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分五裂是成语吗86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8 08:44:43

一、四分五裂是成语吗

1、成语故事上集成语故事20:《指鹿为马》成语故事21:《空中楼阁》成语故事22:《目不识丁》成语故事23:《黄粱美梦》成语故事24:《一日千里》成语故事25:《羿射九日》成语故事26:《鹬蚌相争》成语故事27:《曲突徙薪》成语故事28:《瓜田李下》成语故事29:《凿壁偷光》成语故事30:《天花乱坠》成语故事31:《出奇制胜》成语故事32:《四面楚歌》成语故事33:《夜郎自大》成语故事34:《愚公移山》成语故事35:《众叛亲离》成语故事36:《退避三舍》成语故事37:《一字之师》成语故事38:《半途而废》成语故事39:《卧薪尝胆》

2、发音:tǔ bēng wǎ jiě

3、每天和孩子完成一个小任务,让孩子更加优秀

4、魏国的南线,楚国已推至河南省漯河市一线。咱们再看河南地形图,河南南部的漯河——周口附近,多是地势平坦的平原,利于楚军向北平推。魏国西线,虽然有韩国作为魏国防御秦国的战略屏障,但韩国实力太弱,能否挡住虎狼之秦实在是个未知数。一旦让秦军突破黄河防线,向东推进至酸枣(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北),距离大梁不过一箭之地,魏国还怎么守?

5、裂眦嚼齿: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6、拼音:wǔ hú sì hǎi

7、求佳裂茅:古代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封象征授予土权力同裂土茅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夫所戴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侵犯直接领用作臣推翻君夺取王位代称裂裳裹膝: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同裂裳裹足裂裳裹足: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裂裳衣疮:撕自衣服裹扎农民疮伤裂石穿云:震山石透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裂石流云:流:往定或转运停裂山石震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裂土茅:古代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封象征授予土权力裂眦嚼齿:眦:眼眶瞪眼欲裂紧咬牙齿形容愤怒极点

8、张仪是秦国著名的大臣,一次奉了秦王旨意,去劝说魏国与秦国联合起来,对付其他五国。

9、因为当时魏国的北边有强大的赵国,而两个国家之间仅仅是以漳水为界,且地势低平,如果赵国想要南下入侵魏国,只需要跨越这条河,轻而易举就能抵达。而魏国的东方有又有强大的敌人齐国,当时齐国经过改革后,已经是强大的国家,两国之间也仅是以山东菏泽为界,地势也不高。如果两国合击真是防不胜防。而魏国的南面又有楚国,西部又有秦国。魏国夹在他们的中间,简直是四面楚歌。一旦四国合力从四面八方进行围攻,魏国又该怎样保护自己。而张仪的意思就是,就是想让魏襄王与秦国联合,成为盟和国,也不至于四面皆敌,而且一旦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击,也可以向秦国支援。

10、四分五裂sìfēnwǔliè(释义)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语出)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正音) 分;不能读作“fèn”。(辨形) 裂;不能写作“烈”。(近义) 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反义) 万众一心(用法) 多指政治上不统一;或物体破裂分散。一般作谓语、补语。(结构) 联合式。

11、用裂字写一个四字成语

12、用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

13、(近义词): 四分五裂

14、(近义词)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四分五剖

15、赵国北邻燕,东邻齐,南邻魏,都是强国,但赵国的北部还没有太过强大的敌人(匈奴还没有完全崛起)。当时的匈奴带给赵国的压力并不大,公元前244年,赵国还大破过匈奴。

16、《战国策·魏策一》:“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17、当时七国争霸,纷纷实行改革。在公元317年的时候,魏国的张仪为了推行自己的连横之策,就根据当时魏国的形势还有地况等等,一一列出来想要吓唬魏襄王。

18、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19、我们小时候学习语文的时候,只学过"四分五裂"这个成语,还没有学过三分五裂这个词。这个成语是形容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局面失控,各路军阀各自为政,使国家分裂成好几个部分。例如中国古代时的南北朝就分裂成五代十国的局面。

20、编辑:霍婧/审核:李霞

二、四分五裂是成语吗怎么读

1、(点击上方音频即可收听学成语游天下)

2、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3、家长海洋是全国大的父母公益学习社群和平台,依托全国手拉手教育联席会强大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全中国家长提供落地的家庭教育解决方案,通过“海洋”力量,成就每个孩子脸上自信的笑容。每天家庭教育美文分享,每周两次直播课程,不定期大咖专题分享,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关注我们,做优秀父母!足不出户,站在教育前沿!

