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胡适简介(精选好句124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27 07:13:34

胡适简介及他的成就

1、胡适 百度百科

(1)、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

(2)、胡适的贡献是“创造了近代中国的舆论”,他对舆论空间的探索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实践。他充分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新闻自由,以赢得人民批评执政d和政府的合法权利。

(3)、第1个原因是由于解放以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对胡适的评价过分贬低了,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解放,对胡适的评价有一个正常客观的历史性回归,从这个角度上看地位确实有一定的提高。

(4)、已故女画家孙多慈女士是吴健雄一辈子的闺蜜,孙多慈比吴健雄小一岁。她们相识于中央大学,那时她们一个读艺术系,一个在物理系。孙多慈回忆当年青春逼人的吴健雄简直是魅力四射、男女通吃:“远在民国20年即1931年,我们同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那时的健雄是一个娇小玲珑,活泼矫健的女孩子,她是江苏太仓人,一双神采奕奕的眸子,灵巧的嘴唇,短发,平鞋,朴素大方但剪裁合身的短旗袍。在两百左右的女同学中她是显得那样地突出,当然她也是一般男孩子的追求目标,不仅男孩子,女孩子竟也有人为她神魂颠倒呢。”

(5)、在这些公开的信札里面,偶有一些柔情似水的话语,使得吴健雄与胡适的情谊,平添了一些浪漫的色彩,人们也乐意看到两个才情出众、颜值颇高的男女之间发生点什么。依稀记得小时候,有个根据作家张杨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一位著名女科学家和一位知名学者之间的故事,书中的女主男主,据说就是借吴健雄和胡适二人作的影子。

(6)、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的正确。胡适要告诫的容忍异己的声音,自由的前提是容忍,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7)、无疑,《胡适论红楼梦》是迄今的胡适论红文献集,是研究“新红学”必备的参考书。胡适研究耿云志教授说:

(8)、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自胡适开创之后,又有一批哲学家如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和冯契等人不断的在哲学思想上的精进,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征程,而且显示了胡适在中国传统哲学现代的转换中所作的开创之功。

(9)、穿过时空隧道,审视二十世纪,不难发现,九十年前的胡适,春风得意,高举新文化运动大旗,振臂一呼,众星捧月,其热烈场面,大概跟时下的周杰伦差不多吧,自然是青年人崇拜的偶像;八十年前的他,应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依旧是学界骄子,青年人的楷模;七十年前的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驻美大使,以一介书生意气,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六十年前的他,辞去北大校长,仓皇南下,从此漂泊海外,无缘故土。

(10)、事实上,远在胡适先生提倡白话文以前,中国已有不少流行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的了。像《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这种晚清小说,不但说明了一般人对白话文学的兴趣越来越广,而作者也越来越依靠白话文来讽刺和暴露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的弱点了。另一方面,报业兴起,积极提倡使用白话文,因此,白话文除了小说外,多了一个派得上用场的地方。

(11)、在《知难,行亦不易──孙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难说”述评》中,胡适批评孙中山的“行易知难”学说“真意义只是要使人信仰先觉,服从领袖,奉行不悖”,把“知”、“行”分的太分明,存在着两大风险:第“有打倒知识阶级的喊声,有轻视学问的风气”;第当权执政的人“掮着‘训政’的招牌,背着‘共信’的名义,钳制一切言论出版的自由,不容有丝毫异己的议论”。

(12)、胡适对江冬秀,由嫌弃到惧怕,到接受,到佩服,到后满满的爱意。这期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江冬秀的好,怕是令胡适越品越上瘾。

(13)、语惊全场。接着指正:“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我被共产d清算,并不是清算个人的所谓道德。”反驳老蒋误会他“打倒孔家店”的意思,他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性、神秘性,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对于“中央研究院”未来的工作重点,因坚持学术独立,不愿为政治服务,也唱反调:“我们所做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我们要提倡学术。”

(14)、1962年1月,胡适从泰达医院出院。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的招待会上死于台湾省台北市南岗区心脏病发作。

(15)、胡博士人才出众、俊逸儒雅、学识广博,一生赢得过多少优秀女子的爱慕,细细数来,恐怕也是一长串的名单。又帅又有才,风度气质,如果在年轻的时候遇见他,保不准我也是暗恋者之一。

(16)、1949年胡适匆匆南下,在一二万本藏书中,只挑了一部书带走,这就是《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作为对一二万册书的纪念”(胡适:《找书的快乐》)。1980年此书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红学大会上展出时,众人争睹,视为异宝;它的保险费高达数万美元。胡适离开大陆后说:敦诚的《四松堂集》未带,“是我临时故意留给他(周汝昌)用的”。

