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失败的真正原因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3 10:08:47

胡雪岩失败的真正原因

1、如此一来,胡雪岩手中生丝的成本便一直居高不下,偏偏欧美发生了金融危机,对生丝的需求量锐减。上海生丝主要出口国家法国,生丝进口量下降了53%,而另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丝绸进口量也减少了46%。

2、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一台机器一天的生产量,相当于同样时间内,30名工人持续劳动所产生的效益。然而,纵使机器生产的效率奇高,胡雪岩为了维护江南养蚕人家的生计,依旧坚持手工生产,并且拒绝了人们让他低价收购蚕农们蚕茧和生丝的建议。

3、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化,对胡雪岩的生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时,胡雪岩的老对手盛宣怀突然出手,令胡雪岩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4、胡雪岩死前他的钱庄,和丝绸生意遭到李鸿章的生意代表盛宣怀与西方商人的联合打压彻底破产,在李鸿章的控告胡瞒报利率大赚朝庭银子,慈禧太后大怒,官府全力打压胡雪岩的生意,胡一贫如洗,凄惨,凄凉。

5、古语有云:福兮祸之所伏。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坍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胡雪岩虽为商人,但他的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开钱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创办胡庆余堂,为西征筹借洋款,恢复因战事而终止的牛车,为百姓、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6、原来,胡雪岩为人素来宽厚,他曾以个人名义,向汇丰银行等外资机构借来的上千万两银子,用作左宗棠历年行军打仗的军费。按惯例,这笔钱本该每年由上海道台收集各省协饷后,转交给胡雪岩来还款。但上海道台邵友濂却在胡雪岩生意重创的节骨眼上,拖欠协饷。要说这事对胡雪岩也不算个事儿,凭借多年与外商银行打交道的情面,胡雪岩想要让外商银行同意晚几天还款,也不是什么难事。

7、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导致胡雪岩资金链断裂的,还有号称“洞庭山帮”的席正甫。此人是清朝金融买办的缔造者,他为汇丰银行工作。胡雪岩陷入的是国外金融资本势力和国内金融买办势力的内外夹击,其失败在战略上早已无可挽回。

8、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己名利双收、事业有成的人,却在几天之内垮掉了,他的事业也随之走到了尽头。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野心过大,急于扩充,出现决策性失误,试图垄断江浙生丝生意出口从而激怒洋商,生丝销不动使钱庄因缺乏流动资金而被挤兑,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公济典当、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闭。但导致胡生意失败的另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敌人的打击。

9、无处买丝的洋商,惊慌之下只得找胡雪岩谈判,提出加价1000万两白银,收购胡雪岩手中的生丝。胡雪岩见洋商求上门来,哪肯轻易松口,他当即告诉洋商,想买生丝可以,但要加价1200万两。

10、一场人为制造的挤兑潮就此爆发,胡雪岩无计可施,急忙发电报向左宗棠求援,可盛宣怀却令人扣下这份重要电报,待到左宗棠知晓此事,前来救援时,早已无力回天了。

11、只可叹,并非每个人都是王有龄。胡雪岩的宽厚,反倒纵然钱庄里的小人卖主求荣,也让老对手盛宣怀不断做大,终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

12、胡雪岩与洋商斗法的时代,恰是工业革命后,西方纺织业大发展的时代。英、美等国先后建立了机器缫丝厂,通过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3、作为左宗棠的密友,自然也是政敌李鸿章打击的对象。李鸿章设计让阜康银行产生挤兑风波,使其破产,后清庭介入,胡雪岩被抄家,1885年胡雪岩安然离世。

14、胡雪岩个人生活极度奢靡,风流成性,先后娶了十二位姨太太,号称东楼十二钗。为姨太太们建娇楼,整日沉迷于温柔乡。

15、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支持盛宣怀的李鸿章,与支持胡雪岩的左宗棠曾因为“海防”、“疆防”之争,在朝堂上闹得不可开交。李鸿章一怒之下,决定扳倒左宗棠,而作为左宗棠“钱袋子”的胡雪岩,就成了李鸿章集团的首要打击目标。

16、眼光局限

17、提起胡雪岩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红顶商人,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首先要对这个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全面的去评价他。

18、表面上看,胡雪岩的失败是因为经营生丝生意出现了问题,可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源于胡雪岩自身的弱点。

