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145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9 12:31:50

一、二战十大名将为什么没有曼施坦因

1、当前形势造就了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许多将军处于危险之中,并冲向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优秀军官从德国涌现。正如公众的后代所说,三个著名的非帝国是三个著名的人物。对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三个国家的结局不同。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人以失败告终,但曼斯坦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并具有战略眼光。尽管曼斯坦打了很多大仗,但他对一件事情感到后悔。

2、美国著名军事家,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曾创下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记录(此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他和父亲小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他不仅擅长军事,更难得政治和战略头脑出众,是个复合型人才。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颇有争议的将领,他所受到的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更是我国的强大对手,不过综合而言,当时综合素质而言实在无出其右者。

3、拥有号称欧洲强陆军的法国,一直是德国人的一个死穴,也是希特勒扩张战略中的一道强硬的屏障,一战中,法国就让德国人吃尽了苦头,战后也是对德国压迫狠的一个。所以无论从民族情绪和第三帝国的扩张战略来说,法国都是一个必须搬走的大石头。

4、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5、通过上面分析看出,二战德军的失败重要的原因并非指挥缺乏曼施坦因这样的人才,而是战争准备时间太短,闪击战理论还有许多短板问题没有解决好,急于求成和战争潜力不足,打不了持久战和消耗战。

6、尽管经历饱受争议,但曼斯坦因在军事历史上的地位难以撼动,他以自己的实战指挥表明了人类战争艺术能够达到的高水平,并且作为珍贵遗产留给任何一个重视国防建设的国家。曼斯坦因名言:当你认为战争失败之前,战争还不会真正失败。A war is not lost until you consider it lost.一生著作:比起古德里安的多产,曼斯坦因元帅的作品较少,但都以自身亲历为出发点叙述,分析,其细致和条理性有很高价值。

7、元帅总共有27位,一级上将就不说了,但是这些人当中有名的是纳粹德国三大名将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其中隆美尔是整个二战中众人熟知的,连丘吉尔都看好的敌方将领

8、苏德战争爆发时,古德里安是陆军大将、装甲集群司令,隆美尔是装甲兵上将、装甲集团军司令,而曼施坦因不过是步兵上将、装甲军长。后者能够在一年多时间脱颖而出,绝非等闲之辈,并且其战功要比隆美尔对付英军踏实得多,1942年封帅,当年晋升集团军群总司令,比隆美尔还早了两年多。

9、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曼斯坦因更是体现了其战略眼光的一面,在某些方面,他可以说已经远超希特勒,例如建议在冬季到来之前先打下莫斯科而不要先去攻打基辅,注意分化苏联内部矛盾,从欧洲占领区搜刮的粮食部分优先照顾苏联的饥民,缓和矛盾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兵源,同时扶植原有的沙俄旧势力,激化其民族矛盾等等措施,后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措施无一不是击中前苏联的命门要害。

10、1943年2月19日,德军主动出击,曼施坦因在正面有四个军10万人,面对苏军50万人,这位名将打得完全不像劣势。他早已看出哈尔科夫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已是强弩之末,士兵疲劳,弹药不足,而且严重缺乏坦克和装甲车。

11、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他的祖父是波兰族人,很早就参军了,而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罗科索夫斯基性格稳重,处乱不惊,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柏林战役等二战期间诸多著名战役,都是由罗科索夫斯基担当主要指挥元帅。

12、1953年5月7日,曼斯坦因的眼病再次复发,获释的通知也到达了。4年的牢狱生涯就此结束,加上被捕后的四五年,对曼斯坦因来说,他已经在法庭和牢房之间浪费了太多时间。从此他把精力投入到回忆录的攥写,以及对自己军事生涯的总结。

13、敦刻尔克是戈林这个吹货在元首面前争功,害得古大将军不能前进了,海狮行动证明了,他也不过如此。历史有如果的话,让古大将军快速攻打敦刻尔克,古大将军的军事生涯会更加丰满多彩的。

14、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他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

15、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军事世家,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性格刚烈果敢、作战勇猛。1909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指挥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北非登陆战役,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阿登战役中的巴斯托尼保卫战。

