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充读书的故事114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30 09:16:28

一、王充读书的故事

1、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论衡》一书。

2、可没过多久,屠夫邻居发现了这个洞,就跑过来责问。

3、(3)《东观记》曰:“歆守皋长,有报父仇贼自出,歆召囚诣閤,曰:‘欲自受其辞。’既入,解械饮食,便发遣,遂弃官亡命,逢赦出,由是乡里服其高义。”(《后汉书·张禹传》李贤注引(16))

4、(159)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第1111页。

5、王充读书专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所以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记住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够背诵某些精彩的章节。但是,家庭穷困,买不起很多书,为了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王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6、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7、(37)(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第2457页。

8、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9、王充的一生贫困。在他的一生共写了四部书:一部是因为痛恨世俗而写的讽刺世俗的书;一部是忧伤朝政而写的有关政务的书;一部是痛感流行的伪书俗文太多虚妄而写的《论衡》;还有一部是晚年写的有关养性的书。可惜的是,除了《论衡》,其他三部全失传了。

10、耽读玩市,寓目囊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东汉学者王充沉迷于读书,他常到洛阳街市的书铺去看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

11、张衡虽然后来在政治上并不顺利,但是,他的这些科学发明和实验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12、(96)(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89页。

13、东汉王充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多少?

14、相较于前两种辩护意见,此论的洞见在于指出著书者有“因近取譬以自解”的权利,它以《自纪篇》内在叙述逻辑为依据,推拟作者立言时之情景,表面看来是颇具说服力的。遵照其推演逻辑,人们很容易得出下述结论:既然生活在东汉中后期的王符可以用“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而鲋贪暴;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宜诛,鲋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是”(59)自我辩护,那么对连“引俗论以驳俗论”(熊伯龙《无何集·读论衡说》语)(60)都已运用得驾轻就熟的王充而言,说出“鲧恶禹圣,叟顽舜神”又有何不可呢?论者又怎么能以此便断定王充有“矜己辱先”倾向呢?

15、因为当初的投入,他对中国文学的表达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记得,曹雪芹描写贾宝玉时用“鼻如悬胆,睛若秋波”,鼻子像把苦胆拎起来,饱满,如今已经不时兴了,人们更喜欢尖的,那种修饰过的鼻子。

16、他给我们大的启发是:

17、由于家庭贫寒,在重视门第出生的东汉时代,这会使他仕途坎坷,而且也给他的学术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虽然他出身贫寒,但他自幼聪明好学六岁开始识字,八岁入馆读书,听老师讲解《论语》《尚书》,一天能背诵1000多字。由于他品学兼优,大约在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到京师洛阳的太学里深造。王充到太学的时间,大约在建武二十年。当时,班固的父亲班彪在太学里讲学,王充虚心地向班彪学习,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他经常在课余时间找别的书来读。

18、(3)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后汉书·赵咨传(132)》)

19、王充在洛阳的太学里学习了几年,看到当时政治很腐败。他不想做官,回到家乡去了。后来他虽然在县里和郡里做过像秘书一类的工作,但是时间都不很长。王充的同乡曾经极力向章帝刘炟推荐他,说他的学问跟孟子和司马迁一样好。章帝也有意想请王充去做官,可是王充推说有病,不肯去,他情愿在家里写书。

20、从王充求学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三点:(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2)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于是博览群书精通了诸家的学说。(3)王充之所以成就过人,与其虽家贫但十分好学,有机会就读书分不开。在今天我们求学环境比之王充好得多,我们更应该勤奋学习,刻苦读书,只有如此,才会学有所成。

二、从王充读书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他跑到厨房里拿来了一大块劈柴,放在床上,将头枕在劈柴上面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带棱带角的劈柴,将后脑勺的皮肉压了一条深深的印痕,他在睡梦中略微翻动了一下身子,便觉得脑袋疼痛难忍,惊醒过来,于是一跃而起,又重新继续他的工作了。

2、行文至此,我们要进一步讨论一下谢承书《王充传》、范晔《后汉书·王充传》所载充“少孤(127),乡里称孝”的可信性问题。徐复观先生说王充根本缺乏“对父母生我的感恩报德之念”、“重知识不重伦理道德”,因而不可能有“乡里称孝”的事情(128),周桂钿先生则针锋相对地指出,王充少年时的思想未必与成年后一致(129)。为便于说明我们对此事的看法,兹略自变量条材料于下:

3、他在家中,门框上、窗户上、墙壁上,都放着刀和笔,历经30年的时间,在60岁的时候,终于写成了天下“奇书”——《论衡》。此书共85篇,20多万字,“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4、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5、(45)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第816页。

