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31 07:40:34

20句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集锦

1、其二是“简论老庄学派的方法论及其语言哲学思想”一节。该节较为集中而又深入地阐发了老子与庄子的语言哲学思想,特别是对庄子语言哲学思想的特征及其对老子语言哲学思想的深化的阐发,笔者自认为有解颐之处,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

2、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图世界共同的利益。

3、印:就是手印,代表灵界的和印信。

4、第三章道家思想与魏晋游仙文学79

5、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6、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

7、2空间意义上的“无”

8、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9、道家思想对太极养生的影响

10、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11、道家思想与建安游仙文学90

12、这里还要引起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老子认为“道”是“象帝之先”的存在,这一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和价值。因为这一观念的形成,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老子将“道”放在了“上帝”之先之上,即将原先先高存在者——上帝来了一个降格动作,有力地清算了先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有神论色彩,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牢牢地确立在现实人文的轨道上,并终形成了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这一无神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13、老庄的自然主义哲学中反传统的倾向,助长了魏晋人“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的精神,这种反叛精神促成了真、行、草三种书体的变革与定型,魏晋时代书体变革之频繁、风格之多样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东晋的王羲之将书体变革推向了,是书体变革的集大成者,他分别对钟繇的正书、行书和张芝的草书加以变革,以平和自然的书风,委婉含蓄的笔势,遒美健秀的字态,将真、行、草书的形态推进到“今妍”的境界,确立了他“书圣”的地位。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一句“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将他那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和书法创作上的自由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14、《菜根谭》有云:“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心不死,则欲不绝:故圣人求备于内,而淡然于外;既无物累,也不枯寂。

15、点击上图,观看讲座视频

16、那么,上述所确立的道性,其思想文化的意义在哪里呢?

17、总之,《淮南子》一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文化上来说,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从哲学上来说,它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从政治上来看,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从科学技术上来说,它对天文、地理、节令等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该书还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资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18、道家思想对太极养生学的影响,形成“以静制动,动静自如”的战略思想。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致虚极,安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家宣扬清净无为,体现了道家虚静的精神境界。在我国哲学思想和养生思想史上,动与静是一种突出的矛盾,是物质不同的运动形式,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说:“太极洞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说明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生命体存在着“动与静”的变化,人体内生理变化等也可以用动静来概括。

19、《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20、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40句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集锦

1、历史上,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妙真道)、符箓派(正一道)、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

2、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淮南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精品。正如作者在此书末尾所自许的那样:“若刘氏之为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原道之心,合三玉之风,以储与扈冶,玄妙之中,精摇靡览,弃其珍挈,斟其淑静,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故置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这样的伟大气魄和探索精神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的。

3、“儒家,释家,道家”的内容和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呀?

4、(7)效法道就是效法它功高而居下,功成而谦下的精神。道法自然,天人合人道法天是道家向人们展示的思维方法。老子道论的后落脚点是社会人事,是做人做事。既然“道”奉行依顺自然万物的自然生长而不加干涉,所以作为社会人道的治理,其高的理想状态那也要像“道”那样,做到“万物作焉而不为辞”(2章)。做人要做到“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即不自我表现,不自以为是,不自我炫耀,不自高自大。因为只有做到了这“四不”,人才能看得分明,是非才能昭彰,后才有功劳,终才能领导。结论是,人做到不与人争,那么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他。“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章),此之谓也。

5、道家思想与建安隐逸文学30

6、晋人书法之所以能臻于高艺术境界,缘于自由环境下的创新性发展,缘于晋人书法具有的自由心灵和超脱精神。

7、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天人合心神相通;

8、第二章道家思想与魏晋隐逸文学11

9、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10、道家言意观辨析124

11、在中国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天地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肯定动与静是运动变化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蕴涵、互相转化的两个方面。但对动与静何者为本、何者为主的问题却有不同看法。一般来说,道家主静,儒家主动。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王弼说:“动起于静。”认为静是动之本。王夫之的动静观是儒家动静观的高成果。他说:“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认为动与静互相包含,不可分离。并进一步提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以动为本,把静视为动的一种形式,比较完备地解决了动与静的辨证关系。

12、复性之“性”——道家隐逸思想的具体内涵21

13、附录四篇文章,与道家、黄老道家学术与思想有关,但主要偏重于学术问题,不好纳入前三编的主题之中,但作者往往敝帚自珍、不忍割舍,故放在附录部分,以表明笔者对于道家思想研究的触角还旁涉当代学术的热点一并未固步自封。

14、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15、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谈是道家思想信徒弟,所以他给予了道高的评价。

