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名句以及译文精选83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5 07:11:20

法家名句以及译文

1、释义:阐述了“柔”与“刚”的辩证关系,凡事应有度。过于柔和就不是柔和了,而是懦弱;过于刚猛有力,到了高境界,恰恰是不会锋芒毕露的。

2、严而少恩意思:严厉且缺少恩情。

3、【译文】这样做在名义上是正义的而实际上是有利的,所以一定要有替天子讨伐的名义,而后有报仇的实利。

4、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5、人无羽毛,不衣则不犯寒。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义利之心。

6、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固有令矣,而吏不以为事,牛马甚多入人田中。亟举其数上之;不得,将重其罪。

7、曾国藩研悟《道德经》,反思过往。想起在长沙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格格不合,在南昌与两位同僚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

8、他的意思就是严厉并且缺少恩情

9、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0、至坚,代表任何有形的力量,大道的特性就是柔软,那么坚硬一类就属于背道而驰的一种力量,正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1、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译文:小利是大利的祸害,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12、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13、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14、去甚去泰,身乃无害。——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扬权》译文:行为不过度,才不会危及己身。

15、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6、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7、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8、【译文】聪明的君主听他的言论后,一定要责成他付诸于行动,观察他的行为后,一定要求得他的功绩。

19、儒家学说广博但殊少抓住要领,花费了气力却很少功效,因此该学派的主张难以完全遵从;然而它所序列君臣父子之礼,夫妇长幼之别则是不可改变的。

20、【译文】我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而亲手砍掉了你的脚,现在是你报仇的时候,为什么竟肯帮我逃走?我凭什么得到你的帮助呢?

21、【译文】晋文公叫来厨师责骂道,你想要噎死我吗?为什么要把头发缠在烤肉上?

22、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23、【译文】夫人知道我喜爱新来的美人,她喜欢新来的美人的程度还要超过我,这是孝子用来奉养父母、忠臣用来侍奉君主应有的态度。

24、至柔,根本无从感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声无息,无色无相,这才是至柔,即大道。

25、扩展资料:

26、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恃,靠。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译文]今日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靠人不如靠自己”,说的正是此意,都是强调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靠自己奋发努力、积极进取。

27、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先亟陈兵堂下及门庭。

28、解释:意思是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

29、驰骋,意即驾驭。因为无为,所以大道可以驾驭任何有形的力量。随顺事物本性,随顺自然法则,事情可以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按规律,按规则,按部就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促成一切。

30、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法家名句以及译文

31、【译文】吴国派我们来,本来就是为了看你们的将军发不发怒的。你们的将军发怒,我们吴国就要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你们的将军不发怒,我们的军队将要放松警惕。

32、无有入无间,无有,不是没有,而是有,但是无法感知。即真正左右具体事物的,是无形的能量

33、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34、李斯,楚国上蔡人,年少的时候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小吏住的地方厕所里的老鼠肮脏不堪吃不洁之物,每当有人或狗走近的时候,鼠总是受惊害怕。

35、吴使臣来也,固视将军怒。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36、译文解析:天下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37、【译文】所以不一定能抓到,那么即使示众分尸,偷采黄金的行为也不会停止;知道一定会死,就算据有天下也不愿接受。

38、参考作案:现代译文:(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注】入:里面,此指在国内。则:如果。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bì),通“弼”,辅佐。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愿对你有所帮助!

39、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编辑本段]译文  (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了敲打铜盘得声音,把发出声音的铜盘当作太阳。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yuè),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盘、吹奏的龠(yuè)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抽象的“道”(道理、规律等)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  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è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道)。”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处于被动的境地)。”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40、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有度》译文: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41、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42、顿时李斯感慨道:一个人有才能或没才能好像老鼠一样啊,就在于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罢了。

43、李斯的仓鼠哲学出自《李斯列传》,原文是:

44、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45、【译文】令尹很傲慢且喜欢兵器,你一定要小心遵从,先赶快在厅堂下面和院子门口把兵器陈列好。

46、结果表面胜利,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47、文公召宰人而谯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发绕炙?”

48、大道无为,圣人不争,无为并不是不作为,只不过是不用强力而已。

49、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50、小信诚则大信立。

51、【译文】当禾苗生长的时候,禁止牛马进入他人的田地本来已有禁令,但官吏却不把禁令当回事,使很多牛马进入他人的田中。立即将牛马进入农田的数目报上来;如果调查不到,将从重惩治官吏的罪过。

52、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

53、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

54、又如参同僚、越俎代庖、包揽干预种种情事,办理之时固然痛快干脆,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同僚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

55、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面,凡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事物,都绝不是孤立的,都不是单独的存在,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所以,再难的问题,只要你用心,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56、对你的严厉才会让你懂得好坏知道恩情

57、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译文]如果因为别人的几句好话就认为我好,一定也会因为别人的几句坏话而怪罪我。

58、《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59、这些隐患与障碍,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

60、从实修这个层面上将,无,就是离,不着;有,就是相,是名,是感知。无有,就是不去感知所有的名相,一切具足,但是不着一物,即是万有,又是真空。这样的状态,也就是得道的状态

法家名句以及译文

6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6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63、之后他去了粮仓,在粮仓又看见一只老鼠,粮仓的老鼠肥胖光鲜吃的是粮食,见人也不怕,大摇大摆,悠哉闲适。

64、白话译文为:

65、墨家俭啬而难以依遵,因此该派的主张不能全部遵循,但它关于强本节用的主张,则是不可废弃的。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却刻薄寡恩,但它辨正君臣上下名分的主张,则是不可更改的。名家使人受约束而容易失去真实性。

66、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67、扩展资料

68、出自:曾国藩注解《道德经》。

6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70、曾国藩领悟至此时,在《道德经》扉页上写下八个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从这以后,直到他生命的结束,都一直信奉着这八个字。

71、“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正是阐述了“柔”与“刚”的辩证关系。第一个“柔”,是“柔和”,第二个“柔”,是“柔弱”,也就是说柔和不等于柔弱。第一个“刚”,是强大,“至刚”是大的力量,第二个“刚”,是锋芒毕露,甚至咄咄逼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刚猛有力到了高境界,恰恰是不会锋芒毕露的。

72、【译文】按照名称与实质是否相符来判断是非,根据考核验证的情况来审查言论。指一切都应以事实为依据。

73、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74、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办法有时行不通,迂回、间接、柔弱的方式却可以达到目的,能够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呢?

75、私行胜,则少公功。

76、恃人不如自恃。

77、君无见其所欲。——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韩非子·主道》译文: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78、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79、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

80、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有天下不为也。

81、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82、无有入无间,同于大道,就可以穿越一切阻碍,自由,通达,看似无为,但,无所不为,无所不往,无为而为,无往不利。

83、阐述的是境界,柔的高境界是无柔,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