16、缺点:太多了,说不完。包庇战犯,推卸责任,战术战略失败,对我方估计不足,作为政治家能力不足,数不胜数。

17、(图为国外学者在曼斯坦因墓前的留影,墓碑左侧名字为曼斯坦因,右侧为妻子尤塔,下方为长子吉罗)还未结束的“战斗”——纽伦堡审判。与心态良好,表现轻松的古德里安不同,曼斯坦因这次如临大敌。他像制定作战计划一样,和同僚熬夜准备了一份长达132页的详细文件,这将是他们辩护战时行为的武器。1945年8月,纽伦堡审判开始,像戈林和李宾特洛甫等纳粹高官因为地位显赫,罪行突出,很快被宣判死刑。但关于德国政府里面,各军政部门是否有罪的问题上,各国观点显得复杂微妙起来。

18、曼施坦因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德国陆军中优秀的将领,德军的三大名将之首,即使是对手也对他推崇备至。

19、“军国赌徒”山本五十六。

20、曼施坦因曾经辉煌的军事成就。

二、为什么曼施坦因不是二战十大名将

1、在决定国运的决战中所犯下的错误:

2、(德语:Hermann Wilhelm G鰎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是纳粹德国的一位政军领袖,在纳粹d内有相当巨大的影响力。他担任过德国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四年计划”负责人、国会议长、冲锋队总指挥、经济部长、普鲁士邦总理等跨及d政军三部门的诸多重要职务,并曾被希特勒指定为接班人。

3、以上名将虽然扬名青史,不过都由于所服务的国家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激起各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奋起反抗,都终不免走向失败的命运;

4、纳粹三大名将吐槽希特勒

5、评论:背后不简单!制裁中企阻断收购,曾卖航母给中国的乌克兰怎么了?

6、日本海军元帅(追晋),二战时期日本陆军虽然在国内高层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陆军真心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无非是欺负欺负亚洲的各农业国罢了。

7、第四次的“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中,朱可夫判断被合围的胡贝第4装甲集团军一定向南方撤退,而曼施坦因却巧妙地命令胡贝从西南方向逃出生天,高下立判呐。

8、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此后败退至波兰边境,他对希特勒的错误指挥进行批驳,终被希特勒解职。战后曾被英军监禁,获释后定居联邦德国,1973年去世。

9、德军也在持久战中,损失了57万人。

10、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GeorgyZhukov)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优秀的将领之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他入选是为了照顾一下,大鼻子的,心情。

11、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12、1939年末,曼施坦因再次策划出了西线作战方案(后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后被希特勒采纳并实施,曼施坦因计划直接导致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战败投降。美中不足的是,德军并未完全按照曼斯坦因的计划具体执行,而是在希特勒的盲目自信,在戈林元帅信誓旦旦的之中,于敦刻尔克放走了30多万英法联军。这个因为盲目自信而导致的致命错误,终使德国人吞下了战败的苦果。

13、希特勒是想通过坚强的防御,大量杀伤敌人,以换取战场力量的平衡。这个打法按希特勒的话说,指挥员必须要有超人的意志,服从的思想。曼施坦因不是这样的人,莫德尔是佳人选。莫德尔的刺猬防御,步兵是不能撤退的。

14、乌克兰坠机尘埃落定:伊朗军方承认误击,鲁哈尼总统已经表示歉意

15、在苏德战场上真正体现曼施坦因指挥能力的战役是克里米亚战役。1942年希特勒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轰炸威胁,准备攻打克里米亚半岛,曼斯坦因此被命令接任第11军团司令一职。此时的苏军不仅在兵力上具有3至4倍的优势,还掌握制海制空权。但就是在如此不利的态势下,曼施坦因仍然敢于以采取攻势,并于7月4日攻陷了塞瓦斯托波尔,克里米亚落入德军手中。

16、汇总下来,在个人心目中的二战十大名将中,比例分配是德国四位、苏联二位、美国二位、英国和日本各一位,其实还是有些讲究的,这个比例基本反映了几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水平和整体素质。

17、苏联元帅,成名于跟日本人交手的1939年诺门罕战役,从此受到斯大林的重视而平步青云,从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一路升为高统帅部副统帅,成为苏德战争中的“救火队员”。

18、而在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真正在战争爆发前后担任过高级参谋军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担任集团军群参谋长之前,曾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副总参谋长),经过普鲁士传统的参谋业务培训,其战略战役策划能力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听说过进攻西欧的《曼施坦因计划》,可有听过什么古德里安计划和隆美尔计划?至于古德里安1944年的代总参谋长,简直就是小胡子的传令兵,他根本不能胜任。

