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简介10字怎么写(精选好句128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6 07:08:01

刘禹锡简介10字

1、刘禹锡生平简介10字

(1)、竹枝词带水连山,漫漫秋思,不问白云不问客;

(2)、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3)、刘禹锡却毫不抱怨,面对窗外的江景,题写对联一副,“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不仅安心住下读书作文,还在这期间写下《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了他面对艰难的达观精神。

(4)、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走出四川,开始全国游历,结交名士。

(5)、昔日王导、谢灵运这些豪门望族堂前栖息的燕子,如今却飞入寻常百姓之家。暗喻世道变化之大,连燕子也不能幸免。

(6)、摔倒在地的人想爬起来,一定会呼叫而请求别人拯救;生病的人想着早点好起来,一定会呻吟着而求医生救治。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汉族,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杜甫杜甫

(9)、此诗一出祸事至呀,大家都是文化人,你这是指桃骂我们呀。你用千树桃花,喻指那些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10)、在诗才上的声明远播,随后受到当时著名的诗僧皎然和灵澈的熏陶指点(对小小年纪的刘禹锡可以说是荣耀倍至啦)。

(11)、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12)、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16) 

(13)、 48 | 69 | 80 | 105 | 106 | 124 | 125 | 140 | 141

(14)、拳毛:卷曲的毛。战马思念着边塞的草,连身上的毛也不住地抖动;大雕渴望着广阔的天空,困倦的双眼也顿时睁开了。诗句写出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仍想有所作为的奋发精神。

(15)、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16)、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代表作《离骚》《天问》《九歌》。

(17)、此时的刘禹锡政治热情可谓是极其高涨呀,和他的一生好基友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18)、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19)、纵览三首诗,作者虽然都是用的同一个曲名,写的却不是一个情景。第一首黄河的壮观以及源远流长,强调的是一个“自天涯”。第二首描写的是淘金的千难万苦,突出的是一个“辛苦”。后一首状写黄河两岸的风光之美,烘托出一个“渡却”。

(20)、则天顺圣皇后长安二年(702年),受陷害,冤死狱中,享年44岁。

2、刘禹锡简介10字怎么写

(1)、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刘禹锡刘禹锡

(2)、小山真解语,明月自安心,倩悠悠流水琴弦,桃花作侣;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二):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二十二岁中进士,顺宗永贞元年,三十三岁时与柳宗元等辅佐王叔文革新朝政,失败后,被贬朗州、连州等地,任地方官二十余年,晚年被召回朝,官终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的诗沉着隐练,风格自然,格律精切。他的散文,接受韩柳古文运动的观点,具有精练深刻、耐人寻味的特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重要的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

(5)、(唐诗十二讲)浩然:唐玄宗为何拒绝他——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相》

(6)、《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21) 

(7)、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8)、---------END---------

(9)、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谪,开启了23年的贬谪生涯,在被贬夔州时期,还创造了“竹枝词”。

(10)、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贽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长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17) 

(11)、代表作品: 《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12)、可是艳羡完精神世界的富足后,那么现实苦逼的生活环境,每天还是都要面对的啦,那么一代诗豪至此的原因是什么呢?且慢,让我给各位慢慢道来也。

(13)、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14)、没有那些嘈杂的音乐声来扰乱我的听觉,没有那些公事文书来劳累我的身体。

(15)、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16)、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17)、东风缓缓而来,陌上桑前轻过,诗经旧雨,人事初眉。

(18)、“诗鬼”李贺,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19)、紧接着的“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与开篇两句一样,都是景象壮阔,气势磅礴。即在今夜的明月下,暑气开始退去,天空一片明净。迎接而来的是澄明的秋色,清丽的万物。“九霄”,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说法,且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这里主要便是天空的意思。

(20)、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3、刘禹锡简介10字左右

(1)、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诗歌崇尚精练含蓄,继承讽刺传统,采用寓言托物手法写政治讽刺诗,形象逼真。

(2)、如果你对孟郊有点生疏了,那么看看这两句诗,是不是能帮助你唤醒对孟郊的记忆呢?

(3)、169 | 170| 171| 172| 173 | 174

(4)、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大,专题论文征引丰富,气势雄健;短小精焊的杂文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具有现实针对性。

(5)、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6)、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赐金还乡”。

(7)、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自言汉代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8)、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9)、“诗仙”李白,太有名,《妖猫传》里的唐玄宗甚至说“李白,大唐有了你,才真的了不起。”

(10)、各位见到这些文字当不会陌生的,教科书里都学过的,是的,它就是刘禹锡《陋室铭》里的词句,想来对刘大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非凡的文采很是艳羡吧。

(11)、诗人已逝,但其历经磨难而志不衰的精神却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奋进者。

(12)、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1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唐代刘禹锡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15)、一篇《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名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高宗也连连称赞。

(16)、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

(17)、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18)、刘禹锡(772-842年,中唐-晚唐: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19)、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20)、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孟郊任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同年突发暴病,病故,享年64岁。

4、刘禹锡简介10字以内

(1)、842年,享年七十一岁的刘禹锡病卒于洛阳,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于今郑州荥阳。

(2)、贺知章是很幸福的一位诗人,官做的好,后寿终正寝,86岁解甲归田还作出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千古名作。

