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一篇)
1、意识,就是感性意识,即认为我和对象不一样。
2、大学的生活使费尔巴哈感到愉悦,他在精神上同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与黑格尔交上了朋友,决定放弃普通神学,转向黑格尔的思辨哲学。1826年他写道:
3、信仰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违背理性,其实就是心情的无限与感情的过度。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渴望超脱外界的束缚,渴望暂时压服理性,以让想象力的翅膀自由驰骋。信徒渴望奇迹,就是渴望超脱于自然之外,因此费尔巴哈说:
4、这样,自我意识就有两方面:一个就是人把自己对象化,另外一个是把任何一个对象看作人,看作自己,看作和我相通可以等同的对象。通常说“移情”、“自居”、“将心比心”,就是这样理解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也是这样产生的。自然科学中讲的力学,“力”其实就是由人们“用力”的感觉借用来的,力初就是人的力气。要由人的内在体验附会到对象上去,我们才能对对象世界加以描述。所以“类意识”不仅仅是人类的意识,还包括整个宇宙意识,整个宇宙其实都是通过人的自我意识扩展开来的。自我意识具有一种无限性,我们在内心把对象世界看作自我,这样才能把他人也看作我,看作与我同类的,可以交流、可以相通的。
5、我所讲授的对象是哲学史。而今天我又是初次来到本大学,所以请诸位让我首先说几句话,就是我特别感到愉快,恰好在这个时机我能够在大学里面重新恢复我讲授哲学的生涯。因为这样的时候似乎业已到来,即可以期望哲学重新受到注意和爱好,这门几乎消沉的科学可以重新扬起它的呼声,并且可以希望这个对哲学久已不闻不问的世界又将倾听它的声响。
6、马克思说的否定辩证法,即指消极的理性,列宁说的对立统就是指积极的理性。(p268)
7、自我意识是一个反思性的东西,它必须要有两个概念形成一个判断,才是自我意识。
8、我们老一辈的人是从时代的暴风雨中长成的,我们应该赞羡诸君的幸福,因为你们的青春正是落在这样一些日子里,你们可以不受扰乱地专心从事于真理和科学的探讨。我曾经把我的一生贡献给科学,现在我感到愉快,因为我得到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在较高的水准,在较广的范围内,与大家一起工作,使较高的科学兴趣能够活跃起来,并帮助引导大家走进这个领域。
9、以上黑格尔观点类似于康德的二律背反。用以说明实在事物的内在矛盾性。并且这种矛盾性永恒存在,而结实这种存在的矛盾只能运用形而上学,即解释为的“精神”,亦或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
10、在人的意识中,有三部分对宗教的起源息息相关,分别是:
11、现在现实的这股潮流既然已经打破,日尔曼民族既然已经从恶劣的情况下开辟出道路,且把它自己的民族性——一切有生命的生活的本源——拯救过来了:所以我们可以希望,除了那吞并一切兴趣的国家之外、教会也要上升起来,除了那为一切思想和努力所集中的现实世界之外,天国也要重新被思维到,换句话说,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相联系的兴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兴盛起来。
12、https://mp.weixin.qq.com/s/mKwhFEo0cjUjgfS9iTVx8g
13、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对这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并曾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史”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14、10坏的无限,就是在时间里的无限延长,在空间里的无限膨胀,然而始终没有离开有限的范畴……指表示有限应该扬弃,但是没有真正的扬弃,有限仍然重复发生。坏的无限也只是直线式的无限。真正的无限,应是圆圈式的无限,是在他物之中,也就是回到自己,也可以说在他物之中达到与自己相联系。(p283)
1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16、我要表达的观点和上面几楼的不同,神话并非编的也不是虚构的,而是来源于实际的存在.神话中包括一定的历史,也包括一定的玄幻.远古的时候,到底存不存在比现今人类先进的多的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到底作何解释,有待正解.哲学是对世界观的一种有序总结.它表述的是一般的东西,诸如存在.哲学不像科学那样让人心服口服,他只是一种指导人们实践的工具.所以说,神话与哲学的确是两个相关性不太强的概念.我赞同黑格尔的观点.