19、苏军看到了消灭南方集团军群的希望,从苏共高层到基层将领都信心满满,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50万人乘胜追击,轻而易举地收复了重镇哈尔科夫、库尔斯克。这时候德国南方集团一退再退,如果苏军狂飙突进,陈兵第聂伯河,那么在春天河水化冻后,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将被完全包围。此时苏德军力比为8:一旦该处的德军陷入包围,苏联南方的德军可能全军覆没。

20、相比希特勒盲目的自信,曼施坦因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华朴素中带着华丽。

三、曼施坦因是二战强的将领吗?

1、相反,苏军在列宁格勒有90万兵力,还有近百万民兵武装。

2、古德里安也是这个意思,其他活下来的将领也指责希特勒,敦刻尔克放走英军是他的责任,错过进攻莫斯科是他的责任,在斯大林格勒拖延太久也是他的责任。隆美尔的非洲军得不到支援而覆灭,还是他的责任。

3、5美国一切战略制定者之一 马歇尔

4、1945年1月下旬,苏军逼近曼施坦因退休后生活的东普鲁士,这位老将深知俄国人报复手段,以免遭屠戮,他将家人疏散到德国西部的格尼茨,自己则在1945年8月23日向英军投降,成了一名战俘。

5、(曼斯坦因一家,此时刚诞生长子吉罗)

6、“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知之明甚为重要”:

7、二战时期能“打”的十大元帅,非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莫属。曼施坦因普鲁士贵族,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天才,他既精通军事战略,又精通军事战术,是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并居首位。曼施坦因一手策划的“曼施坦因计划”尤为出名,克里木战役中,歼灭苏联克里木方面军,俘虏苏军超过46万,曼施坦因策划发起的著名“反手一击行动”堪称二战史上的经典之作。

8、这种差异使曼斯坦在后期疲惫,他在战争中已经精疲力尽。同时,他每天都要和国家元首吵架。事实证明,苏联后期确实很勇敢,德军也相继进行了反击。在撤退的过程中,德国军队被苏联消灭了。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国家元首终决定撤走曼斯坦。

9、一方面,德军组建大本营统帅部就是分散陆军总参谋部的权限。对于第三帝国扩张野心,德国国防军里有一大批高级将领是反对的,而且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包括隆美尔受影响的720案件就是这个事件的爆发点。所以,第三帝国单独组建大本营统帅部,让哈尔德的总参谋部成了传话筒,这是从指挥机制上收回指挥权的重要步骤。

10、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两家都带“冯”(von),这可是普鲁士贵族的标志。“von”这个词相当于英语的“of”或“from”,是“来自”的意思,和荷兰语中的“van”,法国人姓名中的“de”都一样,用于表示贵族身份,而非姓名的一部分,并且一律小写。如果直译的话,至少在中国人看来就不太“贵族”了——“乔治•冯•曼施坦因”就是“来自曼施坦因家的乔治”,这不挺平常的吗,哪里像贵族啊?不过人家讲究并且自觉,普通平民可不敢随便乱加“von”,于是“冯”就成了贵族的象征。

11、历了一战,但他们的故事只是开了个头

12、而且曼施坦因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和要求,有的还深深地激怒了希特勒,为自己的仕途蒙下了阴影。譬如,他一度向希特勒提出高军事领导权的问题,建议设立一个东线总司令,遭到希特勒的拒绝。”

13、从道德上讲,他也与那些犯下了屠杀罪行的死硬纳粹分子有区别——他在苏德战场上曾公开抵制了“枪毙政委”的命令,并下令部下不得执行这一命令。在法庭受审时,也没有为了撇清自己而出卖过去的部下和同僚,保持住了普鲁士军官的高贵品质。

14、朱可夫。作为苏联杰出的元帅之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指挥了斯大林格勒会战、莫斯科会战等规模宏大的战役,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击败德国取得战役成功,深受斯大林的器重。在苏联,朱可夫深受爱戴和荣誉。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荣获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高功勋章2枚等无数荣誉。