6、(40)邵毅平《论衡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7页。

7、马雅可夫斯募对待工作从来就是这样勤奋、顽强、坚忍的。一九一五年的春夏季节,他住在芬斯基海湾库阿卡拉的别墅里,创作一首长诗。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库阿卡拉海岸上来了,这里有许多又圆又滑的大石头从水里露出来。人们看见他站在这些大石头上,从这一块走到那一块,有时停下脚步,吸几口烟。然后又迈步走着,时而放慢脚步,时而又加快脚步,时而眉心紧皱;时而又显得悠闲轻松。就这样连续三个、四个、五个钟头,不住地吟咏着,挑选着需要的字眼,组成合适的诗句。想出儿行诗来以后,就把它写在香烟盒子上,或者干脆记在心里,再往下“搜索枯肠”,继续工作。

8、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妇,已饿得走不动了,赶紧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9、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爱读书名人的故事20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10、(116)(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五第1731页。

11、(49)(汉)班固《汉书》卷九第4014页。

12、(125)(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第1779页。

13、(30)(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六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918页。

14、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苦读书的名人故事篇2童第周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15、指导:泸州市邻玉小学校李文梅

16、(6)汝南范滂,……父字叔矩……郡举至孝……兄忧不行。司徒……贪树于有礼,谓孟博:“家公区区,欲辟大臣,宜令邑人廉荐之。”孟博厉声曰:“老夫年尊,绝意世事;又海内清高,当路非一。”退而告人:“子嗣欲德我,我不受也。”子嗣亦以恨,遂不得辟。……谨按:《礼》:“父为士,子为天子。”武王建有周之号,谥大王、王季,言王业肇于此矣。越裳重九译,献白雉,周公荐陈祖庙,曰:“先人之德。”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春秋》之义,“因其可褒而褒之”。……凡在他姓,尚宜褒之,况于父乎?……抗爽言以拒厚旨,抑所生以为己高,忍能厉然独享其荣……此罪人也。……范滂吾无取焉耳。(《风俗通义·十反(108)》)

17、(152)参看李浩《新世纪中国文化研究如何三面应战——德克·卜德晚年讲稿的启示》,《江汉学术》2016年第3期。

18、音频:七一学校曾薇(老师)

19、(论语·故事)16《石敬瑭卖土求荣》

20、(5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法)罗杰·夏蒂埃著,马胜利译《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布尔迪厄与夏蒂埃对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

三、王充有什么故事

1、(123)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第144页。

2、(56)(日)沟口雄三著,孙歌译《关于历史叙述的意图与客观性问题》,载《中国的冲击》,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2219页。

3、(94)如果要做一类比的话,王充应当属于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抱持宿命论的、悲观主义的、经验主义的“刚性的”、“硬心肠的”哲学家,见(美)詹姆斯著,刘将译《实用主义:科学革命的结构》,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美)詹姆斯·菲泽著;丁三东等译《西方哲学史(第7版)》,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86页。

4、感悟:贾逵的家庭贫困,但他能用借来的笔墨把偷学的内容记录下来,反复温习,不明白的地方主动请教别人。经过努力,终学有所成。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要珍惜时间,要效仿贾逵的学习精神,克服一切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把刑期当学期,不懈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就会对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5、(9)王基……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三国志·王基传(138)》)

6、针对王充所言,刘知幾《史通·序传》评论道:

7、(16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第956页。

8、小主播:霍玥汐(广中实校)

9、高士其从小就用功读书,他的学习成绩,年年都是班级里好的,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个好学生。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爱读书名人的故事,欢迎阅读!爱读书名人的故事1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10、等到芭蕉长大后,怀素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他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名人读书故事10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张广厚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由于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张广厚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11、——人与自然,王充的《奇怪篇》中讲人都是由父母生的,帝王也不例外。对史书记载的夏帝的祖先是其母吃草而生,商帝的祖先是其母吞燕蛋而生,汉高帝刘邦是其母和龙交合而生,东汉光武帝刘秀是生而室内有光等等,给予了驳斥,“圣人更禀气于天”,乃是“虚妄之言”。

12、据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青年诗人阿谢也夫回忆,当时“他跟谁也不说话,免得分心注意别的事情。他上别墅去住,在那里独自住了三个月。他感到自己在这个巨大的主题面前负有重大的责任。”

