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兼爱有关的名言警句【106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03 11:42:47

兼爱有关的名言警句

1、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

2、【释义】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墨家主张兼爱。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墨子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3、仁者,只能是上下级中的上级才能实行,是一种给予,同级间实行就成了私心(一位男士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一位血缘无关的女士,你猜他图什么呢);

4、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庄子·列御寇》

5、【释义】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

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7、关于言行一致的名言有:

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9、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埤雅》。甘:甜。这两句大意是:甜瓜的蒂却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任何事物的优点和缺陷都是同时存在的,而的无缺是没有的,这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对性。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世界,而不致陷入化、片面性。

10、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11、【释义】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12、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13、与儒家格言逻辑不同,墨家兼爱是一个很系统的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理论。墨家把其中正向的关系分成了三个方面,爱,利,施。而儒家直接把爱定义为施,所以儒家施不过来,爱不过来…………墨家认为,爱一个人就是要对他有利,但不一定要施予,而对一个人施予不见得对这个人有利。这其中的关系很复杂,但爱的核心是对这个人有利。所以才有了那句“兼相爱,交相利”。

14、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虑:计谋。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15、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16、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17、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

18、庄周,战国哲学家庄子《庄子·山木》

19、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东周·战国名言语录

20、孔子出身贵族,身处春秋礼乐,代表的是传统制度,是士大夫阶级。孔子一生都在谋求“出世从政”,在既存的制度框架里建设礼乐兴盛的理想国。他是周文王的铁杆粉丝,称颂周文王为“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他的一生就在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伦理道德,仁爱是孔子实现以上主张的手段。简单来说,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等级的爱,有远近亲疏之分的爱。

2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22、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23、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集注·喻志》

24、墨子是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其主张兼爱非攻。留下了大量的名言名句,上面这一句就表达了其兼爱的思想本质。

25、关于这方面,儒家在墨家面前,仿佛无知的幼儿。

26、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无条件平等的爱.用佛教的话说就是无我相,无人相的爱,虽然墨家还不是宗教,但墨子的思想却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宗教情怀.

27、儒家以仁为体,以礼为用;墨家以義为体以格物为用(墨子反讽儒家“述而不作”,而以作为用的主要是公输家与墨家,但墨家更重科学,因此借大学中“格物”代之,民科!与诸位同学共习之)。

2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29、【释义】君子不用水来当镜子,而是拿别人来当镜子。用水当镜子可以看到的是容貌,用人当镜子则可以知道吉凶对错。

3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兼爱有关的名言警句

31、孔子代表的儒家中心观念是“仁爱”,墨子代表的是墨家中心观念是“兼爱”。表面上看都是讲“爱”讲“奉献精神”,但其精髓是有所区别的:

32、【释义】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也不会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也不值得和他交游。

33、“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兼爱”一说,初见于《墨子》。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

34、言不信者,行不果。口言之,身必行之。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亲士》竭:尽,完。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35、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东周·战国名人名言

36、仁者是说就像父母、祖辈呵护孩子一样呵护之,以满足人、事的期望;義者是说像兄弟一样,公平公正、同心协力,以成梦想。

37、解析:一件事情都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不要去操持其他的事情;一物也不明白,就不要追求博闻广记。

38、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战国·墨子《墨子·大取》。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39、墨子主张兼爱;用途是行世,方法人道合一;理念是以人为本(墨子讲“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夫是夫,妻是妻”皆平等);作用是平等博爱。

40、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41、无论给它调上些什么油酱,我都不愿把我令天说过的话吃下去。

42、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43、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离娄下》

4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45、《墨子》

46、孔子主张是仁义;用途是入世,方法是知行合一;理念是学而时习(学是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智慧),时是天时,习是实习实践,意思就是学道选择适合的时机去传道,体现的是知行合一);用途是世界大同(世界大同是包容,不要求一致,道不同不相为谋,和而不同)。仁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的是学道、传道授业、解惑,孔子的伦理的道德思想是君臣有尊卑,长幼有秩序。

4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8、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4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50、墨子爱人若爱其身的意思是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别人,这是墨子兼爱的主张,他针对儒家

51、孔丘八的“仁”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施舍。这种仁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而是一种不平等的赦免。墨子的兼爱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博爱”的意思。其境界不是孔丘八的“仁“所能比的。

52、【释义】好弓难以拉开,然而可以射得高射得深;良马难以驾御,然而可以负重行远。

53、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5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5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56、《素书—原始章》中说: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義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57、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58、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59、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60、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子《墨子·兼爱中》