15、曼斯坦出生于贵族世家,他为人低调,思虑周密。一战中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战争天赋,战后被极为欣赏他的老上司罗斯堡将军调入陆军总参谋部,但如果没有二战,很可能他就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陆军高级参谋,在这个位置上干到退休而已。但时势造英雄,有的人注定是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16、个人觉着既然时间设定为二战时期,那么再把我军若干名将算进名单里去,已经未必是赞美而是有意嘲讽了,因为在日本投降之前,八路军和新四军都不具备跟敌人进行大兵团作战的实力和能力,还不能产生世界闻名的战将。

17、德国陆军元帅,希特勒大本营警卫营长出身,西欧战役时不过才是个第7装甲师师长,但是调任北非给了他扬名立万的机会。从1941年到1942年的晚些时候,隆美尔以区区三到四个师的德军辅以意大利军队,给数量优势的北非英军以重创,差一点让德国坦克冲进开罗,确实是个战术大师。

18、隆美尔,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指挥战役有:闪击法国、北非战役。二战期间,隆美尔元帅被陷害参加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被迫于1944年10月14日服毒身亡,时年52岁。

19、就连古德里安后来的回忆录也认为:曼施坦因是我们当中具备战略视野的人。

20、第在库尔茨克战役中的重要失误。

四、曼坦斯因 二战名将

1、自始至终,苏军都保持拉多加湖上的一条狭长的走廊,冬季可以利用冰冻的湖面运输,其他季节也可以使用卡车运输。

2、即使在合围形成的三周后,希特勒仍然在犹豫,怀疑自己让保卢斯上将固守的决定是不是下错了。但这时的元首只能怀着良好的愿望,把宝押在曼施坦因身上了。

3、听听其他德军将领怎么评价曼施坦因的,就知道曼施坦因在德军中的地位;

4、突进,分割法国的设想明显

5、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他组建和训练了二战美军的第一个装甲师,是美军为数不多的坦克运用高手,脾气暴躁但作风硬朗。无论是西西里、诺曼底、阿登还是渡过莱茵河杀入德国本土,美军的胜利大多依靠强大的空地火力、巨大的后勤能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高级将领的指挥能力普遍一般。

6、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虽然打得出色,可那毕竟是1945年以后发生的战争,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

7、“真正的斗争中是需要冒险的,这是核心所在,不管在战争和政治生活中都是这样的”;

8、苏军突击第5集团军被德军打垮,第6集团军也无力再战,西南方面军于3月初撤退到了顿涅茨河。

9、第6集团军弹尽粮绝、伤兵满营,末日将至,曼施坦因不能做到他所承诺的。在兵临绝境时,曼施坦因要保卢斯和他对进突围,明知那是不可能。因此毫无诚意地派出了一个叫艾希曼的少校(情报处长)去联络保卢斯,而不是顿河集团军群的参谋长或者手下的某位将军,事关几十万大军命运的决策责任不可能是一个小小的少校所能承担的。曼施坦因显然并不是真正地希望第6集团军与他对进突围,他只是在履行自己撤退前的后一道手续而已。然后在他的回忆录中,以保卢斯拒绝突围为由,把斯大林格勒解围失败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了。

10、然而,面对这样一个军事强国,要想击败又谈何容易,一战中的索姆河、马恩河战役就让德国人吃尽了苦头。这个老牌帝国战争机器的强大,加上还有另一个老牌帝国英国的帮助,其啃下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11、在被拘押期间,盟军给了曼施坦因一个任务——编撰德军发展史,期间曼施坦因听闻国防军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被定性为六大犯罪组织之立即向盟军提出了抗议。后来越来越多的德军将领加入抗议行列,迫使盟军两年后撤销了这一定性。在纽伦堡审判期间曼施坦因并未被起诉,而是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但后来迫于苏联的压力,英国不得不在1949年8月判处了他18年监禁,不过在1952年就由于“健康原因”而被释放了。

12、半年之后他伤愈复出,被调到军团们军团参谋部,远离了危险的前线。此后,他随军团参谋部参加了对塞尔维亚和俄国的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等到东线比较稳定后,曼施坦因又回到了法国前线,参加了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而曼施坦因大概也不会想到,在索姆河战场某个角落里,他未来将要效忠的“元首”,此时还是下士的阿道夫•希特勒也正拿着毛瑟步枪在战斗。

13、曼施坦因的计划遭到了绝大多数德国将领的反对,反对者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摩德尔等人;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也表态,对曼施坦因的计划中央集团军群是爱莫能助。

