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句巴金的简介合集
1、《红花》描写一个多少知道一点自己的身份的狂人,他用尽力气作了超人的努力去拿一朵罂粟花,他以为这朵花是用人类牺牲的赤血染红了的。他想,要是这朵花被毁掉了,人类也就会得救了。在终于摘得红花之后,疯人也停止了心跳,为别人的幸福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小说中的红花,是象征邪恶的罂粟花,疯人被认为是迦尔洵自身的投射,现实生活中,在《红花》完成几年以后,迦尔洵从楼梯上跳下,终于因此死去。作为迦尔洵知名的作品之《红花》表现了向往自由、为消灭社会的邪恶势力而献身的精神。
2、赵光宇擅长运用版画、水彩等混合技法进行创作。书中的图画既有版画强烈、鲜明的艺术效果,又有漫画般的童趣与夸张。
3、★承继文匯传统秉持讀書品质★文汇读书周报ID:whdszb
4、一九三三年八月,《萌芽》由现代书局出版。随即被国民d当局查禁。改名为《雪》载于1934年1月出版的《文学》月刊,旋被检查抽去;同年八月将书中人物姓名改换,易书名为《煤》,但仍不准印行。1935年9月又改题为《雪》,自费印刷,托名为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秘密发行,直到1936年11月方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公开出版。
5、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品之一。
6、一九三一年,巴金仅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译完了该作品。巴金说:“如果叫我用这题材写一部小说,我一定不会像巴基那样写。然而我读着巴基的小说的时候,我的眼睛竟几次被泪水润湿了。这是感动的眼泪,这正如那个老卖艺人巴达查尔师傅所说,是灌溉心灵的春天的微雨。”学者、出版家陈原说,巴金的这个译本,让他在少年时代“一看就迷上了”,并且“眷恋了半个世纪”。
7、巴金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也花费了许多心血。在广元的日子里,她给巴金和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亲手装订了小白纸本,差不多每天都亲自给孩子们手抄一首娟秀的小字的词。晚上,巴金在桐油灯前的方桌旁靠着母亲读写和背诵小本上的词,后来他深情回忆说:“这是我们幼年时代音乐。”
8、金给《金城》的稿件,为何选“MiaFrateto”的中译文?笔者的猜测是:1934年2月间,巴金从北京回到上海,刚创刊的《金城》向他约稿,巴金答应了写稿。笔者注意到,《金城》“发刊词”第一句“在这风雨飘摇国难紧张期内”,说的是当时国内反日抗日的形势,这也许是巴金决定翻译“MiaFrateto”的一个原因。3月到北京,为兑现“承诺”,巴金在百忙中于4月27日译完即寄回上海。
9、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10、据巴金信中所说,“MiaFrateto”并非直接由《我们》翻译成世界语的,而是由《我们》“改写”而成,且“有小的改动”。这通过比对“MiaFrateto”中译文与《我们》的文字可看出:文字自然有差异,但人物、情节和结构基本相同,“弟弟”的年龄由13岁改为11岁。
11、这是一部轰动一时的剧本和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启蒙书。收录本书的两部作品《夜未央》《告青年》曾深深打动过少年时代的巴金,并对他信仰的选择和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12、《金城》月刊在“天一影片公司特刊”出版以后即停刊了。关于停刊的原因,当时的报刊上有所报道。1934年上海乐华图书公司发行的《出版消息》第三十五期合刊,在《文坛消息》栏目刊有一则“《金城》将停刊”的消息:“刘家麒与何嘉合编之《金城》月刊,近有将停刊消息,闻系内部意见不一之故。”何嘉是该刊的特约编辑,另有杜衡、黎锦明、赵景深和施蛰存等。其中,至少赵景深、施蛰存是巴金友人,他们相识于1932年朱雯和罗洪的婚礼上,巴金的《我的弟弟》应该是友人所约。
13、世纪老人巴金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文学家,大公无私;其一生正如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人歌上寿,仁者遐龄。立言立德,益世益民。如鹤如松,长寿常青。百岁翩临,华夏集庆。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14、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15、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巴金知道后不同意,说:“不要恢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行了。”
16、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17、☞“抒情小说”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18、WeHavetheDivineScholarlyZestBlessed
19、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吃了。这两只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20、《迟开的蔷薇》:离家多年的我在返乡后借助在朋友家中,一日我和朋友在阳台交谈时,我发现朋友看他已结婚的爱人的表情仿佛他新近才赢得他的爱人似的。于是朋友同我讲起了他这些年的心路历程,他和妻子刚结婚时也有过忙碌而感情不够深刻的时候,直到后来,他从古诗人哥特弗利特的作品中找到了“爱的药酒”,重新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妻子的爱。
四十句巴金的简介合集
1、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2、巴金虽然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为文学而文学,甚至不以文学家、作家自居,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全是为了说心里话,发出内在的呼喊.如他自述所言:“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如此的谦虚,公正。