(17)、胡适早就已经不在人世,但是他的名字却响当当的留在了人世间。

(18)、而对于久久未曾相见的人,胡适心中也不免充满神秘和遐想,内心甚至有时还会如小鹿般乱撞。

(19)、1939年,胡适时任驻美大使。赵元任开车,带着家人横穿美国大陆,一路游玩。一日,赵心脏病发作,停住三天才走。本打算经过华盛顿,去看胡适。这下耽搁三天,去不了了。于是,杨步伟写信给胡适,告之不能去看他的原因。

(20)、1919年12月18日,第二次前往北平,和五个青年上书胡适,后又去胡宅拜访,“想争取他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接受斯诺采访语)。胡适热心相助,修改起草的“湖南自修大学”章程,在1951年5月17日的日记中有回忆。回湖南后隔了两天,即寄明信片给胡适,“将来湖南有多点须借重先生之处,俟时机到,当详细奉商,暂不多赘。此颂教安。”措辞恭敬,待年长2岁的胡适以师礼。

2、历史人物胡适简介

(1)、这是充和与胡适的初识,她称呼胡适为“胡先生”。

(2)、其开创了“脂学”。1927年,胡适购藏了乾隆甲戌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过录本,成了早重视脂批本和脂批的学者。胡适认为,曹雪芹早的稿本,都有“脂批”。自此,搜求和研究脂砚斋评本成了《红楼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事实是,后出的“庚辰本”、“己卯本”等脂批本,都证明了胡适当初的论断。也就是说,百年以来对脂批本的搜求、重视与研究是从胡适1927年发现“甲戌本”后的提倡开始的。

(3)、余英时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称:“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也说:“他没有深入西学固是事实,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灭顶在西学的大海之中。”在《从〈日记〉看胡适的一生》又称:“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我们也不能过分低估他的哲学知识,他在美国后三四年所受到的哲学训练已达到了当时的一般水平,足够他研究中国哲学史之用了。”

(4)、周汝昌回家后,与四哥周祜昌捧着这本奇书,惊讶不已。因不忍多翻黄脆的纸页,周祜昌便利用两个月的暑假抄录了一本。这是学术界的忌讳。但胡适没有怪罪,反而去信说,这个孤本现在“有个第二本,我真觉得十分高兴!将来你把这个副本给我看时,我一定要写一篇题记”。

(5)、1947年秋,燕京大学学生周汝昌在本校图书馆意外索到曹雪芹的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一书,其中有六首诗涉及曹雪芹,对考证曹雪芹的身世具有重大价值;这是胡适久觅不到的珍本。周汝昌撰文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胡适更是兴奋,立即致信周汝昌大加赞赏。

(6)、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7)、1942年5月的一天,正好是吴健雄阳历30岁生日的前一天,她和袁家骝结婚了,婚礼简单而隆重。30岁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剩女一枚了,可是一个执着于事业的女子,一个有魅力的女人,只要你足够美好,什么时候不存在剩与不剩的问题。

(8)、适之先生是懂得幽默的,他决不老气横秋,而是活泼有趣。有一件小事,我至今难忘。有一次召开教授会。杨振声先生新收了一幅名贵的古画,为了想让大家共同欣赏,他把画带到了会上,打开铺在一张极大的桌子上,大家都啧啧称赞。这时适之先生忽然站了起来,走到桌前,把画卷了起来,作纳入袖中状,引得满堂大笑,喜气洋洋。

(9)、可是,另外有些热心的社会改革者,觉得这些办法仍不能教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群众,乃提倡国语和其他方言的拉丁化。汉字的简化也是他们的计划之一。这些社会改革者里面较知名的是王照和劳乃宣二人。他们看到基督教传教士把中国各地方言用罗马字拼了出来,居然能以此到民间各地区传教,觉得这个方法值得仿效。

(10)、要之,红学研究的许多论题,胡适或胡适同时代的人基本上已经提出了。

(11)、1958年4月10日,胡适在就职“中央研究院”院长典礼上,公然触动蒋介石“逆鳞”,此掌故脍炙人口,流芳后世。蒋介石出席捧场,在演讲中恭维胡适因“个人之高尚品德”在大陆受到“清算”,批评“五四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出“中央研究院”肩负起“复兴民族文化”、“反共抗俄”的任务。

