“三姐,我对不起你!”然后遗憾离世。
(11)、张兆和与沈从文情感彻底破裂后她便回到了娘家,从此再也没有与沈从文相见。
(12)、沈从文曾这么对张兆和说: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是爱给我写信。
(13)、沈从文几次自杀都被及时救了回来,后来被送到精神病院。
(14)、1998年,高岩尚未怒放的生命被永远地留在了遭受性侵的阴影里。“在沈老师像饿狼一样扑来的时候,在沈老师脱光了她的衣服,对她做了她从未做过的事儿的时候…”她是多么害怕与惊恐,可沈阳老师却说是因为爱她才这样对她。
(1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师徒到爱侣,这般深情怎能不令人热泪盈眶。
(16)、渐渐两人的恋爱已经到了十分成熟的状态,两人便开始想着想要结婚。对女儿们的婚姻,父亲张吉友是十分开明的,觉得只要女儿们喜欢就好,于是张兆和和沈从文1933年在北平结婚。多年的恋爱终于有了结果,两个人都为即将要面对的婚姻生活而充满希望,可是谁知道两人的矛盾也随着婚姻的到来而显现了出来。
(17)、沈从文的才华成了他追求张兆和的利器,他曾为张兆和写过很多的情书。刚开始时,张兆和对他并没有感觉,甚至都没有正眼看过他。但无论张兆和的态度如何,沈从文都坚持给她写情书。
(18)、彼时,张兆和刚生下儿子,还躺在医院里,经历人生虚弱无助的时刻,而他的丈夫——这个曾经将她奉若女神的男人,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告诉她,他爱上别人了。
(19)、那千篇一律的瓜子脸、尖下巴,给了我们一种“Ctrl+C" 和”Ctrl+V"的平淡。这些个经修剪而达到 的外表精致,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美丽!
(20)、沈从文和张兆和后还是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可以说是很平淡了,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事业和平台。他们往往分隔两地,不能够经常在一起,但是沈从文还是会坚持给张兆和写信,诉说自己的思念之苦。张兆和收到信后,内心仿佛也没有多大的波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到了自己创作的瓶颈期,并且自己受到了社会的苦,沈从文在他婚后的几年,竟然选择了自杀,虽然后被救了下来,但是他的心放仿佛永远都回不去了。
4、沈从文毁了张兆和一生
(1)、早在西南联大期间,沈从文写下了小说《看虹录》,被看作是与高青子的恋情为原型,其中对女主身体有大量细致描写。
(2)、张兆和不仅在生活上和沈从文无法和谐,在文学上,她也并不欣赏沈从文的文笔。这让本就木讷卑微的沈从文,愈发有种失落感。
(3)、随着感情深入,沈从文觉得自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高青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和高青子互通来信。
(4)、这是沈从文第一次走上讲台,因为太过紧张而变得木讷呆滞,前一晚做好的备课资料通通忘在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支支吾吾的胡言乱语。他只好草草地结束这趟讲演,并在一群哄笑中郑重的写下了几个黑板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5)、这使得曾经的富家大小姐张兆和陷入了琐碎的家庭杂物中,她变得越来越像普通的家庭妇女,随后二人便觉得对方变了,从而婚姻产生了危机。
(6)、胡适向来为人热心,思想也很开明。对于师生恋一向不肯拿大棒打散,反而告诉张兆和,沈从文固执地爱她。
(7)、不久,张兆和带着两个孩子,也来到昆明,在一所大学教书。
(8)、|版权 / 本文已原创发布,转载请私信授权
(9)、不过沈从文是一只极有恒心的蛤蟆。在第一次和张兆和见面后,沈从文就对她展开了激烈的攻势。
(10)、你用一个为了我,从高高在上的冥府太子,沦落为凡人,经济种种惊险而寻到的那枚灵戒。来炼造时空陨洞,利用时空穿梭,把我带到这里,你意欲何为?