19、胡光墉(1823年—1885年),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白手起家清道光三年(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湖里村,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胡雪岩12岁那年,父亲病逝。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亦官亦商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岁的胡雪岩结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挪借钱庄银票500两银钱,帮王有龄补实官位(此故事来自高阳小说,有专家指出历史上王有龄并非因胡雪岩的五百两白银的资助而起家,此为小说家杜撰而已,因此有待考证),事发,被赶出钱庄。清咸丰元年(1851年),王有龄奉旨署理湖州知府一职,不久后调任杭州知府。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扶助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湖丝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接着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药店,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将药店快速发展起来。清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37岁时,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感恩图报,鼎力相助胡氏的“阜康钱庄”。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钩,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是年底,杭州城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胡氏顿失依靠。左宗棠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清同治元年(1862年),胡雪岩获得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赖,被委任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使阜康钱庄大获其利,也由此走上官商之路。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化、绍兴等地。清同治三年(1864年),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已超过千万。太平军消灭后,胡雪岩的银号开进杭州,专门为左宗棠筹办军饷和军火。依靠湘军的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二十余处,同时兼营药材、丝茶,开办了至今仍在营业的胡庆余堂中药店,操纵江浙商业,资金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协办船政清同治五年(1866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在福州开办“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国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就在船厂刚刚动工不久,时逢西北事起,朝廷突然下令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赴任之前,一面向朝廷推荐江西巡府沈葆桢任船政大臣,一面又竭力推荐胡雪岩协助料理船政的一切具体事务。清同治八年(1869年)秋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成功。这艘轮船从马尾试航一直行驶到达天津港,当人们看到中国自己制造的轮船时,万众欢腾,盛况空前,连洋人也深感惊奇。清同治十年(1871年)初,“镇海”号兵轮又下水成功。远在边陲的左宗棠得知这些消息,特别写信给胡雪岩:“闽局各事日见精进,轮船无须外国匠师,此是好消息……阁下创议之功伟矣。见在学徒匠日见精进,美不胜收,驾驶之人亦易选择,去海之害,收海之利,此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贫弱而富强,实基于此。”功成名就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11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调兵遣将,准备发兵新疆。带兵打仗需要粮食。左给胡致信,请胡向上海滩的外国银行借款,解西征军燃眉之急。当时借外债很难,连恭亲王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但胡雪岩非同一般,朝廷办不成的事他办成了。他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出面借外债1870万两白银,解决了西征军的经费问题。胡还给西征将士送了“诸葛行军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药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虞。左宗棠赞曰:“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清光绪二年(1876年)胡庆余堂今景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清光绪三年(1877年),胡雪岩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总局”,是中国近代史上早的一所官办轻工企业。清光绪四年(1878年),55岁的胡雪岩成立“胡庆余堂”药号,正式营业。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清光绪五年(1880年),胡庆余堂资本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南北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惨然离世清光绪七年(1881年),胡雪岩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回天之力。清光绪九年(1883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

20、除了低估洋商的实力外,胡雪岩自身眼光的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失败。

21、另一方面,胡雪岩忽略了国际市场对国内大宗商品的影响,缺乏相应的风险预案,导致其在市场剧变后无力应对,只能止损离场。

22、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顺天府尹毕道远等上《阜康商号关闭现将号伙讯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银号倒闭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让时为闽浙总督的何璟、浙江巡抚刘秉璋密查胡雪岩资产,以备抵债。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谕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查访,清廷大概获知胡雪岩欠款及资产情形,谕旨中“亏欠公项及各处存款为数甚巨”、“有典当二十余处,分设各省;买丝若干包,值银数百万两”可以说就是查访结果。由“买丝若干包”可知,胡雪岩确实在破产前购买了大量生丝。清光绪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紧清理。左宗棠确实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向清廷奏报。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23、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安徽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幼时家境贫寒,在钱庄里当学徒,因勤劳踏实转为正式伙计,在这一时期认识了患难之交王有龄。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王有龄前途不凡,资助其进京买官。后在何桂清的推荐下到浙江巡抚门下做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际后念其知遇之恩,资助其开办阜康号钱庄。随着生意的越做越大,除了钱庄胡雪岩还开了很多店铺。

24、同时他也是左宗棠和李鸿章派系之争的牺牲品,李鸿章知道左宗棠之所以能收复新疆、建船厂、购买军火等等都是有胡雪岩在帮着他出资出力,所以就有了“倒左先倒胡”的事实。

25、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清政府向外国银行的时候向朝廷多报了利息,后东窗事发,弥补不及。同时他也是左宗棠和李鸿章派系之争的牺牲品,李鸿章知道左宗棠之所以能收复新疆、建船厂、购买军火等等都是有胡雪岩在帮着他出资出力,所以就有了“倒左先倒胡”的事实。李鸿章的人捏着胡雪岩的把柄不放,造谣搞垮了他的生丝行业和钱庄生意,后左宗棠去世,慈禧迫于舆论也是下令逮捕胡雪岩,当命令到达杭州时胡雪岩已先一天去世。后只落得倾家荡产,郁郁而终…但他在生命的后还是设法安置了自己的家人,并主要是保全了他倾尽毕生心血的胡庆余堂。胡雪岩之所以被称为“商圣”被后人敬仰学习,主要是他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为后人留下了“真无二价”的胡庆余堂。百家讲坛讲胡雪岩的启示讲的很好,还有高阳著的红顶商人胡雪岩都是研究学习胡雪岩传奇人生的好途径。

26、这场中外大商战,终以胡雪岩落败收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胡雪岩在商业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让他轻信自己在与洋商打交道时也能占尽便宜,殊不知洋商的背后都有财团支持,胡雪岩相当于以一己之力,与整个西方财团抗衡,其难度可想而知。