(12)、婚后的吴健雄生活得很幸福,她在寄给朋友的信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他们的爱情:“在三个月共同生活中,我对他(袁家骝)了解得更为透彻。他在沉重工作中显现的奉献和爱,赢得我的尊敬和仰慕。我们狂热地相爱着。”

(13)、他的自由主义朋友(丁文江、蒋廷夫、吴景超等)在20世纪30年代的独立审查时期都动摇了,认为“专制”是“立国”的有效方式,民主要在“立国”成功后才能建立。

(1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六十年来,从地狱重返人间之后,胡适研究渐露“显学”之相。当初毛子水为胡适墓志铭撰文,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裏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15)、没有谈恋爱的理工女吴健雄,当然也有少女情怀,少年情怀总是诗。她为什么没有在美丽的大学校园谈一场青春的恋爱,不只是因为她心气极高,对人生、对未来、对爱情都有很高的期许,所以一直在奋斗,更重要的是在她青葱岁月,有个类似二次元里的人物一直驻扎在她心头,无人可超越。

(16)、但胡适却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当时托人给胡适带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产d的那一套。

(17)、宿儒林纾(琴南)对陈独秀、胡适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大为不满,出手作文相争,但是由于他不懂西文,未能抓住对方的要害,结果败下阵来。林纾是胡先骕在京师大学堂的老师,老师受辱,学生当然不能旁观,于是有了胡先骕与胡适的笔战。在思想改造运动中,谈到这桩已经过去多年的往事,胡先骕仍然是这样说:“胡适诸人欺侮林琴南等老先生不懂英文,我却引经据典,以西文的矛来陷胡适的西文的盾。在当时我是自鸣得意的。”胡先骕在美国读书范围极广,曾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其造诣胜过林纾——尽管林是以翻译外国小说而著称;即使是胡适,可能也有其不及之处。胡先骕家庭藏书中,有一书柜的英语文学书籍,都是在美留学时所购,或可印证他所言不虚。

(18)、1960年9月5日,《联合报》头条新闻:雷震涉嫌叛乱。随后,雷震、傅正先生等四人被捕。

(19)、与江冬秀境况相似的朱安,也是小脚女人,没有文化,夫君是新思想学者。朱安自知配不上鲁迅,处处唯夫命是从,低眉顺眼,侍奉公婆,却落得被休,一生凄苦的下场。

(20)、1926年,胡适和他的师父郭秉文等人在美国发起成立华美协进社。游历英国、法国、美国、日本诸国。

3、胡适一生的成就

(1)、胡适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验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2)、   台湾成功大学教授苏雪林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曾留学法国,是胡适的学生,她与鲁迅相识相遇在一次宴会上,开始对鲁迅是钦敬的,对鲁迅小说创作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她称赞鲁迅的小说“第一用笔的深刻冷峻。第二句法的简明峭拔。第三题材的新颖独特。”这些小说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永久地位,后来苏雪林与鲁迅对女师大杨荫榆女士,在女师大风潮中的所作所为看法截然相悖,她跟杨荫榆是好朋友,她俩有命运相似之处,亦怜其一生孤零坎坷,结局悲惨。她对女友的情有多深,对鲁迅的恨就有多深。拉开了她“反鲁”的序幕,由崇敬到攻击,昔日捧的有多高,今日踩的就有多低。把骂鲁迅的文章结集出版《我论鲁迅》,声言要继续骂下去,胡适公开站出来坚决阻止了,胡适始终对鲁迅有相当高的评价,从不把个人的喜好放在公正之上,充分显示了胡适的豁达大度。

(3)、对胡适先生的初印象,来自歌曲《兰花草》,他是作词。大师级人物,写出如此清新雅致的歌词,耐人寻味,令人敬佩又吃惊。

(4)、此次修订,编者广搜论红文献的原始手稿本和不同排印本,并加以严密校勘,参考互证,目的是厘定出接近原稿的本子。读《胡适论红楼梦》,可知道我们早前普遍知道的一些关于胡适论红的说法,有明显的讹谬和缺漏。例如,1961年2月24日胡适答赵聪函,《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以及以此为底本的坊间各版本有这样的内容:

