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郑的名人历史名人
1、历史名人姓郑的有哪些
(1)、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郑氏一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依然熠熠生辉,郑氏家族名人辈出,人才济济。
(2)、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3)、主要名人:宇文泰,宇文护,宇文邕,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等。
(4)、当时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国内强族交讧,兵革频临。子产为政,内修法度,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外应诸侯,周旋于列强之间,卑亢得宜,数以辞令折服强敌,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
(5)、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郑姓历代名人494名,占总名人数的0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五位;郑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31%,排在第十二位;郑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23%,排在第十八位;郑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99%,排在第二十二位。
(6)、郑燮为官,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
(7)、郑桂林仍坚持斗争。为商讨扭转战局之策,1933年11月,郑桂林去天津法租界找吉鸿昌,不幸被秘密逮捕。同年11月20日,在北平被秘密杀害。
(8)、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东,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
(9)、分布:慕容氏的发源地和老家在今内蒙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今江苏省的苏州市,河南省的焦作市温县、开封市,广东省的广州市、高要市等地有分布。
(10)、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11)、郑和(1371年?-1433年? ),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12)、 赵飞燕 (公元前45年—公元前1年),赵氏,号飞燕,《飞燕外传》称其名为赵宜主。本巴郡苍溪谯里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成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
(13)、中华姓氏新排名!你排第几?前五大姓近4亿人
(14)、郑本炎(1918年-1997年),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湖北省孝感大悟县人,建国后历任步兵学校副校长、广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5)、各大姓氏发源地和始祖(很全),快来认祖归宗
(16)、前18年,郑躬率领六十余人,放出囚徒,夺取兵器,攻入四个县,聚众一万人,自号山君。
(17)、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18)、 郑 畋:(825-883),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晚唐宰相,以书生意气破黄巢起义军。今存诗十六首,多七言绝句。
(19)、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20)、着作有《板桥诗钞》丶《板桥词钞》丶《板桥家书》丶《板桥题画》丶《板桥先生印册》等自刻本行世。
2、有哪些姓郑的历史名人
(1)、分布:今四川省泸州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常熟市、昆山市,河南省的三门峡市卢氏县等地均有皇甫氏族人分布。
(2)、部队进关后,于1933年参加了全国闻名的长城保卫战,为保卫长城作出贡献。
(3)、郑 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4)、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
(5)、分布:公孙氏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淄)、扶风郡(今陕西咸阳)。今山东、云南两省还有公孙氏族人分布。
(6)、郑毓秀:政治家、法官、律师,推动法制建设和女权运动。1891年3月20日出生于广州府新安县,1959年12月16日去世。
(7)、关于楼外楼的记述,俞曲园的曾孙子俞平伯写得很多。他回忆:“我曾祖父来往苏、杭两地多年,回家即命人学制醋鱼、响铃儿。醋鱼之外如响铃儿,其制法以豆腐皮卷肉馅,露出两头,长约一寸,略带圆形如铃,用油炸脆了,吃起来哗哗作响,故名‘响铃儿’。儿字重读,杭音也。”
(8)、一个春雨蒙蒙的日子,总理轻车简从步行到燕南寄庐看望盖叫天,让老人十分感动。1960年12月,、陪外宾来杭时,在楼外楼接见了盖叫天,并一起谈论戏曲艺术,这张与总理亲切交谈的照片至今还张挂在百年老店楼外楼中。
(9)、《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10)、1152年,新任同安主簿朱熹上山拜见郑樵,郑樵仅用「豆腐丶白盐丶白姜丶荞头」相待,两人谈诗论文三天三夜;下山时,朱熹的书童对此颇有微词,朱熹却说:「此『四白』乃山珍海味齐全也」。
(11)、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12)、郑观应(1842年—1922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三乡雍陌人。
(13)、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廖廖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
