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
1、第五个:如若“一”是相对的不存在,“一”是一切;
2、理念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内容。
3、事实上,柏拉图自身也没有能够落实理念,因为他并不清楚存在是什么,他一生所坚持的不过是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区分,并试图将这种区分落实为理念世界与现象界的区分。但问题在于,一旦无法确认存在,那么这种区分的落实就会落空。
4、只要真正的存在者还没有被确认,哲学就不会完成。但我要指出的是,诗学可以确认它,因为诗性存在者就是真正的实体。
5、③巴门尼德关于“存在是不变不动的”以及“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的观点。
6、如此一来,亚里士多德试图用形式与质料的运动来贯通两个世界的努力也就不值一提,因为它跟真正的实体——存在者毫无关系。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设置实体的初衷在于确认巴门尼德的存在者,但结果却背道而驰。
7、实体作为阐释范畴,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亚里士多德试图用实体来确认存在——“是”相应的存在者——“是其所是”者。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设置实体这一范畴的初目的是为了确认巴门尼德的存在者,这是清晰的,但亚里士多德能否实现这一点则是另外一回事。
8、第一个:如若是孤立的“一”,“一”不是一切;
9、也就是说,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你不可能发现真正的实体的影子。
10、(1)理论来源
11、现代人作为主体存在者,完全不可能意识到实体——存在者的存在,那么他们所谓的实体又能是什么呢?
12、当然,苏格拉底之后的古希腊哲学还存在另一条路,就是小苏格拉底学派中的犬儒学派,以及它的继承者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用“把握性印象”确认了自然,而这个自然就是真正的实体——存在者。
13、但由于后来的基督教在阐释它的神学时引入了柏拉图主义,导致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完全被遮蔽了,而也这就是古希腊真正的哲学被遮蔽了,因为实体被遮蔽了。
14、第一点,柏拉图的乌托邦,也就是他的政治观点,这一点在他的《理想国》之中有详尽的描写;第二点,柏拉图哲学的基础和中心——理念论;第三点,灵魂不朽学说,这三点构成了柏拉图的整个哲学学说。
15、第六个:如若“一”是的不存在,“一”不是一切;
16、②理念与事物的关系a理念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是普遍的、的和必然的存在。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它们是个别的、相对的和偶然的。b理念是知识的对象,个别事物是感觉的对象。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17、现代性的思考,首先表现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转向,即认识论的转向。因而,后来的实体事实上变成了认识论意义上的实体,这就进一步背离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者。
18、第三个:如若是和“存在”相结合的“一”,“其他的”是一切;
19、(3)评价柏拉图的“理念论”通过斯多亚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直接影响到教父哲学与基督教哲学,成为托马斯·阿奎那以前基督教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古哲学后期,它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复兴的主要内容之一。受柏拉图哲学影响直接且对柏拉图批判深刻的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虽然柏拉图认识到普遍性的共相对知识的重要性和对哲学研究的意义,但其并未将理念与事物完全分离。
20、②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具体事物“摹仿”数目的观点。
21、由于亚里士多德终确认的实体跟柏拉图的理念有关,那就需要进一步考察柏拉图的理念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提出理念这一概念时,确实受到了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区分的影响,但理念能够落实实体——存在者么?答案是否定的。
22、当然,实体的概念一直存在,但它的异化并没有被注意到。随着现代性的到来,实体也具有了新的意义。
23、在康德那里,基于一种认识论导向,它是“物自体”。又基于一种柏拉图主义在伦理领域的落实,它终以“道德律令”的形式存在。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跟存在者无关。
24、虽然自然这一概念内涵丰富,但在斯多葛学派这里,它就是真正的实体。他们也把自然称为神,这与实体这个概念初在巴门尼德的老师克塞诺芬尼那里出现时是完全一致的。
25、④理念论的派生方式a“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同名的理念。b“摹仿”,造物主根据理念为原型创造具体事物,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26、①内涵“理念”源于苏格拉底关于“是什么”的定义。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为“理念”,“理念”是指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理念是超越个别事物之外且作为其存在根据的实在。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感觉事物是多而理念是一,它作为其自身是永恒不变的、自我完善的整体。
