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段论语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汇总
1、(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2、(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3、为政第二(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4、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5、《论语》全文翻译在这儿http://www.chinapoesy.com/KongZi.aspx
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8、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9、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10、(注释)①喻:明白,懂得。
1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3、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14、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5、(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8、(注释)①里:这里作动词用,指居住。②处:动词,与上文“里”同义。③知:同“智”,(《论语》的“智”都写作“知”。)
19、(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40段论语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汇总
1、(解读)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2、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3、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4、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6、(对于知识)“知道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7、(学:指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而:表转折,却、可是)
8、孔子说:仲由啊,我教给你的知识你理解它了吗?知道它就是知道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9、(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0、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1、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论语》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15、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16、(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古代对人的敬称。孔子曾做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也因此而沿袭称老师为夫子。其诸: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或者"之类的意思。
17、(译文)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18、(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③违;冒犯。③劳:忧愁。
19、(注释)①或:有人。②奚:何,为什么。③《书》:指《尚书》,以下几句是古《尚书》佚文,今文《尚书》无此几句。④施:延及。⑤有政:即政治,“有”字无意义,为名词词头。
20、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60段论语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汇总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3、(注释)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鲁定公的儿子,在位27年(公元前494一466)。举直错诸枉: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与“直”相对,不正直,这里指不正直的人。
4、(注释)子游:孔子的学主,姓言名偃,子子游。至于:就连,就是,表示提到另一付事。
5、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6、(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10、(意思是说“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吧!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说穿了,所谓孝不在乎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的焦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这就是孝。)
1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2、时,古义:();今义:()
13、(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4、(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5、(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16、(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1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8、(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1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80段论语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汇总
1、(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2、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3、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4、(6)乐(lè):快乐。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7、(注释)①讼:责,责备。
8、(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作自我批评的人。”
9、(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10、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11、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先生,指孔子)(而:连词,表顺承)(时:按时)
14、(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15、(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16、(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
19、(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20、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00段论语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汇总
1、孔子说:“予不得视犹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那样,按照礼的规定,对他予以安葬。他的学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颜渊,孔子说,这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学生们做的。这仍是表明孔子遵从礼的原则,即使是在厚葬颜渊的问题上,仍是如此。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古义:(),今义:()
4、(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5、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处):《论语·子张》(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子夏说:"广泛的学习就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学习需要我们多问问题,多请教别人,并且在其中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本心。
7、(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10、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11、(注释)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②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先于孔子去世,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12、(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13、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14、(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5、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6、(注释)(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隆重的典礼。(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17、(注释)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复姓公冶,名长。②妻:作动词用,读qì,指把女于嫁给某人。③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代指监狱。④子:古时儿女都称子,这里指女儿。
18、(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19、(9)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0、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