17、1我们现在应当提到黑格尔的另一原则:“美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黑格尔认为,理想孕育于现实之中,它是现实的健全的发展,的形态。它就是现实中真实的东西。我们平时说的“真正的人”,就是理想的人,同时也是美的人。所以任何美的东西,就是符合它自己的概念的东西,本质得到实现的东西。(p560)
18、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史(学术史)必然表现为某种合理性的进程:
19、“二律背反”是日文译名,或译“理性矛盾”。背反即矛盾,二律背反,即对同一对象,提出两个相反的命题,在两个相反命题中,每个命题都有同样的必然性、合理性,此即二律背反。这是在解释世界中提出的。(p259)
20、原来“思辨哲学”只是神学的伪装,它是为了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当启蒙运动在法国打破教会的后,神学便流离失所,直至从德国图宾根神学院毕业的谢林与黑格尔出现后,它才找到了自己的避难所。黑格尔与谢林用伪装的神学来冒充哲学,说真正的哲学就是思辨哲学。为了坚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认为有必要撕开思辨哲学的伪装,对哲学进行改革,把哲学的对象从逻辑、天国移回人间,重新强调人的价值。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他认为这种新哲学就是人本学。人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而且一切形而上学、逻辑学、批判哲学等都可以化为人学,甚至连宗教都是关于人的学问——神学无非就是人的心理、病理学,他的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完成了这个任务。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二篇)
1、扫码加好友,进行课程咨询
2、1在黑格尔看来,道德是由扬弃抽象形式的法发展而来的成果,道德是法的真理,居于较高的阶段……道德,在黑格尔看来,也是法的一种,一种具有特殊规定的内心的法,亦即“主观意志的法”。自由意志借外物“特别是财产”以实现其自身,就是抽象法。自由意志在内心中实现,就是道德。自由意志既通过外物,又通过内心,得到充分的现实性,就是伦理。(p516)
3、1在自然界中,只有纯粹的惰性物质,才受机械观的支配,如在力学范畴内,但在某些物理学范畴内,如光、热、磁电等,就不能单纯用机械方法来解释,这样就为自然哲学中的辩证法开辟了道路。(p340)
4、其次,这里的精神是什么呢?精神是和物质相对的,但是它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精神或者意识,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一种呈现。黑格尔说:“者就是精神,这乃是者的高定义。发现这个定义并且理解这个定义的意义与内容,可以说是一切教化与哲学的目标。一切宗教与科学都曾经渴望达到这一点;只有从这种渴望出发,世界的历史才可以被理解。”
5、拥有了上述哲学史观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哲学史中的哲学表明态度和作出评价。首先,因为理念是一个经过发展走向具体的过程,那么初的哲学就是抽象的、具有直接性的思想,理念的规定为稀少。这种思想是潜在的,未被发展的。其次,较晚出现的哲学越来越脱离感性意识,而理念的规定则是更加具体、丰富。再次,由于哲学史中的每一阶段的哲学所代表的理念的阶段都是一定的,当以后来的视角评价哲学学说时哲学不能超出他的理念的阶段,每一个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只能满足适合它时代的要求和兴趣。从哲学家的角度来说,他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受时代的局限。因此对待过往哲学的态度是,承认它们理念发展上的贡献。但是面对更新的问题,应该在过往哲学的基础上去推进,而不是从中寻找答案。
6、第一个特点是他的能动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它突出的特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主要是一种能动性思想,也就是他在《精神现象学》导言里讲的:重要的就是要把实体理解为主体。实体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一个实在的东西,主体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这个东西的能动性。在黑格尔看来,如果一个东西真的是实体的话,那么它的主体,实体只不过是主体的能动性的一种表现而已。
7、客观精神里面分成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环节。法哲学先就是抽象法;然后是道德,抽象法转向内心就是道德;道德再跟抽象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制度,那就是伦理。伦理里面包括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
