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徐庶(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30 08:52:50

20条徐庶

1、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原为韩馥别驾,袁绍入主冀州后,得到重用。他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三州,进而统一河北。早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前,沮授就对袁绍提出类似的建议。他为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三年疲曹等正确战略,却没有被袁绍采纳。

2、徐庶足智多谋,曾做过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笔迹致书徐庶,徐庶不得已离开刘备而回家与母亲相聚。

3、徐庶是位足智多谋又文武双全的人物,年轻的时候,他只身闯入仇家手刃仇人,武功可谓了得。后弃武从文,虽然出场很少,也是屡有建树,曹操的谋士程昱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当是肺腑之言。曹操正是看中徐庶的聪明才智可以为己所用,才想方设法将其赚至自己门下,曹操爱才心切,但是却忽略了徐庶是一位真正的忠义之士。

4、再来看看徐庶的好友,崔州平、孟建、石韬等人全部投靠了曹操,只有一个诸葛亮例外,诸葛亮的水平不是徐庶等人能看得懂的,好友都投靠曹操,徐庶没有理由不投靠。

5、徐庶对刘备说因为自已的母亲被曹军俘虏,无法跟着刘备一起走了,想回去跟随母亲一起,因此特来向刘备告辞。徐庶字元直古名徐庶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见于《史书》)。先归刘备,辅佐刘备治理新野,先后败曹军新野讨伐队,被曹操器重,纳程昱计赚徐母至许都以胁迫庶弃刘从曹。徐庶至孝,从曹后其母自缢死,庶至曹营终生不发一计。生卒(?—约232)终属魏籍贯豫州颍川郡(今河南许昌一带)容貌暂无相关记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家族资料父亲徐晨母亲王元配偶未知子女未知兄弟姐妹徐康徐秀相关人物刘备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石韬曾效力过的势力汉豫州牧刘备、汉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曹操、曹魏国(历经曹丕时代、曹睿时代)徐庶读音:xúshù。

6、历史上的徐庶和演义中的差别很大。

7、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曹丕称帝时,徐庶还是劝进表中的人员,这说明徐庶投靠曹操之后,很快就有官职,到了曹睿时代,徐庶终的官职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如果靠出身,徐庶是很难在魏国遍地世家中有所成就的。

8、有。一开始曹仁李典带兵到新野的时候,徐庶(单福)先是识破曹仁的阵法,大破之。之后识破曹仁的劫寨之计,大败曹军,并且趁势让关二哥拿下了樊城。后来徐庶被曹操、程昱骗到许都,发誓终生不献一计,就是光吃饭不干活。在演义中徐庶后一次出场是在赤壁之战前夕,徐庶识破了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书,庞统的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然后问计庞统已求脱身之策。但是我认为那一次出现只不过是想衬托出庞统的才华罢了。纯手打求采纳。

9、徐庶,字元直,刘备的第一个大谋士。他为刘备规划了很多战略,并帮助刘备击退了曹军的进攻。徐庶一点也不妒贤嫉能,为刘备举荐比自己强十倍的好朋友诸葛亮,才有了三分天下。

10、公元201年,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向南投靠刘表,被刘表安排驻守在新野。而徐庶是第一个投靠刘表的名士,徐庶投靠刘备后,没有所谓的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也没有程昱借徐庶母亲写信骗徐庶的故事,更没有徐庶识破庞统的连环计,那都是《三国演义》编造的事故,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11、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12、徐庶辅佐刘备,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夺取樊城。曹仁败回许昌,对曹操诉说此事,曹操听闻卖草鞋的刘备有这么厉害的谋士辅佐,为其感到不值,爱才若渴的曹操迫切想要得到徐庶。在程昱的献策下,模仿徐庶的字体将徐庶骗到许昌。徐庶明知去了许昌,就会被曹操所掌控,中了曹操的阴谋诡计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足以说明他是一个“至孝”之人。

13、徐庶肯定知道诸葛亮将来要投靠谁,但是他投靠刘备六年后,才推荐诸葛亮给刘备,而且在第二年就因为母亲而离开刘备,为什么徐庶不能早推荐诸葛亮给刘备,而在将要离开的时候才推荐呢?徐庶是否有私心,而且徐庶在刘备手下六年,史书也没有记载过徐庶给刘备出了什么计谋。