(14)、郑氏族人倡导仁义爱民、尊师重孝、亲友和睦,家族文化经历住了淘沙长河的流转考验,时至今日仍木秀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郑氏祖训微言大义,一字千金,字字珠玉,更是为郑氏族人的齐家修身之良言警句,为郑氏的昌盛发达敦实了基础。
(15)、漫漫历史洪流中,郑氏先祖前辈以其过人的智慧,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及绚丽多彩的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16)、姓氏起源: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子兰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
(17)、同年10月,徐志摩在日记里又记载了与胡适之“楼外楼吃蟹”等事,那时候的楼外楼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楼外楼那一楼一底的旧房子斜斜的对着湖心亭,几张揩抹得发白光的旧桌子,一两个上年纪的老堂倌,活络络的鱼虾,滑齐齐的莼菜,一壶远年陈酒,一碟盐水花生,我每回到西湖往往偷闲独自跑去领略这点子古色古香……”
(18)、郑廷珍:(1893年-1937年)1917年,入冯玉样部,“七七”事变后,多次请缨杀敌,旋奉命率部开赴晋北前线,于1937年9月1日进驻忻县,10月,日军开展向忻口发起猛攻,忻口主阵地之一南怀化落入敌手,形势危急。
(19)、署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宝庆(今邵阳市)知府,山东济东泰武道员,湖广安襄郧兵备道(今湖北之安陆、襄阳、郧阳三地区,当时各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
(20)、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傲骨。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3、历史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1)、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
(2)、1157年,《通志》初稿完成,其中《通志》的「二十略」涉及诸多知识领域,堪称世界上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3)、④、哈尼族改姓郑姓:明朝弘治初年,知府陈晟把《百家姓》中开始两句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氏分别让当地的土司使用,哈尼族从此才有了郑氏。
(4)、主要名人:呼延灼,呼延攸,呼延赞,呼延通等。
(5)、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
(6)、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
(7)、三兄弟中柴荣、赵匡胤先后当了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具雄才大略的皇帝,只可惜38岁英年早逝。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被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取替周朝建宋朝。赵匡胤建宋朝后,郑恩继续追随赵匡胤,为宋朝鞠躬尽瘁,屡立战功。
(8)、是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
(9)、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10)、同行的日本记者给当时在楼外楼前用餐的芥川拍了两张照片,1927年芥川龙之介自杀后,家属将这两张照片捐赠给了东京近代文学馆收藏,照片中他身后的楼外楼只露出店面一角,还可以看见店门里挂着“包办宴席”的广告牌,这是楼外楼收集到的早的店貌历史照片。
(11)、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12)、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
(13)、1928年夏天,鲁迅先生偕夫人许广平从上海到杭州,在西湖休闲游览了四天,这也是这位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一生中一次的“西湖之旅”。
(14)、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15)、生平甚无记载,只知他「为人方直」,不善与人交往,一生写过18种杂剧,其中《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着名。
(16)、郑众-东汉学者郑众(另一人)-汉和帝时的宦官,曾参与诛杀窦宪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人,东汉经学家。
(17)、分布:如今在河北、陕西、北京、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约1万人。
(18)、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19)、同年10月,吉鸿昌、方振武、汤玉麟、郑桂林四部联合,抗日同盟军改为抗日讨棘军。兵分方、吉和汤、郑两路,到长城外抗击日寇。在日蒋围剿下,吉鸿昌失败。
(20)、姓氏来源:源于身份,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4、姓郑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2)、郑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3)、公元前375年,韩国攻占郑国,杀掉郑康公,郑国灭亡。郑国后裔四散各地,为纪念故国,原郑国子民纷纷改姓为郑。其中,桓公15世孙郑鲁带人逃到陈、宋之间,自立为“南里君”,以国为氏,这是早改姓郑的一支。而郑鲁,也就成了郑姓的“受姓先祖”。
(4)、据不完全统计,属鼠的人还有:王用汲(1528),吴三桂(1612),孝恭仁皇后(1660),王韬(1828),(1900),王力(1900),张闻天(1900),孙立人(1900),张幼仪(1900),赵一荻(1912),钱伟长(1912),关山月(1912),启功(1912),黄敬(1912),叶选平(1924),(1924)。
(5)、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6)、还有近超火的表情包:有这么一张“自带音效”的图,一看就想“啊!!!!!!”小编开始看到还误以为是熊,没想到图中动物学名为旱獭,俗称土拨鼠!
