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论述(精选好句113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8-20 01:05:15

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1、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外国

(1)、谢谢各位,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概念。

(2)、正方王信国:对方辩友,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不告诉我们答案。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康德的主张到底是有没有道德?

(3)、好的,对方同学又指出了另外一点,说人的恶是因为人有欲望,人有这样的本质,那我就不懂了,为什么欲望一定带来恶呢?我今天喜欢一个女生,这个女生也喜欢我,我们都想跟对方结婚,我们组成美好家庭,这是恶吗?(笑声、掌声)再说吧,人有本能,人肚子饿了就想吃饭,那人跟狮子不就是一样了吗?对方同学您如何解释呢?

(4)、反方蒋昌建:你说荀子说错了就说错了吗?那要那么多儒学家干什么?(笑声、掌声)

(5)、第二:人性本恶是日常生活一再向我们显示的道理,从李尔王不孝的女儿们到《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从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恶人恶事真可谓横贯古今,不胜枚举,难道我们还要对着《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穷凶极恶这四大恶人来谈什么人性本善吗?

(6)、逻辑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那残忍的自私性”许多同学、朋友们请将带有玫瑰色的眼镜摘下吧!就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这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的行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7)、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8)、压力骤减的反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个漂亮的反问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9)、①如果人性本恶,怎么教化也无法向善的,能被教化还是因为有善根(鸟天生会飞,教化一下就能飞;人天生不会飞,怎么教化也飞不起来):人性根源点论

(10)、虽然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极力主张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人类可以形成道德。但是想想看,如果人性本恶,人类一切道德规范都是作为人类大的利己手段。当道德成为手段时,道德还是道德吗?也就是说,人一旦违犯道德而不会受到处罚,人就不会遵守道德的约束了。深夜两点我走在道路上看到红灯,如果人性本恶我就会闯过去,因为不过是为了个人方便。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遵守交通规则。

(11)、   人性本善,但我方并不否认人类社会存在恶行。我认为恶行的产生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没有人生来就会行恶,他一定是有所经历才会导致行恶这一后果。对方辩友可能会提出质疑:有许多犯罪行为并不是从外界接受的,而是人的自然属性——欲望驱使人们坠入行恶的深渊。我曾听过一则故事:一人问拾粪老头,你梦想的事是什么?老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要是这条大街每天有拾不完的粪该多好哇!”这则故事可以很好地解释质疑:人的欲望往往是和身份相配的更高一层别的。要是这一老人享受到温暖舒适的住宅,美味精致的佳肴,有了权,有了钱,他的答案可能就大相径庭了。我方认为,有欲望导致的行恶是外部环境不断刺激的结果,不能说明人性本恶。

(12)、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13)、三轮较量之后,正方台湾大学是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对反方的“后天教化论”连续施压,不仅可以产生很好的现场感,也给对手制造了巨大的压力;

(14)、这种想法是否合理呢?这还是新事物,还没有得到实践证明。如果你损害了社会基础,就会给下一代或者更下一代人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有两种制度摆在你面前,一种是得到实践检验的,另一种是尚未被检验的,而我又是保守派,我肯定会选择前者,至于后者是否可行,为什么不留给其他人、让他们证明呢?

(15)、人一出生便是为了生存下去,所以说,一个人刚生下来是给别人带来麻烦也好,还是刚出生是心地纯洁善良,不会做伤天害理之事也好。

(16)、正方王信国:所以他后变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本心,他的根源是善的。(掌声)

(17)、反方季翔:如果恶都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那外部环境中的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18)、①能被教化吗:种瓜能得豆吗、人与鸟、驯兽师与狮子

(19)、曾经有研究者在解析本场录像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反方复旦大学没有回答正方的任何问题,只是一味回避问题。

(20)、  假设人性是本善的,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导致本恶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个观点有实证科学的支撑。相比于纯哲学的探讨和西方社会契约的假设(西方很多学者都认为社会契约论的前提假设根本是臆造和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实的),这个观点有他进步的地方。但人性本善是不是的,也不能得出的结论,就像罗老师说,人素质再高,也会内心里嫉妒,羡慕恨,也就是人有他内心阴暗的一面,这也是无法反驳的,是客观经验普遍证明的,但是人通过社会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价值观的内在影响,耳濡目染的教育影响,人就越来越成为一种拥有理性的自律的动物,与纯感性相比,他们能够克制自己的恶的想法,久而久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内心的恶被善良所压制。以此为基础,既然人性本善,那么,构建大同和谐社会就成为可能。