14、所以,早在沙俄时期,这里就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部署了重炮。

15、然而斯大林武断地拒绝了这个正确意见,并且把据理力争的朱可夫贬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而西南方面军后几遭全军覆灭65万人被俘的惨败,其实证明了朱可夫战略眼光的清醒。

16、2月中下旬,苏联终于发起了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配合作战,旨在击溃德国“B集团军群”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爆发。

17、即便有了补给线,哪怕运输量有限,对守军也是极为重要的。

18、由于圣彼得堡距离芬兰、波罗的海三国甚至波兰都不算远,还在波罗的海边上,是比较容易遭到敌人进攻的。

19、(战后,身着西装的曼斯坦因)第二次审判——嫌犯仅剩曼斯坦因一人……苏联人显然不满意纽伦堡处决的德国战犯数量,对于那些苏德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他们也希望能得到严厉的惩处。因此,英国内阁受到不小压力,只能决定在1948年7月,起诉勃劳希契,龙德斯泰特,斯特劳斯和曼斯坦因,这几位苏德战争里闻名遐迩的战略战术指挥者。

20、曼施坦因的解职是在1944年的3月,当时苏军突破了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北翼和其右翼的第8集团军的正面,导致该装甲集团军面筋着被合围的危险。在第1装甲集团军是死守还是撤退的问题上,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曼施坦因坚持要求第1装甲集团军撤退并要求希特勒提供强大的预备队以加强负责外围救援的第4装甲集团军。而希特勒则拒绝第1装甲集团军的撤退,要求死守当面防线,曼施坦因态度坚决,坚决不让步,他担心犹豫不决会重蹈斯大林格勒的覆辙,后不惜以辞职相威胁,终让希特勒同意了撤退行动。

五、德军名将曼施坦因

1、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高军阶为大将,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古德里安也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古德里安现今成为了德国发展装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同时也因为其急躁和直爽的个性而被部下取了个“急速海因兹”的绰号。

2、希特勒在1941年9月16日以后,就放弃吃掉列宁格勒的计划,将北方集团军群主力南调,参加规模空前的莫斯科会战。

3、特别是德军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是否犯有战争罪行,这将决定众多将领们的生死。当检方问询到坐在证人席上的曼斯坦因时,他侃侃而谈,希望打造一个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把军官们和d卫军区分开来。

4、(1971年,老年曼斯坦因)

5、咱们这里仅从地理上讲,苏联的西伯利亚是地球上寒冷的地方,在号称是"冰原中的北极"的这里,出现零下五六十度的低温不是什么稀罕事。那里冬季经常是漫天大雪。寒冷的程度远不是莫斯科这些城市所能比拟的。

6、1曼施坦因2隆美尔3古德里安4伦德施泰特5威廉·凯特尔6莫德尔7克莱斯特8冯.勃劳希契9舍尔纳10冯.赖歇瑙

7、列宁格勒附近水网纵横,河流众多,还有大量的树林、沼泽、山地。

8、人际关系成为曼帅仕途的暗礁

9、在登陆点的判断上,他也出现致命错误,盟军搞的一系列假情报让他确信,登陆地点应该是在加莱,并且盟军只敢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发动进攻,这些观点他在很早之前和古德里安表达过。这也是德军高层很多人的共识,但希特勒魔鬼般的嗅觉让他判断盟军登陆地点应该是诺曼底。事后也证明了希特勒的正确。

10、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使德军的坦克运用和战术思想遥遥领先于欧洲各国,进而在二战爆发后,使德军迅速打垮了波兰、法国,同时也重创了英国和苏联,古德里安则亲率装甲部队参与了上述作战行动,从第19装甲军长到第2装甲集群司令,战果堪称辉煌。

11、我个人认为的前五大名将:

12、评论:俄媒:4大原因加剧白俄罗斯危机越来越像当初的乌克兰

13、第列宁格勒的防御坚固。

14、1941年是二战惊心动魄的一年。6月22日,德国开始侵略苏联后。我们先来看看战后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所说的一段:

15、第希特勒很快就改变了作战重点。

16、1943年初,随着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和勒热夫突出部一年的苦战,苏德战场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

17、1973年6月10日,86岁的曼施坦因逝世,一代名帅告别了这个世界。后世学者一般认为,曼施坦因是一位出色战术大师,在苏德战场上经常以少胜多,在战略方面也远比希特勒更有眼光。

18、然后德军悄悄穿过苏军大部队的间隙,在哈尔科夫用精锐装甲师打“钳形包围战”,把后面沃罗涅日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全部打垮,让战局回到1942年夏天斯大林格勒战败之前的状态。

19、曼施坦因的打法是“断其一指”,虽然很多时候杀敌成果没有莫德尔大,但一次基本能消灭苏联一个番号的部队,总有希望或者说看到希望的一天!

