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作题目(精选好句136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31 05:51:58

王昌龄的诗作

1、王昌龄的诗作诗梦著作有什么

(1)、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 秋月明对捣衣声,说明清闲与忙碌,高雅与世俗,得与失,似乎并不重要,暗示失宠而不失高雅。

(3)、“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4)、美的夸赞是,你藏在花中,我分不清你和花谁更美。

(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千古名句: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7)、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8)、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9)、前两句诗为什么那么悲楚?诗人可用的语言很多,而选用这两句说明了什么?“寒雨”、“连江”、“夜”,“平明送客”、“楚山孤”没有一个阳光与高兴的词,诗人想表达什么?那就是由这些词而共同烘托出的“孤独、寒冷、雨夜、黎明前的黑暗”这样一个生活与生存的环境,其实更是心理环境,而后面两句,只是想说明一下,告诉朋友们,我在这挺好的,心还是那个心,我还是那个我。

(10)、壮阔的边塞景色里,藏着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人民的同情。

(11)、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12)、望月不仅是美的,其中更蕴含着人生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13)、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

(14)、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澹荡沧洲云,飘飖紫霞想。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褰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王昌龄的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

(15)、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16)、其三悲,是其妒才被杀的结局,史上有名之人千千万万,有此待遇的可能就他一个人,不论是时运还是天灾,总之这事是他所没想到也不会写到诗里的,我们也就只是说他确实够悲情的。

(17)、他也能写缠绵的闺怨诗,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8)、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19)、那么,怎样避免这种悲剧呢?如果有李广这样的猛将,边境就安宁了,悲剧就避免了。

(20)、开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岁。隐居于京兆府蓝田县石门谷。是年有《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之作。“山阴崔少府”即崔国辅。

2、王昌龄的诗作题目

(1)、全诗昂扬又回味无穷,对名将的渴慕,对边境安宁的渴求溢于笔端。

(2)、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4)、那么,真是这样吗?你信吗?“冰心玉壶”向来代表高洁与清明,其实在此诗中是诗人自己的认为与想象,就是与“当初无二”,而真的是吗?不是!

(5)、天宝三载甲申(744年),四十七岁,在江宁丞任。四月曾因事暂至长安,与辛渐、李白、王维过从。

(6)、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是他诗作的拿手绝活。

(7)、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

(8)、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王昌龄的送别诗王昌龄的送别诗

(9)、全诗读起来没有任何的悲情感,只有满腔的豪情。

(10)、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1)、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12)、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送狄宗亨》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羁旅诗有哪些羁旅诗有哪些

(13)、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14)、只要你能坚守住本心,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那就不会迷失自己。

(15)、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16)、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17)、可是,王昌龄却不一样,这一天,他送别友人,却没有悲伤:

(18)、这首诗写作时间无从考证,但大家都认为这是他的后期作品,是一首“反战诗”。可见由于王昌龄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为(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经过时间锤炼的诗人已不再是那个“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青葱少年,而是关心历史与人民的诗人。

(19)、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

(20)、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3、王昌龄的诗作风格

(1)、忽然,也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又惆怅起来。悔不该叫丈夫去边疆从军,建功封侯。

(2)、千古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壮阔的边塞景色里,藏着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人民的同情,古往今来,衰亡与兴盛,背后都是累累白骨。

(4)、这首送别诗,在唐朝的送别诗乃至全部唐诗中也是能排得上号的。

(5)、而自从及第之后,便开始有了“闺怨”与“送别”诗,说明诗人从理想的少年开始步入社会,这个社会给他的不仅是仕途与希望,更多的是无奈的存与留,或是无情的别与离,所以后期诗人写了更多的“闺怨”与“送别”诗,诗中的他才是社会中的他,生活中的他,也是变化与成长中的他。

(6)、这首诗写于他及第之前的724年,当时他在军中酒后与士卒谈话,听到士卒的豪言壮语有感而发。此诗开门见山,气象非凡。这样的诗,他从秦代写到汉代,无数出征的将士出征却不能归来,明显的悲剧却不写悲,只用来做气势的铺垫。后面两句,那就是热血,是激情与豪情,如果大家都象李广这样,边境就安宁了,国家也就安宁了。一幅战后胜利的场面与姿态,悲情只是基石,是倒下的英雄,我们追求的永远是胜利与安宁。