3、亚历山大·柏克曼(1870—1936),著名的安那其主义者。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维尔纽斯,1888年移居美国,居住在纽约。1891年柏克曼谋划暗杀亨利·克雷·弗里克,借以作为行动宣传。但弗里克从这次行动中幸存,而贝克曼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之后,他根据自己的服刑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4、《柯留沙(速写)》,母亲叙述丈夫的入狱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惨痛遭遇,然后叙述到丈夫瘫痪,后叙述到儿子柯留沙为了父母惨死。柯留沙是个纯真灵活、吃苦节俭、孝顺懂事的孩子,后结局使人痛心,整个小说都笼罩着浓厚的悲剧氛围。
5、给孩子纯正的文学熏陶和道德教育
6、外面是熊熊的火,炮声和枪声,恐怖的呼叫,哭喊以及痛苦的呻吟。(宗廉)
7、笔者以为,小说《我们》是较成熟的作品,没有理由去“改写”成“异题”的小说。若要“改写”,将“改写”自《我们》的“MiaFrateto”译成中文,应该更有价值。杨令德等的翻译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完全可确认,《我的弟弟》是巴金自己翻译“MiaFrateto”的中文本。
8、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代表作《家》《寒夜》《随想录》等。
9、《草原故事》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色彩浓艳,笔触醒目,极具民间风格,令人过目不忘,收入了高尔基的11个短篇。所选篇目均为高尔基的早期创作阶段(1892~1899)的作品,表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显著特点。高尔基认为,时代要求文艺创作的使命是唤醒和推动人们追求光明和理想,其作品表现出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10、《普宁与巴布林》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小说中祖母的形象,专横,反复无常,不能容忍一点反对的意见,这跟作者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男孩和普宁的友谊,以及他们朗诵《罗西阿达》诗的事都是根据真事描写的。普宁就是屠格涅夫母亲的秘书、家奴费尔多·伊凡诺维奇·洛巴诺夫。屠格涅夫后来说,他是“第一个唤起我对于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兴趣的老师”。英国作家爱德华·加尔奈特认为,理想主义者普宁这个人物可以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擅长的绘像相比。巴布林,据作者自己说,也是“照活人摹写的”,这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中平民知识分子的全新形象;小说中的穆莎也是一位新型的女性。
11、《伊则吉尔老婆子》,作者树立了两个对立的形象:腊拉和丹柯。腊拉是一个“贪得无厌,又强壮,又残酷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暴徒。他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上第一个人,而且除自己外,“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同个人主义者腊拉成鲜明对照的是丹柯的光辉形象。丹柯是一个勇敢、正直的青年,他为了大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并且“不要一点报酬”。当大家面临困难,需要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来照亮道路,引导人民摆脱困境。
12、巴金的多余人形象主要表现在《激流三部曲》中。比如高觉新,他和觉慧、觉民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并被强烈的吸引;但是他又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有着整个封建大家族赋予他的期望和责任。
13、外面是熊熊的火,大炮与来福枪的杂声,恐怖的狂呼,大哭以及痛苦的呻吟。(巴金)
14、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15、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在一个旧式贵族家庭,曾先后就读于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伦理观念,以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主要作品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
16、从“MiaFrateto”的“底稿”说起
17、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18、小说《我们》写于1931年9月,“MiaFrateto”发表于1933年7月,可能写于这年巴金南下旅行初期。半年多后的4月27日,又将“MiaFrateto”译成《我的弟弟》。由此看来,《我们》前后经过了从中文“改写”成世界语再“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又编入《光明》集和《控诉》集,说明巴金是十分“看重”这篇小说的。
19、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巴金全集》。起初,巴金不同意。编辑王仰晨几次来沪做说服工作,被王仰晨的热情和决心打动,一年后巴金终于同意了。
20、《夜未央》(波)廖·抗夫,(俄)克鲁泡特金著
六十句巴金的简介合集