8、劳动是人由自在发展到自为的关键。这就是说,劳动是人的本质,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统一的动力。黑格尔反复强调了劳动的社会性。人的发生、发展的道路,人之所以为人,人由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关系,只有通过劳动。(p43)
9、1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定义是:“美是理念,美的事物是符合自己的理念的事物。”……中国有句古话:“文以载道”。……“道”就是理念、真理。“文以载道”,就是说艺术必须体现理念、真理。背后的哲学基础是“万物莫不载道”。可见,连哲学基础都是和黑格尔一致的。(p559)
10、他颂扬战争可以“保持民族道德的健康”,“防止由于长期和平会带来的腐化”。……“国家的特殊意志得不到协调时,它们的争执只有战争来解决”。……“国家在变化中,没有裁判官去调整它们的争执。高的裁判者惟有那普遍的和的精神——世界精神。”(参见《法哲学原理》第324页、334页、339页)(p55)
11、信徒愿望不死,神就可以获得不死之身;信徒愿望,神就可以。宗教绝非真正的禁欲主义,它只是把所有欲望都集中在一地方,进行极度的放纵而已。世间还有谁的欲望比那些苦行僧、炼丹道士更加强烈呢?——他们渴望超出生死生死轮回,渴望长生久视,渴望住进天国。因此,教徒绝不是清心寡欲者,他们是贪得无厌的鄙夫。
12、是故,把思想史上的各种思想分为“科学”与“非科学”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做法;于此可以对照弗雷泽的论述:
13、《逻辑学》第一部分存在论是/存在,是什么?
14、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15、黑格尔以为对立的概念必须在共同基础上才能成立。譬如说向东六里,向西六里,乃是就共同路途而言。只有在共同的路途上才会有向东向西的对立。因此形式逻辑的排中律是可以成立的,但照辩证法讲来,排中律须以对立统一的“中”或“共同背景”为前提。(p76)
16、此码仅限全部课程599元
17、批判黑格尔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18、首先,什么是呢?就是不容质疑的、根本的、本质的、也是基础的,它的对立面是“相对”,相对的就是可以质疑的、不确定的、变化的、本身没有存在的理由,有开始也有结束,比如我们所见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相对的。人的生命有起点和终点,只存在于历史时间长河的一个相对时间里。如果说,所以相对是短暂的,有限的,那么“”就是永恒的和无限的,这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讲。
19、甚至我们可以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立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的,你首先得有自我意识才能有对外部世界的知识,首先要把握自己才能把握外部世界。当然把握自己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浮在意识表面的,可能是不自觉的,你的自我意识处于一种习惯性的、本能性的、下意识性的或潜意识性的状况之下)但是从人的心理上来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人对自己的知识、自我意识就是自我与对象的基的同一性——但这是很抽象的,我们每个人在反省我们自己的时候,从概念这个抽象的层面上我们可以作一个分析。
20、《精神现象学》中的知觉知觉:共相的普遍性的把握。知觉就是把握普遍性的感性能力。知觉所知觉到的都是物,我把对象当作物来知觉。有一个物,刚才已经感觉到它了,但是我现在已经知觉到它,意识到它是一个物。当我在知觉的时候,我是把对象看作一个共相,同样,我也把自己看作一个共相。我和对象就成了两个对立着的共相。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三篇)
1、1黑格尔政治上的根本立场,他自己讲得很清楚,就是主张“人民与贵族阶级的联合”,(黑格尔:《小逻辑》,开讲辞。)当然,他这里所谓的“人民”主要是指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人和农民。(p507)
2、客观精神是黑格尔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中心环节。客观精神是许多头脑(集体)工作而成,没有人敢完全说那是他自己的东西。换言之,客观精神决不是个人单独空想出来的东西,也不是个人意识的总和。……客观精神有熏陶教养社会中各个人的功能,使他们有共同的意义和生活,并使得个人成为历史的体现者。……所以照黑格尔的说法,客观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基质。它在民族里就是民族精神,在人类历史世界历史里,就叫世界精神。黑格尔复看到当某一种形态的客观精神新出现时,它对于旧一形态的客观精神必然是一种反叛和非法的,因而具有其革命性。但客观精神复有其保守的一面,它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高墙(大山)一样以抵挡勇敢的新人物的冲击。(p65)
