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昌龄的诗作118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14 12:34:22

一、王昌龄的诗作

1、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2、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3、忽见野外杨柳青青春意浓,真后悔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4、前两句诗为什么那么悲楚?诗人可用的语言很多,而选用这两句说明了什么?“寒雨”、“连江”、“夜”,“平明送客”、“楚山孤”没有一个阳光与高兴的词,诗人想表达什么?那就是由这些词而共同烘托出的“孤独、寒冷、雨夜、黎明前的黑暗”这样一个生活与生存的环境,其实更是心理环境,而后面两句,只是想说明一下,告诉朋友们,我在这挺好的,心还是那个心,我还是那个我。

5、明代学者李攀龙说: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

6、明⽉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7、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算是王昌龄有名的一句了)

8、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

9、一个明媚的春日,一个闺中少妇精心妆扮之后,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又惆怅起来。悔不该叫丈夫去边疆从军,建功封侯。这是诗表面上所写的,如果你只读到了这样的理解,证明能读懂文字了。

10、唐玄宗开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岁,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学道。

1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愁。

12、仗剑⾏千⾥,微躯敢⼀⾔。

13、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14、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15、《塞下曲·饮马渡秋水》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16、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

17、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18、塞下曲四首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入塞寒:一作复入塞。共尘沙:一作向沙场。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其三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9、在盛唐诗坛,王昌龄名气不如李白响亮,可他留下的诗作,却流传至今,让人一再吟咏。

20、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二、王昌龄的诗作有哪些

1、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2、从军行(xing)(其四)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3、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岁。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是年有《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之作。“山阴崔少府”即崔国辅。

4、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5、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6、无奈、无奈!写入诗书承载。

7、全诗昂扬又回味无穷,对名将的渴慕,对边境安宁的渴求溢于笔端。

8、他能写昂扬的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9、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10、点击标题下蓝字“九和庄书法茶”关注

11、一个明媚的春日,一个闺中少妇精心妆扮之后,登上高楼。

12、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3、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14、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15、关于王昌龄的诗有如下:

16、《从军行》唐朝·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愁。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

17、而自从及第之后,便开始有了“闺怨”与“送别”诗,说明诗人从理想的少年开始步入社会,这个社会给他的不仅是仕途与希望,更多的是无奈的存与留,或是无情的别与离,所以后期诗人写了更多的“闺怨”与“送别”诗,诗中的他才是社会中的他,生活中的他,也是变化与成长中的他。

18、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9、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三、王昌龄的诗作诗梦著作有什么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3、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4、唐代著名的边塞大诗人王昌龄诗歌造诣极高,成就斐然,史称其为诗坛“七绝圣手”,他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被选进中学课本的著名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不行,诗中写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简洁明了,脍炙人口,感人至深,表明了作者不因境遇不顺而改变志向和气节的决心态度。

5、从其经历上看,几乎及第同年就“被贬”,其前后又有多达四次的“因事而贬”的经历,由此得之,其世途之艰辛,生活之不易,仕途真的不是王昌龄的仕途,此其二悲也。

6、全诗读起来没有任何的悲情感,只有满腔的豪情。

7、《送柴侍御》唐朝·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8、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10、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11、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14、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江宁”,698-757年)。生于山西太原。曾居嵩山学道。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博学宏词科。先后任汜水县尉、江宁县(今南京)县丞、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等职。善写场面雄阔的边塞诗,被称为“七绝圣手”等,写有《出塞》、《从军行》等诗,与李白、王维等人交往深厚。至德二年,被闾丘晓所杀。

15、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6、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王昌龄具代表性的10首诗,包括边塞、送别、闺怨体等:

17、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咏的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这首诗通篇写春宫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

18、所以,你读后两句充满希望,我读着早已遍体鳞伤,王昌龄的内心世界,不知有谁能读懂!他的一生也许就是此诗的前两句,是真实的独白,后面的留给读者思考!所以此诗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

19、后,看一首送别诗,其实王昌龄的送别诗里有一句名篇“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十分高调与大气,也就是说诗人的内心不仅只有凄凉和哀怨,也有美好和希望,只是他们的比例不同,而此处,我的写作目的不同。

20、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四、王昌龄的诗作品

1、虽然被贬谪在外,在凄寒孤寂中,我依然坚守一颗纯粹之心。

2、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3、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4、但是,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5、《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6、幽怨的宫怨诗:《春宫曲》

7、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8、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这首诗表面是描述了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的过程,没有考证到写作无时间。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意思看似很平淡,其实不是,因为诗人写的根本不是表面上的事,而是看着别人得到宠幸时的无尽渴望与无奈。

10、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其清新活泼,自然明朗。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

11、(232595530)

12、从前四句的怀念旧时战况到后四句的感慨,我们不难看到诗人的感叹“那么一场做大的战斗,都不敢说意气高,只有足下尘土埋没古今,堆堆白骨无人过问,散乱的弃于蒿草中”,其实诗的高潮在后两句,用十个字表达了无尽“战殇”:黄尘足今古——今古都归于尘,一切都是过程与徒劳;白骨乱蓬蒿——努力终归于白骨,无人问津,战争与谁用?

13、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14、开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岁,约在是年前后,客河东并州、潞州。

15、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6、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17、忽然,也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又惆怅起来。悔不该叫丈夫去边疆从军,建功封侯。

18、故有词为证(本人写的):

19、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20、《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五、王昌龄的诗作题目

1、从军行(xing)(其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愁。

2、开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三十六岁,当年四月,在长安参加宴会,有《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

3、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

4、从军行(xing)(其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5、天上微月,江上孤舟,两岸黑黝黝的枫林,流浪的乐人,把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6、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即使你走得再远,我们依然能共对同一轮明月,又怎么说我们隔得远呢?

7、在任何时候都一样,有人受宠,也就意味着有人失宠,受宠的人有多风光,失宠的人,就有多失意。诗文中写作咏的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其实“昨夜”两字已说明与汉无关,只是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幽怨凄绝。

8、《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9、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时。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此时,他仍是一个贬官。

10、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11、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

12、从军行(xing)(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13、望月不仅是美的,其中更蕴含着人生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14、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15、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16、译文: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17、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装扮之后兴高采烈登上翠楼。

18、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19、慷慨的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四》

20、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1、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轮⾼。

2、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3、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4、《从军行》作者王昌龄。诗作背景: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作为边塞诗人,王昌龄懂边塞的将士,也懂思念将士的思妇。

6、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7、绝妙的宫怨诗:《长信怨》

8、有趣、生动,让孩子更博学。

9、《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10、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11、《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

12、《春夜喜雨》杜甫|(诗词赏析)

13、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

14、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岁约在是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其著名之边塞诗,大约作于此时。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斗志昂扬,慷慨澎湃,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激励无数人为了国家而征战沙场的昂扬精神。

16、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7、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一句坚定的自白,他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可见其坚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