1、《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主要包括《雾》《雨》《电》。
2、许善述编《巴金与世界语》,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
3、《绿光》是世界语杂志,1922年6月由上海世界语学会创办,巴金的挚友索非曾参与编辑。1928年12月,巴金从法国回到上海后,由索非介绍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并曾负责编辑《绿光》杂志多期。
4、“从前有一个皇帝”,父亲总是这样地开始讲故事。
5、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6、中国原创童话的开山之作
7、克鲁泡特金(1842—1921):俄国革命家、思想家、地理学家。著有《田野、工厂和工场》《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夺取面包》等。巴金曾引用他人的话赞美克鲁泡特金是“在人类中是优美的精神,在革命家中有伟大的良心”。
8、张家港市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
9、巴金却说自己“不”。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10、《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述了1919年起5年之间封建中国家庭逐步走向分化与衰落,终高家的年轻一代冲破封建礼法走向新生活的故事。
11、尤利·巴基(1891—1967)匈牙利作家、演员,世界语运动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作家。巴金称他为“世界语文坛上的第作家”。尤利·巴基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忧郁风格,但也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他所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尽管社会地位卑下,生活悲惨痛苦,却仍保持着纯洁的灵魂。主要作品有《牺牲者》《秋天里的春天》《只是一个人》《遗产》等。
12、巴金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彻底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13、代表作品:《家》、《春》《秋》
14、《告青年》则是俄国革命家克鲁泡特金对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告诫与劝说,主要控诉了剥削阶级的罪恶,抨击了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并号召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去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从而获得应有的自由与幸福。他在书中表明:只有万人获得安乐,才有个人的幸福。
15、《叶美良·皮里雅依》,叶美良四十多岁了,但生活过得“比狗还不如”,不仅没有一个窝,连面包也没有一块。他长期没有工做,而且很明显,失业的人那么多,就是他愿干脏苦的活,以贱的代价出卖劳动力,也不会有人雇佣。他讥讽道:“仁慈的先生,可敬的强盗和吸血鬼,我们是来献上我们的皮请您饱餐的,您是不是高兴用一天六十戈比的代价来剥我们的皮呢!”几句话,把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
16、巴金在少年时代就喜欢斯托姆的小说,学习世界语时曾背诵过世界语译本,外出旅行时常带着斯托姆的书,“有空就拿出来念几段,我还可以背出一些”。在抗战期间,他翻译了这些作品,并表明:“我不会写斯托姆的文章,不过我喜欢他的文笔。”
17、李尧棠在法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受法国留学生活的深远影响却记录在了巴金的作品中。1928年底巴金回到上海。
18、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19、此处顺便提及,汤的译文后有“本文以一二八战争为背景。译文有失真之处,由译者负责”的“注”,应有误。另外,小说《我们》初收于短篇小说集《光明》,后又收入烽火小丛书之一《控诉》(烽火社1937年版)。《光明》小说集现存《巴金全集》第九卷,《控诉》现存第十二卷,但两卷均全文收入了《我们》,“全集篇目索引”也重复列目,将来修订《巴金全集》时应予改正。
20、出生日期:1904年11月25日
八十句巴金的简介合集
1、张家港市暨阳公益文明研究服务促进中心
2、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单行本。
3、李尧棠(1904~2005),笔名巴金,字芾甘。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
4、《癞虾蟆和玫瑰花》被认为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朵玫瑰逃过了癞虾蟆的捕食,被姐姐摘下献给早夭的弟弟的故事。这朵玫瑰虽然在凋谢前被摘了下来,但它却觉得这是充满意义的,因为它的采摘,凝聚着姐姐对弟弟深沉的爱意。
5、家由媒体创办的读书类专业报纸
6、1892年,无政府主义者柏克曼在一次政治刺杀活动中失败,为此他被判以谋杀未遂罪,并被判处22年有期徒刑。恶劣的牢狱环境与时刻针对他的典狱和看守不断折磨着亚历山大,他试图打磨汤匙求死未果,向革命友人寻求帮助无门,但性格、经历迥异的狱友们、充满同情心的教诲师与同样被关押的革命战友慰藉了他困苦的牢狱生活。在面对残酷、险恶的牢狱生活时,亚历山大从没有一刻放弃自己的革命信仰,在肉体的衰败中不断实现着美好人性的蜕变与坚守,顽强的与腐朽的资本主义世界坚强抗争,直至自由与解放降临的后一刻。1906年5月18日,柏克曼在狱中服刑14年后获释,随后他根据自己的监狱经历写下了监狱文学的经典之作——《狱中记》。
7、人们一提起溥仪,谁都知道,他是我国清代时的末代皇帝!可是,一提到李道河,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当今文坛泰斗巴金的父亲。当然,就更不知道他是清代广元一个知名的末代县令!