27、洋商听后,一时颇为犹豫。胡雪岩的要价实在太高,洋商不禁想找找其他门路,看看是否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生丝。更为重要的是,洋商担心一旦答应了胡雪岩的要价,今后生丝的定价权便全由胡雪岩掌控了,这是洋商无法接受的事情。

28、直接逼死胡雪的还是他的老对手盛宣怀。这位清末官员,本是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更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创造了11项“”: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但不得不提的是,他用阴险卑鄙的手段活生生地逼死了胡雪岩。

29、一代巨商胡雪岩,就这么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据野史记载,胡雪岩在贫病交加中含恨离世时,一直在喊着“勿近白虎”,谆谆告诫子孙后代不要再经商。

30、胡雪岩叱咤商场的时候,广施善具,设粥厂、善堂、修古刹,著名的是创办了胡庆余堂号,药品用于受灾的民众。

胡雪岩失败的真正原因

31、通过分析胡雪岩的举动,盛宣怀认为胡雪岩手中是真的没钱了。于是,他立刻再次向各洋行、官员、商贾们宣布,胡雪岩即将破产,号召大家一起去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取款。

32、深知李鸿章心思的盛宣怀,便在胡雪岩因“斗丝”遭难时,以李鸿章的名义给上海道台邵友濂发电报,令他缓发本应给胡雪岩的协饷。

33、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清政府向外国银行的时候向朝廷多报了利息,后东窗事发,弥补不及。

34、与此同时,盛宣怀还收买了胡雪岩钱庄上的伙计,令他打探胡雪岩的一举一动,因此当胡雪岩从各地钱庄调集银两时,盛宣怀第一时间就掌握了内幕。

35、其实,胡雪岩一败涂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胡雪岩太过宽厚。当初胡雪岩靠着资助王有龄起家,这让他终身都秉持着“做好人,有好报”的信念,无论对钱庄伙计还是生意伙伴,处处留有一丝情面。

36、胡雪岩前半生呼风唤雨,生意红红火火,又是国家二品官员,风头一时无两,但是他因为得罪了政界的人,加上个人生意决策失误,到晚年一片凄凉,在凄苦的生活折磨下他黯然离世,是自己去世的。

37、胡雪岩经商期间正好是庚申之变,处变不惊趁机搭上军界这条线,大量的募兵费用存于阜康钱庄,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胡雪岩的另一个贵人就是左宗棠,在其支持下迅速崛起。左宗棠调人浙江巡抚时,胡雪岩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的粮草问题,得到左宗棠的赏识和重任。1866年左宗棠出征新疆,胡雪岩为助其西征,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为保住新疆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亦商亦官的身份,不仅有利于和官府打交道也利于和洋人交往,为自己的商业帝国创造便利。

38、胡雪岩前半生呼风唤雨,生意红红火火,又是国家二品官员,风头一时无两,但是他因为得罪了政界的人,加上个人生意决策失误,到晚年一片凄凉,在凄苦的生活折磨下他黯然离世,详解如下:

39、可盛宣怀岂能让胡雪岩缓过这口气来,他当即派人找到汇丰等外商银行,通知他们胡雪岩即将破产,让外商银行加紧催款。

40、胡雪岩破产后,把所有的姨太太都叫到跟前,每人给了几百银子,让她们另找归宿。同时他也把债主们划了三个等级,有权的、当官的为一等----这些人得罪不起,生活过得贫困的,每月只有几银子的---为三等,三等债主也是每月一定要的。后来就是二等了,他们的银子每月一百两,同时他们也不愁这银子过日子,可还可不还;留在胡氏身边的,除了正房还有一个九姨太,为什么留九姨太呢?九同“久”一个音,预意长长久久。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入,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黯然离世。

41、就在洋商犹豫之际,突然传来了意大利生丝大丰收的消息,紧接着,中法战争爆发,华商价格同盟不攻自破,胡雪岩手中的生丝,一夜之间身价大跌。无奈之下,胡雪岩只能忍痛贱卖,以亏损1000万两白银的惨痛代价离场。

42、过于宽厚

43、盛宣怀之所以要对付胡雪岩,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商业竞争关系,更是想为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李鸿章除去一个心腹大患。

44、首先,胡雪岩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又过低估计了与洋商斗法的难度。清光绪八年,胡雪岩联合华商抵制洋商,试图通过大量购入生丝,掌握丝茧贸易的话语权,为此,胡雪岩一口气购入生丝1.4万包,价值2000万两白银,相当于上海全年生丝交易量的三分之二,一下子令整个上海市场“一丝难求”。

45、纵观其一生,我们看到胡雪岩是一个商业奇才,善于识人用人,投其所好,结交权贵,不在乎眼前利益和得失,具有好的眼界。他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理念,善于随机应变,不投机取巧。广施义举,救付百姓。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与官府打交道获取利益的同事,不諳官理,成为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风流成性,生活奢靡,也是胡雪岩失败的一部分原因。人无完人,不管怎样都不能抹杀胡雪岩是一位伟大的商业奇才,经商的同时忧国忧民,广施善具,协助左宗棠西征,收复了新疆,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更令我们尊敬。作为商人胡雪岩身上依然有太多我们现代人去学习的地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