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谚语
1、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2、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3、农民与土地的感情深。“人靠土养,土靠人种”,“人不哄地,地不哄人”,所以父辈常常告诫儿孙:“宁可勾头求土,不可仰面求人。”因为“锄头底下出黄金”。
4、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5、懒人有懒命,镬头毋洗狗舐净;博一博,单车变摩托;糯米蒸酒,粘米煮粥,擂锤打凿凿打木。
6、正月陪陪客,二月还过得,
7、夜间蚊虫咬,还是明朝天光早。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10、灯里有油多发光,地里有粪多打粮。
11、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12、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13、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
14、保土必先保水,治土必先治山。
15、读一书,增一智。
16、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17、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
18、片选不如穗选好,穗选种子质量高。引种未试验,空地一大片。
19、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20、三月去种瓜。
二、关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谚语
1、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2、庄稼要好,粪大水饱。
3、秋分种蒜,寒露种麦。
4、蚂蚁搬家蛇过道,三天之内雨来到。
5、我们辽宁过去的农业生产只能是看天吃饭,种大田劳动强度高、产量低。现在随着先进科技成果在农业上的推广,我们在顺应时令搞生产的同时,还实现了“良种+良法+良机”的应用,保障了稳产增产,有助于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6、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7、2006年,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炎陵飞歌》,编者采集和整理炎陵民间谚语564条。1994年版《酃县志》、2011年版“炎陵文化”丛书《炎陵歌谣》《炎陵客家》也收集刊载了大量炎陵谚语。在这些谚语当中,客家谚语数量和品味堪称首屈一指。
8、目前,全县客家方言区包括东南片大部和西片的大部,其他乡镇也有一些讲客家话的,面积约占全县的72%”。
9、扁担、撮斗和箩在晒谷、收谷和舂米时是同时需要用的,缺一不可,如同秤杆和秤砣不能分离。于是被用来形容夫妻不离不弃相依相随: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扁担、撮斗不离箩。
10、正月初一一朝霜,一个棉铃两人扛。
11、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12、人缺地的工,地缺人的粮。
13、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14、桃树开花,地里种瓜。
15、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16、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17、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18、10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19、郭醒:南宋陈旉的《农书》中说:“万物因时受气,因气发生,时至气至,生理因之。”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便属于这段话中所说的“时”。具体说,“节”指时间节点,“气”则指的是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因素。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它诞生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赖以安身立命的农业文明背景之下。
20、锄头、铁耙在使用时是大刀阔斧的,不必担心弄坏了。“三锄头,两铁耙”,形容人们说话做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三、常见的农业生活谚语
1、螟虫灭光,谷米满仓。
2、十一月个懒鬼大雪飞,只见懒鬼着破衣,
3、二十四节气早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已有久远的历史。作为我国先民的文化创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在长期的自然生活中总结经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遗产认识与文化价值。二十四节气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人的自然时间观,它是我们把握农作物生长时间、认知自我生命规律、观测动植物生产活动规律的文化技术。
4、种树十年,强似种田。
5、黄梅天,雨水多。
6、三头两尾,七脚落地。太公钓鱼,咒天骂地。(谜底:犁田)
7、沙土掺泥,好得出奇。
8、栽树好,栽树强,又挡风沙又遮凉。
9、有田无塘,好像婴儿没有娘。
10、品种更换,气候转暖,寒露种上,也不算晚。
11、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
12、客家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节俭的民系,尤其是他们的妇女,将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发挥到了。在家里,客家妇女都是精打细算,油盐柴米,不肯稍多花销,因此有“有油毋点两盏火,免得无油打暗摸”的说法。
13、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14、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15、一亩园抵三亩田。
16、夏至种豆,重阳种麦。
17、雷打秋,对半收。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秋天打雷,收成减半;冬天打雷,天寒地冻,会冻死很多牛。)
18、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19、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20、“田要日日到,屋要朝朝扫”“有几多晴就有几多雨,有几多甜就有几多苦”。客家人视勤劳为农家大的美德之鄙视懒惰者,“跛有用,瞎有用,懒人就无用”。不勤劳,则会“晓食毋晓动,金山也食空”,因为“天上无落,地下无拈”。
四、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什么
1、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2、“清明”“谷雨”紧相连
3、要吃馍,泥里拖。
4、我国将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全部6个大项比赛
5、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6、谚用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产实践劳动过程中总结积累出来的宝贵经验。
7、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8、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新)
9、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10、打春冻人不冻水。
11、龙舟鼓响,黄麻一夜一高掌。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12、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13、淤种秋分,沙种寒。
14、杨叶钱大,要种黄瓜。
15、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16、立夏芝麻小满谷。
17、许多老一辈的人都能说上几句海丰特有的谚语,特别是在农村的老人,更是能随口而出。近日,我们栏目组采访了一位退休老教师谢汉成,他多年来对海丰的“农谚”颇有研究,早年支过农、下过乡,在农村期间,谢老师经常与当地老农接触,闲聊中,经常听他们讲些谚语,觉得很有意思,便有意识地记了下来。
18、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9、边种边管,增产。
20、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五、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哪些
1、快割快收,割麦插禾。
2、1锄地不适边,荒到地中间。
3、远看青山盈盈,近看绿水滔滔。临到姩(女儿)要行嫁,还要禾秆(稻草)扎腰。(谜底:拔秧)
4、一穗两穗(麦),一月上囤。拓展资料: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5、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低的“三九”。
6、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明印记
7、见粪不亲穷断筋。
8、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寒露楼青稻,霜降一起倒。
9、何明:近年来,日光温室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完善,现在生产中应用多的是辽沈Ⅳ型日光温室,实现了北纬42°以南地区冬季不加温可进行蔬菜生产。同时经过育种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现在已完全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优质、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的设施专用蔬菜品种已全面推广。全省已形成了一些极具特色的蔬菜优势产区,如北票的番茄、凌源的水黄瓜、绥中的旱黄瓜、台安的茄子、北镇的辣椒和薄皮甜瓜等,产品远销东北、华北、江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