8、职业: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9、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10、比对巴金的《我的弟弟》与已见的“MiaFrateto”中译文,人物、情节和结构等完全相同,特别是“弟弟”的年龄是11岁,这也是笔者“第一反应”是译自“MiaFrateto”的理由,但仅凭这些仍不足以确定。因为从理论上说,也可能“改写”自《我们》,朱银宇在“金文”的“编者附注”中也提到这一点。
11、《夜未央》是波兰人廖•抗夫创作的三幕剧,以1905年的俄国某大城市为背景,表现从事秘密活动的革命者反抗沙皇专制的生活。主人公桦西里在秘密印刷所工作期间与联络员安娥产生爱情,被情感与义务的矛盾、现实压迫与行动乏力的焦虑所困扰,离开印刷所希望寻找别一种使命。面对印刷所被破坏和新的镇压升级,革命者筹划刺杀巡抚,桦西里承担了刺杀任务,终在安娥的配合下牺牲个人完成使命。不仅忠实地写出了俄国虚无主义者的精神面貌,重要的是写出了青年一代感情与义务之斗争,爱与死之角逐,为信仰献出一切的殉道精神。
12、《散文诗》(俄)屠格涅夫著
13、刊有巴金《我的弟弟》的《金城》月刊第四期,是“天一影片公司特刊”,专事介绍天一影片公司的概况和发展动态,刊有全体演职员肖像、公司简介、出品列表和电影剧照等内容,并对“天一”即将公映的多部新片进行了介绍。
14、“皇帝就是那个整天坐在宫殿里头戴皇冠的怪物!”父亲费力想了一会儿,才这样回答我,于是他继续讲起故事来。
15、色彩大胆而鲜明,冲击力强,每一页都采用了贴合情节的主题色,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帮助孩子培养艺术审美。
16、《木木集》是屠格涅夫自身成长中的感人故事和半部自传,收录了《木木》、《普宁与巴布林》两部中篇小说,前者写于一八五二年,后者完成于一八七四年。《木木》中的人物原型很多出自作家自身的生活,《普宁与巴布林》也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17、《蜂湖》:(斯托姆的《茵梦湖》,本书译作《蜂湖》)伊丽莎白和来因哈德是一对儿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他们从小便在一起玩耍,在野餐会时结伴去找草莓……后来来因哈德要出门去上学,伊丽莎白还会给他寄去信和圣诞甜饼。来因哈德在求学时曾经回家一次,临走前同伊丽莎白做出了等他回来的约定。可后来伊丽莎白还是嫁给了别人。多年后,伊丽莎白的丈夫邀请来因哈德去他的庄园做客,来因哈德才知道伊丽莎白是在母亲的要求下才另嫁他人。可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永远的错过了。
18、还有一个问题。巴金完成翻译的时间是文末署的“二二七”,即1934年4月27日。按此推算,这期《金城》早也要在5月初出版,与以上介绍的该期于4月1日出版不合。该如何解释?笔者以为,排除刊印错误外,也可解释,那就是这期的出版时间“脱期”了。具体原因是:集稿时间较晚,加上内部意见不“特刊”出版后将停刊,导致延时出版。同期刊有署名“子谦”的诗作《金钱和髑髅》,文后署“廿于浦东”,即1934年4月11日作于浦东,就是佐证。
19、月刊。小八开本。1934年1月1日创刊于上海。同年4月1日出至第一卷第四期后停刊,共出4期。刘家麒总编辑,文艺编辑沙蕾,联谊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20、《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这篇长篇小说,主要是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它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百句巴金的简介合集
1、构图巧妙,画面传达出丰富的信息量,大小、远近、虚实、明暗的对比增添了故事的张力,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深刻内涵。
