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积极影响表现在三方面:
2、l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第三孔子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4、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5、l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6、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7、(1)教学三个过程:学—思—行
8、有教无类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不应按照贫富贵贱、门第高低来区分对待,应一律平等。同时,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有人都平等地施加教育。
9、l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不如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10、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于整个中国教育发展起着难以磨灭的深远影响。其学说认为“仁”、“爱”是道德的高标准,而“仁”是什么,孔子这样解释道“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他及弟子的主要学说和思想都收录于《论语》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
11、l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12、l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
13、l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14、l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15、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16、l知:有德者必有言。(《宪问》)
17、l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18、l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19、l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20、与知识比起来,责任和担当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社会目的就是教人有责任心。
二、孔子教育思想
1、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其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在孔子的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3、不足体现在对下层人民的蔑视,例如他学生问他如何种田,他却说那时没有用的。还有那就流传很广泛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
4、备考教招|教心经典实验篇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第五孔子主张教育要因势利导。
6、孔子出生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少也贱”,长期生活在下层人物中,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他又有与当权者交往的机会,进可为官,这就是孔子既忠君又爱民思想产生的原因。
7、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孔子之前只有贵族有机会受教育;孔子之后平民才有受教育的机会。此所以孔子被称为“先师”(文化史上第一位老师)。
8、l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9、(5)教学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
10、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1、学思并重即孔子注重启发学生先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与“思”结合起来。扩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12、l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
13、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选项。
14、《论语》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是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孔子还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可见孔子轻视、藐视利,藐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15、孔子是世界上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认为不论是知识学习还是道德养成,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6、(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
17、l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18、l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9、l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20、l过则勿惮改。(《学而》)
三、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论文
1、‘(敲黑板)教综主要知识点汇总(下)
2、孔子的教育思想用八个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上,孔子倡导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倡导根据每个人特点的不同因材施教,同时也提倡严谨的治学态度。
3、l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4、l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5、孔子语文教育观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君子
6、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博学者之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7、l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宪问》)
8、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
9、l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10、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多大影响 其教育思想举其大端如下:
11、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由教无类。他告诉人们,所有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仅仅是贵族有受教育的权利,平民老百姓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当他开办私塾的时候,他所招收的学生有富贵家的孩子,也有平民老百姓家的孩子。此外孔子的教育思想还有因材施教。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和措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在教育自己的弟子颜回,子路,子贡的时候,就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2、家长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好能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好经常去教育咨询机构,随时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基本状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这样做,不仅成功率高,而且成本更低。
13、l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14、备考教招|教心经典实验篇之学习迁移理论
15、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教无类。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人里面有的人智、有的人愚、有的人贤、有的人不贤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消除区别。
17、而且孔子本身在教育他的弟子的时候,也会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身体力行在实践之中。毕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跟进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孔子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教授给他们知识。
18、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19、l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20、孔子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接受适当的教育,因为教育可以提高人的能力和品质。如果只是依靠自己的天赋才能,不去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能力,是很难在竞争中获胜的。无论是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还是在与其他人的社会竞争中,都需要人具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才有可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否则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失败。即使是像子路那样的天才,也需要接受教育.
四、孔子的七个教育思想
1、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4、《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5、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6、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7、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8、第1期:孔子的教育思想
9、l意: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0、l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11、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2、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学习的目标,才能有恒心、有毅力去努力学习。
13、l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14、(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开其意;发,达其辞。)
15、l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孔子教育思想之三:治学严谨,抓住规律。
18、l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19、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在人性论上,孔子还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的是中人这部分,中人是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它们谈高深的学问。
20、l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五、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庶:充足的劳动力;富:发展生产力,改良生活;教: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
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教育上,孔子关于“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等的主张,不仅对中国古代影响极深,对现代的中国教育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学习毫无意义。知识很多不能都学,学习要以应用为导向。
4、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5、l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从小教育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现在教育缺失和失败之处。现在主流社会价值观叫做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以挣钱为人的成功的标准,教育严重失误就在这里。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8、l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