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马识途的意思文言文(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8 08:09:35

老马识途的意思文言文(其一)

1、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2、下列关于“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3、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1)孤竹春往(3)冬反迷途(5)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识途老马(shí tú lǎo mǎ)

5、京华往事—一个历史地理的视角(寻找埋藏的记忆—岳升阳主讲北京城的由来—岳升阳主讲)

6、①孤竹:指孤竹国,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7、本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扣中心。结尾用反问句提示后人应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引人深思。

8、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9、借助断句,会读文言文。

10、老马识途是一个汉语成语,该成语早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该成语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在句子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11、(1)隰:读(xí)。

12、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和“行山中无水”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说明了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天生圣贤,任何真知灼见都来源于生活实践这个道理。

13、解析:“不止赎尔死”的“止”,通“只是”的“只”,是“仅仅、只是”的意思。“此才可赎死尔”的“尔”,通“耳朵”的“耳”,相当于“而已”,可以译为“罢了”。“岁馀”的“馀”,通“剩余”的“余”,是“残留的,剩下的”之意。因此,答案是A项。

14、❶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坚固❹弗能应应答

15、北京史诗北京文史研究馆编著

16、注释:①淳于髡(ku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17、通过你对《老马识途》这篇文言文的学习,请判断下列加点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18、文言文的文字精炼表达紧凑。

19、解析:“以其诬害忠臣”的“以”是“认为”的意思。

20、蚁壤:蚁封,即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

老马识途的意思文言文(其二)

1、拓展阅读文言文小故事

2、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3、C、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4、典故内容为:春秋时期,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5、学生合作尝试,个别检查交流。

6、策略引导:情境支架代入,说说体验。

7、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8、杜甫曾在《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写道:“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赵翼也曾在《稚存见题拙著瓯北诗话次韵奉答》写道:“老始识涂输早见,贫堪凿壁借余明。”

9、“老马识途”居然和北京的历史有关!

10、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11、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12、“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13、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14、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15、(2)体会故事人物的思维过程

16、隰朋(公元前?~前644年),春秋时齐国大夫。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辅佐齐桓公,齐国大治。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

17、加入课代表的核心家长群!

18、(2)出示课题:自己先说说故事。(学情了解1)

19、“管仲、隰朋从于桓公”的“从”是什么意思?跟随那么,“春往冬反”的“反”又是什么意思呢?返回根据常识,“蚁冬居山之阳”的“阳”是什么意思?南面后一句“不亦(过)乎?”中的(过)与以下哪个(过)含义相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要善于向富有经验的人学习。

20、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老马识途的意思文言文(其三)

1、(1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2、“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不断校正行进姿态,将行路体验、路人经验转化为行稳致远的持续动力,那么即便人生道路再迢遥、再崎岖,也能保持坚定、执着的前进姿态,抵达心中的远方。

3、遇到不了解的事,就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不要把向人求教看作是羞耻的事,这就是不耻下问。

4、出处:战国时期韩国·韩非子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5、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6、选文先叙后议。叙述简洁得当,议论紧贴中心,后用反问句提示后人要努力学习前代圣贤的智慧。倘若,让你来证明“实践出真知”这个观点,你打算用什么事例或者哪个典故来证明呢?

7、解释: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8、A、隰朋提出挖掘蚁穴的事,告诉我们要热爱大自然。

9、关注(新东方语文老师刘姗)

10、短文讲述齐桓公讨伐孤竹返途中“迷惑失道”时管仲求教于老马,遂得道;“行山中无水”时隰朋求教于蚂蚁,遂得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贤之人,遇到困难要不耻下问,经验是靠自己去一点一滴地去积累起来的。只要细心体会,我们常常可以从生活中、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应该虚心向他人请教,不能自以为是,盲目自大。

11、(8)阴:山之北水之南

12、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

13、背景情境:穿越战国,了解韩非子。

14、(2)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15、B:告诉他人多读书很重要。

16、老马识途,意思是指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17、以下解析是赫纥哥的个人想法,定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8、迷失方向|经验之谈|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19、节目总撰稿︱小强张世强

20、(1)梳理故事的发展变化

老马识途的意思文言文(其四)

1、典故: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因为持续时间长,大军归来时景物变化,在树林里迷路了。管仲思索良久后对齐桓公提议,让老马走在前方为军队带路。老马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顺着一个方向行走、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2、译文: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3、②从问者的言行中看出大约是一个()。

4、“……升降揖逊,进退闲习,辩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司行。垦草莱,辟土地,聚粟众多,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蹬,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于成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避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

5、“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出自本文,意思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6、厘清故事发展变化,体会文言文精炼

7、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8、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9、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

10、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长辈们的经历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成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生活经验。其实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亦是如此,时间赋予了它们岁月的痕迹,却也带给它们生存的智慧,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酒还是老的醇”呢!

11、D、向有经验的人虚心讨教,会有很大的收获。

12、以(19)管仲之圣(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1)师(22)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3)之智,不亦过(24)乎?

13、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4、※名额有限,如果加满,请明日再试※

15、这一节课中,大家理解文章本身承载的作用——理解寓意,于此同时,大家学习古代文言文的表达技巧,精炼、紧凑的方式说清楚一个故事,说明白一个道理,这是我们学习阅读过程中需要的读者意识。只有客观、辩证地参与阅读,我们才不会像《自相矛盾》中的鬻者那样,只会自“誉”而得意忘形,自吹自擂。也应该像问者那样,帮助他人获得谦虚,而不是一味讽刺嘲笑,甚至落井下石。更应该像韩非子这样,学会通过简单的一个故事,告诉他人原本深奥难懂的道理。

16、C项,表示判断,可以翻译为“是”。

17、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18、本文中,“反”通“返”,意思是“返回”。

19、C、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他们却不认为把老马、老蚁当作老师这事算什么困难。

20、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识途的意思文言文(其五)

1、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管仲(zhòng)、隰(xí)朋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zhòng)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suì)得道。行山中无水,隰(xí)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zhòng之圣而隰(xí)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4、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5、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6、管仲、隰朋从于桓(huan)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7、同学们,用带入的方法,结合上面的注释,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8、阳:山的南面为阳。

9、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②。”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③,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0、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11、不难:文言文意动用法,不以……为难。难:困难。

12、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13、“老马识途”本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

14、书单汇总|给中小学生的72个书单

15、恭喜你依旧关注“魔都语文课代表”

16、师于老马:文言文意动用法,把老马当作老师。师:把……当为师,这里也可翻译为“学习,效仿”。

17、十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

18、小结:正是因为鬻者不客观面对,没有统筹思维,导致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看来,“誉”是鬻者产生问题的关键因素。

19、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文章的中心句,是指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是对上文的总括,“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点明全文的主旨,合而概括全文中心意思,是文章中完整的中心句。)

20、小结:通过人物思维过程的了解和故事的梳理,进一步读懂了文言文表达形式的寓言,短短几十字能够说清楚故事,文言文还有什么奥妙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