16、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构成过程

17、作者简介:徐小跃,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8、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19、道家思想,常常被贴上“消极”的标签,也因此备受讥评。从热入温,则觉水冷;先冷后温,便觉水热。道家所重,中庸而已;既不积极济世,也不消极避世——心中静躁不同,则眼中昏明有异。

20、庄子还提出了道家的意境说和境界论,这是书法艺术审美的理论根据,从“有我之境”达到“无我之境”,进而上升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的境界,突出了道家美学的特征。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来解读道家的“技”“道”观,庖丁解牛是书法艺术创作的高境界,即“技进乎道”的境界,对后世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法创作也要追求意境,书法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感受,是老子提出的“大象无形”思想的好体现。

60句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集锦

1、道家思想与魏晋文学——以隐逸、游仙、玄言文学为中心的研究

2、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与道教密切相关,唐宋传奇《枕中记》、《太平广记》等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

3、唐朝初年的唐太宗和唐玄宗分别以道家思想治国,道家思想在唐代也得以广泛传播,崇尚自然真趣的书法审美观也成为唐代文士的时尚追求,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是唐代“自然”审美的真实写照。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继魏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唐代的草书更加奔放自由,狂放不羁,浑然天成,道家的自由精神成就了唐代草书在中国草书史上的丰碑地位。

4、老子是将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体视为是“道”。本原是要解决宇宙万物的起始问题,本体是要解决宇宙万物,当然包括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根据问题。而本原和本体这两个问题又是所有被称为真正哲学家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应该这么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老子先涉及到了这一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适先生才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5、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论“道”是当时思辨哲学的高成果。“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追求。老子“道”“自然”“道法自然”具有同一性,“道”的本性是“自然”,“自然”就是天然、自然而然。作为道家思想高范畴的“自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子哲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自然”“无为”,他对世界的本原作了“道”的高抽象,同时对“道”的运动规律作了高概括。崇尚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道家在哲学上以“自然”为理法,必然延展到审美领域,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道”是美的高境界,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境界。

6、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更为博大玄奥。

7、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8、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9、人非义不交,物非义不取。

10、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不论是从书学理论还是书法实践都受到道家自然观的深刻影响。“自然”即真,书法贵于“自然”,以“自然”为尚,是中国书法的传统审美理想。“道”是书法艺术的核心追求,“自然”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品位,书法审美的高标准就是无拘无束的自然书写。

11、道家思想与两晋之交时期的隐逸文学62

12、道被人格化后,称之为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他们也是道教所崇拜的高的天神。道教还认为人经过修炼可以延寿,如果修炼有恒,日久年深,可以得道成仙。

13、从研究内容来看,概括先秦至近代,三千余年的中国哲学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14、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

15、到魏晋又是一大阶段,史称“玄风”、“玄学”。各阶段之道家虽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但又都带有自己的特点。道家思想,“皆仰取诸象于天,俯查诸度于地。”效仿天地而为,行为方式则是“为无之事,行不言之教”。“与时迁变,应物变化”。后因侧重点不同,而分化为不同派别,形成了多种派别。仅据《汉书.艺文志》载班固所推崇的史官道家流,就有37家,共993篇。然多经秦火,汉火,衣冠南渡亡佚。

16、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17、气,是中国哲学范畴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由“精气而生”。道家认定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是“气”。另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另外,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气”不仅具有物质性,而且还具有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属性。阴阳二气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综上所述,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基本的物质。气具有阴阳两个属性,气永处于不停止的运动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18、(2)道是生成一切的存在。在老子看来,这一本始的“道”承担着生成宇宙一切万物的“任务”。老子说:“道生一”(42章),“道生之”(51章),“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34章)。意思是说,包括太初的统一的元气在内的一切万物皆是依靠广泛普遍之“道”生长生存的,当然“道”却并不因此而去干涉万物。关于老子对生成之道的描述,倒与“道”的本义不存在什么关联性。

19、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作为重要的思想流派,特别是作为汉、唐初期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统治思想,必然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0、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80句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集锦

1、道教把许多古代圣人当作神崇敬,并且向往人能够长生不老。这种在人当中寻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耶稣才是神借着童女怀孕降生成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过受难,流血,复活,拯救人类,也证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稣基督是的救世主。《道德经》第78章指出:“是以圣人云:受国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2、咒:就是咒语,代表灵界密码与歌诵号令说服作用。

3、正像我们以上已经所指出的那样,尽管在老子的《道德经》中,相对意义上的“没有”“不存在”之“无”,并非是老子所主要论“无”的本旨及其意义之所在,然而,对于老子为什么在相对意义上来论述“无”及其社会的文化意义何在,也是我们应当给予揭示和分析的。同理,在老子的《道德经》中空间意义上的“没有”“空着”之“无”,虽然亦并非是老子所主要论“无”的本旨及其意义之所在,然而,我们同样要对于老子为什么在空间意义上来论述“无”及其社会的文化意义给予揭示和分析的。