(5)、《学衡》对新文化倡导者的攻击,造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使这阵营中原来意见不和的人团结在一起。譬如说,胡适就站到他那伙激进的朋友阵线上去。可是,一旦反对派销声匿迹以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内的自由分子和激进分子的意见,便分歧了。值得注意的是胡适和陈独秀二人早就分道扬镳。陈独秀在1920年成了中国共产d的创办人,随后在上海和广州两地还继续编《新青年》,虽然这本杂志这时已成为d的宣传刊物,影响力也少了。(陈在共产d的领导地位到1927年被褫夺了;1942年逝世,死时极其失意。)胡适则继续留在北大,所交的朋友中,有不少是留美或留英学生,如陈源、徐志摩和陈衡哲等,相处颇为融洽。他兴趣极广,对考证和批评,文学和政治都有研究,这些都可在他创办的几个刊物中看出。虽然他自始至终对新文学的前途关心,对当政的国民政府亦时进谏言,他真正的兴趣和贡献却在文学和考证功夫上。他对几本中国古典小说的源流和作者的考证,真是国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6)、胡适不提倡东方圣人那种无为。人生在于奋斗,即使在潦倒的窘境,也要对前途有起码的乐观和自信。一步一步都可以踌躇满志,把每种进步都看成是巨大的希望,这正是胡适对于人生的乐观。

(7)、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不怕,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的利害”。在胡适看来,中国被传统政治文化统治了二千多年,个人被彻底扼杀,造成了中国的僵死和落后。

(8)、胡适收集了大陆批评他的文章。有问:“这几百万字的巨著里,难道就没有一点学问和真理?!”

(9)、——这就是胡适。他举起了箭垛,不怕人们的攻击。他不会鲁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或者说,是他习惯性的思维、眼光、情怀和胸襟凝聚起来的勇敢,使他超越了国界,尤其罔顾了对敌国的仇恨。

(10)、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11)、“没有肯为自由而战的人民,绝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出现。”

(12)、   后来毛彦文到了台湾,胡适看她孤身一人,大半生漂泊,经济窘困,渐渐年龄大了,身心亦受到病和痛的折磨,鼓励她写传记,悯其无儿无女,让作品得以留下“雪泥鸿爪”,延续她的精神生命。越是孤独,越是要给心灵一个安放的地方。毛彦文心想早已改朝换代,自己已被人们遗忘,很少有人问津,谁还会关注她的人生,在意她的悲欢。便凄然地说:”谁会看呢?”胡适信心十足激励她说:"我看。“在胡适的支持鼓励下,将这一生的主要过往人情,单篇发表,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烟云和际遇。

(13)、数年后,聂华苓撰文——政治在我眼中,一场又一场的戏。我关怀实际政治,而不喜参与。我感兴趣的是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就凭胡适那个人物,就堪人回味。

(14)、胡适的胃口真好,饭量也真大。真是不把赵家当外人,开门见山,先满足口腹再说。好在马肉管够,可劲儿造!后来,胡适得知真相,总与朋友笑谈,杨步伟蒙混他吃马肉的故事。

(15)、看“庚辰本”的残缺状况,——已写到八十回了,而尚缺六十回与六十七回;十九三回显然是后来补写的(此三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故没有分开,也没有回目;二十二回未写完(此回也是甲戌本没有的),“此回未成而芹逝矣”。此皆可证甲戌年成稿止有此十六回。(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051-00)

(16)、这个时期,对胡适的批判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在中共中央贺淮海战役胜利电文中说:“现在南京城内尚有头等战犯……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企图继续作恶。”二是稍后由“两个小人物”引发,以周扬、郭沫若为首的文化界手持上方宝剑,借批判红楼梦研究,在学术领域大张旗鼓清算“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出版批胡文章8本,达三百万字之巨。三是1950年及其后再版的《新名词词典》等工具书,将胡适定性为“头等战犯之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以及“美国走狗,蒋匪奴才”,彻底地进行妖魔化。1956年2月,在接见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说过一段话,算是对胡适批判的盖棺定论:“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17)、胡适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而逐渐走红的,他本人道德高尚,市面上也有许多他的作品例如他的书籍以及杂志等。通过他的作品便可以看的出来他个人的思想前卫,他并非是那种封建思想的故人。他的作品吐露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从而大家也根据他的作品得知他本人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逐渐他的作品流落到了大街小巷,在这一刻他便已经成为了网红,他的经典语录也在大家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游走,终成为当代有名的网红之他的名字深深的刻在大家心中,成名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的,

(18)、1926年胡适赴英国参加庚款会议期间,在伦敦、巴黎图书馆查阅了近150个卷子,找到禅宗的许多敦煌史料。这里有胡适的许多心血,“光在巴黎共化了16天的时间”。材料“影印带回国,尚未一一整理”,即请研究佛教的著名学者汤用彤来参观,供他利用。汤用彤治《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就利用了这些资料。