3、与形式逻辑的关系的理论
4、1“对工业来说,激励它向外发展的自然因素是海。”“河流不死天然疆界,这是近代人对河流的看法;其实应该说,河流和湖海是联系人群的。”“奋发有为的一切大民族,它们都是向海洋进取的。”(同上书,第247页。)(p522)
5、黑格尔(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家,其思想被认为象征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等。
6、10怀疑主义由正面提出反面,从知性抽象运用辩证法,只得到一个纯粹抽象的否定,没有提高,只得到抽象的消极的结果。但黑格尔提出哲学不怕怀疑主义,而把它当做哲学的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因为哲学是前进的,怀疑又怀疑,否定之否定,会得出积极的结果,但在否定中要有肯定的。(p270)
7、他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来说,“很少一点哲学,使你成为无神论者,更多一点哲学,又使你回到宗教。”如把这句话运用到政治上,则是“很少一点哲学,使你反对政府,更多一点哲学,使你拥护政府。”(p231)
8、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当前已知条件推理出未知必然结果的科学。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广义逻辑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大,是一种传统的认识,与哲学研究有很大关系。
9、自由就是自己的活动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自由就是在一切外在运动的影像中仍能保持自己。自由出于意志,意志本身是自由的。自由是必然的,不是任性的。必然是潜在着的自由,自由是必然的发展。自由是必然的真理。(p179)
10、10肯定(某物)是现实性,否定(其对方)是理想性,否定之否定(而其结果则是包含有)是理想的实在性,这就是肯定与否定的辩证法。(p283)
11、1黑格尔联系实际说,若我们片面地排除偶然性,追求单纯的必然性,那就是一种呆板的学究,或者是玩弄公式的把戏。若太强调偶然性,那么在科学上就会否认客观真理。特别在历史上强调偶然性,就更为危险,如罗素即曾说,如某一国王,因消化不良,或因以女人的怪脾气,就会引起战争。(p315)
12、在理性的指导下,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乃是安生乐死,接受自然的赠予和约束,实事求是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和感情;可是在信仰的指引下,信徒们却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他们折磨自己的肉身,疏远于世界,沉迷于幻想。他们在等待尘世的没落,生活于天国之令人欣喜若狂的远景和想象里,他们自以为心灵摆脱了自然的客观约束,却受到欲望的主观束缚,当欲望变得持久时,就换了个名字,叫做“信仰”。
13、《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精神现象学》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它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和谢林在哲学上的彻底决裂。
14、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
15、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0页)恩格斯说:“精神现象学也可以叫做同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是对个人意识各个发展阶段上的阐述,这些阶段可以看做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历过的诸阶段的缩影。”(《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页)(p56)
16、在现实生活的苦难面前,人无法从自身中去实现三种意识,于是他们把这些意识对象化为某种精神,并使之具象化。这种具象化的精神就是上帝,我渴望知道一切,因此上帝必然是无所不知的;我渴望意志自由,所以上帝就是无所不能的;我渴望爱他人又被他人所爱,故而上帝博爱众生——只憎恨异教徒。
17、思辨哲学始于斯宾诺莎,谢林是它的复兴者,黑格尔则是它的完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将东方的孔子、老子、易经和佛陀的思想逐出哲学之外;又把西塞罗、奥勒留的思想称为“通俗哲学”,对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也是一笔带过,认为它们都不够格被称为“哲学”。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哲学”是关于思维和的科学,也就是“思辨哲学”。从那时起,人们就认为只有黑格尔说的那种理论才是哲学,其他的东西则不值一提。在这种背景下,费尔巴哈出现了。