4、传承道家思想弘扬道教文化

5、玄言诗流变辨析118

6、在西方,道家与道教被统称为Taois,以ReligiousTaoism(道教)和PhilosophicalTaoism(道家)将他们区分开来。西方者普遍认为道教是纯哲学的道家思想落腐败的产物,而道教支持者认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补之处。

7、道家人生哲学与隐逸思想18

8、综上所述,道家所谓“道”是先的存在;道是生成一切的存在;道是构成一切的存在;道是规律性存在;道是过程性存在。这也是“道”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全部内涵。然而,我们说老子的“道”的终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而是要进入另一个层面,即“道”的境界论层面。换句话说,我们“说道”的终目的是要揭示出“道”在境界上对社会和人生究竟有何意义。

9、《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曾对孔子和孙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继承道家传统的庄子思想对后来的佛教禅宗和中国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10、第一节道家思想与游仙文化及游仙文学79

11、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书法艺术也把自然作为追求的高标准,两者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12、儒家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秩序,而道家关注的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秩序。两家思想侧重点不同,对当今社会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3、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发展的高阶段,也是“有无”问题讨论的高阶段。“玄”这一概念早出现于《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汉杨雄《太玄·玄摘》说:“玄者,幽摘万类,不见形者也。”魏王弼(226~249)《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裴危页、郭象等。

14、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5、第三节道家思想与魏晋玄言文学129

16、《道德经》,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

17、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哲学、明清哲学、比较哲学;曾于美国哈佛大学访学,分别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台湾中研院文哲所讲学并做研究;出版有《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教育部、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

18、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19、第二节新旧道家思想辨析4

20、道家由老子所创,他建立了道家思想体系以及这一体系所需要的诸多范畴。正因为如此,要说清楚道家老子的思想,那是需要通过对他所构建的一系列范畴进行详说才能够做到。所以,我们要“说道”“说无”“说自然”“说无为”等,以此来全面而又具体展现老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文化观、自由观、幸福观等。

100句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集锦

1、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道是天地之元,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它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道教的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道演绎而来。

2、以“天人合一”为主的人天观对太极养生文化影响颇深,古代养生专家将人体养生活动放置于一个系统环境中去认识,按照自然法则和规律来养护生命。人体内部环境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有共同变化的规律,因而人的养生活动应注重“法则天地,象似日月”。道家有很多气功都很讲究时间性,而饮食养生和房中养生更讲究季节性。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统一体,人体构造与宇宙结构相应共同组成天人结构体系。

3、老子《道德经》第11章集中讨论了这一意义上的“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凑聚在一个轮毂的间隙处,于是就有了车子拉物的功用;用泥土制成的陶器,是因为有了陶器的空腔处,于是就有了器皿的盛物的功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子,是因为有了门窗的空间处,于是就有了房子居住的功用。所以,实体的存在是价值的凭借,而实际价值都是因为那空着的地方在起作用。也就是说,车子、器皿、房子这些“有”的价值和功用的体现和发挥正是因为有了空间意义的“无”的存在才成为可能。

4、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

5、因张道陵是奉天行道,故教徒称其为“张天师”,又因凡入教奉道者需缴纳五斗信米,故俗称“五斗米道”。

6、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7、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

8、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9、道家思想,是以阴阳为核心,以中庸为主体,以顺应自然为宗旨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老聃、庄周、洪应明。

10、汉初黄老学将道家的“无为而治”由理论推向实践。西汉建朝,社会初定,国家需要安宁,经济需要恢复与发展,人民需要休生养息。黄老学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出无为而治,得到汉初统治者的重视。汉文帝、景帝、窦太后等都以黄老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大臣萧何、曹参、陈平等都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篡的《淮南子》一书,是汉初黄老学的理论总结。

11、第二节道家言意观与玄言文学的义理表达方法121

12、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宗教组织,奉《道德经》为圣典,尊老子为“道祖”。

13、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14、第一节先秦道家隐逸思想探析11

15、杨朱派主张自我利益和自我天性的保护,反对侵害个体的行为。这种学派认为人的个体性很重要,要保全自己,懂得趋利避害,珍重自己的生命。既要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害他人,希望在个体完善中达到社会的和谐。

16、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17、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

18、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19、第君子得其时就干,不得其时就不干(“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第做事要谦虚,做人要愚拙(“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第要去掉骄横之气,过多之欲,变态之色,邪淫之志(“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20、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所以,《道家思想》是从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