2、人性本恶论述

(1)、恶行的发生: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社会属性却推波助澜,人性就会更加堕落

(2)、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进行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如果人性真是本善的话,那孔老夫子何必诲人不倦呢?不赞同的人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本善的,但是现实、历史、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弃恶扬善。

(3)、反方蒋昌建:我方一辩已经解释了。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在评选模范丈夫时,你能告诉我,这个模范丈夫本性是好的,就是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吧?(笑声、掌声)

(4)、   换言之,既然“性”在孟子、荀子那儿不是指人的本质或本性,而只是指生来就有的一些属性,那么所谓“性善”“性恶”也只是指这些属性之善恶,涉及不到人的本质或本性是善还是恶。把“性善/恶”理解为人的本性善/恶,或人性本质上是善/恶的,并不符合古人的原意。由于把性善论理解为人性本质上是善的,很容易得出结论说,这是对人性过度理想化的认识。 

(5)、在外出旅行和访问期间,我会注意观察一个社会、一个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会思考为什么它们运作得好……人的思想不只来自阅读,你可以从书本中获取,但如果你不把书本知识同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书本知识就无用武之地。我自己经常会把读到的东西同自身情况结合起来……

(6)、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7)、反方蒋昌建:如果人生来就是善的话,那我想那个“宝贝”纸尿布怎么那么畅销啊?(笑声、掌声)

(8)、反方季翔:对方始终没有告诉我们,既然人性都是本善的,怎么会有人变坏呢?

(9)、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自然界的恶劣条件决定人类社会自雏形开始便不可避免存在弱肉强食,生存竞争的局面。人性之恶作为人心之本也由此根植。但人类作为拥有高级智慧与文明的生物,与动物的明显区别在于人能正视本心,正视不足,寻人性本恶之源,从而加以改造、引导,使之符合客观社会和时代潮流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和谐大同。

(10)、正方吴淑燕: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

(11)、无论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一)、人与鸟(正二)、驯兽师和狮子(正三)”、还是“扶老太太过街(正一)、孔子的动机(正二)、善人恶人来教化(正三)”,正方以这些生动鲜明的例子对反方的“后天教化论”进行压制,打法简单直接刀刀见血,更不要说例子之间还存在着很好的配合衔接。

(12)、   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指出的那样,古汉语中没有“本质”一词,现代汉语中的“本质”一词严格说来来源于希腊哲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本质”一词指存在于事物背后、代表一事物成为该事物(“是其所是”,totieneinai等)的属性。在希腊哲学中,“本质”代表变化不定的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实体。然而,在古汉语中,“本”有两个基本含义,均与西方的“本质”概念含义差别甚大:一是指根本,甲骨文中相当于树的根部;二是指开端,比如“本来”、“原本”之类。因此,虽然古人后来也有了“性本善”的说法,但是古汉语中的“性本善”却是指“开端是善的”。比如在《三字经》的“性本善”,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正是这个意思,丝毫没有“人性本质上是善的”意思。 

(13)、第对方二辩说,人一教一学就能够会善,那我们看到好多人他们做恶事的时候,是不要教,不要学,就会去做的。(笑声、掌声)

(14)、   只要我们认真考证一下即可发现,所谓性善论代表儒家人性论的主流的说法恐怕是成问题的,至少在多数历史时期并不成立。 

(15)、读完全书,无论是否同意平克的结论,我相信,至少读者会对他的专业态度和学术精神抱以深的敬意:中文版全书约1000页,仅注释和参考文献就占了100页,索引占了100页。用功之深,用力之足,令人惊叹。就该书所涉猎的领域而言,每个领域都可谓是一个宏大课题,数本专著都难以概其全貌。而平克所做的就是,对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旁征博引,将其作为论据,贯穿于故事的讲述之中,形成论证过程,终得出结论。结果,读者发现,往往要读若干本不同领域专业著作才能领会的道理,作者一本书就把它们融会贯通了,且整个讲述过程有理有据,逻辑连贯,清晰易懂。

