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235句优选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08 07:40:09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1、出自《九日闲居》

2、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3、《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4、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6、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7、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8、八、陶渊明的霸气:

9、《移居》

10、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11、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1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13、为了避免刘宋新朝的追查和迫害,陶渊明不得不写得十分隐晦。于是比兴手法覆盖全诗,现一一分析。

14、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15、义熙十四年,有人向刘裕敬献“嘉粟”,刘裕献给晋安帝,晋安帝让刘裕保存。“嘉粟”是一茎多穗的稀有禾谷,又称嘉禾,被古人视作祥瑞之物,一旦出现就昭示着要出圣人。晋安帝让刘裕保存“嘉粟”,暗示自己准备将天下禅让给他。“西灵”应当作“四灵”,指龙、凤、麟、龟四种祥瑞之物,陶潜可能是故意写错,以免被当权者看懂。袁行霈注曰,“此暗指刘裕借符瑞仪谋篡夺”(袁行霈《陶渊明诗》,中华书局,2014,221页),陶潜在这里暗喻刘裕杀害天子篡权夺位的事情。

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二》

17、魏晋:陶渊明

18、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19、陶渊明含有菊的诗句四句如下:

20、读山海经(其一)

21、《劝农》:《劝农》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潜的诗作。此诗劝勉人们重视和从事农业劳动,共分六章:第一章写上古先民的朴素生活;第二章写古代圣君贤臣皆自躬耕,十分重视农业劳动。

22、归园田居(其一)

23、六、陶渊明的劳作:

24、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25、其一∶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26、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27、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28、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29、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30、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31、绝句四时

32、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33、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4、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35、九、陶渊明的真淳:

36、这首诗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才二十个字,但是诗人那种自然的描写,却是同样的使得这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无比高远的意境,让人们不感受到了诗人内心那种细腻的观察,以及他对于人生的感悟。

37、每读此诗都感同身受,其无奈的境地溢于言表!陶渊明到底有多穷?《归去来兮辞》序中说“幼稚盈室,瓶无储粟”;《有会而作》中说“老至更长饥”。可见他的人生各个阶段都在受饥饿之苦,“乞食”亦属寻常。

38、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39、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40、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41、《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2、《九日闲居》

43、《归田园居》

44、“重离”为周易八卦之一,“离”代表火和日,天上的太阳暗喻地上的皇帝。据《晋书·宣帝纪》,司马氏的先祖出自上古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重离”与“重黎”谐音,指代司马王朝。又,宋汤汉注《陶靖节诗集》卷三云:“司马氏出重黎之后,此言晋室南渡,国虽未末而势之分崩久矣。”(汤汉注《陶靖节诗集》卷三,中华书局,1985,12页)太阳照到南边的陆地上,暗喻晋室南渡,东晋开始。

45、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46、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47、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48、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49、“鸣鸟”暗喻东晋初年名臣荟萃,如王导、陶渊明祖父陶侃等人,都立下了赫赫功勋。“融风”是春天的东北风,司马氏祖出夏官祝融,所以“融风”也指代司马帝风。秋草虽然还没黄,可春风早已消失无踪,晋朝的运祚已趋衰颓。

50、饮酒·其四

51、《四时》

5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3、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54、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55、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56、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57、《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

58、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陶渊明《饮酒其四》

59、开头四句诗概括了东晋从开国到衰亡的百年沧桑,从中不难看出,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谈论的正是晋宋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无怪陶渊明要用如此隐晦曲折的手法了。

6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61、逯钦立注本于题目下有“仪狄造,杜康润色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101页)八字,仪狄是夏禹时代酒的发明者,而自杜康改进了酿酒技术后,酒才风行于天下。初读这个题注,人们以为陶潜这首诗是在记述酒的发明发展史,实则不然。陶潜在这里用了借典影射的手法,实际上是以仪狄影射桓玄,以杜康影射刘裕。

62、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63、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64、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65、《饮酒二十首》之五

66、这首从春水溢满田野和水泽;