14、徐庶在三国演义里,角色占据的戏份相对较少,而且到了曹操门下之后,也没有什么作为,但真实历史上,徐庶是一个有智慧有谋略的人,从他为刘备献计获胜曹操之事即可以看到徐庶的能力。而且到后徐庶还是官至三公,可见真实的徐庶并非如三国演义般没有太大能力。

15、刘备听了这位高人所唱之歌非凡,怀疑这就是水镜先生提到的“卧龙、凤雏”。然而,刘备听到此人不是得一可得天下的两位绝世高手后,他稍微失望。徐庶化名单福,和刘备一见如故,全心全意辅佐刘备,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进而占据樊城。可知,徐庶才华出众,能力,不亚于卧龙、凤雏。

16、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徐庶在“忠”与“孝”之间,选择了“忠”,反而害了老母,致使徐庶“不忠不孝”。徐庶对老母的自缢,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害了她。这时,徐庶怎么做都是错误的,如果魏曹操出谋划策,攻打故主刘备,是“不义”,如果他再次离开曹操,重归刘备麾下,更是“不忠”。在长坂坡之战前,徐庶被曹操派往刘备军营,招降刘备。

17、徐庶原为刘备的军师,助刘备破曹操军曹仁的八门金锁阵,之后曹操幕僚程昱献计,假托徐庶老母笔迹,写信把徐庶骗到曹操阵营,徐母因徐庶中了诡计而自杀,因此徐庶十分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任何一条计策,民间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18、这时,他完全可以一去不复返,不再回归曹营。可是,他为了自己的“忠义”,不能再次干出这样的事。徐庶临走前,已经给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之才,胜过自己十倍,不需要自己再辅佐刘备了,所以他没有留下。他回到曹营后,只有冷漠处理,发誓不给曹操出“一谋一策”,“身在曹营心在汉”。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19、要曹操南下荆州时,刘表病死,继承人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还被蒙在鼓里,等到曹操前锋到达宛城时,刘备措手不及,立即率领军民南撤,曹操则派出五千虎豹骑精锐骑兵追赶。

20、徐庶在六年中,有记载的一件事就是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个非一般的人才,记住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间是公元207年,也是刘备三顾茅庐前和曹操南下攻打荆州之前,为何六年了,直到后要离开的一年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呢?

40条徐庶

1、徐庶的能力:不亚于卧龙、凤雏

2、刘备初见徐庶时,很是欣赏徐庶,于是便拜徐庶为自己的军师。徐庶也很争气,成为刘备的军师后,很快就为刘备献了计谋,让刘备战胜曹操取得樊城。这一表现也让曹操开始注意到徐庶,并想把徐庶纳入自己门下成为自己的谋士。

3、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

4、徐庶后在魏国,没出过啥军事谋略。这或许在他看来,对自己旧主子刘备有直接危害。但干过些一般料理政务工作。这没啥直接危害蜀汉的。后直到老死。

5、由此,相对于担任刺史一职的孟建,徐庶、石韬显然没能在曹魏获得重用,这让诸葛亮叹息不已。因为作为曾经的好友,诸葛亮是看好他们的才能的。另一方面,除了为徐庶、石韬等好友的境遇而叹息,诸葛亮的感叹,也包含了魏国人才济济的忧虑。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强大,自然是建立人才丰富的基础上的。

6、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7、再说了,长坂坡之战,兵荒马乱的,刘备带了十几万百姓,这么多一起肯定是很乱的,徐庶说自己母亲被俘虏了,刘备也没有办法查证啊,这就是一面之词。而且我相信,徐庶投靠曹操,弃暗投明的理由大于为母亲尽孝的原因。

8、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

9、值得注意的是,就诸葛四友中的崔州平和孟建,崔州平在曹魏的情况没有详细的记载,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至于孟建,在曹魏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对于孟建担任的凉州刺史和征东将军,都是曹魏较高的官职了。在《三国志·魏书·温恢传》,裴松之引《魏略》注:诸葛亮在率军出祁山时,曾回复司马懿的信件,并在回信中,希望司马懿请杜袭替他向孟建致意。

10、换而言之,徐庶在曹魏的文臣武将中,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所担任的官职也是个虚职,没有什么地位和实际的权力。至于诸葛亮的另一位好友石韬,在曹魏官拜典农校尉、郡守,郡守是刺史之下的官职,仅仅高于较低的县令,因此也不是较高的官职。因此,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好友徐庶、石韬,都没能在曹魏获得重用。