20、因此讨论这个问题,还得去二战时期几个主要军事强国的军队中落实名单,并且“名将”这个词的定义还需要理性一些,所谓名将那必须是名声在外,却不代表军事指挥能力的真实排名,尤其是处在同一阵营不可能发生交手的情况下,更难判断孰高孰低。

1、因为曼施坦因卓越的指挥才能,他被任命为第11集团军司令,而他的儿子却阵亡了。但他没有沉浸在丧子之痛里,马上组织了克里木战役,歼灭苏军克里木方面军,光俘获的苏军就超过46万人,并晋升为陆军元帅。随后曼施坦因又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拯救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发动哈尔科夫"反手一击",库尔斯克大会战以及"科尔逊口袋"突围等经典战役。

2、“胜利之神”朱可夫。

3、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的名将辈出,数不胜数,当然风头盛,直到今天仍为军迷津津乐道的还是三大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斯坦因。对于这三位,相信没有军迷会陌生,都是战功赫赫、创下了无数经典与辉煌的天才将军。

4、在阿登战役时期,莫德尔将他的指挥天赋发挥的十分全面,然而德国的硬实力问题限制了莫德尔的发挥。在阿登战役失败之后,莫德尔一直想要通过战死沙场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在盟军攻入鲁尔工业区,德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莫德尔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一个军人的角度来看,莫德尔是一个负责人的军人,只是他“生不逢时”,没能像纳粹三大名将那样出名。

5、就二战的总体来讲,苏德战场才是决定性的,北非战场和后来的第二战场重要性要远低于此。英美军队面对的德军,也不是精锐的,都是二流军队。而从盟军消灭的德军人数,也可以看出来。盟军一共仅消灭了50万德军,而苏军就消灭了600万德军,超出十倍都不止,并且苏军消灭的德军都是真正的精锐。

6、第二名: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巴顿以作战勇猛,快速进攻闻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7、第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8、“夕阳下的幸福”致力于分享各类热点新闻,生活资讯,美食制作,广场舞曲,育儿经验,疾病预防,养生保健等,期待能为您幸福的生活略尽绵薄之力,欢迎推荐给您的亲朋好友,谢谢!

9、QQ号:12002951

10、不过依然要说,古德里安在战略方面的能力相比来说要显得不足,无论是比起希特勒和曼因斯坦都要落了一乘。我们从莫斯科战役苏军反攻后其违抗希特勒命令下令部队擅自撤退就可以看的出,而莫斯科战役后来的发展形势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希特勒坚决要求德军全力顶住才避免了德国人重蹈拿破仑当年一溃千里的命运。

11、也正是“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由于屡次顶撞小胡子而被解职,但是要注意,他是一个并非因为抗命、或者作战失败被解职的高级指挥官,甚至在被解职之前还得到了一枚勋章。这既是小胡子对其能力的不得不肯定,也使朱可夫再没有报仇雪耻的机会,之后德军的东线战场形势就趋于崩溃了。

12、如果是美国二战期间有名的将军是谁,那肯定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他是美国授衔多的军官,是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也是美国年轻的西点军校的校长。他在任菲律宾军事顾问期间退出美国现役,成为世界是一个被外国人授予元帅称号的美国人。

13、就如今新的历史研究表明,曼斯坦因对所辖防区内发生的战争罪行有所了解,但他没有加以制止和干涉。这也许是苏德战争的残酷性和意识形态特性所导致。归根到底,污点难以洗清。所谓d卫军是屠夫,而国防军“干干净净”的神话,在酷烈的生死战斗里终究站不住脚。