(11)、“瑷儿,你不可以这么对我!我不允许!”楚翰激动的抓住了吴瑷的双肩,眼底的疯魔越来越深了。
(12)、张兆和离世前,有人拿沈从文的照片问她这是谁时,她已认不出他,只说“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
(13)、她是爱着沈从文,也正是因为爱他,才憎恨他的背叛,因为爱他所以才永远无法原谅他。
(14)、身为天之骄女的张兆和,从来不懂沈从之的拮据和困窘;出身乡野的沈从文,只有挺直腰板,才能掩饰骨子里的自卑和骄矜。
(15)、但很久很久以前,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就说了:“九如巷的四位小姐,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生。”
(16)、但沈从文不像很多知名作家那样出身优渥,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出身一般,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17)、沈从文希望能得到妻子的呵护和开解,但张兆和的心,早就被那场“剪不断理还乱”的出轨风波伤透了,两人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分居。
(18)、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也是在这期间,张兆和才终于释怀了,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里,她写到:
(19)、张兆和怒不可遏,质问沈从文为何把她的戒指给当了。
(20)、而你呢?回报给我的是你和别人的婚礼,一世又一世!
5、沈从文辜负了张兆和
(1)、沈从文和同时代的很多男人一样,把家务事视为女人的理所当然,觉得那都是极其微小的事。他忘了,如果嫁给门当户对的男子,这些绝不是她需要亲自操持的。她忘了,大小姐操持这些,比寻常人更难。
(2)、但,张兆和选择了不原谅,虽然没有闹到离婚的程度,却直接带着孩子回了自己的娘家。
(3)、可以说,沈从文终抱得美人归,靠的正是一封封的情书攻势。
(4)、沈从文想象力极其丰富,这点,和多数文人一致。这本是优点,可一旦这丰富想象力与柴米油盐相交,那事情就严重了。
(5)、但无论如何,也不是沈从文的样子。可命运就是这般奇妙,不可能的两类人,偏偏遇到了,还走到了一起。
(6)、在沈从文的鼓励下,高青子开始文学创作。她先后写下了《紫》《黄》《白》等作品,均被沈从文发表在他编辑的《国闻周报》上。
(7)、沈从文的出身并不怎么样,父母都是普通百姓,而他自己更是只读过小学。不过他也算得上比较励志的了,他知道自己学历不高,所以经常去各个大学蹭课,也在很多书刊报社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在慢慢有了一些名气和经验后,沈从文终得到徐志摩的介绍,去了吴淞中国公学教书。也就是在这个学校,他认识了张兆和。
(8)、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龄的人。
(9)、沈从文在教书的时候认识张兆和,他们是师生恋,也是一段经历磨难的爱情故事。一天,沈从文无意间碰到张兆和,当时她在操场上悠闲自在地吹口琴,张兆和一边走着一边吹着,口琴的旋律格外悦耳动听,张兆和潇洒地甩了甩自己飘逸的秀发,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迎来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她给从湘西来的“癞蛤蟆13号”沈从文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他魂牵梦绕,辗转反侧。
(10)、再收到沈从文的来信时,她没有随手扔到一边,会怀着好奇的心态拆开书信,看看他这次又写了些什么。
(11)、早在1952年,日本就颁布了《教师伦理纲领》,明令禁止师生恋,老师一旦违反规定,即遭校方解聘;
(12)、说白了,一个内心自卑敏感,一个内心更强大理性。
(13)、随着张兆和的改变,沈从文那渴望浪漫的心便开始不满。他似乎忘了,女人的优雅和美丽,需要时间和金钱和爱的呵护才能保持。他只知道:她跟以前不一样了。
(14)、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后生活还真是过得一塌糊涂。因为沈从文家里条件不大好,所以曾经锦衣玉食的大小姐在嫁给沈从文后,脱下了高跟鞋,再也不买漂亮衣服,减少自己的各种社交活动。变成一个普通贤惠的女人,一心为了照顾丈夫而甘愿围着灶台转。但是,她始终是大家小姐,她的骨子里仍然有着她的高傲。
(15)、这一猛料顷刻间唤醒了大家的八卦之魂,扯出了不少老师和学生搞在一起的风流韵事。浙江传媒学院也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有15%的人表示身边确实存在师生恋。对此,鄙夷者有之,祝福者也有之,事不关己者更有之。
(16)、2017年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被警方发现于住处自杀身亡。而她的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正是对其童年遭受狼师性侵的真实写照。
(17)、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沈从文《月下》
(18)、直到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整理了他的遗稿,才发现他忍受了这么多的重压。
(19)、只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会是一个写出了《边城》《长河》等小说的著名文学家!
