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杀气重的诗118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0 07:39:02

一、杀气重的诗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3、振枪挥血汗,更添秋色寒。丈夫报国意,泪烛红颜冷。蹄铁卷黄沙,鼓作杀气浓。一去不得复,莫叹君王心。

4、写完这首诗,朱元璋便再没有兴趣留在庵中了,带着随行人员离开了不惹庵。如此一来,朱元璋不仅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而且间接地告诉庵中人他朱元璋并不是什么匪盗之辈,而是征战天下的大英雄。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宋)

6、没想到,李白写起战场类的诗,也是棒棒的呢!是金子,在哪都能用!是仙人,写什么诗都好!

7、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与世长辞。1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因为病情严重,或许也是伤心过度,不知道该怎么坚强面对这个死去的故人,他终都没有出席那次葬礼。但毛主席听护士小孟念周总理讣告时,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眉头紧锁,不一会儿,闭着的眼睛里滚出了泪珠,只任泪水默默地流淌,泪水流过了面颊,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颈,主席始终不说一句话。此时,能用什么话来表达感情于万几十年同舟共济,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来的得力助手,同志先走一步,永远离去了。这对于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长年多病,身心交瘁,力不从心,他不能不触景生情了。

8、今天分享一首杜甫有杀气的一首诗,跟李白有关,仅40个字,其中一句,杀气腾腾,世人都觉得他太狂了。这首诗全文如下:

9、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这个不惹庵,一下子想起了自己过去在皇觉寺当和尚的往事,于是带着随从入庵参观。庵中主持等人见来了一帮人,而且个个佩戴刀剑,颇为惊恐,以为是匪盗之辈,便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身份。朱元璋心想自己只是顺道过来参观的,没必要在此留下姓名,所以对老僧的询问,朱元璋并无回答之意。

10、诉衷情·当年觅封侯朝代:宋代

11、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3、这一首诗,也算是侧面反映了李白心中那无限宽广的天地,一代诗仙,也想从军,也想成为战无不胜的将军!藏在诗人中的一颗将军心!

14、在渲染侠客精神后,“闲过”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1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6、待到秋来九月一般写法是写成八九月,黄巢这样写除了为了押韵之外,还能表达一种急切的心情,让人感觉是一种兴奋的说错话,调错词的感觉。

17、张献忠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崇祯年间,他组织农民军起义,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自立为皇帝,年号大西。

18、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19、张献忠屠川,已经有人质疑。《明史》是清朝人编的,历史上的张献忠到底像不像清朝统治者说的,历来众说纷纭,但清朝统治者的嗜杀却是确凿无疑的,连他们自己都毫不避讳,从清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及“扬州十日”到“嘉定三屠”,再到晚清的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屠城和凌迟起义军头领,都是常事,连名气极大的曾文正公(国藩)都有个“曾剃头”的绰号,倒是他们自家嗜杀。

20、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二、朱元璋杀气重的诗

1、唐代武侠风十分盛行,尤其是陇一带的“融合了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是特别的道路”,这给当时的社会喜欢剑术,助力了尚任侠的风尚。李白从小除了文学和诗歌外,还以当时剑术大师裴旷为老师学习剑术,历史上被称为“十五剑,高冠佩雄剑”。李白青年时代的理想是“委身于白刃之中,在杀人的红尘中”,然后成功引退。这个“侠客行”可以说是李白棒的人生梦想。

2、出处:黄巢〔唐代〕《不第后赋菊/菊花》

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宋)

4、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5、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每次读完毛主席的诗词以后,我都感到心胸开阔,热血沸腾,豪气冲天。在此深深的向毛主席致敬!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8、每日与战争的遭遇

9、译文: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10、其中一个和尚见事不好,跪下说道:“当年方丈也留有一首诗,陛下听不听?”

11、“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这句大概的意思,我没见到李白已经很久很久了,久的都有些记不清了。想到李白这一生,举杯销愁愁更愁,但他却很少言愁,都是壮志未酬,想一心报效国家,却得不到重用的悲愤。

12、但这个时候般若庵哪还有朱元璋题的诗?于是整个般若庵的和尚都被押解进京,等待他们的将是凄凉的后果,但当时般若庵有个和尚很是机灵,面对朱元璋的愤怒连忙念了一首诗,“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13、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尤其是“独领残兵千骑归”的“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14、李贺这首《雁门太守行》大胆设色,视觉冲击力十分劲爆。诗歌中对各种色彩的运用十分准确传神的再现了战争场景及其残酷血腥的一面。

15、那黑暗又来侵袭独孤的城墙

16、你还知道哪些杀气十足的诗句?