(16)、   然后让学生写一篇辩论稿:对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你的立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要求:论辩陈词在观点上必须有破有立,批判对方观点时要抓住要害,陈述自己的观点则要有理有据。

(17)、作出了一个个生死攸关的抉择,经历了一次次重大的危机,我的眼光、雄心和辨别轻重缓急的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相信这种变化将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所谓的“硬件”(即我的身体、精神和情绪)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我的“软件”(也就是我对上帝、荣耀或金钱的看法)已经受到了人生阅历的深刻影响。

(18)、人们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或者说应该是平等的……但这种想法现实吗?如果不现实,那么追求平等就会导致倒退。

(19)、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孟子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仁义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鱼。

(20)、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3、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200字

(1)、(2)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为什么就是后天的,不是本性?”

(2)、①自然属性: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

(3)、   其有清一代,由于汉学大明,虽然支持性善论的人仍不少,但在乾嘉汉学内部,恐怕也不能说性善论就很稳固。严格说来,从王夫之到戴震、阮元等人,基本上是用更加接近于荀子的人性观念来理解孟子的人性论。比如孙星衍、俞樾就明确反对性善论,清末三大儒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均明确表示不接受性善论。康有为倾向于认为人性有善也有恶(接近于杨雄),梁启超更倾向于接受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之说,章太炎认为孟、荀人性论各执一偏,皆不如孔子性近习远之说为妥。 

(4)、(2)为“后天教化论”提供“价值高度”(人类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理论支持”(“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弃恶”)、“现实依据”(“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

(5)、   第从个人成长初始来看,人从出生伊始,性本恶的特点充分暴露。有人说小孩子天真无邪,但若真没有邪念,为什么不满一岁的幼儿知道与人争抢食物和玩具?为什么大一点的孩子总是不自觉地欺负年幼弱小的弟弟妹妹?为什么校园欺凌、考试作弊、违反校纪、辱骂师长父母的行为在初等年级甚至学龄前儿童身上屡屡发生,而且不在少数?可见,人自成长开端,其心智尚未开启,无知多于自觉,而在这种朦胧混沌的状态下暴露出的种种恶行便更能体现人性本恶。

(6)、   首先,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都没有使用过“性本善”或“性本恶”这样的表述,孟子的典型说法是“性善”,荀子的典型说法是“性恶”。须知,“性善”与“性本善”、“性恶”与“性本恶”一字之差,却有重要的含义之别。因为“性本善/恶”很容易被理解为“人性本质上是善/恶的”,“本”在现代汉语中极容易被理解为“本质”。

(7)、正方王信国: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是因为教育跟环境的影响吗!我倒请对方辩友直接回答我们问题嘛,到底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请你告诉大家。

(8)、我个人觉得,有观点就需要有充分支持观点的论证过程,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圣贤之人,而全部认同他们的观点,同时要时刻保持质疑精神,上述画红线的部分是我觉得他们论证不严谨的地方。

(9)、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10)、平克拒绝非此即彼的人性两分法。无数事实证明,人性中既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在基督教看来,人之恶就是原罪,每个人与生俱来,要想去除原罪,就只能靠耶稣的救赎。这是一种宗教的人性两分法。依照平克的看法,由恶到善,人性的光谱很长,用不来概括人性更为恰当。同时,平克十分警惕那种“善恶各占一半”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当今行为经济学中十分流行,比如,著名的卡内曼的“系统1”(直觉)和“系统2”(理性)理论。善恶各占一半,通常隐含着,向善的努力可能毫无意义,终导致与两分法一样的人性宿命观。这是平克坚决不同意的。平克的观点是,在人性善恶的光谱上,多一份向善的努力,恶所占的光谱就短一分,善所占的光谱就长一分。人性尽管不,但人类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趋向。