67、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68、二、陶渊明的淡然悠远

69、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7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1、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72、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73、这是陶集中的臻品,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同样璀璨。其艺术水平之高相信放在任何一部伟大的诗篇前都毫不逊色。魏晋重玄学,尽管陶渊明不是玄学家,但他也在“言意之辨”。想到他的“二顷五十亩种秫”、二万钱悉送酒家,可见酒在他生活中的重要。

74、文章图片1

75、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7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77、文章图片4

78、这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诗中各种美好的意象:鸟、鱼、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烟、狗吠、鸡鸣……娓娓道来,生趣盎然。岂不知天天闻此、观此是何等单调无聊!有幸悟出此中真谛非诗人莫属。这才真的算是“诗意的栖居”!

79、汤汉注曰:“古之人主不善终者,有‘灵’,若‘厉’之号。此正指零陵先废而后弑也。曰‘犹不勤’,哀怨之词也。”(汤汉注《陶靖节诗集》卷三,12页)即言晋恭帝死于非命。明黄文焕析义《陶元亮诗》卷三云:“献为山阳公十五年始卒,而零陵王乃以次年进毒不遂,竟加掩杀,不得如献帝之偷馀生矣。裕之视丕,倍忍心矣。”(黄文焕析义《陶元亮诗》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三)曹丕建立魏国后,封让位的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让他迁出洛阳,但并未加害,山阳公刘协得以终其天年。

80、“古之学者耕且养”,陶渊明也是继承古训的,务农自不必说,但猜想他庄家肯定种得一般,也不是一位持家有方的人。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8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2、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83、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84、陶渊明含有菊诗四句,例如:

85、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86、《饮酒·其五》

87、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88、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89、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90、形影神·神释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91、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92、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93、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94、这四句写陶潜听到晋安帝被害的消息,义愤填膺,悲哀难抑。多少个夜晚他流泪叹息,汤汉注曰:“恭帝禅宋也,裕既建国,晋帝以天下让,而犹不免于弑,此所以流泪中叹,夜耿耿而达曙也。”(汤汉注《陶靖节诗集》卷三,12页)“司晨”指雄鸡报晓,陶渊明在此表达渴望光明之情。

95、其三∶放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其四∶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96、一、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97、《止酒》

98、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双阳(一作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99、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100、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101、拟挽歌辞·其三

10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3、桓玄鸩杀司马道子把持朝政,并迫使晋安帝禅位;而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一个被勒死,一个被闷杀,但宫廷内幕民间无法得知,在民间传说中,这两位末代皇帝都是被毒酒毒死的。故陶渊明用“杜康润色之”影射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用毒酒毒死之事。“述酒”中的“酒”,实际上指的是毒死司马皇族的毒酒,这首诗实际上是在感叹东晋王朝的灭亡。

104、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105、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10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07、饮酒(其五)

108、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109、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110、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111、四、陶渊明的读书:

112、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113、《归去来兮辞》

114、其二∶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逸虬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115、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11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117、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118、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119、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120、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121、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122、楚惠王被白公置高府,后来复位,应暗指晋安帝为桓玄挟持至浔阳及次年(404)的复位。后来桓玄篡晋称楚,刘裕籍彭城为楚人,逯钦立认为,这里是引叶公、白公之典言桓玄篡位和刘裕弑君。陶潜引出这两个典故,是为了影射刘裕举义推翻桓玄之事,颇有讽刺意味:刘裕是靠着推翻篡位夺权的桓玄掌握军政大权的,而现在也做出篡逆之事,与桓玄本是一丘之貉!而“山阳”句,《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谓:“不勤成名曰灵。”

123、十、陶渊明的窘境:

124、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125、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126、“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127、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128、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129、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130、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131、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132、归园田居(其三)

133、五、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134、“重华”即帝舜,他的坟在湖南零陵的九嶷山,而晋恭帝司马德文逊位后正是被封为“零陵王”,“重华”在这里暗指司马德文。而一个“固”字,更是表现出陶渊明对司马德文的担忧—虽然他谦恭逊位,后也难逃刘裕的魔掌,他注定要被刘裕杀死。这四句诗紧接前文,交代晋宋易代和司马德文的惨死,进一步点出主题。

