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学派名言以及意思【58句精选】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5 07:54:36

法家学派名言以及意思

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君无见其所欲。——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3、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4、不劲直,不能矫奸。(不刚劲耿直,就不能矫正奸邪之风)

5、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6、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7、孔子孟子

8、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9、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0、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11、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12、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13、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14、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15、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16、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17、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8、董仲舒幼年好学,董仲舒在30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儒学。董仲舒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19、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20、对于以知治国,庄子说“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21、庄子反对儒家和法家的治国方法的核心--反对“以知治国”。

22、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23、首先来看第一个,在上一篇《·胠箧》里面,庄子提出了著名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和大盗都是庄子明确反对的,圣人因为有为,而圣人的出现,又不可避免地导致盗贼的出现。

24、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25、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26、庄子的治国之道

27、是韩非的名言。

28、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9、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30、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法家学派名言以及意思

31、故势不便,非因此逞能也。(因此,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就应逞强的)

32、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3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34、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35、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3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3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39、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40、对于刑罚治国,“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41、庄子认为儒家的仁义礼乐违背人性,会使百姓“失其朴”。

42、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于天下。

4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5、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46、君子去泰去甚。(君子行为处事要适可而止,不应过度)

47、恩怨不入公门。(不因私人之间仇隙而影响公务)

48、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9、而在这一篇里面,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的思想,意思是要我们不要去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圣贤”或者圣人,而且要放弃所谓的“巧智”。

50、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51、庄子认为知是“争之器”,而且知往往会被大盗所利用,所谓“盗亦有道”便是如此。

52、因可势,求易道。(根据可以成功的形势,来寻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53、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54、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55、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治理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他主张实行法治,用严刑峻法钳制人民。他的“以法治国”的“法”体现的是国君的意志。他的法治主张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以法治国”的提法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用人民通过立法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新法制。

56、后世对董仲舒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董仲舒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儒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为发展儒学做出巨大贡献。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时的贡献。

57、庄子反对儒家的以仁义治国和法家的以刑罚治国。

58、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