(20)、《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有这样一段话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1)、这个超级厉害的情书高手便是沈从文,曾经为了追求张兆和,沈从文曾在半年内为其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可若你因此就以为他是一个深情的人,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2)、对于沈从文与高青子的关系,张兆和从未起过疑心,直到沈从文决定向妻子坦白一切,张兆和得知真相后,内心的骄傲和信任遭受到了打击,她无法接受沈从文出轨的事实,后来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3)、话虽如此,但若时光倒流,一切从头来,每个当事人的选择未必就能更明智!
(4)、张兆和也发来一条风趣的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5)、可面对的,是张兆和沉默的拒绝,她说:我顽固地不爱他(沈从文)!
(6)、水滴能穿石,这样的形容对于沈从文是再恰当不过了,张兆和在沈从文这样不懈地追求下终于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她认为很木讷的人。通过了解后张兆和发现沈从文是一个十分富有才华的男人,而且在文学创作上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在给自己写的一封封情书中都饱含深情,一字一句都在击溃少女的心理防线,不久后张兆和答应了沈从文的追求。
(7)、但那时候,大家总是很喜欢这样的风流韵事,除了张兆和本人。
(8)、沈从文开始不断给张兆和写情书,但张兆和早就已经对男生们的情书有了免疫力,而且沈从文对她的追求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谁吃闭门羹吃了这么久还能坚持的。
(9)、很多人认为这是张兆和对沈从文恨之入骨,而张兆和说:爱你是真的,不原谅也是真的。
(10)、沈从文在构成其悲剧的许多作品中,使用大量的笔墨,集中地描绘了爱与美的冲突。无论是个体生命内部还是个体生命之间美的相互碰撞、纠结直至毁灭,都体现出了美的情愫、美的意蕴、美的追求,并在美的悲剧中张扬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情人性,谱写出了一曲曲美的挽歌。
(11)、不幸的是,政治活动开始发疯般地向沈从文袭来,他的身体开始变得一天比一天差,甚至因为抑郁症而使自己彻底躺在了病榻之中。而张兆和一直守在他的身旁,照顾他的起居,他们也因此度过了一段清苦却又知足的日子。
(12)、相比势均力敌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在匹配度上,沈从文和张兆和之间显然是存在明显差距的一对夫妻。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家境、才华、容貌、年龄、性格等等方面,几乎都是高度匹配的。而反观沈从文与张兆和:沈从文出身农家,而张兆和则生长在名门世家;沈从文年长,张兆和较之小了8岁;在性格上,沈从文是浪漫主义,而张兆和则是务实主义,在容貌上,沈从文瘦弱普通,而张兆和高挑灵秀。可以说,两人之间能说得上“差不多”的只有才华一项。而实际上在才华上,合肥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在当时似乎也并不亚于沈从文。
(13)、而这时,张兆和无可奈何地冲进胡适办公室投诉。却被胡适反劝导说:“他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的回答倔强而骄傲,她说:“我顽固地不爱他。”这场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14)、此时,高青子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但她自己也已经陷入了这段感情。《紫》这篇小说讲述的是男主与两个女子之间的感情故事。其实这里的男主指的就是沈从文,而两位女子一位是指沈从文的妻子,另一位则是指她自己。
(15)、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陌生,不止是回到原点。