兼爱有关的名言警句

6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2、三者都是要去关爱别人,但孔子的仁爱,是以爱自已为前提,然后将这种爱一层一层扩展出去,爱自已的亲人,爱周围的人,然后爱所有的人以到万物。因而是符合现世社会的人的感情与实际的。

63、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尽心上》

6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东周·战国名言语录

65、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66、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67、墨子的名言有:

68、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昌盛久安。

69、战国历史: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严重且持久的时代之一。

70、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7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72、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

73、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墨子

74、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75、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

76、博爱,爱人如已,同样是要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却广博的爱,超越了是非,但后来的基督徒们的博爱却没有超越宗教本身,只爱基督徒,别的宗教都被视为异端.所以美国人的民主,只有美国人能享有,美国人的爱只博给美国人,却不能给苦难的伊拉克人.

77、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劝学》

78、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79、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80、再说说仁爱。仁,亲也。而对仁的理解,墨家和儒家也不同,儒家认为是人与人关系的亲近,所以就有了亲亲为大的思想。儒家仁爱,就是亲近的人爱,不亲近的可以不爱,这就造成结党营私,裙带关系等等。而墨家认为亲是人与人思想和身体的亲近,所以墨家的仁爱,又叫体爱,是接近包容,了解对方理解对方,上位者要到人民内部去,才能了解人民需要,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两家对仁的理解不同。

81、兼相爱,交相利。

82、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大略》

83、仁,以父子之爱扩充而去。有个根本。自然而然过渡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兼爱,别人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那这就等于没有父亲。所以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无父之人,岂非禽兽?可曾有自己的亲生父亲不去爱,而去爱陌生人的?可曾有对待陌生人如亲生父亲一般的?由此可知墨子的兼爱违背正常伦理和人性本然,容易造出极端案例。但墨子的心是好的,可是这种学术的流弊很厉害,所以孟子痛斥之,以其学术流弊而斥也。

84、评论中那些说孔子代表阶级的、说儒家无所作为的、说儒家迂腐封建的,这些人大概率没有读过孔孟之书,但凡读过的也不能下如此评语。圣门学术之义理精微实非他派所能比拟。

85、墨子出身农民,,生活在战国乱世,他代表的是劳动人民,工匠阶级,他所谋求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处在乱世,他作为劳动人民体会深的就是物质的缺乏,所以他站在“礼乐”这种精神文明的对立面。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无论三教九流都敞开怀抱。墨子认为一切矛盾纷争的原因皆因为“不相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爱不均。爱自己的国家比爱他人的国家多,就去攻击别国,将喜爱之物掠夺来自己的国家。所以如果人人都大爱天下众生,那也再也无纷争。

86、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意思是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87、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88、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89、原文: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90、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兼爱有关的名言警句

91、一、爱的对象不同:孔子代表的儒家的爱是“别爱”(有差别的爱),儒家代表的是家道中落的士大夫上层阶级,孔子提倡“仁”的意思是“爱人”,前提要名副其实。即先认清你的宗亲关系里的亲疏关系,然后“亲其所亲”,主张有差别的爱。墨子代表的墨家的爱是“兼爱”(一视同仁的爱)。墨子代表的墨家的爱是“兼爱”(一视同仁的爱),墨家代表的是下层阶级的游侠,像金庸武侠小说里的行走江湖的武林高手,“重情义轻财权”,墨家的门徒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口号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墨子的爱是“兼爱”,主张打破亲疏厚薄的宗亲关系,显示出一视同仁的博爱。

92、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孔子曰: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可见圣人对于发表言论重视。不管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事怕望文生义,凭空武断。根本不去了解就依照表面意思去下结论,虽然会有一大批同样只会跟风不会思考的人点赞簇拥,但只是徒增笑耳!

93、——〔战国〕《墨子·兼爱下》

94、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95、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非儒下》。这两句大意是:官吏放弃管理就会发生动乱,农事抓得不紧,误了农时就会带来贫穷。这两句用于论述吏治和农事对国家治乱有重要影响,强调要搞好吏治,抓紧农事。

96、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行:实践。为:是。这两句大意是:士人虽说要有学问,但是,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重要的,是根本所在。此句以直言其事的手法阐明学问付诸实践的重要性。这里强调以实践能力作为检验士人有无真才实学的标准,这种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人眼中,学问虽然重要,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就不能算学到了真本领。这种观念就是传统的“知行”观。这种强调知行统一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反对本本主义,克服教条主义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97、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9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99、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修身》

100、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01、里的“爱人若爱其身”告诉我们,要像关爱自己一样去关爱别人。

102、——〔苏〕高尔基《论剧本》

103、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104、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偶然作》

105、——〔英〕莎士比亚《无事生非》

106、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