18、1在黑格尔看来,“哲学若没有系统,绝不能成为科学”。(《小逻辑》,14及说明。)这里所谓系统就是理论展开的过程,哲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是一个概念矛盾发展的过程,真理既不在单纯的开端,又不在单纯的结论,而是由开端到结论的矛盾发展过程,“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它是首尾相应的圆圈,设定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它才是现实的”。(《精神现象学》,中译本,第11页。)(p396))
19、康德在思想和生活上,有两个重要的矛盾:科学和宗教的矛盾,必然和自由的矛盾。
20、10黑格尔说:“我们观察事物首先从质的观点去看,而质就是我们认为与事物的存在相同一的规定性。俟后方进一步去观察量。”量的大一点、小一点、多一点、少一点,不影响一物的存在。(《小逻辑》98附释二)(p287)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四篇)
1、本书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的弟子在其身后根据他的大学讲义编纂而成,是黑格尔关于哲学史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原著共三卷,中译本分四卷出版。本书介绍了第一个时期的哲学—希腊哲学,认为哲学存在于希腊人的(异教徒的)宗教之内,人在精神上是畅适自足的;在第二个哲学时期—中世纪哲学时期,哲学是存在于基督教世界的,进一步更确定地使人们意识到神性和人性的统一;从宗教改革起哲学进入到第三个时期—近代哲学时期,自我思维出现了,并开始了抽象思维,其问题是各种对立。
2、1黑格尔主张君主世袭制,他认为君主世袭不单是可以“预防王位出缺时,发生派系的倾轧”,主要的哲学理由是,由于君主的来源是“没有根据的直接性”,是不能用选举的方法产生的。他说:“君主选举制倒不如说是各种制度中坏的一种。”(同上书,第304页。)(p525)
3、辩证的否定是一种内容自身的扬弃、提高的矛盾发展。是青出于蓝的否定,否定中是有肯定收获的。(p70)
4、列宁对黑格尔的逻辑学,特别对逻辑学中的理念论有很高的估价。他说:“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在黑格尔这部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少,唯物主义多。”(参看《哲学笔记》,第253页)(p60)
5、必然也有根据,不是以别的东西为根据,而是以自己为根据。……高的必然性,基于内心。因果律之必然性是基于外在条件的。康德只在科学知识范围内论必然,黑格尔则进至形而上学以论必然。……凡出于本性的必然,即真正的必然,其情形类乎蚕之吐丝。出于本性的必然有目的性。对于外在的必然,原可看成盲目的命运。整个地为外界环境所支配,无法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对于这样盲目的命运,只有屈服,不能得到安慰。若以必然出于天理,这必然才是内发的,有主观的,与人的目的符合,有感情,合理性。人受这必然的支配,精神上可有安慰。若我有痛苦,使其出于天道,则不觉痛苦。(p175)
6、别再听各路大师瞎说什么末法时代了
7、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 毕达哥拉斯等人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8、应用逻辑学2《精神现象学》中的感性确定性
9、《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全书共八章,分为三大部分,论述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五章,论述个体意识;第二部分为第六章,论述群体意识: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和第八章,论述本质意识。
10、黑格尔的哲学有三个主要特点,体现出他跟其他哲学家,包括跟他以后的哲学家的重要不同之处。
11、1任何哲学体系都有方法,方法是活的,因此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有体系和方法的矛盾,或者说在其中体系和方法有别,一个固定,一个较灵活。(p409))
12、第三个特点建立在前两个特点之上,那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在他那里这三者被归结为一个东西。逻辑就是理性,通常讲的是形式逻辑,但是黑格尔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它是认识论。所谓认识论就是它给你一个方法,一个认识结构,一条线索,你按照这条线索进行认识,才能把握真理。