14、拿下了波兰后,在外交上的连锁反应就是英法对德宣战了。虽然英法只说不动,但希特勒的战争机器却不会因此而停下,他的矛头又转向了西方。进攻法国是德国永远都要面对的课题,本来德国准备沿用一战的老方案“施里芬计划”,但这已经太为人所熟悉了,曼施坦因为此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奇袭计划——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转回中部,以装甲部队为主实施突击,经过比利时南部、卢森堡和阿登森林地带直抵色当,直插大西洋海岸将法国切成两半。

15、后,就以乔良对曼施坦因的评价来结束本文——“……作为名将,他们的品质中却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一个共同点——为人正直。正直是一个优秀军官的精神基石。尽管这些人可能会为一支错误的军队、错误的国家去作战,但这些人却始终会因保持心灵的正直和高贵,从而本能地拒绝卑劣。曼施坦因属于这群人中的一个,因此其终成名将。”

16、在一次遭遇战之中,骷髅师的两辆虎式坦克,遇到了波波夫机动军团正在转移的坦克师,他们立即朝着苏军开火。两辆虎式居然击毁了苏军16辆T剩余T34陷入溃逃,虎式坦克乘胜追击,接着击毁18辆苏联坦克。

17、但遗憾的是,这里要说的是,隆美尔依然只是一个将才,而不是一个有大战略眼光的帅才,虽然他后来已经成为名将中的名将,但个人依然要下这个结论。

18、苏联军民死亡超过440万人。

19、曼施坦因不但能制定出奇制胜的作战计划,亲自指挥作战也毫不逊色

20、保卢斯元帅。德国陆军元帅。入侵苏联的南方集群司令。入侵苏联之初,曾经在乌克兰成功俘获苏联的整个西南方面军(20余万人)。但是兵败斯大林格勒城下。

1、事实与资料都证明,库尔茨克战役德国完全没有获胜的可能。从7月5日——23日,曼施坦因指挥的南部战场歼灭苏军14395人,但自身损失54000人以及9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仅暂时占领一些无关紧要的土地,没有任何作战或战略价值。曼施坦因的坚持进攻只能是把德国后一点装甲力量全部折腾在占据有利地形,善于防守的俄国人手里。使德军的装甲力量(2400辆坦克或自行火炮)在不久后红军(7900辆)的大反攻面前捉襟见肘,并且在剩下来的战争岁月中一直处于被动。

2、他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以及把握美英两国军队的合作方式,某种意义上,他其实是马歇尔在欧洲前线的化身和代言人,作为欧洲盟军高统帅成功领导实施了诺曼底登陆战役,虽然他作为政治家的能力恐怕要高于军事家的角色,但是对二战胜利的贡献和在盟军中的知名度,那还是无与伦比的。

3、第八名: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后一位辞世的五星上将,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4、从作战指挥上讲,曼施坦因真正依靠个人才能获得外界认可的是两场作战,一场是指挥第11集团军占领克里米亚战场封帅,但这场战役他打得并不轻松,除了时间长不说,德军还连续追加了装甲部队和古斯塔夫大炮,不然的话他是拿不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另一场就是1943年他以少胜多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赢得了伟大统帅的称号。

5、作为后一位德国陆军元帅,86岁的曼斯坦因在1973年6月9日晚间中风,随即去世。他以全套军礼下葬,数百名各级老兵前来送别。庄严肃穆的军乐声里,一个时代结束了。

6、反观曼施坦因,即使在1942年7月1日战场封帅,到11月20日组建顿河集团军群当司令,曼施坦因这几个月的时间都在跑龙套,不是将他的11集团军肢解得七零八落,就是派到他列宁格勒当助攻,而且在南下斯大林格勒战场之前,第11集团军的司令部甚至都部署在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侧翼,说明德军并没要重用他的意图。

7、曼施坦因作为德国陆军前线的主官,其的失误发生在决定第三帝国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中,希特勒要把他撤职,打入冷宫也并非太过冤枉的事。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战场的大崩盘,第1装甲集团军的被合围是导致曼施坦因被撤职的直接原因。当时曼施坦因不顾缺乏渡河工具的实际,考量整条防线的稳定,命令胡比向西突围。胡比从本集团军的安危出发主张向南突围,双方发生激烈的争吵。希特勒几经动摇之后终支持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结果胡比果然被俄军重兵合围,虽然后来突围成功却丢掉了绝大部分的装备和重武器,第1装甲集团军作为一个装甲兵团已经名存实亡了。

