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02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20 07:23:09

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土。

2、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3、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4、1老朋友点右上(...),分享到朋友圈

5、(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

6、这是“郑话社群群友之声”的投稿作品,还未加入社群的朋友请点击“入群交流”加入我们。这篇朗读是由郑老师语言表达交流群精英52群的群友老将为大家带来的朗读作品。难度极大的一篇古文,为群友老将的创作态度点赞!

7、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8、《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9、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很安适。)

10、(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经”解。

11、(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2、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他脱离仕途后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这首诗,不但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的归隐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其情切切,其意深深,为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本文选取宋代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徵明所书《归去来兮辞》墨迹,朋友们更喜欢哪一家的作品?

13、(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

14、(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15、(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16、(3)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

17、(解读)清·诗丐:绝命诗

18、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9、教师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给学生思考空间。

20、(2)捋清辞的行文脉落。

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多少字

1、《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篇1

2、(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

3、乃瞻衡宇[28],载欣载奔[29]。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30],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1]。倚南窗以寄傲[32],审容膝之易安[3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34],时矫首而遐观[35]。云无心以出岫[36],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37],抚孤松而盘桓。

4、从该辞的背景及辞的第一部分,我们均清楚可见,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以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差足问慰;写涉园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5、《归去来兮辞》是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归园田居》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浊流纵横的官场相对立的理想洞天,寻常的农家景象无不是现出迷人的诗情书意。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

6、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6?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特别支持|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8、(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图、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

9、(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10、然而,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走下讲台之时,便是遗憾之始。遗憾对文本挖掘太浅,遗憾课堂诵读太少,遗憾与学生距离太远,遗憾自己自信不足……掩卷沉思,反思如下:

11、本课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文笔清新流畅,能够创造安乐闲适的意境来表现隐逸生活的可爱。文章写回家之后的情况,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起,一直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止,除了很少几句直接说明心情以外,写的都是具体的活动和景物。这些活动和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生活在画面中的人物是远离世俗的,是安乐闲适的。这样,作者创造的意境就更加透彻地阐明了自己的生活理想,更加深入地感染了读者。

12、表达了作者不愿违心混迹官场,热爱田园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家不久的时候写的,叙述了他弃官归田时一路上的心情,回家后的生活情趣和感受,表达了作者不愿违心混迹官场,热爱田园隐逸生活的情操。作者通过描述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闲适宁静,乐天自在的意境,反映出陶渊明顺乎自然、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从中表达和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词句之精炼,形象之生动,感情之真挚,意境之深远,音节之和谐,有着很强的感染力。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13、(12)情话:知心话。

14、(4)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

15、《归去来兮辞》又题《归去来辞》。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以供大家学习。

16、(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7、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18、《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篇4

19、陶渊明由于受儒经的影响,年轻时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出身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作者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作过晋朝的大司马,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难避讥骂。到了陶渊明时代,家道衰弱,他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这时的东晋政治又极端腐败,王公大臣们忙于争权夺利,不断地互相倾轧和残杀。以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说,便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桓玄的夺位,以及刘裕的拥兵自立。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理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0、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翻译

1、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3、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4、❖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

5、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6、回去吧!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跟乡里故人谈心使我快乐,弹琴读书能使愁颜破;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7、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七八糟”的时代,在国家四分五裂,朝廷朝不保夕的社会大环境下,所有人都想当官,但陶渊明却没有随大流,他用一首《归去来兮辞》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进,有官场;退,回归到自己个人。

8、此为文徵明82岁时所作。虽以小楷抄录长篇却无界格,更显其平易自然、清逸俊雅、空灵流动的特点。笔法清俊儒雅,结体方整紧劲、字势修长俊逸受欧书影响。通篇字体大小、间距、行气无不贯通一气,潇洒自然,精细严谨,无一懈笔,这对于一位老者来说尤为难得。

9、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舒服。

10、(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1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12、(14)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

13、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14、——本文为“与经典对话”专题征文活动一等奖作品

15、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16、这首唐诗仅27个字,背后的爱情故事比梁祝更动人

17、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18、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19、祝允明《归去来辞》,草书,立轴,水墨纸本,5×24cm。正德五年(1510年)作。

20、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名句

1、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2、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3、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5、路——漫漫(其)——修远(兮)

6、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范文

7、原话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意思为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8、(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9、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

10、(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1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2、(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13、编辑:学生通讯社张孟碟

14、那得看你自己的感受了,如果你是个生在春风中,长在红旗下的五好少年,从小励志着要为祖国建设为着自己的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终身的话。陶渊明的处事风格当然是不提倡和学习的。

15、另外,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这篇文章是“辞”,行文按照一般辞赋的习惯,有韵(如“归”“悲”“追”“非”等押一个韵,“奔”“门”“存”等押一个韵等),多用对偶(如“悟已往之不谏”和“知来者之可追”对偶,“舟遥遥以轻飚”和“风飘飘而吹衣”对偶等)。这样,使人感到抑扬顿挫,迥环往复。

16、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17、(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失意的样子。

18、(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19、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开头即是咏叹。荒芜的不仅有田园,还有内心。自以心,自己把自己的内心交给尘世,交给外在的评价体系,为何这样还会惆怅和苦恼?这是疑问和设问。悟和知是反省,可追说明可行性。迷途未远今是昨非是结论。不谏指沉没成本。陶所以特别为后世瞩目,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作品,二读者有牛人,如苏东坡就特别喜欢陶诗,三是坚定真诚的选择,这一点与中国传统文人的主流选择是相背的,譬如孟浩然就说不才明主弃,山中宰相终南捷径等词语也说明了很多隐士并不纯粹。四是反差,陶不是没有门第没有才华。反差大越能说明选择归隐抛弃世俗利益的不易。来源:知乎

20、原话是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1、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3、(25)仲秋:农历八月。

4、有关酒的句子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盈樽:满杯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扩展资料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5、(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

6、(12)惮:害怕。役:服役。

7、木心:至少,每天要看书

8、我所在的学校实行分层次教学,本学期我所执教的教学班跨了两个层次,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基础不一样,所以教学起点也会有所差别,而且必须照顾到所有学生,所以在备课时我有意识的将A层次的起点提高,B层次的起点降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教学情境和自己的教学预设有差别。

9、苏轼被老友的妻子赶出门,他愤然写下了一首诗,流传千古

10、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

11、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12、因此,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13、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写于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归隐之初。文章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序”,主要说明作者出仕彭泽令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二为“辞”,抒写了作者辞官隐居的志愿和归田园后的感受,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4、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15、按座位四人一组讨论,推荐一人发言。

16、(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17、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8、(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往,独自外出。

19、(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0、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1、(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5)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