13、1黑格尔在谈量的时候,对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方法作了批判。机械唯物论者,认为是量,和说就是物质一样。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把量的范畴化,就会认为只有运用数学计算的科学,才是科学,而认为社会科学亦即其它的科学,就不是科学了,如自由、法律、道德、宗教上的上帝,因其都不能用数来计算和衡量,也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因此就认为学社会科学得不到科学知识,就否定其为科学,从而走上不可知论。由于不能用数学来计算,就只满足于模糊的表象,听任个人的高兴任意猜测想象和解释。黑格尔认为社会科学仍然可用概念和逻辑的方法来论证和解释。新康德派就认为历史科学没有规律,只能用猜测和经验来解释,黑格尔的观点,就可用来批判这种看法。(p288)
14、黑格尔说:我们的思想不是符合于外界的事物,换言之,真理不是思想对外界的反映,而是事物符合于它自己的本质。事物的本质就是思想,因此是事物符合于思想。他又说:真理乃是思想的内容与它自身的符合,如“朋友”这一概念,并不是因为有一个朋友得到这一观念,而是因为朋友的存在,符合“朋友”那个概念。黑格尔认为:具体的东西在矛盾的发展过程中,都死亡消失,而概念尚存,所以黑格尔说:“概念万岁”。因此在黑格尔那里,概念是永恒的、第一性的。……黑格尔认为事物自己符合本质或本性,才是真实的东西,这我们同意。问题是事物的本质或本性是否是事物自身矛盾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或根本性质,而不是人们主观附加的东西。(p241)
15、当然,一部《论语》并不能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16、第三个环节哲学哲学就是哲学史
17、所以,海德格尔讲,必须“去存在”,“zuSein”,这个思想在黑格尔的存在论里面已经有了,这就是黑格尔讲的存在的决心。人是自己做出来的,并不是说爹妈生了你,你就是一个“人”了,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必须自己“是起来”,人都是自己造成的。这里只是举例而已。黑格尔没有涉及人的事情,他只是从哲学上、逻辑上讲,任何东西要“是起来”,必须要有一种能动性,有一种决心,有一种内在的生存的冲动。这是一切哲学、逻辑、认识,乃至于世界万物、整个宇宙之所以可能的一个基本的前提。
18、1人有了自由意志,他能自由为善,也就能自由作恶。这叫做“恶的根源一般存在于自由的神秘性中”(《法哲学原理》第143页。)(“神秘性”可作唯心意义的“辩证性”了解)。所以他说:“唯有人是善的,只因为他也可能是恶的。善与恶是不可分割的。”(同上书,第144页。)他又说,“恶也同善一样,都是导源于意志的,而意志在它的概念中既是善的又是恶的”。(同上书,第145页。)善恶相互依存,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是合理因素。(p519)
19、1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精神的货币,人和自然的思辨的思想的价值”。(马克思语)……他的逻辑也是“世界宪法”,可以指导研究其他科学。(p408)
20、宗教信仰是什么呢?费尔巴哈说:“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跟限制、也即跟本性与理性相对抗的主观的东西。”简单的说,信仰就是对某种主观的东西无条件的确信,这种确信是排斥理性的。
黑格尔哲学讲演录(第五篇)
1、“黑格尔哲学是神学后的避难所和后的理性支柱。”
2、(英)弗雷泽:《金枝》下册,王培基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3、《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著作,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4、“存在”其实是一种决心,也就是存在的决心。什么是“决心”?你要“存在”,首完必须要有决心,如果懒洋洋的、犹犹豫的,就存在不起来了。你必须自己去是,你才能够是什么。比如说,你想当一个音乐家,你又不去练习,那你就当不成音乐家;要想当一个音乐家,就必须有一个决心,自己去“是”一个音乐家,就要付出劳动和汗水。所以它是一种“存在”的决心,是一种“是”的决心。你想是什么,你就必须去“是起来”。你如果不想去“是起来”,你就什么也不是,就会一事无成。
5、宗教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生活,二是人的本质。只有人才有宗教,动物没有,因为人具有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的本质。
6、正因为这样,决不能因后来的学术发展就否认一开始所进行研究的价值。任一在学术史上留下痕迹的观点都是思想整体发展过程的体现:
7、翻译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用人类学》、《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胡塞尔《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与张廷国合译);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与匡宏合译);乔纳森·布伦特、弗拉基米尔·诺莫夫《斯大林晚年离奇事件》(与残雪合译)。
8、黑格尔的《小逻辑》讲演笔记
9、感性确定性首先要把感性确定下来,才能够保持清醒的意识。