11、徐庶,本来是一个仗义执言,争强好胜的侠士,后“改邪归正”,四处求学,和诸葛亮、水镜先生成为了好朋友。他到达荆州,本想投奔刘表,看到刘表志大才疏,不值得自己辅佐后,选择了同样是汉室宗亲出生的刘备。足以说明徐庶是一个“忠义”之人。

12、之后徐庶成为诸葛亮要好的朋友之其他三个是石韬、崔州平、孟建,四人同是诸葛亮要好的朋友,合称为诸葛四友。

13、三国演义不仅把徐庶塑造成一幅慷慨救母的孝子形象,而且还把徐庶塑造成一幅神机妙算的军师形象,其实徐庶既不是军师,也不能称为孝子。

14、可以您可以尝试诸葛亮带夺魂挟魄、杯蛇鬼车,徐庶可以尝试克敌制胜、沉沙决水,法正可以使用挫锐、刮骨疗毒,这个阵容法正可以提供回复和对对方虚弱

15、这之后徐庶就被曹操软禁起来,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还带着徐庶参战,徐庶还识别了庞统的连环计,但由于怨恨曹操,没有向曹操说明,得以让庞统的连环计顺利实施,之后徐庶在庞统的引导下,说西凉的马腾、韩遂造反杀向许都,曹操让徐庶领三千兵马平叛,并以臧霸为前锋,之后徐庶便不再记载。

16、他还远赴江东,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曹操大军。刘备入川之战、汉中之战时,诸葛亮在后方治理地方,了前线的粮草供应。刘备死后,诸葛亮五次北伐,他是一军主帅,已经不是军师了,不予考虑。

17、徐庶,字元直。在刘备占据新野时投奔刘备。后来曹操帅军南下,大破新野。刘备连老婆都不要就颠儿了。徐庶与诸葛亮逃至长坂坡时被曹操击溃,徐庶母亲被曹操抓获。徐庶就对刘备说:“我只有在新野这个地方才能发挥我的作用,现在新野丢了,而且老母被曹操抓去了,我心里可乱可乱哩,请让我走吧。”刘备没有办法,哭着送走了徐庶。

18、《三国演义》给徐庶塑造两个形象,一是道德高尚,是个大孝子,投降曹操是迫不得已的,离开刘备也是迫不得已的,都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而不是自已的主意。二是徐庶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不仅能破阵,还能算出曹仁晚上要劫营,在整个曹营中,只有徐庶看出了庞统的连环计,连曹操的五大谋士都没有看出,三国演义好像是说徐庶的才能比曹操的五大谋士还要强!

19、徐庶在刘备处的大贡献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促使刘备的三顾茅庐成行,除此之外,史书并未记载徐庶为刘备出过什么计谋,也许是因为徐庶投靠刘备的那段时间,是刘备一生中悠闲的时光,曹操忙着北伐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没有功夫来收拾刘表与刘备,因此从202年到208年曹操南下前,刘备在荆州度过了悠闲的6年时光。

20、曹操得知刘备身后有高人相助,查出是徐庶,因此曹操用程昱的计谋,把徐庶的母亲抓到许都,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将徐庶骗到许都,徐庶到了之后才知道被骗,其母也责备徐庶,然后自杀身亡,徐庶发誓终身不为曹操献出一计一策,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

60条徐庶

1、这便是“徐庶走马荐诸葛”典故的原型,不过这件事发生在长坂坡之前,徐庶的母亲也没有被曹操掳走,并且徐庶和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共事了大半年。按演义的说法,徐庶推荐诸葛亮是在母亲被曹操控制之后,而且他和诸葛亮并没有在刘备手下共事。

2、其徐庶不愿再归顺刘备,因为他是一个忠孝之人。

3、徐庶在刘备来到荆州的第一年就投靠了刘备,并成为刘备手下的谋士,直到公元207年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208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在长坂坡之战后,刘备大败,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俘虏,徐庶的母亲也被曹操俘虏,于是徐庶向刘备告辞,离开刘备投靠了曹操。

4、临行前,徐庶曾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后来便有了一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表示始终保持沉默之意。

5、后,就蜀汉来说,的谋士主要就是诸葛亮、庞统、法正,可是,诸葛亮北伐曹魏时,庞统和法正早已去世。而就曹魏来说,武有夏侯氏、曹氏等众多武将,文有陈群、司马懿、贾诩、刘晔等文臣。正是因为人才济济这一原因,诸葛亮的好友徐庶、石韬没能在曹魏获得更高的官职。而人才济济的魏国,自然会成为增加诸葛亮匡扶汉室的难度,这无疑会让诸葛亮更加忧虑。此外,诸葛亮的叹息,也是对数十年岁月变化的感叹。东汉末年,诸葛亮流落荆州时,结识了徐庶、石韬、孟建、崔钧(崔州平)这四位好友。