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6、四分五裂(sìfēnwǔliè)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例句旧中国军伐混战,整个国家~,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近反义词近义词豆剖瓜分支离破碎土崩瓦解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同床异梦瓜分鼎峙瓜剖豆分反义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完好无损戮力同心百川归海百川朝海精诚团结

7、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8、“一个大写的五字”是四分五裂。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例句:

9、反义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10、裂裳衣疮: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农民的疮伤。

11、“四分五裂”的本义就是分裂成很多块,主要就是形容一个整体不统不完整,它在句子中一般可充当谓语或者补语。

12、四分五裂(读音)(sìfēnwǔliè)(解释)形容分散、不统不团结。《战国策·魏策一》:“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近义)万众一心豆剖瓜分分崩离析支离破碎瓜分鼎峙一盘散沙同床异梦瓜剖豆分土崩瓦解七零八碎(反义)万众一心完好无损一统天下众志成城戮力同心百川归海团结一致百川朝海精诚团结

13、东与齐而不与赵。’《战国策·魏策一》(释义)形容不完整,则赵攻其北。(典故)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注音)sìfēnwǔliè(成语故事)战国后期。在张仪的活动下。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离间六国;用于政治等(近义词)支离破碎,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不团结,则楚攻其南、定语: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用法)作谓语,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不亲于楚,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不合于韩:‘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则齐攻其东,不统状语,是韩攻其西、一盘散沙,不集中

14、四分五裂近义词:支离破碎。

15、Ⅶ五份之一成语四分之一等于几

16、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四分五裂”分成的单字详解:

17、这个家四分五裂了,你到底还管不管?

18、特别声明:地理、天理、道理、心理、生理~~~只要有“理”的,都属于我们“讲”的范畴!

19、裂石流云:流: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裂开山石,震动云霄。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20、秦惠王去世后,秦武王登基,秦武王,他荒唐得举鼎而死,于是诸位大臣向秦武王进谗言,说张仪是小人,不能任用。张仪在各国中的名声也并不好,因为多次失信,各国也都不太信任他,招致了很多的怨恨,连自己的母国魏国也不接纳他,于是张仪开始落魄,终病死在游说各国的途中。毕竟,不是每个君主都能像秦惠王一样,千里马再好,也需要伯乐的赏识。

三、四分五裂的成语意思

1、6点半到家,7点让全家吃上美味晚餐!34道快手菜送给各位妈妈

2、让我们一起共筑孩子的美好明天!!

3、革皮革刚硬。皮革太硬就容易断裂。比喻人或集团过分强硬就容易遭致失败或灭亡。

4、(拼音): wǔ líng sì sàn

5、是一个公益国学课堂,每周一至周五推出。

6、四分五裂是一个汉语成语。

7、四分五落:(基本解释):形容分散零乱。四分五剖:(基本解释):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四分五裂:(基本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拼音读法):sìfēnwǔliè(使用举例):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而不可收拾。(严复《论世变之亟》)(近义词组):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反义词组):万众一心(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补语;用于政治等(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歇后语):一个西瓜切九半;一个碟子摔九块

8、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面楚歌 四舍五入 四维空间 四平八稳 四大皆空 似是而非 似懂非懂 似绸非绸 似蓝非蓝 驷马难追

9、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10、如何整理错题本?这样做,孩子成绩肯定能提高!

11、在今天,我们通常用四分五裂来形容分散破裂,不完整,它的出处在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里提到过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国南部和楚国与齐国不合,那么攻打齐国东部,东部和齐国与赵国不合,那么赵国攻打它的北部,和韩国不合,那么韩国攻打它的西部,不和楚国关系密切,那么攻打楚国的南部,这就是所谓的四分五裂。张仪主张的打战,能更好的趋利避害。

12、出处:清·魏僖《尧峰文钞·答陈霭公论文书一》:“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13、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使旧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14、5分之4(打一成语)四分五裂还有100分之1(打一成语)百里挑一2分之1(打一成语)一分为二四分五裂(列)

15、孩子有这2个习惯,长大会吃亏!

