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歇后语的用法(精选好句10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13 06:51:48

谐音式歇后语是啥

1、谐音式歇后语有哪些

(1)、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2)、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3)、例句:老书记在d员会上开了腔:“我看咱庄上那几个二不流子是橡子树不发芽,是在作死,整天干些违法乱纪的事,早天晚天,会有他们好看的。”

(4)、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5)、扁担无钩——两头滑(比喻圆滑,怕负责任,碰到问题绕道走。)

(6)、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7)、秀才的毛巾----------包输。(包书)。

(8)、                        见鸡而作

(9)、这个歇后语在早些年间出现在黄岛东北部山区地带。这里的人们称麻雀为“家翅儿”,称饺子为“箍扎”。它的喻义是指那些干活不中,可说起来没个够的人。于是就产生了这个歇后语。由于人们对光会说不能干的人心生厌恶,编造了类似的歇后语有好多。例,海青周边地区有“蚂蚱头包饺子——光剩下嘴了”,“啄木鸟掉进水里了——光剩下嘴”,“暖瓶砸破了肚子——光剩下嘴”;辛安周边有“茶壶打了底去——光剩下嘴”,“鼻子尖上挂饭帚——光耍嘴了”;六汪一带有“蚂蚱头炒菜——光些嘴”……等等。

(10)、如果有人问我,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我对朋友的要求可能标准有点高,但我想我的答案应该会让很多人表示赞同吧。我愿意和“三有”的人做朋友,哪“三有”呢?有情、有义、有趣!

(11)、这个歇后语流传范围较广,与柏乡、六汪一带的“窗户棂子吹喇叭——名声在外”意义相同。这个歇后语是谐音式,用了“鸣”的谐音字“名”。这个歇后语主要比喻名不符实,虚张声势;也表示自谦,不炫耀,不吹呼。

(12)、怀儿婆过独木桥——铤(挺)而(儿)走险  

(13)、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14)、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15)、儿子慌慌张张地跑到爹跟前说:“大,大大,坏了,坏了,老鼠放屁,......”没等儿子说完,爹开了腔:“坏什么坏?老鼠放屁管咱什么事?”儿子说:“我把尿罐打碎了。”爹一听生气了:“呲毛,呲毛,真他娘的呲毛。”

(16)、歇后语124却而3的谐音,是“咱们”,因此是缺咱们的意思。

(17)、三个钱买个牛肚子--尽吵(草),(这牛屎铺里肚子不好

(18)、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19)、怎么样?你是不是觉得这位词人温庭筠真是匠心独具呢?我们通常读到的相思词似乎都是悲悲切切、缠缠绵绵的,像李白的《长相思》:“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即便温庭筠自己,其实也是很擅长写那些缠绵悱恻的相思词的,例如他的《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0)、歇后语也不全是俗的,现今的歇后语形式与初的歇后语形式并不相同,后来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而初的歇后语形式则是对通用成语、成句的省略。

2、谐音歇后语的用法

(1)、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2)、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3)、故事类歇后语引用常见的历史事件或神话人物或典故或预言作比方。其谜底也与该历史或神话故事等的结果或所涉及到的人物的个性形象等有关。

(4)、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5)、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6)、一层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谁有权穿这袄?)

(7)、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8)、传说很早年间,有个木匠在家里做木匠活,他用锛刨削着一块木料,一下,两下,三下,忽然一用劲,锛头脱落,飞快地打向了旁边老婆的后脑勺,把老婆的纂削去了。老婆吓得目瞪口呆,经查只是纂没了,幸没伤着人。老婆生气地说:“你想要俺的命?”木匠说:“嘿嘿,没伤着你罢,打老婆是有尺寸的。”从此,这个歇后语就诞生了。在六汪一带也说裁缝打老婆——有尺寸。

(9)、不知道你听明白了没有呢?其实像这样用谐音来编歇后语的方式,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的,比如说,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所以井底点灯——深烛(嘱)伊就是谐音式的歇后语。将蜡烛放到井底去——深深地叮嘱她。

(10)、闭着眼睛进山洞——难免碰壁有谐音的歇后语拓展一婊子骂娼———路货色(比喻都是同一类人。)

(11)、唢呐里吹出笛子调——想(响)不到一块;想(响)的不一样

(12)、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13)、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14)、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好注解!)

(15)、其实啊,在我对朋友的“三有”标准“有情有义有趣”中,“有情有义”可能更多地是体现在当你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而“有趣”则贯穿在我们人际交往的全部过程当中。

(16)、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17)、    (2)各小组选1位代表进行班级大闯关。(随着闯关,显示答案)

(18)、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19)、鲁还先生7岁入私垫时以“豫山”为学名,因与“雨伞”发音相近,同学们常客取笑他。于是他请求祖父为他改名,改为“豫才”。

(20)、    注: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下联急读似数字。

3、谐音歇后语及意思

(1)、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他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2)、(3)小结:古人讲求谐音避讳。取名时,更是讲究。如果一个姓“于”的人取名“刚”,则会使人一听就想到“鱼缸”。为了避免造成不愉快的联想,使用谐音取名时一要优雅,二要合理,以免产生不良后果。不仅取名如此,有时混淆两个同音词的意思,也会闹出笑话。

(3)、  (1)举例赏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五霸”——“近闻齐桓采松香,锯断秦木留楚桩”

(4)、歇后语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逻辑推理式和谐音歇后语。

(5)、顺带说一句,温庭筠也像侯蒙一样,是个著名的“丑星”,他甚至因为自己的丑还被别人安了一个外号叫做“温钟馗”。钟馗是传说中能捉鬼的神,自己长得也和鬼一样丑。

(6)、精装茅台——好久(酒),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7)、   ②歇后语可分两类:一种是推理式的,还有一种是谐音式的。

(8)、小姑娘梳头--自便(辫),(这好象是网规的好注解!)