(7)、《芙蓉楼送辛渐》唐朝·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1)、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

(12)、西宫中的夜晚清静,只有盛开在宫中庭院内的花朵悄悄地散布着阵阵香气。住在宫中的美人本来想要卷起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出外赏花,却又因无心欣赏而作罢,只有怀着说不尽的怨恨而独守空闺。抱着琴瑟看月亮,许多树隐蔽着昭阳宫。

(13)、一个明媚的春日,一个闺中少妇精心妆扮之后,登上高楼。

(14)、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缜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15)、唐肃宗至德二载丁酉(757年),六十岁。756年冬到757年年十月之间,王昌龄路经亳州,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后张镐杖杀晓。

(16)、好友辛渐北上洛阳,王昌龄与他相聚后,写作此诗。

(17)、千古名句: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8)、诗意更多解释为只要你能坚守住本心,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那就不会迷失自己。

(19)、作为边塞诗人,王昌龄懂边塞的将士,也懂思念将士的思妇。

(20)、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4、王昌龄的诗作多写什么

(1)、好友辛渐新任北上洛阳,王昌龄与他相聚后,写作此诗。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世情的玷污。“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像是一句坚定的自白,他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虽然被贬谪在外,在凄寒孤寂中,我依然坚守一颗纯粹之心。

(2)、从军行(xing)(其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从军行(xing)(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4)、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5)、《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6)、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从这首诗里再找不到我们所说“边塞”诗的希望与豪气,反而是充分认知之后的反思与问讯,引发人的,不再是斗志,而是理性,如果再进一步说,那就是反战与厌世。这首诗与《出塞》相比,悲情句用的位置不一样,效果自然不一样。

(8)、这首诗表面是描述了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的过程,没有考证到写作无时间。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意思看似很平淡,其实不是,因为诗人写的根本不是表面上的事,而是看着别人得到宠幸时的无尽渴望与无奈。

(9)、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10)、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11)、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1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3)、王昌龄《长信怨》--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1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16)、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终于明白: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

(17)、以前总是在离别时想起这句诗,现在再念起却有了别样的力量。

(18)、离别,是这个世界上悲伤的事情,历代以来,关于离别的悲伤之作,我们读过太多。

(19)、诗的后四句追溯以往长城发生的战事,展现了战后的惨烈景象。

(20)、“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5、王昌龄的诗作有

(1)、忽然,也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又惆怅起来。悔不该叫丈夫去边疆从军,建功封侯。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塞下曲(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4)、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5)、这是一首反战诗,通过追忆开元二年(714)唐将薛讷大破吐蕃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悲烈残酷,流露出诗人强烈的反战思想。

(6)、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7)、塞下曲(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塞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8)、天上微月,江上孤舟,两岸黑黝黝的枫林,流浪的乐人,把思乡之愁,倾注在筝乐之中,也更加重了客人的乡愁。就像是飘飘洒洒永不停止的秋雨,弥漫在山岭之上。突然,筝弦断了,低首望去,弦断之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一句坚定的自白,他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可见其坚持。

(10)、美貌的宫妃羡慕那丑陋的乌鸦,如此巧妙的设计,可见宫妃的孤独与凄清。

(11)、《从军行》唐朝·王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愁。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

(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所以,你读后两句充满希望,我读着早已遍体鳞伤,王昌龄的内心世界,不知有谁能读懂!他的一生也许就是此诗的前两句,是真实的独白,后面的留给读者思考!所以此诗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总结。

(15)、《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时欲东游遂有此赠》

(16)、天亮了,女子拿起扫帚打扫金殿上的尘埃,百无聊赖时,她手拿团扇,兀自徘徊。抬头间她看到寒鸦从昭阳殿飞来,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17)、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即使你走得再远,我们依然能共对同一轮明月,又怎么说我们隔得远呢?

