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出处
1、《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课本P32阅读感悟)
(2)、见到善行,就唯恐自己不能做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像将手深入热水中一样,迅速拿开。这句话常用来告诫人们,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3)、(解读)出自清朝诗人黄遵宪的作品《赠梁任父同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4)、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第十三》中,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
(5)、(解读)这句出自《增广贤文》,告诉我们要学习用"爱语"结善缘,很多时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
(6)、将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将邪恶的人放置一边,这样人民便会服从。将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将正直无私的人放置一旁,人民就不会服从。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多的文化名著。
(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4)、本诗为戚继光年轻时所写,他当时知道敌寇当前,写下此诗,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敌人的坚决。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15)、雨的语言是丰富的,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述那个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冰湖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有人的刹那间。
(1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9)、1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2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解释
(1)、“人心齐,泰山移”(P12教材探究与分享)
(2)、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3)、(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 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5)、套用也包括套进自己的句子中。就是只有引号,引号之外别的什么标点都没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
(6)、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7)、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篇第二》。
(8)、(解读)出自诗词《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解读:一九二九年初,湘赣两省军阀何键、鲁涤平联手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一月十四日,率红军主力下山,意图将敌军引离井冈山。离山后红军在赣南数战不利,直至二月十一日,得以在大柏地歼赣军刘士毅二个团,才打破危局。这是赣南、闽西的红军根据地创建之始。这首词是重经大柏地时所作。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在这里解读为民族复兴的愿望原来越近,回望历史,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成就得自豪感。
(9)、(4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马说》
(10)、(49)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11)、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
(12)、(82) 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外国寓言
(1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4)、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孟德斯鸠
(15)、(36) 微风起于青萍之末——宋玉《风赋》原句为: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16)、(5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7)、(3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8)、(解读)出自《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良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解释:民生问题是所有人民的幸福基础,推动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
(19)、(解读)出自2009年7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在处置乌鲁木齐5事件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作出重要的部署,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这是民心所向,不可违逆。此后总书记在多个场合继续阐明这一民族团结发展的论断。解释:人民向往安定的生活谋划发展,百姓思考怎么治理得到幸福。
(20)、(9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饮冰室集》。
3、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出处摘抄
(1)、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解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6)、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7)、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中国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今属河北省)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10)、(解读)出自周文王姬昌《周易》。释义: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的前进。
(1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d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d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是行政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2)、 ——《周易·系辞上》
(13)、这句话一直被理解为“毫无根据”的意思,其实却是恰恰相反!
(1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名言警句鼓励自己的100句名言警句29句关于惜时的名言警句论语警句_有关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6)、翻译就是天地造人,只要有一个人那就有这个人该做的事情;人活在世上,活着一天就要尽一天自己的义务。就是说人生下来就有天职,每个人都被安排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所以要恪尽本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勤勤恳恳,努力过好每一天而不要偷懒。
(1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 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9)、(69) 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20)、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出自论语的名言警句有什么
(1)、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2)、(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3)、 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又称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有历史记载的对联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上联后一个字仄声,下联后一个字平声。
(4)、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志存高远,乐在其中,即便身居陋巷,衣食简朴,又有何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5)、(解读)出自《论语·里仁》。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6)、北宋初期,教化不兴,风俗偷薄,当时的科举制度崇尚声律浮华,以诗赋取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苟趋禄利"、轻"教化"、重"取土"的风气,且各地又没有建立学校。为了培养真正合格的致治之才,胡瑗认为必须建立"敦尚行实"的学校,这种"立学教人"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8)、“寸寸河山寸寸金”诗人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叠音词“寸寸”深化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
(11)、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傅”通“附”附着,靠近。(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1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卫风 淇奥)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的名言警句集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实践表明,把古诗词等名言警句放进作文中,在形式上,不光是带引号和冒号的原因,大体有以下五种形式。
(16)、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7)、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9)、(6)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孟子》,为“熊掌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与鱼两者不可兼得”句的概括简化。
(20)、如果写成如下的样式就不是援引了: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d营私。
5、论语里面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2)、(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解读)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6)、(22)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
(7)、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P70阅读感悟)
(11)、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利:使……锋利。
(12)、“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戚继光”
(13)、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15)、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16)、(52) 浅处无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8)、如果有人说你“愚不可及”,先别生气哦!因为这句话不是坏话!
(1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0)、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1)、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2)、(28) 以戈止戈,终不得息——《中阿含经》
(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6)、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部古典文集和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86)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
(9)、(68) 咬定青山不放松——清·郑板桥
(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2)、“侉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诗人希望有人来力挽狂澜,来收拾破碎的山河。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4)、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5)、(84)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7)、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8)、《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解读)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4)、(解读)出自《礼记·礼运》,在政治上的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儒家思想中美好的大同社会。
(5)、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6)、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7)、(解读)“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8)、10(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9)、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的皮毛介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
(10)、(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解读)翻译:我知道在远处,倭寇居住的小岛就漂浮在那天边;因此我不敢忘记那些无耻的倭贼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要立志抗倭,不辜负自己的珍贵年华。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习才会大有长进。
(1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