17、朝代:唐代作者:李白独坐清天下,专征出海隅。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杀气横千里,军声动九区。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戎虏行当翦,鲸鲵立可诛。自怜非剧孟,何以佐良图。从军行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出塞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塞上曲二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18、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江城子·密州出猎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那个时候,李白已经在唐玄宗身边供奉过翰林,名扬天下,但他渐渐厌倦了宫廷生活,渴望自由自在地来往于天地之间。唐代的“游侠”之风很盛行,李白年轻时,与很多人一样喜剑术、尚任侠,即使写这首诗时已人到中年,他也没有改变豪情。

20、都没有了耀眼的光芒

三、杀气重的诗

1、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

2、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3、这四行字是一首打油诗,朱元璋在诗中写道: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4、于是,信陵君得以统帅大军,救了赵国,他和献计“窃符救赵”的侯赢、“击杀晋鄙”的朱亥,全都青史留名。李白这首《侠客行》,中间说的就是这一段战国往事。在那个热血沸腾、“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人们会为了一个信念勇往直前,这是李白向往的潇洒快意。

5、古代杀气重的一首诗是我个人认为是李白的《侠客行》。我们对李白这样是人的传统印象一直都以为他们是微弱的文人。但是李白创作的这首侠客行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文人的传统印象。李白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大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行侠仗义的剑客,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他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杀气很重的诗歌,但是我个人喜欢的就是李白的这首侠客行。

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7、狱中题壁朝代:清代作者: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这些诗歌魅力无穷。值得我们去回味的还有很多很多。

8、不惹庵的和尚辜负了“不惹”这两个禅意足足的寺名。

9、此碑文杀气极重,而张献忠乃明末一反贼,杀人无数,危害一方,只是不知何人竟为此人立下这滔天杀气般的碑文?

10、据统计,《全唐诗》中李白的“剑”字出现过107次,剑字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这么多首诗中,有首诗堪称李白杀气重的一首诗,上下五千年难逢敌手,你听过吗?这首诗歌的名字叫《从军行·其二》。

11、诗词通常是有感而发,然后挥笔写就,对于能写出有杀气的诗的人,手上的刀剑都是见过血的,如宋江、李白等,辛弃疾等,但能写出有杀气又有霸气的诗,只有那些经历过战场的厮杀,血肉的磨盘的英雄、枭雄才能写得出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戳痛了串串感慨

14、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15、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6、卷着黄沙和血腥

17、“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18、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19、笼罩了时空的迷茫

20、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四、辛弃疾杀气重的诗

1、第九句:杀杀杀杀杀杀杀!——张献忠(明)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3、在民间的传说中,李白不仅是一个豪迈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飘逸的剑客。这首《侠客行》,描写的是一个武林高手,行侠仗义,剑气逼人,十步杀一人,想想都瑟瑟发抖!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6、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战忧腥。

7、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8、战争只是一个人的杀场

9、整首诗很好的透露了侠客杀意的豪迈和洒脱,热衷于江湖的杀戮和快意。

10、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11、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朱元璋《愤题和尚诘问》

1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唐)

13、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14、这首诗,是李白根据历史典故写成的乐府古诗。中国古代的诗可以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乐府是一种长篇的诗体,适合诗人们用来追古抒情。大约在公元744年,李白游览齐州时,写下了这首《侠客行》:

15、第三句: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唐)

16、朱元璋很生气,吩咐手下取来笔墨,就在寺庙的墙上挥笔写了一首诗,诗曰: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17、这两人的诗不像其他的诗人一样仅仅只停留在文字阶段,他们是真正把杀气化入诗中,将杀气带到现实之中。朱元璋的《愤题和尚诘问》写于他和陈友谅在鄱阳湖血站之后,“杀尽江南百万兵”指的就是他在鄱阳湖上顺利地击败了陈友谅的事情,当时陈友谅部几乎死伤殆尽。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则写于他去长安参加科举落第之后,心中愤懑不堪,造反的种子也是在这一刻被种下的。

18、身为魏国公子,信陵君深知赵国和魏国“唇亡齿寒”。他见魏王因为畏惧秦国,让大将晋鄙停留在救援赵国的半路上,于是和手下的门客侯赢、朱亥商议,窃取了魏王的兵符,来到晋鄙的军营,交换军权,晋鄙对信陵君的来意表示怀疑,朱亥当机立断,用铁锤杀死了晋鄙。

19、历史上的伟人帝王离我们太远,而在近代历史中,只有一位谈笑间决定世界格局;举止间尽显伟人风范。秦皇汉武在他眼里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如成吉思汗也只识弯弓射大雕。他从战争中走来,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他集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也只有他的诗才为霸气、自带杀气、切实际。

20、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他的剑术也是厉害的,魏颢说他“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我以前在一部野史上面看到的,李白的剑术也是天下无双,仅次于天下第一的宫廷剑客,有人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五、黄巢杀气重的诗

1、绝地而起的是邪恶的过往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4、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5、这首词通过众多的实景,风、雁、霜、月、马等等,勾勒出雄狮百万的感觉,杀伐之气油然上升!