10、精神现象学讲意识的发展。黑尔格把意识的发展分成五个大的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精神。
11、黑格尔一复生著述颇丰,在其生前正式出版的作品制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2113书纲要》和《法哲学原理》,后人5261又根据其讲义、笔记和学生的4102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1653和《美学》等.《哲学史讲演录》
Vorlesungen?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个人认为黑格尔说得很有道理。看一下《论语》,几乎都是在讲规则、规范和要求,“君子与小人难养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哪有一丝一毫的哲理思想。在哲理性方面,与老子的《道德经》是没法比的。
12、“存在,纯存在,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规定。”这是存在论的一个起点。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陈述,也不是一个判断,而只是一个概念。刚才讲,单独一个概念没有意义,比如“怀疑”,比如“我”,我们必须说它“是”什么,至少说它“是不是”,才有意义。但唯独这个“是”本身例外它是一个动词,一个本源的行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命令:去“是”啊!它不符合语法,这恰好说明它不在语法中,而处在语法的开端上,是发起一个句子的第一个概念。
13、科学只是巫术发展的结果——两者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尝试对于世界加以说明的假说。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所谓的“科学”也可能会被更为的假说所取代。而人类知识就是这样发展的,永远没有终点。对此,我们无须埋怨,因为:
14、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甲君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15、《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受关注、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16、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他就公开提出,他要限制科学,为宗教保留地盘,企图解决宗教和科学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宗教和科学划分范围。科学研究现象世界,宗教信仰无限、、永恒的上帝。把知识和信仰范围严格分开,互不侵犯。他要求宗教不要迫害科学,也不要利用科学和哲学为宗教辩护。科学既不要如中世纪那样为宗教当婢女,也不要去反对宗教和否定上帝的存在。这种观点给有传统宗教信仰的许多科学家以很大的安慰。他们可以一面进行科学研究,一面在案头上放一本圣经进教堂做礼拜等等。(p20)
17、这里应该注意的,黑格尔站在唯心主义立场、对唯物主义斗争所采取的策略是:在哲学史中凡是好的唯物主义,他都把它写成唯心主义,并把他所需要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他曾说过:“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是一切哲学的开始。”(p101)
18、可是永恒的东西是超自然的和反自然的,因此信仰的对象必然要超出常规、不受现实规律的束缚——必然是奇迹。在所有的宗教中,神都能够创造反自然的奇迹:基督可以死而复生,佛陀可以躲过六道轮回,道祖能够羽化登仙等等。信徒们从来不会去迷信合理的东西,他们只愿意膜拜反常的奇迹,而这种奇迹其实源自于他们内心中的幻想。信徒渴望脱离现实的束缚、挣脱自然的规律——如果上帝是有死的,谁还会去信仰他呢?如果上帝无法让信徒觉得能够摆脱现实的枷锁,那么上帝就毫无意义。
19、信仰使人气量狭窄,再也容不下怀疑和不同的意见。如果遇到怀疑者,信徒就立即产生恨意,进而过渡到迫害。不信者之间却没有这种意识,从来都是教徒之间的迫害,却很少有不信教者对信徒的迫害。信徒不爱活生生的人,他只爱上帝,只爱他自己的欲望,他厌恶所有干预他欲望的人,他甚至还要布道,还要所有人产生跟他一样的欲望。——信仰者从肉体到精神上都埋藏着作恶的种子!
20、到了精神阶段,亦即高后阶段,黑格尔讨论了宗教和知识——亦即哲学。他以为宗教和哲学的目的都在于认识无限的高存在,不过宗教通过表象(信仰)的方式而哲学通过概念的方式去把握存在。……他指出宗教的发展,由原始的自然宗教,到希腊的艺术宗教,后达到基督教的天启宗教。所谓天启是神通过人、通过理性启示其自身。他理性化基督教,认为它的意义在于神变成人,即人有其神圣的本质,人可以认识神接近神了。这诚如列宁所指出:“康德贬损知识,是为了给信仰开辟地盘;黑格尔推崇知识,硬说知识是关于神的知识。”(《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第181页)(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