6、不过徐庶并不是刘备的军师,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更没有演义中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之阵那回事。徐庶大概就是刘备的宾客,负责处理内政工作,低调踏实这样的人。

7、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8、特点一折节学问:徐庶画像徐庶少年时喜欢练剑行侠仗义,后来为人报仇被官府抓,逃脱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的学舍去学习儒学。徐庶对于儒家的经义学问都精通,而且还结识了同郡的石韬,俩人胶漆相投 ,后来一起在魏国做官。

9、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仕于曹魏。董卓作乱时,徐庶与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10、据《三国志》记载,当时与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还有一位石韬,诸葛亮北伐时,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11、207年时,徐庶向刘备举荐自己的好朋友诸葛亮。刘备说,你可以带他来见我啊。徐庶说,此人不是常人,将军您必须亲自去请见。于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12、徐庶的确没为曹操献策,包括赤壁之战时,他看出了庞统的连环计却没说,就证明他履行了诺言。至于徐庶立功无数,那是因为,徐庶虽然没有给曹操献策,但是他教会了曹丕很多治世的东西,这比带兵打仗有用的多。

13、208年,曹操兴兵南征。徐庶带着母亲随刘备南撤,在曹军的追击之下,徐庶和母亲在长坂坡被冲散了,而他的母亲则被曹军俘虏。徐庶得知后焦急万分,便对刘备说,主公我母亲被俘,现心意已乱,我要返回保护母亲。刘备应允。

14、一方面,这是为徐庶在曹魏的遭遇而感慨。东汉末年,诸葛亮在荆州结识了四位好友,分别是徐庶、石韬、孟建、崔钧(崔州平),这四个人也被认为称之为“诸葛四友”。其中,就徐庶来说,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东汉时期,中郎将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官职,至于御史中丞,则是一个给皇帝提意见的官职,同样没有什么地位。

15、徐庶,字元直,化名单福,曾短暂辅佐刘皇叔,为其大破曹仁八门金锁阵。后曹操俘虏徐母到许昌,他不得不抛弃刘备,投入曹操阵营。那么,徐庶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徐母去世后,他为何不愿再归顺刘备,下面依据演义,分析如下。

16、曹操以性命威胁司马懿,他才屈服,响应曹操的征召为官。他显著的表现为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击败曹植,获得胜利。在曹丕临终前,司马懿和曹真、陈群、曹休一同成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此后,司马懿平步青云,成为曹魏的大将军。

17、201年刘备依附刘表,驻守新野。徐庶得知刘备前来,便主动前往投奔。此时刘备正需人才,而刘备更是初来乍到,所以对徐庶十分器重。

18、徐庶出身寒族,没有显赫的出身,他想在当时出人头地,只能靠才能,对于当时的一般人来说,有一个远大的前程比尽孝要重要,比如姜维,也是投降了诸葛亮,离开了魏国的母亲,姜维为什么不尽孝?因为他在蜀汉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19、俗话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后未为曹操献一谋,出一策但曹操之所以不杀他是因为曹操量徐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尽管他不出一谋一策,但他也不可能走出曹操的手掌心去辅佐其他的君主既然对自己没有威胁又何必差那一口饭呢?何况他是徐庶,徐元直留之可恨,杀之可惜不如让他善终

20、徐庶投奔曹营后确实谨记诺言恪守诚信,即使在曹操将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时候,也不愿透露机密,只是采用了庞统的计谋避之而去。

80条徐庶

1、其徐庶不愿再归顺刘备,因为他“忠臣不事二主”,不能再次背上“不忠不义”的骂名。

2、徐庶在刘备遇到失败,并且在刘备势力低谷的时候离开刘备,这本来就是一种政治选择,徐庶想尽孝当然也没有错,但是,难道不是因为刘备败了,徐庶才离开的吗?而且尽孝的理由光明正大,刘备无法反驳。

3、长坂坡之战,是刘备一生中的低谷,本来随行的十万百姓,都被曹操俘虏了,要知道当时的人口可是第一生产力,刘备还指望靠这十万百姓东山再起的,结果全没了,军队战败了都是小事,百姓没了,很难再有。