(3)、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4)、虽然这是电影里的一句杜撰,但是足见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5)、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6)、白居易是处于唐代的中晚期,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进入繁镇割据的战乱年代,在他75年的生命之中,皇帝换了8个,有的皇帝只做了不到一年。

(7)、李白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唐玄宗时代,早年是武则天,晚年是安史之乱后的唐肃宗。

(8)、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0)、 20 | 21 | 22 | 23 | 24 | 27 | 28 | 29 

(11)、✦丝竹:泛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指官府文书。

(12)、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3)、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可以说“没有被贬过的诗人不是好官员”啊~

(14)、 101 | 103 | 104 | 144 | 145 | 146 | 147 

(15)、贾岛(779—843年,中唐-晚唐: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16)、到了第二个阶段,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也吃够了无数的苦头,终于明白了一些基本道理。世上无难事,但都要苦功夫,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要指望上帝扔个救生圈。唯有历经各种险滩暗礁,才能奔向遥远的地方,搏击辽阔的海洋,驰骋广袤的天地。

(17)、刘禹锡也是与白居易、元稹、贾岛、柳宗元、韩愈等同时期的伟大诗人。

(18)、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19)、按出生先后顺序排列为:王勃(650-676年)陈子昂(659-702年)贺知章(659-744年)王维(701-761年)李白(701-762年)杜甫(712-770年)孟郊(751-814年)刘禹锡(772-842年)白居易(772-846年)贾岛(779—843年李贺(790-816年)王维(701-761年,盛唐:武则天、唐玄宗、唐肃宗)

(20)、这还得了,整死他,于是乎,因此诗刘禹锡再次被贬外放,连州刺史你去享受吧。随后就是接连贬谪呀,821年,刘禹锡被贬迁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824年,再贬迁和州(今安徽和县)通判。

5、刘禹锡简介字什么号什么

(1)、刘禹锡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原籍江苏彭城人(徐州),著名作品有《乌衣巷》《陋室铭》《汉寿城春望》。

(2)、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

(3)、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4)、竹枝词唱巴楚民风,乌衣巷嘲王谢荣华,风帆迎落拓,击水乘船踏浪中流。

(5)、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6)、孟郊(751-814年,中唐: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

(7)、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杜工部草堂诗话》: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22) 

(9)、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10)、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11)、青苔长上台阶,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呈现青色。

(12)、刘禹锡,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13)、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

(1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15)、但刘禹锡这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却重在“玩月”上,也就是着意于描绘八月十五日夜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不过虽然只是咏月,刘禹锡这首诗也是一首名作。除了诗后富于的哲理性内涵发人深思外,诗开篇的气势亦令人眼前一亮,可谓气吞山河,响彻古今。明末清初冯舒更是在《瀛奎律髓汇评》中评价此诗:“首二句压倒一世”。

(1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7)、这是一间陋室,只有我住了才使美好的德行远闻。

(18)、无论是“九霄”,还是“万景”,它都说明了刘禹锡所描绘的景象之辽阔。而中秋月能使如此辽阔的景象“净”、“清”,便也就说明了其气势的磅礴。接下来的“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亦是如此,即明月的光彩让满天繁星都甘心相让,更是让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可见这里是具体描写了中秋月的皓洁明丽。

(19)、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此诗让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0)、但是唐代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而每一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皇帝,不同的政治、社会格局。

(1)、✦馨(xīn):能散布到远处的香气。✦德馨:品德美好。《书·君陈》:“明德唯馨。”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3)、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4)、至德二年(757年),唐军平复叛乱,王维因被俘期间写过怀念李氏大唐的诗词,被新人皇帝唐肃宗赦免,仅官降。

(5)、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结束被贬生涯,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6)、其实我们再仔细品味,这三首诗组合在一起,恰好表示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少年、中年和老年。在第一个阶段,我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但也同样懵懂无知、盲目自大。自以为可以上九天揽月,幻想去银河会见牛郎织女,这是一种理想,也是想一步登天不切实的愿望。

(7)、刘禹锡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从高处跌落,没有像一般的文人那样,从此萎靡不振,而是不甘沉沦,有其诗为证:

(8)、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16) 

(9)、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

(10)、生平何以叙,朗州司马,金陵过客,江潮只助月箫吹。

(11)、没有那些嘈杂的音乐声来扰乱我的听觉,没有那些公事文书来劳累我的身体。

(12)、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进士登第。

(13)、 60 | 61|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166| 167| 168 |

(14)、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15)、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

(16)、灯前冷去酒樽欢,思量永夜他乡,而今感慨人间瘦,从此消磨梦里难。

(17)、这种政治斗争失败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结果是,皇帝让位,王叔文赐死,王伾素在被贬后病亡(不是只有鬼才会知道是真病死还是假病死的)。

(18)、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

(19)、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20)、(郦波教授美唐诗十二讲)趣远:名扬日本的“中国诗仙”—储光羲《咏山泉》

(1)、白居易(772-846年,中唐晚期: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2)、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

(3)、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行至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4)、但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了,任何的改革都会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会受到反抗和阻挠的,终成功与否就看哪方的实力坚强和长久了。

(5)、唐代中晚期的诗人,真是命运不济,贾岛与白居易差不多同时期的,都是经历了8位皇帝。

(6)、刘禹锡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8)、裴度出任宰相,在他的大力举荐,刘禹锡被认命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