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的谜底是什么
1、猴照镜子——得意忘形
2、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3、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
4、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5、河马打哈欠——好大的嘴
6、陕北之北的榆林地区文化厚重,语言丰富,譬如,今天的普通话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而榆林地区仍保存古汉语入声调值,说明古汉语在榆林地区影响之深远。本文所论榆林地区谚语和歇后语在民间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值得研讨。
7、三日阳升观,四日高车头——死仰。阳升观、高车头,都是攸县的小地名。死仰,老是这么逛的意思。形容无所事事,老是在这两个地方逛来逛去。
8、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9、出处:肖英俊《山村风雨》九:“老柱头,你别往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就你呀,我还真不服劲呢!不信咱俩就来比试比试!”
10、►龙云——陕北文化研究的
11、人心隔肚皮——没法猜
12、知县跌粪坑————赃(脏)官
13、老太太喝稀粥——无耻(齿)下流
14、红军来了老百姓还走——除非发癫。发癫,即发疯,神经有毛病。
15、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6、娘死爷不在——一身无挂碍。
17、鸭子过河——片儿(汤)趟
18、兔子跟着月亮走————沾光不浅
19、裁缝掉了剪子——只顾尺(吃)
20、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奸(尖)对奸(尖)
二、歇后语,隔着门缝看人
1、解释:从一条缝隙里向外望,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东西,形容人眼光短浅,不知道世界广阔。
2、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3、家雀头装碟子——光摆嘴
4、木头眼镜——看不透
5、鸾山人造纸——替鬼爬世界。鸾山,是攸县的一个山区,盛产土纸。土纸多用于打钱纸,祭祖、朝神时焚烧。所以说是替鬼办事。
6、吹火筒——两头受气。形容处境不好,上下受气。
7、猪头抹黄连————苦恼(脑)
8、坐电梯上楼————不怕(爬)
9、(破喇叭)——吹不响
10、穿烂衫衣过垅——你知我知。
11、界市乃几捡狗屎——用手捻。捡狗屎,用手去抓,形容办事用功。
12、《人民日报》1916:“如果出一点问题,就一下子把人看扁了,甚至落井下石,以后谁还敢闯、敢干?”
13、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14、鼻涕朝嘴里流——顺理;
15、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
16、茅厕栏子里刮旋风——欢了那些擦腚纸
17、借过厅屋借火落——全心蛮大。厅屋,即大厅,火落,指餐厅。借了这,又借那,有得寸进尺的意思。全心,指孪心。
18、舰艇不叫舰艇叫——装丫(鸭)艇
19、黄鼠狼变猫——越变越臊。
20、韭菜炒豆腐——一清二白。
三、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后面一句是什么
1、歇后语: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歇后语:老虎屁股——摸不得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2、牵起不行,骑起倒走——生得贱。牵着你行(hang)不行,骑着你走又倒走,自己不尊重自己,不值。
3、庄稼老汉背木掀————扬长(场)而去
4、门缝是窄窄的,因此不能完全呈现,比喻看不起对方,瞧不起他的.为人处世。
5、死过里婆娘——丈母屋里咯女。
6、谚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7、照相馆改底片————羞(修)人
8、竹竿敲竹筒————空想(响)
9、每天测量体温,并向老师报告。
10、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11、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2、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13、八十岁学郎中——诊鬼。
14、猪鼻子眼里插大蒜——装象。
15、天上掉月光——冒得光好事。
16、红军来了土豪要走——除非上天。红军来了是打土豪的,土豪想逃也逃不了。
17、光棍子说媒——舍己为人
18、关门打狗——跑不了
19、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风趣。
20、死了黄狗——不打铳。打铳的猎人,一般要带猎狗出门。黄狗死了,难道就不打铳了。
四、隔着门缝看人歇后语答案
1、许多年轻人都听不懂这些地道的歇后语了
2、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3、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不无感慨地写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
4、建议我们大班的宝贝们可以尝试背上20句左右的歇后语,培养孩子的幽默语境,让孩子在人群成为集语言和智慧的逗趣小明星!