4、弃暗(刘备)投明(曹操)。

5、徐庶还算到曹仁晚上肯定来劫营,结果曹仁真的来了,因为徐庶早有防备,所以曹仁被杀得大败,还被刘备夺了樊城,经此一战,徐庶名声大振。

6、徐庶的性格特点,表现为隐士,孝子,才人,淡泊名利,孝敬母亲,能文会言,一诺千金,进曹营一言不发,与朋友相互推崇。

7、换句话说,是徐庶看到了曹操的实力,得曹操终究要统一天下,因此提前布局要离开刘备,但是离开刘备得有个原因啊,于是徐庶想到以母亲之名。

8、徐庶出身寒门,除了刻苦学习,没有进入上流社会渠道,因为家乡动乱,与同乡人石韬一起南下荆州避乱,之后两人都成为诸葛亮的好友。

9、徐庶本名叫徐福,出身寒门,年轻时又喜欢仗义行侠,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了人,被官府捉拿,差一点就死了,后还是被同伙救走,经历此事后,徐庶态度大变,开始弃武从文,并且小有所成。

10、徐庶投奔了曹操,其实并没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而是说了很多话。赤壁之战时,曹操让徐庶镇守长安,以防西凉马腾。这是一个重要的职务,可以看出曹操重用徐庶。赤壁之战后,徐庶继续为曹操出谋划策,深得曹操喜爱重用。曹丕继位后,官至三公。在诸葛亮北伐之时甚至为司马懿出过不少主意。这样看来,当初离开刘备投奔曹操其实是感觉刘备没有前途,正好老母被抓,顺水推舟投奔了曹操。

11、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徐庶开始辅助刘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徐庶辞别刘备。前前后后历经七年

12、徐庶进军营的下一句是:一言不发。这是一个歇后语,意思是指徐庶虽然身在曹营,却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身在曹营心在汉。来自于典故:徐庶在被曹操的欺诈书信招到许昌之前曾经给刘备当过军师,出过几个主意,被曹操知道后把徐庶的母亲骗到了许昌,然后找人模仿徐母的字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家书。虽然徐庶收到信就知道是假的,但终究因为担心母亲的安全而离开刘备去往曹营,走之前跟刘备发誓说这一辈子都不会给曹操出一条计谋。

13、徐庶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

14、所以,我认为徐庶离开刘备有两个理由:

15、徐庶吧,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许攸就是个二货,他的功劳不过是背叛袁绍给曹操带来了消息罢了,后来还老把这事挂在嘴上,意思就是没有他曹操赢不了官渡之战,他是曹操的恩人啥的,后让曹操找个理由给杀了。

16、曹操曾经派徐庶去和刘备商谈,那个时候刘备就想让徐庶回到自己这边来,但曹操已经看透了徐庶的为人之道,他极爱面子之前被曹操算计了,现在又回到刘备这里,恐怕也不会得到重用。而且即便刘备不计前嫌,徐庶也觉得愧对刘备,当年刘备看到徐庶离开的时候,甚至想把整片树林都伐掉,就是因为那些树林阻挡了他的目光,然而即便这样许树依然选择了离开,现在若再投奔刘备,他会觉得羞愧难当。

17、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18、徐庶已经背叛了刘备一次,若再背叛曹操,就和当时的吕布没有什么差别了,徐庶,痛恨这样的为人,而他原本只是不得已才被曹操设计,但曹操却给了他应有的礼遇,若无缘无故的背叛曹操,也和他一贯的为人处世原则相驳。

19、武将版本战功名称获得条件徐庶(2011)忠孝的侠士使用徐庶在一局游戏中使用“举荐”回复3点体力。(已绝版)孝亲忠直使用徐庶获得100场身份模式游戏胜利。(已绝版)徐庶(2012)身曹心汉使用徐庶在一局游戏中对蜀势力角色发动举荐至少3次。智勇侠义使用徐庶获得100场身份模式游戏胜利。徐庶(界限突破)折节学问使用徐庶(界限突破)在一局游戏中发动荐言让自己获得至少3张牌。化剑为犁使用徐庶(界限突破)获得100场身份模式游戏胜利。