(19)、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 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20)、充和说:“胡适对汉思也很好,我们在一起,总是在说笑,很愉快的。”

4、胡适的介绍

(1)、1961年,胡适主持博士候选人口试,学生罗锦堂的论文是《现存元人杂剧本事考》。尽管胡适对此很有心得,又年老多病,还是借来一大堆书,每晚用功到二三点钟。口试结束后,胡适将曲学的一摞卡片连同旧作《再谈关汉卿年代》《读曲小记》抄本送给罗锦堂。这是胡适一次主持博士学位的口试,翌年便辞世了。

(2)、胡适晚年期的思想,与他中少年期的思想没有什么出入,所以正如唐德刚先生所说,读过胡适《四十自述》的人,在这一本口述(《胡适口述自传》)中很难看到新东西。但是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提到:“所以吾人要了解晚年的胡适思想,只可在胡氏心到口到之际,于私人朋友谈笑之间求之。胡先生没有梁任公那样憨直。对自己思想挑战的文章,在胡氏著作里是找不到的。”

(3)、“劫”画之人为什么至今不发表画上诸名人题咏呢?因为这些题咏足以证实画上的人不姓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发表了原有的题咏,这画象就没有引人注意的资格了。(本修订本底本,台北胡适纪念馆藏档,档号:HS-NK01-068-00)

(4)、胡适的大名在我国也是鼎鼎有名的,但是他的学问却并不出众,也许在那芸芸众生中他的学历也就是平淡无奇的历史。有许多人好奇他究竟是怎么成为学术明星的,毕竟他也没有什么学问。对于胡适而言,他却是一个开辟新天地的开始,他自成一派,通过自己优秀的自学成才,终成为了优秀的学术明星。

(5)、随后,赵元任、杨步伟(赵元任妻子)写给胡适的信中——你们有这种好风水的地方,所以出了你这个人。

(6)、“自由主义的基础在个人主义”。胡适强调自由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并以易卜生的个人主义作为经典话语,鼓吹个性解放。

(7)、1948年4月,老蒋实施所谓的“宪政”,想做有实权的行政院长,让王世杰再三鼓动胡适,做行宪后第一任虚职总统,胡适勉强答应,但在国民d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会上被否决(据罗家伦日记,只有他、吴稚晖两人发言赞成蒋不做总统),忽悠了胡适一把。1954年2月,败逃台湾的老蒋又提议让胡适竞选“总统”,不断派人游说,胡适不断谢绝。

(8)、胡适认为“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

(9)、1927年,胡适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然后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在上海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上结识蒋介石。

(10)、胡适致答辞时毫不领情,开口第一句就是“总统,你错了!”

(11)、胡适提出的以上诸问题,迄今也没有完全解决,所以“新红学”才长盛不衰。因为“新红学”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具有不断修正谬误、完善自我的品质,所以,新红学的短处是能得到自我修正的。我们耳熟能详的所谓“自传说”,就经过几代新红学家的反复辩难与论证,得到修正,不再将《红楼梦》视作呆板的传记,而是将其视作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也是随着新材料的发现不断纠正旧说,朝着更加接近历史真实迈进。要之,研究胡适开创的新红学,我们应采取宋广波先生2006年就提出的态度:研究胡适,发展胡适,超越胡适。

(12)、那年8月的一天,阳光明媚,身着高领旗袍的吴健雄初见袁家骝,她生命里的另一半。热情的袁家骝带着吴美女到物理系一一参观,做过X光晶体衍射光谱实验的吴健雄,看到柏克莱物理系各种不同的实验室,先进高端,羡慕不已。于是改变原先计划,决定留在柏克莱念书,和袁家骝成了同班同学。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也给了他追美人的一个契机。

(13)、旧社会虽然有“女大不是妻”的说法,但这并没有成为两人的障碍。胡适13岁,江冬秀14岁时,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完成了订婚,从此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4)、自由被伤害,首先来自政府,这是启蒙思想的价值观。美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常识》这本“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中,直言不讳“在好的情况下,政府也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在糟的情况下,它就会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恶。”

(15)、胡适后来说——他当时就发现了,像傅斯年这样的学生,国学根底比他还好,所以他常常提心吊胆,激励自己,要加倍用功。

(16)、*主播简介:佳萌,电台主播,爱小说爱美食,幻想一夜暴瘦。能够听到我的声音就是缘分,愿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生活。喜马拉雅FM:佳萌的声音。