8、第九名: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

9、第列宁格勒的苏军实力强劲。

10、主要成就:闪击战之父、闪击波兰、闪击法国、巴巴罗萨计划

11、(少年时帅气的曼斯坦因。他来自普鲁士军事世家,出生时原名:弗里茨·埃里希·冯·莱文斯基。因为过继给姨父,因此改姓曼斯坦因。)

12、不过作为一个真正巅峰的优秀将领,不光要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战略大局眼光,也就是说战略层面的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在这里,就把这三位名将的这些方面的能力来做一番比较。

13、这个大胆的计划让纳粹核心都有点惊讶,但是曼施坦因显示出无可置疑的自信。他得到了元首无与伦比的信任,驻扎乌克兰的空军被命令全面支援曼施坦因,d卫军更是让三大王牌“元首师”、“帝国师”、“骷髅师”都来支援曼施坦因。在1943年,这几支部队是人类强大的坦克装甲军。

14、随后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元帅同时被希特勒所解职,转入了预备役,再也没有被启用,新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莫德尔,希特勒希望启用这位长于防守的将领阻止住苏军对于南翼的进攻,稳定那里的战线。

15、二战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中,曼施坦因无疑是其中富有才华的一位。与另外两位来自平民阶层的将军不同,他出身于贵族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任职经历甚多,各种业务都很熟悉,既有实战经验,理论功底也很深厚。他集参谋长和军事指挥官于一身,运用各种战术熟练,一生中少有败绩,在战略眼光上尤高一筹。

16、朱可夫是苏联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他是苏联受欢迎的元帅。朱可夫统帅部队打了世界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并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使得苏军从防守转为进攻,从而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转折,同盟国开始走向上风。

17、三。贡献类比凸显曼施坦因军事能力之不足

18、古德里安下课离开战场时的职务大约等同于集团军司令,这仅仅是一支战役级的部队规模。他的长处是装甲兵突击,大纵深突破与合围,这都停留在战役和战术层面,他永远迈不进战略家的行列。

19、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时,古德里安是陆军大将、装甲集群司令,隆美尔是装甲兵上将、装甲集团军司令,而曼施坦因不过是兵种上将、装甲军长,能够在一年多时间脱颖而出,绝非等闲之辈,并且其战功要比隆美尔对付英军踏实得多,1942年封帅,当年晋升集团军群总司令,比隆美尔还早了两年多。

20、功勋卓著的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陆军元帅。7月下旬,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到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这一时期,曼施坦因建立的军功可以用“辉煌”二字来形容。

1、1942年夏天,德国开始巴巴罗萨计划的二阶段——蓝色行动。蓝色行动意图在苏联南方打开局面,打垮苏联的工业生产和石油供给,南方集团军群分成A和B两个部分,进攻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的油田。

2、而对曼施坦因来说,除了战争初期他没有得到重用以外,他的指挥才能空间还受到限制,尽管他有天才的头脑,却缺乏施展才能的条件,当他发动冬季风暴行动希望德军能给他一两个装甲师增援时,并没考虑到苏军此时正在展开“双星作战”,他的格局相对要小了许多。所以,曼施坦因指挥的作战都是赢在细枝末节的战斗,他的聪明才智也被眼前的所见所败所限制,其能力水平也就大打了折扣。

3、“闪电伯爵”曼施坦因。

4、库尔茨克战役中面对严阵以待、力量对比悬殊的苏军,进攻的德军遭到灾难性的巨大损失。北路中央集团军群进攻方向被苏军判断为主攻方向,装甲力量遭受了重大伤亡后,在摩德尔的坚持下转入了防御。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南路德军兵力强大,苏军防御相对稍弱,因此南路德军的进攻略好于北线。原本应该见好就收,可曼施坦因没有战略的全局观,他着眼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认为胜利已唾手可得。

5、第三次的库尔斯克战役,严阵以待的朱可夫还是在南线被德军实现了突破,霍特的装甲集团军已经取得良好战果,那正是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所以也正是曼施坦因强烈反对中止战役,因为他的进展为良好。第四次的“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中,朱可夫判断被合围的胡贝第4装甲集团军一定向南方撤退,而曼施坦因却巧妙地命令胡贝从西南方向逃出生天,高下立判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