(18)、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9)、一个明媚的春日,一个闺中少妇精心妆扮之后,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又惆怅起来。悔不该叫丈夫去边疆从军,建功封侯。这是诗表面上所写的,如果你只读到了这样的理解,证明能读懂文字了。

(20)、想那寒鸦还可以带着昭阳殿的日影而来,而自己纵然拥有美丽的容颜,却不能去昭阳殿见一见皇帝。

(1)、一个人缺少什么,才会去羡慕什么。所以发现自己有想要的东西想做的事和羡慕的人并不是件坏事。这些东西才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努力。

(2)、以前总是在离别时想起这句诗,现在再念起却有了别样的力量。

(3)、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4)、《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唐朝·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5)、采莲的主角当然是采莲女,可是,王昌龄却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6)、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7)、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

(8)、纵观“闺怨”与“送别”诗,逃不过“情绪”两字,而这种“低沉而无奈”的情绪几乎是他所有诗作的总结(除了726年之前的豪情“边塞”诗),其实从打开的诗行里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诗人那无奈、等待、守望、坚持与自励,虽然诗的表面华丽、整洁,诗的构成新颖巧妙,诗的韵律起伏铿锵,但他的“闺怨”与“送别”诗,总体都是低调的合弦,那些乐章响彻了一千多年,下面让我们用六首诗来他分别从“边塞”、“闺怨”与“送别”诗中分析诗人的内心世界。

(9)、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10)、天宝七载(748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斗志昂扬,慷慨澎湃,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激励无数人为了国家而征战沙场的昂扬精神。

(1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14)、赏析:从这首可以看出,王昌龄不仅有豪迈阳刚的一面,也有细腻缜密的另一面。此诗把女性的那种外貌、体形、声音,以及女子的心理特征极其神似的描绘了出来。

(15)、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16)、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7)、岁月的确残忍,但也温柔,它拿走一些东西,也会给予一些补偿。

(18)、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19)、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20)、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没有考证,但我们可以想象,作为边塞诗人的王昌龄,突然不再忽悠大家去边塞了,而是关心起将士家中的少妇来,那应该是个什么情况。情况就是他后悔了,后悔谁了,其实他根本没有替别人后悔,而是替自己后悔,后悔当年为“觅封候”而失去春光春色,失去很多享受,那么也说明有此感觉的当然不是“候”,而是那些“觅而不得”的失败的人,此人就是他,所以“少妇”是他,“夫婿”也是他,反正有一腔幽怨的就是他,后悔的也是他,由此可以看出他写闺怨诗的深深的内心世界。

(2)、离别,是这个世界上悲伤的事情,历代以来,关于离别的悲伤之作,我们读过太多。可是,王昌龄却不一样,这一天,他送别友人,却没有悲伤: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长城在古代是军事要地,频发战争,军兵誓死保卫。古往今来,长城内外荒草丛生,列列白骨在滚滚黄沙中依然清晰可见。

(6)、离别,是这个世界上悲伤的事情,历代以来,关于离别的悲伤之作,我们读过太多。

(7)、他被称为“七绝圣手”,在整个唐代,只有李白可与他的七绝诗相提并论。

(8)、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9)、明代嘉靖五年,王宠应朋友之请,书录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作十二首,成《王宠书王昌龄诗卷》。据书家在卷后跋语中讲述,此作用纸为吴中新制蓝色粉纸。全卷纵1厘米,横6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1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2)、本是开心登楼赏景,却反惹得一腔幽怨。王昌龄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转折突然又在情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终于明白: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

(13)、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征夫未回还。

(14)、《春宫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借汉武帝宠爱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她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后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大得宠幸,以至废去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她为皇后,揭露了封建帝王喜新厌旧的荒淫腐朽生活。

(15)、在任何时候都一样,有人受宠,也就意味着有人失宠,受宠的人有多风光,失宠的人,就有多失意。诗文中写作咏的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其实“昨夜”两字已说明与汉无关,只是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幽怨凄绝。

(16)、王昌龄既可以豪迈昂扬,又可以悲悯同情;既可以豁达乐观,又可以柔情万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