13、(134)(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五第1760页。

14、东汉思想家王充是古今公认的特异之士,围绕其生平,有许多聚讼纷纭的话题,本文所论即是其一。据谢承、范晔二人《后汉书》王充本传记载,王充“少孤,乡里称孝”这本是正史人物传记中极为常见的叙述,却在后世饱受质疑。就管见所及,现存文献中较早对王充的孝道践行提出异议的是唐人刘知幾,其依据是《论衡·自纪篇》中的这段话:

15、汉章帝继续他父亲的做法,想方设法地加强思想统治。建初四年(公元79年),他亲自在白虎观召开了一次儒生大会,讨论对《诗》、《书》、《易》、《礼》、《春秋》等五种儒家经典的不同看法,后由他亲自裁决,判定谁讲得对,谁讲得不对,规定以后所有讲学的人,都必须按照他认为对的意见去讲。他把自虎观会议的记录,交给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兼文学家班固去整理,写成一本题为《自虎通义》的书。

16、(66)“桓氏稽可,谲出君山”的释义详见马宗霍《论衡校读笺识》,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94页。

17、(130)(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二第886页。

18、请转发让更多小朋友学习。

19、(160)黄云生《王充评论》亦认为“谢承《后汉书》及范史王充传所载仲任‘乡里称孝’之言,缺乏积极之证据,难于断定确有其事”,三信出版社1975年版,第158页。

20、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四、王充这样的读书故事

1、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2、如今,他拥抱新的读书方式,在电子屏幕前领读。事实上,使用新的读书方式来阅读的人,并不在少数。截至2020年2月,抖音上读书短视频数量为973万个,累计播放量超2255亿;今日头条上读书内容为1864万条,总阅读量超5701亿。

3、“权宜”说平议:兼及《论衡》的“抑先扬己”建构

4、勤奋刻苦的马雅可夫斯基,一生中成就卓著。斯大林曾经赞扬他说:“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而且现在还是我们苏维埃时代优秀、有才华的诗人。”苦读书的名人故事篇5美国十八世纪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5、——人的生死,王充的《自然篇》中讲生,即“天地合气,万物门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讲死,即“死而精气灭”,强调“人活一口气”的道理。

6、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7、(132)(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三第1313页。

8、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9、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0、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且夫妇不故生子,以知天地不故生人也

11、(亲爱的孩子,“百班共读经典.公益点亮梦想”《智慧故事》和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满含哲理的智慧故事,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12、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13、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后来回到家乡,退隐传授知识。

14、(100)(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第1779页。

15、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16、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洛阳,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街上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所以王充对各家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17、(39)见徐道邻《王充论》,载项维新,刘福增主编《中国哲学思想论集·两汉魏晋隋唐篇》,牧童出版社1976年版,第173页;吕兆厂《王充生平和思想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20页。案:或明或暗因袭这两种说法的文章很多,兹不一一赘举。

18、店员叹了口气,说:“可怜的孩子。”说着,她便去书架上拿了小伯尔喜爱的《格林童话》。

19、前两名勇士挥舞着弓箭,大声说:“忘记那个懦夫!就算死在战场上,我们也要当勇敢的人。”

20、王充写的《论衡》这部书中,像这一类破除迷信、宣传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是很多的。《论衡》这部书,可以说是公元1世纪时候一盏智慧之光的明灯,它的光芒刺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

五、王充读书的故事简短

1、“我有,阿姨你看。”说着,他把小铁罐高高地举了起来,摇了摇,铁罐里的硬币发出清脆的响声。

2、(89)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第993页。

3、王充全然不顾田婴听孟尝君所对后“善其言”且不以其微贱而“使文主家,待宾客”的行动,津津乐道于“俗父”、“雅子”之判和“雅俗异材,举措殊操”之别,与他对待父祖的态度是一致的。王充的上述表现与他一贯喜欢通过与他人比较以凸显“异于众人的我”(82)的言说旨趣甚为契合,玩伴、同窗、同僚、上级甚至是未曾谋面的当代名人都曾成为王充贬抑与嘲笑的对象;至于何以父母亦在比对之列,徐复观先生认为“乃因为在王充思想中,根本没有孝的观念”,他的证据是《物势篇》中的这段话:

4、《论语》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儒学经典,也是儿童国学启蒙的必读选本。通过孩子的诵读,加上故事的解析,让孩子在诵读的基础上真正地理解语句的内涵。

5、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6、“就算杀了我,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勇士大声说。