(7)、曾整顿田地疆界、沟洫,以利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后又创立按“丘”征“赋”制度,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予以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使郑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
(8)、那次“中国之旅”,芥川龙之介在杭州游览两天,在回国后发表的《江南游记》中用六个章节记述了西湖的观览,其中整整一个章节是讲在楼外楼用午餐时的情形。那时的楼外楼和西湖间只隔了一条窄窄的小石子路,在楼间搭建了一个大凉棚,芥川就坐在凉棚下:“我们的桌子摆放在枝叶繁茂的槐树下。脚下不远便是波光粼粼的西湖。……水边有三个穿蓝色衣服的中国人,一个在冲洗一只拔光了毛的鸡,一个在洗旧棉衣,一个则在稍远的柳荫下悠然垂钓。”看到楼外楼前闲适的风情,让芥川想起了《水浒传》里的石碣村,他喜欢《水浒传》,甚至能背出其中一百零八将的姓名,“晚春时节的石碣村,树阴处日影婆娑。阮小二在树阴下专心垂钓,阮小五将鸡冲洗好后,走进家中去取厨刀……”
(9)、郑吉(?-前49年),字号不详,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西汉将领、外交家,东汉太尉郑弘从祖。
(10)、郑三生少将,(1916年-1990年),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江西省石城县小松镇人。建国后历任军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新疆军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1)、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12)、姓氏起源:司马是一个官职,西周时始调。后来,程伯休父官至司马,周宣王允许他以官职为姓,于是就有了司马氏。其它国家如春秋宋国、晋国等都有司马,以司马为姓。
(13)、分布:今云南省的昆明市、通海县,江苏省的南京市凓水区、宜兴市、句容市、浙江省的杭州市、丽水市、等地,均有端木氏族人分布。
(14)、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抗日救国会请战,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一军团第四十八路军司令(后为第五路抗日义勇军司令)接受委任后,在辽西组织了万人抗日队伍,转战于热辽一带,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
(15)、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16)、他牺牲后,家乡立少愚乡,树少愚碑,并年年纪念不息。1981年11月27日渠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7)、郁达夫喜欢呼朋唤友到酒楼饮吟,友人周黎庵在《忆郁达夫》中写道:“那时达夫不过三十六七岁,一袭缊袍,伫立在西子湖畔一家酒楼门前。”这家酒楼就是楼外楼,郁达夫喜欢去的。1935年,一个绵绵细雨的夏日,郁达夫在楼外楼凭栏望湖,酒酣之际,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乙亥夏日楼外楼坐雨》: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18)、要说到早红遍全球的大IP形象当然要属诞生于1928年11月18日的大耳朵米奇老鼠(英文名称:MickeyMouse)啦。
(19)、郑智勇(1851至1935年):广东省潮安县凤塘镇淇园乡人,乳名义丰,族名礼裕,“智勇”这个名字是孙中山1908年起赠的,他老年时自号海涛。
(20)、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5、郑这个姓的历史名人
(1)、姓氏起源:源于上古伏羲氏,属于以自然现象为氏。伏羲裔孙其族人世代执掌东方青阳令。他的后代子孙遂以东方命姓,称东方氏。
(2)、郑吉(?―公元前49年),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郑吉去世后,赐谥号为缪侯。
(3)、 发源于河南,昌盛在浙闽台的郑姓,是中国著名大姓,是一个名人辈出、事业辉煌的家族。主要人物有:战国水利家郑国;西汉大臣郑吉;东汉经学家郑兴、郑众、郑玄;北魏书法家郑道昭;唐朝画家郑虔,诗人郑谷,任宰相者九人郑惜、郑殉瑜、郑余庆、郑纲、郑覃、郑朗、郑从谠、郑畋、郑延昌,大长和国国君郑买嗣;南宋史学家郑樵;元朝戏曲家郑光祖、郑廷玉;明朝航海家郑和(原姓马,名文和,小字三保,回族);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清朝书画家兼文学家郑燮,物理学家郑复光;民国电影编剧、导演郑正秋,词人郑文绰,吉林省政府主席郑洞国;当代林学家郑万钧,历史学家郑天挺,作曲家郑律成,作家兼史学家郑振铎,词曲研究家郑骞,电影导演郑君里。
(4)、子产墓位于新郑市西南17公里陉山顶上,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50米。据《新郑县志》载:“子产墓累石为方坟,东有庙”。
(5)、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6)、(放到你圈子里,家人们感激你对家族的支持)
(7)、郑元畅、郑中基、郑伊健、郑健乐、郑则仕、郑嘉颖、郑少秋、郑浩南、郑京浩、郑俊浩、郑允浩、郑智化、郑昊等等。
(8)、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9)、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
(10)、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
(11)、郑买嗣,又名郑昶,大长和国建立者,郑回七世孙。897年他以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南诏圣明文武皇帝隆舜。
(12)、郑作民(1902-1940):抗日战争阵亡将领。新田高山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淞沪抗战后,以战功晋升为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