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四个作品阶段【精选39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6 12:54:50

莎士比亚四个作品阶段

1、雪莱与拜伦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的代表作品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及大量的抒情诗,如著名的《西风颂》,他是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很多人也都知道恩格斯有名的评价,说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2、第一阶段是从罗马帝国衰亡到1000年,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基督教的教会文学规范开始确立。

3、五、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现实主义

4、第一个阶段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叶。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科列特、格罗辛、林纳克等被称为“牛津改革派”,他们在牛津大学讲授希腊、拉丁文和“新学”,传播古典文化和来自意大利、法国的新知识、新思想,牛津大学在16世纪初成为英语古典文化的中心。

5、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6、这一时期的核心人物是托马斯·莫尔后面具体讲。第二阶段就是即“伊丽莎白时代”,以英国文化的辉煌发达著称。从16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初叶,特别是后20年,文学创作极为繁荣。

7、题外话:其实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除双子星座,总存在着一个“千年老三”,就跟谭张争霸时期的陈百强一样,永远拿铜奖,比如李白杜甫时期的王维、卢梭伏尔泰时的狄德罗、拜伦雪莱时的济慈、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时的屠格涅夫,当然也不,济慈的文学地位现在已经越来越高,经过托马斯·艾略特等人的推崇,俨然有超过拜伦雪莱之势。

8、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也迎来了巨大繁荣,欧洲各个国家都涌现了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大作家,法国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莫泊桑,英国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美国马克吐温、欧亨利等,而辉煌的当属俄国,屠格涅夫、契诃夫、涅克拉索夫等等巨星云集。

9、第二阶段从1000年到1300年,市民文学崛起,英雄史诗大量出现。

10、中期作品  1601~1607年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此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11、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初期阶段和高潮阶段。

12、人生七阶段出自喜剧《皆大欢喜》当时莎士比亚大约34岁

13、代表人物就是熟悉的歌德与席勒,一对好基友,两人死后还葬在一起。运动中,两人双木成林,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然,在世界文学史上,歌德的地位是要高过席勒的,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都是世界名著,而席勒成就主要在戏剧,有《阴谋与爱情》、《强盗》等名作,另外,他还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他提出的“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启发了后来古典与浪漫的区分,对后世影响很大。

14、年打败西班牙“舰队”后英国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15、棋逢对手,得遇知己,都是人生之幸事,而更有幸的是,一起奋斗,一起创造历史。

16、托尔斯泰不用多说,世界文学泰斗级人物,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国名气要小一些,他的作品有些灰暗残酷,但他有资格与托尔斯泰媲美,他们两个堪称俄罗斯文学的“双悬日月”,托式作品广博,以整个社会为舞台,其作品也如史诗一般深厚,而陀式以深刻见长,他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鲁迅评),他对心理的描写入木三分,震撼人心,实属文学史少见,高尔基曾说:只有莎士比亚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媲美。另外,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研究他的作品,提出复调理论,即小说的多声部,这种类似于解构主义的理论,是二十世纪文学的源头之一。

17、遗憾的是,两位文学泰斗生于同时代,却一生未曾谋面,当陀思妥耶夫斯基死时,托尔斯泰说:当他死去以后,我突然发觉他是我亲近的人,他对我来说十分宝贵,我需要他。

18、此二人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按理说,两人应该惺惺相惜,但却是一辈子的对手。伏尔泰在当时是的物,被誉为“欧洲的良心”,卢梭属于晚辈,两人基本的哲学观点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对立,只是角度的不同,伏尔泰出身好,他的观点反映了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卢梭一介草根,反映资产阶级即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他的社会契约论,直接成为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根本,可以说,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代表了那个时代,而卢梭开启了下一个新的时代。真是后生可畏。

19、四、拜伦与雪莱,英国,浪漫主义

20、二、卢梭与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

21、浪漫主义诗人都英年早逝,拜伦36,雪莱33,济慈26。他们就像灿烂的流星划过天空,却为世界文学留下了耀眼的光辉。

22、诗歌上,从早期的魏阿特、萨雷,经由锡德尼、斯宾塞,发展到莎士比亚、本・琼生。戏剧上,经由早期戏剧、“大学才子派创作莎士比亚的剧作成为英国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高峰。

23、世纪发展到高潮阶段,人文主义文学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更加注重人的精神需求,代表人物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24、一、李白与杜甫,中国,盛唐时期

25、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伟大的作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卓越的文学家之一。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佳范例。在他人生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26、李白杜甫的高下,后世一直争论不断,就是现在,也还有很多人会禁不住问一嘴,到底谁更厉害。在后世的争论中,多数是偏向于杜甫,杜甫更能代表儒家精神,也更符合以温柔敦厚著称的中国人的审美。而不羁的李白,太个性,太自我,那种想上天的感觉,让人接受不了。而且在诗艺上,杜甫以律诗著称,作文严谨,有法可依,对后世的律诗影响甚远,而李白,向来意到笔随,无法之法,想模仿都难,所以影响自然小一些。然而,单从艺术性来说,个人觉得李白似在杜甫之上,在个人主义越来越泛滥的新时代,李白风头盖过杜甫也未可知。

27、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被马克思称为“人类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创作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时期是他的全盛时期,他创作生涯的后阶段也就是他的第三个时期为传奇剧时期,此时的主要思想特征为宽恕、和解,作品有:《暴风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28、中世纪文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29、初期阶段从14世纪开始,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代表人物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0、在文学上,卢梭的文学造诣和后世影响,也胜伏尔泰一筹,伏尔泰主要写一些剧作和哲理小说,风格上受17世纪古典主义影响较大,作品大多已经尘封在那个时代里了,而卢梭的《忏悔录》、《新爱洛依丝》却经受住时间的淘洗,成为文学经典,并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自由的奠基人”。

莎士比亚四个作品阶段

31、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诗仙诗圣同时出现,且为好友,真是一个奇迹。两人的文学成就自不必多说,李白犹如侠客浪子,俊逸洒脱,天马行空;杜甫像个老儒学者,入世严谨、沉郁顿挫,虽然后者实际年龄比前者小很多,但心理年龄却老了不少。

32、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惠特曼,草叶集,狄更斯,双城记

33、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世界范围的思想大解放。文艺复兴是人的觉醒,结束了中世纪的蒙昧时代,而启蒙运动是理性的觉醒,直接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34、三、歌德和席勒,德国,狂飙突进

35、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名气就更大了,影响席卷全球,拜伦和雪莱是主要代表,但一样牛逼的人物还有四个(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济慈)。拜伦的名气似乎更大,代表作品《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与《唐璜》,都是诗体小说,他创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而自己也是一名斗士,他亲身参加了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之一,后死在战场上,希腊全国哀悼三天,为其举行国葬。拜伦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的创作也对欧洲的浪漫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王者。

36、中古时期的文学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其一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其二为盎格鲁-诺曼时期,第三个就是乔叟时期,至于前面的罗马入侵,由于那个时期文学上并没有什么成就。

37、世纪末期,紧随着法国启蒙运动,德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狂飙突进运动,运动深受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算是浪漫主义的先头部队。

38、早期作品  1590~1600年的伊丽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

39、第三阶段1300年到15世纪,中世纪文学衰落,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为终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