(9)、甚至是四大名著,每本书里的歇后语,都大有不同。

(10)、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11)、例句:“四清”运动时,一位社员揭发一位“四不清”干部的问题时说:“你老实交代吧,你的问题是秃头上的虱子——摆在面上,你不说实话,我就把你的错误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12)、歇后语: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13)、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14)、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15)、四两棉花——谈(弹)不上,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16)、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17)、歇后语: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18)、例句:生产队时期,一社员吃了下晌饭拿着记工本去挨号记工分儿,等了大半个时辰才挨到他,他自言自语:“哎,下雨没戴苇笠——临着了。”

(19)、歇后语的分类多种多样,但主要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推理式的,而另一类则是谐音式的。为了方便查阅,往往将谐音式的归为一类,而余下的则将其分别归为喻事类、喻物类和故事类。

(20)、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成为“歇后语”。

4、谐音式歇后语是啥意思

(1)、癞子的脑袋——不好提(剃)(比喻不好谈。或很难对付。)

(2)、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3)、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4)、这个歇后语流传于六汪、张家楼等地。在黄岛地区,人们称橡子树为柞树。歇后语的说明语使用了“柞”的谐音字“作”。此歇后语比喻有些人无恶不作,等待他们的是死路一条。

(5)、可幸好,高雅难容它,但自有熙熙攘攘的十里烟火,做它的归处。

(6)、小绺,即小偷。卖蒜的挑着担货走在人空子里,小偷趁卖蒜的不注意就断断续续地抽他的蒜。人们根据小偷的这一行为编造了这个歇后语,用来比喻人们做事要有顺序,按部就班,慢慢来。

(7)、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8)、龙王爷搬家----------厉害。(离海)。

(9)、在黄岛方言中,人们把“兔唇”“唇裂”叫做“切唇子”。切唇人吃喝是不方便的,喝起面汤(面条)来就更费事了。人们根据这种现象创造了这个歇后语,形容做事费劲,手忙脚乱的意思。

(10)、我为什么说从这首词中能够看出温庭筠是一个有趣的人,这首词又是一首有趣的词呢?

(11)、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12)、123缺少4是“事”的谐音,意思就是没事之意

(13)、  (3)交流汇报生活中常见的谐音歇后语。

(14)、大年除夕这天,妯娌三人围在炕上包箍扎,老大和老二默不作声,一个劲的包,老三却话多干的少,婆婆进门瞪了老三一眼说:“你看看,他俩快包满盘子了,你才包了几个?鼻子尖上挂饭帚——光耍(刷)嘴了。”说着,捝门而去。

(15)、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16)、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17)、扁担挑木——心挂两头(比喻既惦念这个,叉挂念那人。)

(18)、这个歇后语在六汪、柏乡、市美一带流传较广。比喻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也指脸皮厚,不在乎脸面。

(19)、  (2)在文中作批注,从对谐音歇后语的构成和书写规则的发现切入。

(20)、小炉匠戴眼镜--找咱(碴),(这网上不少专业近视小炉匠)

5、歇后语中谐音类有哪些歇后语

(1)、炒咸菜不放酱油 —— 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2)、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

(3)、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4)、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从缅向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从仰光来的。”

(5)、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6)、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不足为旗)。

(7)、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8)、例句:刘三强用弹弓把隔着老远的一只小鸟打落在地,别人夸他手艺高强,他却说,哼,这叫木匠打老婆——有尺寸的。

(9)、喻物类歇后语用某种事物,或物件或动物作比方,当了解了所比之物的性质时,便能领会它所指的意思。

(10)、    故事一:“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1)、歇后语: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12)、烙饼是要翻来覆去地烙。黄岛沿海一带的渔民在船上烙饼是不准说忌讳词“翻”的,只能说“掉”,时间久了,就自然地形成了这个歇后语。

(13)、    齐、楚、韩、燕、赵、魏、秦“战国七雄”-“七叔舍烟找围裙”

(14)、庙里的菩萨                          照旧(舅)

(15)、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16)、    欣赏有趣的谐音现象,体会谐音的妙处。

(17)、    宋朝人田登做州官时,以权谋私,蛮横地要全州人都避讳他的名字,不仅要避开“登”字,而且要避开一切与“登”字同音的字。由于“灯”字与“登”字同音,全州人慑于他的淫威,都把灯叫作火。到元宵节展放花灯时,州府出布告“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人们虽然当面不敢不从,但私下里却痛骂姓田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8)、千年的枯庙--没声(僧),(据说这里观庙的多,念经的少?)

(19)、可是这首《新添声杨柳枝》却一反常态,非但没有悲悲切切的情调,反而还让我们在猜谜语之余会心一笑。也许,你忍不住要问了,难道温庭筠写这首词真的只是游戏之作吗?

(20)、在大唐盛世那种对各类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高度包含和宽容的一个时代,歇后语似乎也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语言文化,我们以诗词分大家,以文章传千古,可仔细想想,确实没有所谓的“歇后语家。”

(1)、   (4)小结,谐音记忆法适用于枯燥而无意义的内容,比如较多的数字、多个名称的使用时尽量利用谐音将要记的内容编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好与原来的内容相关联,不容易混淆。

(2)、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