(16)、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沈从文 《致张兆和情书》
(17)、由于收到的情书太多,张兆和给每位追求者都编了编号:青蛙一号,青蛙二号……
(18)、身为富家小姐的张兆和,原本有一份丰厚的嫁妆。可是沈从文出于自尊,拒绝了这份财产。
(19)、和沈从文订婚之后,张兆和也随之去了青岛工作,两个生活方式迥异的年轻人,开始了“艰难”的同居生活。
(20)、为了挽回名誉,张兆和找到时任校长的胡适告状,说老师老是给她写情书。并将沈从文写的情书,一股脑地摊在胡适面前。
(1)、“他是如此真情且执着的爱着我,如果我不和他在一起,就像是犯了错似的。”
(2)、但是,终理智还是占了上风,沈从文和高青子长达8年的感情,终不了了之。
(3)、文人多情,却也薄情。文人的爱,听来是死去活来的浪漫,但那经常只是“听来”罢了。
(4)、沈从文开始大胆而热烈地追求,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一封一封感情真挚的情书来到张兆和面前。张兆和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女子,她并不为这些普通女子求而不得的情书所动。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消息在学校被传得满城风雨,甚至有人添油加醋地说:沈从文因为追求张兆和而失败,十分难过,想要自杀解脱。张兆和听到这样的消息,她去找了校长胡适,胡适也开始撮合二人的爱情。
(5)、沈从文的情书中充满了真情,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张兆和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向往沈从文情书中的美好,但殊不知自己早已被沈从文的情书打开了心扉。
(6)、好啦,你的点赞和分享朋友圈就是对我们大的支持呢,另外,发送(晚安)还有一句晚安心语的推送哦~
(7)、一切都在按传统的家庭剧本走。按老戏路,接下来就应该是张兆和原谅沈从文,沈从文回归家庭,两个继续过完下半辈子。
(8)、一开始就是爱情比例严重失调的两人,如何在今后的生活里过得幸福?爱情基于彼此间爱慕的情书,是多么脆弱。于是婚姻里,两人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有一段时间,两人同住北京,却分居两室。
(9)、对于这个妹妹,沈从文有时候都很恼,何况张兆和!
(10)、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沈从文的工作重心由文学创作转向服饰文化研究。到1981年,他历时二十余年写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
(11)、我们真的已经回不去了!”吴瑷摸了摸自己已经九个月的孕肚,因一下子说了太多的话,有些难受。凝着眉,看着眼前自己曾经用心爱过,此时却几近疯魔的楚翰说道。
(12)、1969年,在沈从文被下放的前夕,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来看他。沈从文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对她说:“这是三姐(张兆和)写给我的第一封信。”说完,这个六十七岁的老人,哭得泣不成声。
(13)、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兆和本以为沈从文会因为自己的拒绝而知难而退,但是固执的沈从文却没有这样做。他一直坚持给张兆和写信,并且感情也越来越浓烈。一直不知道,张兆和后同意和沈从文在一起,到底是因为真正喜欢沈从文,还是因为对于他的那份坚持,心里有的小小感动。就像世间所有的女子一样,心再坚硬的女子,都会因为一个人的执着而动摇。
(14)、将张兆和之嫁给沈从文形容为“凤凰落入鸡窝”,一点儿不为过。
(15)、一个年近三十的老师,追求一个二十岁的学生。在现在看来,多不符合老师的行为规范呀。
(16)、但这段感情里,张兆和自始自终是被动的一方,她甚至一直都并未弄清楚自己对沈从文的真正感情。在沈从文炽热的一封封情书里,张兆和终被感动了。但她并不知道,感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成爱,但感动本身却并不是爱。
(17)、沈从文喜欢写东西,喜欢在自己家都维持不了生活的时候对朋友仗义疏财。他还喜欢收藏字画,朋友多交际多。婚后的他,依然保持着这种生活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