(17)、在这个文学革命的开始阶段,因为只谈理论,没有行动,所以当时一般守旧的文人学者并没有太加以理会。可是这个运动,居然在全国闹得如火如荼,这就令他们大为吃惊了。但无论林纾也好,章士钊也好,这批国粹派分子中再没有人能为保存固有文学和文化提出什么动听的理由了。反倒是当时不少第的学者,如王国维、梁启超、胡适等人,拼命地学习西方文学和哲学,使国学研究,气象一新。另一方面,那班自封为卫道派的人物,由于他们不肯面对西方之挑战,故步自封,所以越来越追不上时代了。他们攻击白话文时,只说它粗野累赘,不及文言文之简朴优雅。其实,他们没说中要害。新文化运动后面大的危机是参与其事的那些人自信心太强,思想未成熟,做事犯了独行独断的毛病。不过,任何文化若遭遇到这么巨大的方向变换时,也难免犯这种毛病的。

(18)、1895年3月6日,恩格斯去世前五个月完成人生后一篇政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有后人视为其“政治遗嘱”。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修正,反思暴力革命,支持合法斗争。“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旧时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对旧策略必须加以修正。德国人作出的利用选举权夺取我们所能夺得的一切阵地的榜样,到处都有人效法”;“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d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19)、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美人的故事,是因为她们总是有故事。

(20)、正是以胡适这些"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桥梁"的前"五四"白话诗为标志,中国诗歌结束了其几千年来在古典形态里的发展变化,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新的艺术形态,转换了中国诗歌古典与现代的题型,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新诗纪元"。

5、胡适的成就有哪些

(1)、于是,精于经济的江冬秀便请人写信,连续去函催索,语气态度丝毫不客气,对图书馆老板实施釜底抽薪,终夺回了利益,为胡适解了围。

(2)、此信不特说明了胡适的厚道和率直,也表现了他“学术救国”的情怀。——正如1926年他在讲演中所说:“救国不是摇旗呐喊能够行的,是要多少多少的人投身于学术事业,苦心孤诣、实事求是的去努力才行。……日本很小一个国家,现在是世界四大强国之一。这不是偶然来的,是他们一般人都尽量的吸收西洋的科学学术才成功的。你们知道,无论我们要做甚么,离掉学术是不行的。”

(3)、他说: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

(4)、这个政治纲领一发表,就引发一场“改良和革命”的激烈争论,激烈的批评来自革命阵营。暴力革命的逻辑和使命,不能接受、也不相信温和改良。签名者之一李大钊给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写信解释,“好人政府”是当前混乱局势中一种差强人意的办法。陈独秀回信批评,把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放在“好人”当政上,实在是“跪着造反”。以“飞飞”署名发表《评胡适的“努力”》,认为胡适“所打的图样是要在破漏将倾的房子上添补丁,添那不可能的补丁,这不但徒劳无功,且更阻止革命的发展。”

(5)、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上的一个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所以免不了也常谈学术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过他摆当时颇为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此外,在教授会上,在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会上,在北京图书馆的评议会上,我们也时常有见面的机会。我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6)、没有哪个读书人不爱书,她深知,这些都是胡适心爱的东西,如果失去,丈夫可能会很心痛。后来,胡适在信中感激地说道:“北平出来的教书先生,都没有带书。只有我的七十箱书全出来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大功劳。”

(7)、英雄很容易惺惺相惜,优秀的人与优秀的人相遇,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只要他们的眼神一对接,就会撞出火花,这火花可以是爱情,也可以是友情,还可以介于这二者之间。

(8)、应该说,受过胡适熏陶的毛子水,对胡适的评价并不过誉,也可看作是那一代学者共同的声音,与之相呼应的,前些年,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李慎之也说过,胡适属于21世纪。这句话不知是科学预言,还是言过其实,但作为胡适的安徽老乡,我当然期盼它是真的。还有那个桀骜不驯的文化人李敖,几十年来不知开骂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多少“大人”、“名人”,从孙中山、蒋家父子到连战、陈水扁,无一放过,他在访问北京大学时却提出自己愿意捐款34万元,为老校长胡适在北大建一座铜像。誉满天下,20世纪前半叶吒咤风云的胡适,却迟迟不能在北大塑像,也可以看作六十年来胡适在大陆风云变幻的缩影。其实,自从胡适只身出走之后,北大就与胡适,与那一代学人告别了。尽管胡适离校前,给文学院院长汤用彤留言:“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但此一别,胡适终究没有回来,北大也很快抛弃了胡适,无可选择地卷进了历次政治漩涡。