13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36、读山海经·其十

137、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138、《怀古田舍》:《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附于《桃花源记》之后的一首五言诗,诗与记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复之感。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

139、出自《饮酒•其五》

140、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141、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142、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唐宋两代,是我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143、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144、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145、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146、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147、《归园田居其一》

148、《乞食》:《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六句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全诗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149、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150、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151、出自《饮酒•其七》

152、与殷晋安别

153、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154、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陶渊明的诗虽然以平淡自然为主调,但是他仍有豪迈雄健的一面,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称之为“金刚怒目式”。

155、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青松在严寒中展现出生机勃勃。

156、“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157、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158、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159、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160、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161、《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162、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163、三、陶渊明的豁达

164、陶渊明〔魏晋〕

165、《饮酒》其七

166、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167、下面四句中“诸梁”指沈诸梁,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将。“芊胜”应该做“芈胜”。芈胜是楚国王族,他的父亲太子建在郑国遇害,他想报仇,楚国的令尹子西不从,他就杀了子西,将楚惠王赶出国境,自立为楚王。沈诸梁闻知后就率领军队攻打芈胜,芈胜战败自杀,楚惠王得以复位。袁行霈注,“以楚国之内乱暗喻晋朝内讧,至于具体所指难以确定”(袁行霈《陶渊明诗》)。

168、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169、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170、到秋月朗照,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

171、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172、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173、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174、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175、文章图片5

17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77、文章图片8

178、《归园田居·其三》

17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80、《饮酒》:《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18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182、文章图片9

183、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18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85、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186、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187、陶渊明便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典型,于是不少人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对政治完全持淡然态度。其实不然,陶渊明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其政治观念的诗文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他的《述酒》便是一例。其诗曰:

188、《归园田居》其一

189、第一首:

190、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191、《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近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192、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19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94、晋宋易代之际,处于政治旋涡的士族文人对儒家经学产生疑惑,转而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精神寄托,崇尚自然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佛教也成为诸多文人的灵魂避难所,万事皆空之论盛行。此外,一些不满现实的文人则在看透官场黑暗后选择归隐田园、躬耕自食,并在此过程中探索生命的真谛。

195、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平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196、《杂诗·其一》

197、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198、《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199、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200、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201、陶潜引出这个典故,更是在责骂刘裕连已经逊位的司马德文都要杀害,更见陶渊明之悲愤。而据《宋书·武帝本纪》载,晋恭帝被害后,刘裕“三朝率百僚举哀于朝堂,一依魏明帝服山阳公故事”。此正如赵翼所指出的,刘裕杀害恭帝后,制造了恭帝善终、自己为恭帝举哀的骗局,以期瞒天过海。陶渊明此二句诗,揭露了刘裕杀害恭帝的真相,同时即是揭穿了刘裕假仁慈的骗局,以昭明于天下后世。

202、文章图片3

203、《归园田居其三》

204、出自《归去来兮辞》

205、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206、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0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08、文章图片6

209、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10、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陶渊明的诗四句小学

211、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21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13、元好问论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此诗可见其对友人情谊的质朴,而凝字练句可谓真淳:“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行云流水、潇洒自然!如此为诗,可谓绝唱。

214、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215、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216、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同奇峰,千姿百态。

21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18、下面四句中,“素砾”是白色的小石子,比喻王敦、苏峻等犯上作乱的奸邪。“南岳”指代东晋政权。山上的云就是东晋王朝的祥瑞之云。也就是说,东晋王朝从开国之日起,就不断发生奸邪篡逆叛乱之事,国势一天比一天衰落。刘裕在义熙二年(406)十月被封为豫章郡公,“豫章”在这里就是指代刘裕。

219、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220、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221、文章图片7

222、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223、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224、七、陶渊明的旨趣:

225、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22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27、陶渊明魏晋

228、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高的诗人之一。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平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

2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30、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231、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232、文章图片2

233、《有会而作》

23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35、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