2、柏克曼在书中揭示了一个残酷阴暗的监狱世界,深刻证明了人类在遭受压迫时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气,作为一篇人生重要片段的回忆录,亚历山大·柏克曼运用了大量的记忆闪回,在有限的篇幅里将自己对革命的热情、对人民的同情、对人性的追索淋漓尽致的加以展现。
3、到了晚期的巴金对于“善”的思考则更加带有更明确的社会内涵,这个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来体现,即反对文化专制、反对长官意志、反对粉饰现实、忏悔自己精神上的软弱,认为整个民族都应该忏悔和反思。于是他也响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馆。
4、《在厅子里》:一家人在孩子受洗后的时间里聚在一起聊天,房子的主人和祖母聊天时勾起了祖母对这栋房子和祖父曾经的回忆。祖父早到祖母家时,祖母还是个小女孩,而祖父已经是个动人的年轻人了。八年过去,两人变成了一对新婚夫妇,二人办了婚礼又修建了如今的房子。祖母就在这样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中,追随已经去世多年的祖父去了。
5、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
6、张家港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7、本书是斯托姆的小说选集,其中《马尔特和她的钟》(1848)是他发表的长篇小说,《蜂湖》(1850)则代表了斯托姆的创作经典,此外还有短篇小说《迟开的蔷薇》(1860),本书即以此篇命名。小说《在厅子里》(1849)则在附录中补入。
8、外面是大火,大炮和枪的声音,惊人的喊叫,号啕的痛哭和苦痛的呻吟。(杨令德)
9、斯托姆的作品被誉为“德语诗文之明珠”。诗与青春是作者吟咏的永恒主题,怀念往昔是作品忧郁的情调,这些感情在各篇作品中回旋盘桓,让读者读后也千肠百转。译者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罢”。
10、1923年,离成都去上海、南京求学。
11、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
12、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
13、《巴金译文集》(10卷本)介绍
14、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随想录》、《寒夜》等。
15、《新文学》杂志1935年第二期刊发的《我的弟弟》。
16、2014年《现代中文学刊》第五期刊发的李存光《1933年绥远归绥刊发的一篇巴金佚文——世界语散文〈我的小弟弟〉》(下文简称“李文”)一文,对巴金两篇世界语作品的翻译作了较详尽的介绍。文中说到:现存《巴金全集》的“EnLaMallumaNokto”中译文《在黑暗中》,是他请北京师范大学周溪流翻译的;巴金自己的译文《在黑夜里》,则是他在1931年2月10日出版的《学生杂志》第十八卷第二号“学生世界语栏”找到的。“李文”还介绍,至今发现“EnLaMallumaNokto”“已有五种中文译文,译者分别为曾筠、小奇、巴金、周溪流、许善述”;“MiaFrateto”“则有两种中文译文,译者为杨令德、顾钟锦”。
17、《金城》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刊发《我的弟弟》。
18、为了让这篇经典童话更加生动,我们邀请到资深插画师、《儿童文学》金近奖优秀插画奖得主赵光宇为绘本《长生塔》绘制图画。他用充满浓郁中国风和灵动童趣的画面重新演绎经典,为家长和孩子呈现出如动画电影般的视觉盛宴。
19、那本蒂埃里堡市政府编撰的书里还记录了1979年巴金在阔别蒂埃里堡52年后,又回到拉封丹学习故地重游的照片。当巴金再次看见从前的教室,从前的住宿房间时激动。回到中国后巴金给曾经与他一起留学法国的同学写道:“咱们喜欢的花店还在那里,可惜我没有时间看店主人漂亮的女儿是否还在。”
20、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