(9)、1958年,胡适应蒋介石的邀请,从美国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在任职典礼上,蒋介石要求“中研院”担负起反共抗俄等政治任务。胡适直言不讳地说:“总统错了”。“我们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气得蒋介石当场发作,被陈诚拉住;当天晚上服了安眠药也未能入睡,抑郁的情绪持续了一周难以消解。——胡适不可动摇的理念是:“只有d派的立场,决没有客观的判断。”

(10)、季羡林留德十年,回国后,担任北大副教授,后升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胡适时任校长——

(11)、胡适生病,她关怀地写道:“我今天听他说你今天不狠(很)好,我心里好比刀割一样……”胡适很喜欢江冬秀的信,一直催她多写。

(12)、1953年3月12日,胡适给杨联升信中,谈到日本学者反对孤本复制,这样就不“孤”了。以孤本自持,不利于学术研究,胡适认为学术是“公器”,所以他并不赞成。

(13)、在胡适以前,白话文、新文言体和汉字拉丁化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政治上和教育上的需要而已。早期的社会改革者在提倡白话文的时候,从未想到要涉及文学的范围去,而白话小说的作者,亦从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中国的正统文学。因此,胡适在白话文运动的贡献是显著的:他不但认识到白话文的教育价值,而且还是第一个肯定白话文的尊严与其文学价值的人。在他看来,中国文学能有今天的成就,乃是因为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通俗的作品以非正统文学姿态出现的缘故。他在《新青年》早期的文章里,在《白话文学史》上卷中,都曾一再从中国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发展史中引用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依此看来,当时倡导白话文学,不但不会与中国文学的传统脱节,而且还是这传统继续发展下去的可靠办法。

(14)、这是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令周汝昌终生感动。他与四哥周祜昌毕生研究红学,呕心沥血,取得辉煌成就,显然与胡适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周汝昌曾作诗抒怀,其中一首是:

(15)、吴健雄与袁家骝夫妇都是科学家,俩人有共同语言与志向,目光朝同一个方向凝视,因此被誉为“神仙眷侣”。吴健雄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享有原子弹之母、中国居里夫人、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的称誉,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这是因为她从不像别的美女一样,把时间浪费在感情纠葛上。譬如民国著名才女林徽因,如果不是在感情上分散了太多精力,是不是会在事业上的成就更为突出?

(16)、胡适斩钉截铁地答复:“没有学术自由,哪里谈得到学问?”

(17)、刘哲,笔名刘梦园,祖籍浙江诸暨人,生长于陕西西安,专职语文教师,热爱写作,文章多次被省市电台选用并登载在杂志上,省市征文获奖者,首届原创lp大赛十强作者。

(18)、胡适雄文,震惊朝野,引起轩然大波,立即引发大辩论,同道、读者纷纷声援,标志着人权运动的开始。蔡元培称赞胡适“振聋发聩,不胜佩服。”国民d的权贵老爷们却恼羞成怒。

(19)、胡先骕大力出击,胡适却没有回应。胡先骕曾说:“此文出后《新青年》《新潮》两刊物中迄无人作一文以批评之,仅罗家伦曾作一讥讽口吻之短评而已”,但罗不足以与他抗手。不过,论战双方因为都经过西方自由主义的洗礼,言论不合并没有影响到友谊。后来胡适的声望和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胡先骕所领导的中国植物学事业也需要胡适支持;胡适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地位,也需要胡先骕等科学家来维护,尤其是在中基会、中研院等范围内。这以后他们没有发生公开的争论,胡先骕也曾为胡适主办的同人刊物《独立评论》写稿。1925年他们在上海合影,胡适题名为“两个反对的朋友”,也可以看出两人的胸襟。所以在1927年胡先骕与吴宓谈《学衡》今后办刊的方向时,胡先骕有“胡适对我颇好”的话。

(20)、不久周汝昌拜访胡适,初交之际,便冒昩地开口借四册十六回抄本《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要知道,1954年派田家英到北大图书馆借阅善本《红楼梦》,被婉拒,而胡适此书是海内孤本,价值连城。没有想到的是,胡适从书橱中抽出来递给周汝昌,风轻云淡,涟漪不起。——时间在这里停顿;又忽然像有一阵春风扑面而来,使人沉醉,令人沉默,然后叫人沉思……

(1)、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

(2)、“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

(3)、在适之先生的书房里,傅斯年讨论的内容虽听不出,但他是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左一句“先生”,右一句“先生”,恭敬顺从的声音,却声声听得很清楚。我所见任何一个胡适学生来见胡适,没有一个像傅斯年这样的。