16、Ⅱ5分之4(打一成语)

17、张仪是秦国的着名大臣,一次奉了秦王旨意,劝说魏国与秦国联合起来,对付其他五国。

18、张仪一张的嘴真的是三寸不烂之舌,不得不说,张仪一张嘴,六国都得毁,张仪的嘴才恰似当今的销售。举个例子,当时著名的就是纵横,张仪和苏秦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就是著名的一横一纵,“连横”就是四处游说各国,让各国向秦国靠拢,攻打弱国说白了就是强强联合,利益均沾,“纵”的意思就是主张各国联合抵抗秦国,也就是多个弱国聚在一起攻打强国。张仪本来是魏国人,在魏国不受人待见,跑到楚国游说,也不受人待见,而且还被人误会偷了假的和氏璧,被打得伤痕累累,当时张仪特别害怕自己舌头掉了。因为失去了舌头,也就失去了为自己谋生的工具。

19、裂石穿云: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20、裂地分茅: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

四、成语三分五裂还是四分五裂

1、(注音)sìfēnwǔliè(成语故事)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典故)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战国策·魏策一》

2、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七国之中,又以秦国实力强。政治家们看到天下纷争不已,就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是以苏秦为领袖的“合纵”派,主张六国联合起来抗秦。另一派是以张仪为首的“连横”派,主张由秦国统一天下。

3、(解释): 形容零星涣散。

4、在合作中,需要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朝一个方向发力,这样才能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5、四分五裂(注音)sìfēnwǔliè(成语故事)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典故)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战国策·魏策一》(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政治等(近义词)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四分五剖

6、这个成语在今天也用来形容意志不坚定,立场不坚定的人,张仪当时采用了种种手段其实只是想吓吓魏王,只是魏王没有主见,一下子耳根子就软了才上了张仪的当,这个成语在今天也比喻那些没有主见,不懂权衡利弊的人。这个成语至今被用在这种典籍里面,例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7、三心二意,不三不三五成群,三心二意, 接二连举一反三言两语,三番五次, 三头六臂,丢三落三令五申,三年五载,四面楚歌, 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四分五裂,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五花大绑,四通八达,四肢百骸,四大皆空,五大三粗,一五一三纲五常,四分五裂,四舍五入等等。

8、裂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9、(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10、一刻千金满意请采纳哦,采纳后系统奖励你5财富值。

11、拼音:sì fēn wǔ liè

12、Ⅳ猜成语四分之一小时=100分×10是什么

13、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14、地理,是一门讲地又讲理的科学。因其讲地,给我们体味时空的存在;因其讲理,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快乐。爱生活、爱工作、爱地理,让我们一起享受到地理的愉悦。喜欢地理的小伙伴们,让我们"立足于地,驰聘于理,思接千载,神游古今"~一起嗨起来吧~~真诚相待,带着自己的阳光,在路上~~“讲地又讲理”期待您的加入!!!

15、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16、每天给孩子听一个成语典故,让孩子爱上学习

17、可怕的土石流让许多屋舍土崩瓦解

18、众志成城:指万众一心,一起面对困难。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出自《国语·周语下》。

19、魏国四面皆有强敌,这意味着魏国的总兵力需要分成相对平均的四部,北御赵,东御齐,南御楚,西御秦。张仪仗着这一点,就吓唬魏襄王:“大王不与秦联合,四面皆有大敌,赵攻魏之北,齐攻魏之东,楚攻魏之南,秦、韩攻魏之西,请问大王,你如何防御?如此形势,既四分五裂之道也。”

20、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五、成语四分五裂是什么意思

1、近距离沟通亲子交流并领取每日任务

2、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一》:“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另外《六韬·龙韬·奇兵》中也有“四分五裂者,所以击圆破方也”的记述。c论语

3、形容分散、不统不团结。

4、(注音)sìfēnwǔliè(成语故事)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其他诸侯国害怕秦国强大就采取“合纵”的办法联合抗秦。秦惠王任用魏国人张仪为相,到各国宣扬“连横”的策略,离间六国,威胁和引诱六国依附秦国。在张仪的活动下,六国联盟马上四分五裂。(典故)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战国策·魏策一》(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政治等(近义词)支离破碎、一盘散沙、四分五剖

5、(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零星分散

6、形容很分散、极不完整的情况,也形容一个国家或一个集团支离破碎、不团结、不统一的状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