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荀子名言及解释(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5 14:07:06

荀子名言及解释(第一篇)

1、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2、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3、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4、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

5、战国·荀况《劝学》所以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聪明;没有默默无闻的工作,就不会有显赫卓著的功绩。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时侍奉两个君主的人不能被双方所接受。眼睛不能同时看两个东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全都听明白。螣蛇没有脚却能飞行,鼫鼠有五种技能却陷于困境。《诗》云:"布谷鸟住在桑树上,七只小鸟它喂养。那些善人君子啊,坚持道义一个样。坚持道义真专思想就像打了结。"所以君子学习时总是把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6、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与及圣人之言。——荀子

7、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9、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10、荀子励志名言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1、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1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13、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14、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1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6、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1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1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9、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荀子

20、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荀子名言及解释(第二篇)

1、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3、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4、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虫:蛆虫。蠢(dù杜):此指虫子。这两句大意是: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也会生虫。荀子是以~作比喻,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各自发生的原因,一个人享受荣誉还是蒙受耻辱,也是依据各自的品德高下来决定的,因此君子应当善于选择良师益友,远邪近正,加强修身立德的锻炼。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坏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发生的条件,应当检查,反思,多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6、战国·荀况《荀子·仲尼》。嗛(qiàn欠):不足。这几句大意是: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危险的时候。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预先为之谋划;处境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预先作好准备。这就是所谓“有备无患”,即令有患亦可以从容应付。因为世事是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的,对于逆境不可不防。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居安思危。

7、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8、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

9、10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荀子·修身》

11、见《荀子·议兵》。兵要:用兵的要领。善附民:善于使人民靠拢自己。本句大意是:用兵的要领在于能使人民归附于自己,能取得民心。能否取得战争的后胜利,在于能否取得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道理在《左传》中就已讲得十分清楚。例如庄公十年齐鲁长勺之战,僖公廿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僖公卅三年秦晋般之战等,都说明了这一道理。此句可用以说明用兵之道在于争取民心。

1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荀子的名言名句2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4、恭敬,礼也;谦恭,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5、在风度上和在各种事情上一样,惟一不衰老的东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单纯朴实。 ——巴尔扎克

16、0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战国·荀况《荀子·修身》

1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8、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9、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荀子

20、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荀子名言及解释(第三篇)

1、要将自身不具备才能,当做是耻辱,而不是将没有被重用而当做是耻辱。

2、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

4、1我想要出身贫贱却能够富贵,生性愚蠢却能够变得聪明,穷困而变得富有,可以吗?孟子说:大概只有学习吧。2君子没有官位却很高贵,没有俸禄却很富有,不说话却使人信服,不发怒却让人感到他的威严,处境困厄却(荣耀),独自居住而感到快乐3放纵自己的性情却不去学习,就是小人了(意译)4王者说:没有德行则不会高贵,没有能力则不能做官,没有功劳则不能奖赏,没有罪过则不能处罚

5、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伸。——荀子

6、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 ——唐·吴兢

7、务本节用财无极。

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0、天道的规律是亘古不变的,用治世的方法去应对它,便是吉祥的。用混乱的方法去处理它,便十分凶险。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2、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5、译文: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16、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17、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18、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19、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能够再恢复的。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家教育的过错,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病。如果说家里溺爱太过,常常使人懦弱无能,应该竭力避免,那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德行的缘故。

20、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所以荀子主张“化性起伪”,通过自己能掌控的力量来改变已成定数的东西。

荀子名言及解释(第四篇)

1、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2、自身具备高尚的品行,就会有着坚定的自信,自己也一定会喜欢。有不好的品行在身上,就会搞到

3、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名言名句2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4、13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5、满则虑嗛,平则虑脸,安则虑危。《荀子·仲尼》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7、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爱默生

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9、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10、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11、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12、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荀子

13、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14、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15、一世:一时。对于国事一时一刻也不能懈怠,则人民便不会心生怨恨,

16、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

17、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18、荀子认为“礼者,养也”,“礼”并非是刻意压制人的欲望,而是合理满足人的欲望,以及合理分配物质,使社会相对稳定。

19、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仲

20、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荀子名言及解释(第五篇)

1、兵要在意善附民而已。

2、10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3、8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已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4、君戒专欲,臣戒专利。——荀子

5、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出自先秦《荀子·修身》

6、(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1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7、孰与是有比较的意思。顺从上天的意思,而去称颂他,哪里比得上能够掌握天命,而去利用他呢?

8、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9、(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11、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12、顺应上天(自然)而赞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了自然规律去利用它?

13、见《荀子·大略》。博: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老师。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十分尊重教师;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此条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尊师与贱师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的优劣与国运的兴衰,虽不乏夸张成分,但却发人深省。“师”与“傅”在封建社会中都由德高望重的人充任,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帝王的政治影响。“师”、”傅”受到轻贱,其他臣下则可想而知,其言路必定阻塞,其政治一定昏愤。因此,该名句实质上道出丁一个封建社会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具有典型性与很强的说服力,可引以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

14、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15、(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译文):对的错的都要知道,对的是对的错的是错分清不是愚蠢。

16、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18、解读:与其坐在那儿冥思苦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

19、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

20、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明:光明,明亮。贤:人才,贤德。指有德有才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