(4)、鲁迅曾发表过《“好政府主义”》等文,实则抨击胡适的盟友梁实秋,却也含蓄地批评胡适“软弱”革命立场。

(5)、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蒋中正的挽联对此进行了高度概括“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6)、上世纪三十年代,赵氏夫妇爱旅游,一次经过歙县,胡适的老家,山清水秀之乡。

(7)、觉得本文不错,就为他打赏吧。你每打赏一次,就为新丝路文学基金捐款:1元。

(8)、胡适任职驻美大使时,江冬秀屡次写信劝谏他专心教学,远离官场。她了解胡适的脾性,知道他性格老实厚道不圆滑,不适合官场。

(9)、不过舆论尤其是民间舆论和部分知识分子小团体内的舆论当中,胡适的地位提高的快。这和当代的历史背景有关。

(10)、美女学霸从来都文理兼优,吴健雄不是天生的理工女,而是她的天分决定了她做什么都可以很优秀,历史可以学得那么出众,得到名师们的一致满分,物理可以学得那么牛叉,竟然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

(11)、傅斯年,绰号“傅大炮”,有才有德,只是直率的性格,一般人吃不消,是一位敢在蒋公面前,翘着二郎腿,吞云吐雾的人物。可是也有例外,胡适的学生罗尔纲,曾在胡适家中做学生,回忆——

(12)、胡适曾在周汝昌给他的第一封信上批道:“许他一切可能的帮助。”——胡适践诺了自己的“心誓”。

(13)、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书中给他相当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14)、与这“决心”矛盾的是,胡适并不甘心坐“冷板凳”,对政治、改造社会有浓厚的兴趣和抱负。1915年5月28日,回国前两年的日记中就自警:“吾不可不周知博览,以为他日国人导师之预备。”1917年6月1日,胡适写了首白话诗《朋友篇──寄怡荪、经农》,作为《将归诗之一》:“今当重归来,为国效奔走。”

(15)、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16)、对于莫利逊文库的建议,我没有积极意见。我个人以为此种用私家钱购买去的,或可不必讨回。如北平东厂胡同之东方文化图书馆,是用庚款建立的,既在北平,可以没收;上海之两三个研究所,也是用庚款建立的,也可以没收。其余用庚款建立维持的文化,若不在中国,——如京都帝大之东方文化研究所,——也就不必问了。此项研究,我们似宜鼓励日本继续维持。

(17)、胡适提倡白话文,坚持俗字入诗。其实俗字入诗也不新鲜,历史上许多诗人也曾用过俗宇。胡先骕说,俗字能否入诗,应该以能入诗者为限,即入诗后应能增加诗感诗味,而不是什么俗字都可入诗,并且举了很多例证。他说《尝试集》仅仅是白话,而不是白话诗。“夫诗之异于文者,文之意义,重在表现。”(denote,诗之意义,重在含蓄connotative与暗示suggest)他批评胡适的白话诗,实际是取消诗文差别,以文为诗,以白话本身为诗,诗的特点被消解了,只保留从外国借来的分行排列。

(18)、所以胡适并非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思索的是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应该拥抱世界。

(19)、六十年前,当意气风发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胡适这个没拿过枪也没参加过战争的人,已经被宣布为第55号战犯了。他的小儿子胡思杜在革命思想的洗礼下,在国内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决心跟他划清界限,投入新社会。胡适是那个时代的名士,儿子批判老子的文章很吸引眼球,香港《大公报》适时予以转载,尽管胡适读了小儿子的文章,不大以为然,只是把当天剪报粘贴在自己的日记里,但大陆对他的大规模批判已经箭在弦上。

(20)、《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夏志清教授名著AHistoryofMordernChineseFiction的中文译本。夏教授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论述了中国自文学革命至6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前夕小说的发展;他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也是凭着这一股精神,夏教授以过人的识见,对许多现代小说家重新评价。

(1)、《胡适论红楼梦》是宋广波先生“胡适与红学”研究系列的先起步的一部书,2005年曾以“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为名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此次修订,总共收入胡适各类论红文献214篇,较北图版《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多出45篇,较上海古籍版《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多出125篇。

(2)、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3)、欣赏吴健雄,更欣赏她对恩师胡适的倾慕,纯洁又克制,从没影响到夫妻感情。

(4)、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认为低人一等,自信的女人迷人。我们能做的是在人前风轻云淡,人后拼命努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