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什么【文案29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5 08:06:25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什么

1、就算是忙碌的上班族,一个月看三四册,真的不是难事。

2、小马:所以我们现在常说的柏拉图式恋爱,就是纯粹理性的恋爱,而完全没有欲望的吗?

3、柏拉图:这么理解稍微有点极端,我所推崇的理性之爱,是有节制的爱。(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什么)。

4、先验论:认得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5、如果激情听从欲望的安排,那么灵魂就会混乱,人的行为就不正常。人是复杂的,多变的,也就是因为灵魂三性的多变。

6、柏拉图:世间万物因分有理念而成其所是,桌子是因为分有桌子的理念而成为桌子,美是因为分有美的理念而成为美。

7、灵魂进入肉体形成个体,而在此之前灵魂居住在理念世界中,灵魂先验的具有理念。

8、柏拉图接过这个思路,他的理念论就是这么产生的。这个“一”其实就是理念,“美德本身”其实就是美德的理念,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所以,他提出了理念论。所谓理念,阴性是“idea”,中性是“eidos”。这个名词源于动词,本来的意思是“看”。理念这个词原意是“看”的意思,变成名词之后就引申为“看到的相”,看到的形相。所以很多人认为,翻译为“理念”好像不对,近来也有很多人认为应该把它改一下,不是什么“理念论”,而是“相论”。但是,它的含义当然远远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形相或者形状的意思,已经引申了,引申为用理性的眼睛去看,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心眼去看。这样看到的“相”就不是一种外部的形相了,我们当然可以把它翻译为“理念”,我觉得这个翻译还是勉强可以的,虽然这个翻译不能体现出它的词源,但是并不会误解柏拉图的意思。

9、同时,我们要知道,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可以说是基于理性逻辑整顿客体的可感属性而形成,或者说就是在表示逻辑形式指谓的理念,这与感性直观或感性逻辑的直观世界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因为都是基于不同的逻辑形式对信息的整顿。

10、而为什么可以说是剧场假象,是因为柏拉图宇宙是一个有目的的逻辑系统,是一个有序的统一体,整体是受到普遍目的或善的理念来支配的,而这个目的在柏拉图那里就是“善”,善也就是主宰世界万物运转的逻各斯,是主宰宇宙万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1、而人出生之后会遗忘这些理念,当我们受到具体事物的刺激时会慢慢回忆出这些理念。

12、激情代表一个人的行为,激情如果听从理性的安排,那灵魂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

13、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说: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14、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15、他认为感官不能把握善的理念,唯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这个“善”的理念。所以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就是运用理性然后理解这个基于“善的理念”而创造的宇宙内在秩序和关系,以及本质。

16、所以,后期的柏拉图对自己的理念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正。一个是把善转变为一种努斯的、创造性的造物主,善是一个造物主的概念,把它从一种伦理上的目的转变为一种有机体的目的。伦理上的目的是善、是好,有机体的目的就不一定是好了。有机体,比如小爬虫、跳蚤,都是有机体。但是这样一转变,就能够赋予世界一种具有生命的存在,它所产生的不仅仅限于那些善的事物,而是无所不包的事物。所以柏拉图的善的理念后来就被理解为完备性、完善性,无所不包、完备无缺。这跟善的理念就有一些距离了,不一定是道德的意思了,而只是完整性的意思。这是他的一个改进。

17、王阳明游历一座寺庙时,与一位大和尚讨教佛法,期间有一问:“家中可有亲人?”答:“尚有一母。”问:“想她么?”答:“想。”当即棒喝:“既然想,为何不回去看看?”和尚当即收拾行李回家去了。

18、小学、初中、高中是千军万马过山谷,只有一条道。大学以后,进入了平原,各自散开,各走各的独特小径。外界的标尺一模糊,我们就迷茫了。

19、所以在他看来感官中的世界都是根据感官整顿出来的表象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他认为唯有通过理性的概念分析才能把握到表象世界背后的客观世界,也就是客观的理念世界。

20、“善”的理念,这是高的理念,它构成了各种理念由以派生的根据,同时也是所有理念——以及作为各种理念的“摹本”的感性事物——共同追求的高目标。一方面,“理念世界”中的各种理念构成了可感事物摹仿和分有的原型;另一方面,所有的理念又都追求着“善”这一高理念。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众多感性事物趋向于它们的理念,较低级的理念趋向于较高级的理念,所有的事物和理念都趋向于“善”的理念的秩序井然的世界模式和本体论体系。

21、柏拉图“口传”的未成文学说主要包括“柏拉图嫡系学生的记载”和“学园派和逍遥学派的转述”两部分,其中亚里士多德的记载为丰富,也为重要。根据亚里士多德,“除了感性事物和理念之外,他(柏拉图)认为还有一类数学对象存在于二者之间:它们和前者的区别在于,它们是永恒的和不动的,而它们和后者的区别在于,存在着多个的同样一个数学对象,而每个理念却只有的一个(TP22A)。”(8)这不仅意味着感性事物和理念之间存在着对话录中并未集中讨论的“数学对象”,也意味着《理想国》中的“线喻”可以从认识论上升为本体论。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存在等级序列:影像(艺术)-感性世界-数学对象-理念(真理),前两者为可见世界,后两者为可思维世界。

22、简单理解就是柏拉图用指谓具象概念的符号形式或纯粹抽象符号来建构的一个超脱感性直观的世界,然后柏拉图将这个超脱感性直观的理性逻辑世界视为客观世界,也就是理念世界,同时也就完全否定了感性经验的直观世界。

23、尽管有许多错误,但是柏拉图的理念学说仍旧是哲学上的一个大的进步。其中核心的部分是:我们在生活中表达所用的语言中,不可能全是理论性的词汇,必须用到“人”、“狗”、“猫”之类的一般词汇;如果不是这样,人们语言中只有理论性的词汇,那它们将是没有意义的。

24、因此,我们要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不可以不读历史。读历史,首先要读的就是本国史。

25、不过,我们始终要知道,即便是理性模型的理念世界其实终也仍旧是在科学工具下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理性逻辑模型将对应的信息进行整顿,同样也不是客观存在本身。

26、(2)(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69页

27、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偶然的、不可靠的,经验无论怎么重复,人们都不可能从中找到普遍性和必然性。

28、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以致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粗俗化的形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