5、竹篮子打水——一一场空
6、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无法谈(弹)
8、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9、虎口拔牙——胆子大
10、隔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1、鲜花插在牛粪上——不般配;
1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3、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14、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15、扒子手做贼——套起就是。
16、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17、豆腐掉到灰堆里——吹不得,打不得
18、猪八戒甩耙子————不干了;不伺侯(猴)
19、(喇叭佬娶老婆)——自吹
20、兔的尾巴——长不了
五、隔着门缝看人一歇后语
1、石碑上钉钉子——硬碰硬
2、苍蝇叮牛屎——臭味相同
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梁担顶门——大材(才)小用;
5、珠穆朗玛峰上点灯————高招(照);高明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脚踏西瓜皮——溜到那里算那里。
8、歇后语:老虎屁股——摸不得
9、过得三个重阳——才算只猫。专指过门儿媳,要经得起三个年头的历练,才算得是个好媳妇。
10、电线杆子上挂暖瓶——水平(瓶)高
11、隔着门缝吹喇叭 —— 名(鸣)声在外。
12、木匠带枷——自做自受;
13、陕北谚语多为两句以上对称句式,字数相等,内容相似或相对,音韵和谐、质朴自然,也有单句类谚语,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14、窗棂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15、对面坳上吹唢呐——哪里哪。寓意隔得远,形容离成功还远。
16、人情是把介(锯)——一来一去。锯子,攸县念介(gai)。送人礼就像锯子锯木一样,一来一往,到时要复礼。所以民间称“人情往来”、“人情上下”。
17、属螃蟹的————横行霸道
18、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19、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0、解释:门缝的视角有限,能看到的只有一小块的地方。比喻小看或片面地看待别人。
1、瞎子提灯笼——白搭根蜡烛
2、这两句歇后语产生于1932年攸县银坑羊古脑竖起苏维埃政府的旗帜的时候。表白红军深得老百姓欢迎,土豪害怕红军。
3、水到了第三丘——冒搞手。形容事情已经发展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
4、轮到我捡粪——碰到猪濑屎。濑屎,即拉稀。形容人背时,不走运。
5、你能管一个县,我就能管一个公社,别隔着门缝看人。(刘绍棠《年年柳色》六)
6、站到衙背骂老爷——冒得用。形容白费力。
7、叫花子遮火——往怀里扒。叫花子,指乞丐。遮火,烤火取暖的意思。往怀里扒,意思是只顾自己。
8、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
9、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10、打着灯笼上茅房——找屎(死)
11、刘绍棠《青枝绿叶》三:“满囤笑着说:‘你真把我看扁啦!五亩棉花再整治不了,那真对不起每天三顿饱啦。’”
12、钟馗嫁妹————鬼混(婚)
13、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14、黄瓜打锣——切了一爽。用黄瓜当锣锤,敲一下就断一截。形容不合适。
15、(累死了,还有好多,不想了)
16、引证:田汉《乱钟》:“小黄,好稀奇!居然你也注意国家大事,还当你只注意投篮哩。学生己:你真是门缝里看人,把我给看扁了。”
17、麻绳串豆腐——提不起来
18、土地爷放屁——神气
19、做得孝子熟——爷娘死过冒一个。
20、瞎到笼子盖——莫作声。瞎,盖的意思。形容某一言行举止,明明错了,自己遮掩,别作声算了。
1、麻袋里的铁钉——个个想出头
2、►全面了解榆林男人后,你还会爱他吗?
3、►朱小林:镇川干炉的前世今生
4、桓台话版歇后语——动物篇
5、鸡蛋碰石头——自找难看
6、猪八戒照像————自找难堪(看)
7、麻开花——节节高
8、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9、打着灯笼上茅房————找屎(死)
10、茶壶里头下包子——有嘴倒不出来
11、做个大褂丈二宽————大摇(腰)大摆
12、寓意:瞧不起人;小看;低估别人。
13、“隔着门缝看人”的歇后语下一句是“把人看扁了”,比喻瞧不起人,解释是在门缝里看人都是很小的。
14、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15、茶壶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
16、(坐飞机吹喇叭)——响得高
17、雨后送伞——空头子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