20、徐庶原名徐福,本是颍川人。其出身寒门,好学击剑,为人至孝。初平年间,徐庶因为朋友报仇伤人性命而带着母亲客居荆州,化名徐庶。

100条徐庶

1、不久,曹操为了获得徐庶的辅助,便抓了徐庶的母亲,借出逼迫徐庶离开刘备投靠到自己门下。迫于无奈的徐庶为了救母亲只能归顺曹操。在三国演义的记录是,徐庶加入曹营后,却把自己当成一个傀儡,不愿意贡献任何才能。

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3、“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4、徐庶的军事才能无可挑剔,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大才。但是其性格中的其他特点决定了其并不能辅助刘备成大事。首先来看看其对待母亲的态度,可谓“愚孝”。程昱便是利用了其对母亲的唯命是从和孝爱之心,将其母亲抓至许昌,假借其母笔迹诱骗徐庶离开刘备,成为曹操帐下。

5、徐庶年少时,不爱文学,但爱习武,是一个怀有侠义胸怀的人,但也以为这样的性格,在帮助他人时,结果一时冲动杀了人,惹上了命案被抓,虽然后被释放,但是徐庶却因此改了性子,从此不再参与打杀之事,而是专心读书,而且是主攻兵法方面的书籍。也是因为熟读兵法,所以能为刘备献上计谋。成为刘备和曹操都想拉拢的谋士。

6、而他的另一个好朋友孟公威官很大,做到了曹魏的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北伐时诸葛亮曾写信给司马懿,请他托杜袭向孟公威转达两人的好友之情,以示自己还没忘了自己的老朋友。

7、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8、当然,这只是逻辑推断,缺乏史料证据。三国演义说徐庶进曹营后一言不发,不为曹操提供一个谋略,那是虚构的,完全没这回事,如果有机会,徐庶肯定会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徐庶都会为了劝曹丕取代汉朝上劝进表,又怎么会不给曹魏出计谋呢?

9、徐庶早年曾经仗剑行侠,是一个正直的人,而这也导致他的热点明显,当曹操派人假装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他写了一封信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刘备去投奔曹操,所以在性格方面叙述有些迂腐,而且关心则乱,没有足够的大局观。后来徐庶的母亲见到他的时候直接责备,怎可弃大义于不顾,去投靠汉贼。至此,徐庶心灰意冷,立誓不为曹操献一计出一谋,但也将自己的才华彻底埋没。

10、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获,收到伪造的信之后,判断失误,匆忙辞别刘备,来到曹操身边。他来到母亲身边,诉说前由,才知道上了曹操的当了。徐母大骂徐庶,认为他书都白读了,连曹操这么卑劣的计策都没识破,被骗回许昌。同时,她也深深自责,粗心大意之下,中了程昱的计策,被骗走了笔迹。随后,徐母转身进入屏风后,上吊自杀而亡。

11、徐庶为什么要离开刘备投靠曹操呢?

12、徐庶是诸葛亮的好友,除了徐庶之外,诸葛亮还有几个好友,分别是:崔州平、孟建、石韬。四人曾经在一起讨论过将来的理想,诸葛亮说孟建、石韬、徐庶三人的才能可以当个刺史或者郡守,而诸葛亮本人的理想则是出将入相。

13、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任军师,在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前,刘备能依靠的军师就是徐庶,刘备听从徐庶安排,首战便派出关羽、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斩杀吕旷、吕翔,大败曹军,接着徐庶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杀败曹仁。

14、诸葛亮,字孔明,他有两个身份,前期是军师,后期成为蜀汉丞相,已经不是军师,而是一军主帅。因此,本文只分析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前的表现。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

15、对于徐庶来说,看到刘备在长坂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再加上曹操又占据了荆州,你是徐庶的话,会不会继续跟着刘备继续流浪?这个时候刘备看起来是没有前途的。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怎么选,曹操当时代表了朝廷,天下十三州独得八州,再加上荆州,就是九州了,曹操那边有着远大光明的前途,投靠曹操是正确的选择。

16、当然这个理由也没有错,但是经不起推敲。

17、徐庶之所以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有两个原因:一是徐庶是早在荆州投靠刘备的名士。二是徐庶是诸葛亮的好友,他的名字出现在《隆中对》中。

18、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19、徐母被捉后,徐庶急忙辞别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20、另外,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说明单福也不是化名,而是本名。单也不是姓而是出身寒门的意思,《三国演义》正是采用了《魏略》的记载将其化名单福,显然是以讹传讹。徐庶的原名应该叫徐福,因行侠仗义不得已改名,信史中也无曹操伪造徐母家书的记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