27、④苏格拉底从具体事物背后寻求一般定义的做法。
28、(2)理念论的内容
29、本体论:Ontology(本体论)一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首先使用的。
30、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就在这里,真正的实体事实上被遗忘了。如果我们仍在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来谈论古希腊哲学,终必将一无所获,就像巴门尼德所指出的那样——“这一条路,你什么也学不到”。
如何理解巴门尼德的存在
31、③理念论的具体分析a理念是事物的共相。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是事物的类本质。b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个别事物由于分有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离开理念就没有事物。c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理念是事物的完满的模型,事物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它的理念而成为事物的。d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32、亚里士多德在确认实体的进程中,曾多次转变实体的内涵,但他终确认的实体是纯形式的神。亚里士多德用形式与质料之间的运动,来链接柏拉图的两个世界——理念世界与现象界,而实体——纯形式的神就处于这个运动着的存在链的顶端。
33、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人类感官所能够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并且每种现象都是因为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短暂变动等特征。
34、①赫拉克利特派“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的思想,以及克拉底鲁“语言无法表述事物”的不可知论观点。
35、第四个:如若是孤立的“一”,“其他的”不是一切;
36、第二个:如若是和“存在”相结合的“一”,“一”是一切;
37、第七个:如若“一”是相对的不存在,“其他的”是一切;
38、当然,只要实体存在,它就不可能被彻底遮蔽。无论是德国浪漫派哲学的诗,尼采的超人,还是海德格尔的存在,都跟巴门尼德的存在者息息相关。只是,仍要进一步确认它的知识。
39、⑤“理念世界”分类a自然物的理念,例如石头、马和人的理念,这是低层次的理念。b人造物的理念,例如桌子、椅子和床的理念,它们构成各种人工制品摹仿的原型。c数学意义上的理念,例如方、圆、三角形、大于、小于等。d范畴意义上的理念,例如存在与非存在、静止与运动、同与异等。e道德和审美领域的理念,例如美、勇敢、节制、正义等。f善的理念是高的理念,它是各种理念派生的根据,也是所有理念——以及作为各种理念“摹本”的感性事物——共同追求的高目标。
40、在黑格尔那里,他以主体为实体,将认识论与本体论——形而上学结为一体,终走在了亚里士多德的老路上。
41、第八个:如若“一”是的不存在,“其他的”不是一切。
42、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之上,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且将它们作为自己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的理念可以总结为三点:
43、此词由ont(??ντ)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出希腊文,是on(??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也就是巴门尼德的“存在”。“本体”的研究,在希腊哲学史上有其渊源。从米利都学派开始,希腊早期哲学家就致力于探索组成万有的基本元素——“本原”(希腊文arche,旧译为“始基”)。对此“本原”的研究即成为本体论的先声,而且逐步逼近于对being的探讨。之后的巴门尼德深刻地提出,“是以外便无非是,存在之为存在者必一,这就不会有不存在者存在”。并且认为存在永存不变,仅有思维与之同一,亦仅有思维可以获致此真理;而从感觉得来者仅为意见,从意见的观点看,则有存在和非存在,存在既非一从而有变灭。巴门尼德对being(是,存在)的探讨,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对于被“是者”所分有的“是”,仅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寻,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之中获取;此在超验之域中寻得之“是”,因其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不过,这一点只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才能真有领会,与他同时的希腊哲人或多或少地有所忽略。因而,如原子论者虽然也区分了真理认识和暗昧认识,认识到思维与感觉的不同;但其探寻的“本原”可否由经验获致却极模糊,因而实际上并未能区分超验和经验。而在苏格拉底那些没有终结论的对话中,已破除了经验归纳方法获取真理的可能性;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则鲜明地以超验世界的“理念”为真理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