7、③彬彬:有光彩的意思,还有彬蔚、彬炳等词,这里指文和质都得到彰显,都可观。

8、(论语·故事)11《梁颢言而有信》

9、上学路上,他又经过那个面包坊。一阵阵的奶油面包香味直扑鼻孔,他使劲地咽着口水。

10、苏秦锥刺股苦读孙敬『头悬梁』沈约破庙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厉归真画虎入虎山刘勰偷读定林寺司马光警枕砺勤铁杵磨成针陈寿燎发读书孙康雪地夜读张衡刨根问底陆羽牛背练字欧阳修虚心请教李颙自学成材李贺作诗张方平借书苦读郑板桥学画屈原与『读书洞』路温舒苦读成长王充就读书市李固千里拜师车胤『囊萤照读』孙思邈勤学成名医徐光启从小爱科学李渔勤于思考李煜学画做仆人王羲之练字江泌月下读书徐旷自学成材高适题诗改学贾岛苦『推敲』白居易勤学不倦狄仁杰埋头读书岳飞冬练三九袁子才勤学苦练詹天佑制作小机器李铉开窗苦学吴昂牛棚读书宋濂百里投名师林则徐苦读苏颋马棚读书文与可画竹左思以勤补拙李密牛角挂书贾逵隔篱就读

11、备战期中高考来溢米轻松学

12、前两名勇士听了,立刻收拾好弓箭,准备骑马出发。

13、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14、据《辞海》所记:他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15、王充的代表作品《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分析万物的异同,解释人们的疑惑,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

16、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后当上了宰相。

17、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18、(145)《后汉书·王充传》李贤注引《袁山松书》云“充幼聪朗。诣太学,观天子临辟雍,作《六儒论》”(第1629页),据《后汉书·明帝纪》“(永平二年)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2页)云云,知王氏永平二年尚在洛阳。案:长期游学在汉代并不罕见,不得据此疑《袁山松书》。

19、除此之外,他还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进而求得扎实的学问。爱读书名人的故事11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20、这些都需要顽强的意志才能完成和坚持下去,他以身作则地向那个时代和周围的人群证明“我们需要坚强的青年,身体和意志都坚强的青年”。

1、(32)(汉)班固《汉书》卷九第4150页。

2、就这样,王充闹市读书,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他回到家乡,隐居下来教书。在市里担任过秘书长,因为多次劝谏长官,意见不合离去。

3、(26)(清)赵翼著,栾保群、吕宗力校点《陔余丛考》卷一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页。

4、他说:“齐先生,你好不懂道理!不错,这都是些假画。你要明白,凡是大画家没有不被别人造假的。造假的人越多,说明他的名气越大;无名之辈,谁也不造他的假画,再说,我这些画卖的便宜。有钱的人,还是买您的真画,您又何必生气呢?这番话竟使齐老先生怒气全消,闭口无言。”爱读书名人的故事6新书买回来了,我们都会很爱惜地翻阅,甚至还有人为它包上个封面。可是,一些名人居然有毁书的怪癖。英国化学家戴维看书时,常常把书页撕下来看,看后又扔了。这使他的学生们大为震惊,而他轻描淡写地说道,这样看方便,再说,我一生没有时间把任何一本书读两遍,也不打算读两遍。

5、(论语·故事)20《林则徐禁烟》

6、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

7、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劳动之后,长诗完成了。当马雅可夫斯基在群众中朗诵之后,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报纸当时是这样报道的:“大厅里挤满了人。长诗博得整个大厅的热烈鼓掌。开始讨论时,许多同志都说,这是歌颂列宁的作品中的有力的一篇。绝大多数发言者都不谋而合地一致认为:这部长诗完全是我们的。马雅可夫斯基写了这首长诗,是做了一件无产阶级的大事。”

8、(论语·故事)22《颜回输冠》

9、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10、(6)安丘男子毌丘长与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亡,安丘追踪于胶东得之。祐呼长谓曰:“子母见辱,人情所耻。然孝子忿必虑难,动不累亲。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长以械自系,曰:“国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虽加哀矜,恩无所施。”……因投缳而死。(《后汉书·吴祐传(19)》)

11、那年月,《红楼梦》是禁书,古人认为读禁书是人生大的乐趣,他从没接触过这样的作品,“你的情感,你对文学的所有喜欢,都从书里获得满足。”读到黛玉死去,宝玉出家,窗外已是北风呼啸。他抱着书,感觉文学这东西像炸弹一样在他心里炸开。

12、(133)(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五第1748页。

13、古代名人读书故事简短:欧阳修借阅典籍

14、马未都喜欢陶瓷,《中国陶瓷史》厚厚的一本书,他几乎知道每一页大概讲的是什么。书上没标价钱,“学者对先贤创造的文化有一种尊敬,写上钱就不尊重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