6、将领级人物写的诗,带有的杀气更浓,能想象到的场面更宏伟,这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才有的见识,才能写下如此有魄力的诗。

7、看到朱元璋题的诗,寺院的僧人吓得不得了,等朱元璋走后,僧人连忙把诗给擦掉了。但这件事还不算完,还有后续。朱元璋终一统天下,建立明王朝,有一日忽然想到了自己题在般若庵的这首诗,就派人前去查看。

8、而这更加引起老僧的怀疑,接下来便是老僧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朱元璋实在受不了老和尚的一再追问,但又确实不想留下姓名,于是拿起手边的毛笔,在庵中墙壁上写了四行字。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唐·王勃

10、还有一点忧伤和希望

11、众所周知,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贫穷,父母都是农民,朱元璋因此也没念过什么书,算半个文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杀气重的一首诗却是出自文盲朱元璋之手。

12、太平府般若庵,太祖既渡江,微行于庵,欲借一宿,僧异而问其爵里姓名,乃题诗于壁曰:“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后登极,闻诗已无有,旨钥僧至京,将杀之,既曰:“予诗何去之?”僧曰:“御制后,仅有吾故师四句在焉。”问曰:“何诗?”僧诵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悉;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上笑释之。

13、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结合他的经历,你可以理解成,老子成功了,你们就得完蛋,谁完蛋,自然是让黄巢落第的唐王朝了。现在你让我落第,我以后把你连根拔气,是不是突然有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出来了呢?

14、黄巢出生于一个盐商世家,他并没有选择从事盐商行业,反而选择了科举这条路。因为他从小就很聪明,五岁就能作诗。估计当时家人以为是文曲星下凡了,自然重点培养。黄巢的自我感觉也不错,所以他也努力读书,结果,结果还是令人太失望了。

15、忽然有一天,朱元璋想起了不惹庵之事,随即命人去查看,可惜方丈已经病故了。谁知道不惹庵方丈和尚果然是俗和尚,他生前就把朱元璋的诗铲去了,理由是诗是反诗。

16、写诗写成了仙,再无人可比。诗仙李白为人所知的一首诗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一阵狞笑一阵疯狂

18、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19、这不是笑话!而是明末的大军阀张献忠所作《七杀诗》里的其中一句,感兴趣的可以搜下全诗。

20、结果好像预言一样,黄巢还真的做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

1、男人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都在几句诗里体现出来了,甚或是一句诗里的七个字。说到诗词,就不能不提到李白,这是已经被神话了的一个男人。

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奇的人物,而朱元璋无疑是其中为传奇的一位。朱元璋以一介草民白手起家,仅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就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朝代,这在历史上是无人能比的。

3、李白创作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是在唐玄宗时期。李白生活在盛唐时,。这个时代侠客之风盛行,受到关陇势力的影响,李白从小也很喜欢剑。他也向往着未来的生活,能像剑客一样。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但是受到历史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后没有能够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只能通过诗歌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李白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士子,这首诗也是代表他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决心。

4、这首诗是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统领的大军之后,乘兴微服私访南京紫金山上的一座寺庙时所作,诗中杀气完全外露,字里行间仿佛都带着一丝鬼哭狼嚎之败兵尚未风干的血腥味。朱元璋写的东西虽然水准一般,但是确实能很好的透露出朱元璋对于夺取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为此不惜付出一起的杀气重透空气的感觉。

5、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到井冈山时期,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总理总是在关键的时候,站在了毛主席这边。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1975年的毛主席,已经是82岁高龄,他看到的是一个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接连建立,开始向一个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步迈进的新中国。可是他所担心的是,这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将由谁来扛着她走下去。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之东流?忆往昔峥嵘岁月,叹去路坎坷万千。

6、译文:你们虽喧腾一时,但死后都身名俱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人的作品却如江河长流,万古不废。

7、龙蛟不与斗,戾气冲天霄。戮并雄魁兽,吞尽宏天骄。

8、楔进古往今来的年轮

9、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毛主席和是不可分离的两个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周总理是一个伟大的活动家。有人说,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谋事在毛,成事在周”,也是一种比较贴切的说法。

10、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11、“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12、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3、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二首》

14、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15、第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唐)这是黄巢当年科举落榜之后所作的一首诗,虽然那时他还未起义,但从诗中所描写的话语,足以见证他的愤怒与不满!可谓杀气十足!第二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唐)在民间的传说中,李白不仅是一个豪迈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飘逸的剑客。这首《侠客行》,描写的是一个武林高手,行侠仗义,剑气逼人,十步杀一人,想想都瑟瑟发抖!

1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8、而这首诗的开篇4句,讲的是侠客们的装扮,侠客冠带上点缀着胡缨,所佩吴钩宝剑就像霜雪一样明亮闪耀,银白的马鞍,雪白的马匹,在路上飞驰如同流星掠过。李白写诗的水平当然在线,这4句光写物,不写人,同样能让人感受到侠客豪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