(11)、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个宗教、任何一种思想都无法征服世界,或者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塑世界。世界的多样化特征太明显了,不同的种族、文化、宗教、语言及历史要求各国通过不同的道路实现民主和自由市场。在全球化的世界,各个社会因卫星、电视、互联网及便捷的旅行条件相联,因此各个社会就会相互影响。

(12)、如果对方辩友说今天坚信,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都是往恶的方向移动的话,我方今天没有话说。

(13)、   首先,现代自由民主制之父洛克(1632-1704)在《政府论》上篇驳斥时人以《圣经》等为据否认“人生来是自由的”、从而为君主专制张本的论调;该书下篇则一开篇就从自然状态切入,提出:①人在自然状态时,每个人都千篇一律地是上帝的创造物,因而都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任何人有高于其他人的特权,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说生来说从属于他人;②在自然状态,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不是任性,即没有人有权力根据自己的私人欲望随意处置他人。因为人人都知道,如果你不希望别人随意剥夺自己的自由,自己自然也不能随意剥夺别人的自由。③在自然状态,人人都听凭自己的理性和良心的指示,而不是凭着情感和一时冲动来支配他人。(参洛克,《政府论下篇:论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下篇,第二章:“论自然状态”.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1996年重印,页5-)上述三条中特别是第三条,是否可看成一种性善论呢?

(14)、第三:尽管我承认人性本恶,但不意味着人类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在于他白璧无瑕,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避恶,为了矫治本恶的人性,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真可谓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而有些人却坚持人性本善,言下之意人类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举,全盘推翻了!心痛之余我想请问,如果人性本善,那我们要道德观念,法律法规和交通法规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15)、正方许金龙:照对方辩友那样说的话,人性本恶,我们要教育干什么?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早就不成立,应该是“师傅领进门,教鞭跟你一辈子。”(笑声、掌声)

(16)、大家好!刚才对方同学谈得很多,我们就一一来检视到底善是本还是恶是本?到底善是表象还是恶是表象?

(17)、这两大“人性说”,就是性善论和性恶论。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似乎现在也得不到一个的解释。前者的代表思想家,是儒家的亚圣孔子;而持有“性恶论”的思想家,具代表性的是“儒法”兼修的荀子。

(18)、虽然儒家思想认为人性可以改良,但我一向认为人类就像动物一样,我不确定能否改良,但我认为可以进行训练,可以进行管教……你可以让一个习惯使用左手的人用右手写字,但你无法真正地改变其与生俱来的本能。

(19)、至于说到,善端是从哪儿来的?我告诉对方辩友,如果人人皆自私的话,那么人人都不能自私。因此制约、权衡中产生节制,这就是早的善源。至于后天的教化,它自然而然形成了。

(20)、我想从一个西方的神话故事谈起,虽然是神话故事,但是透过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一定的道理。在《创世纪三》中,记录了很多有关人性的神话故事,上帝禁止亚当和夏娃吃知识树上的善恶果,受到了堕落天使的诱惑,他们没能抵御住诱惑,犯下了错误,并躲藏了起来,当上帝问他们为什么躲藏起来的时候,他们说因为他们是赤裸的,“是谁告诉你们是赤裸的?”,上帝问,于是偷吃善恶果的事情败露了。

4、支持人性本善的观点

(1)、因此,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都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是角度与看法不同罢了。

(2)、移情、自制、宽容,这些都是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但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天使长,这就是人类理性。理性让人类情感和道德直觉不断升华(并非消灭感性或情感),理性让人类科技和人类思想不断进步,理性带来人类文明的繁荣与人类暴力的减少。

(3)、反方蒋昌建: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呢?第一个所谓恶的老师从哪来呢?

(4)、但是孟子的“性善论”就靠谱吗?人性本善到底能不能找到事实的依据?恐怕也没有。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四五岁的时候,脑海里酝酿过何等可怕的想法,我们真的“性善”吗?

(5)、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那种残暴侵略下的艰难岁月,较年轻的一代部长们也没有过这些经历。激烈的斗争造就了老一辈的部长们,我们中间那些身体虚弱、行动缓慢或者容易紧张的人就成为早期的牺牲品。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就是在达尔文所谓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人,我们都有强烈的生存本能。

(6)、   性善不等于性本善、性恶不等于性本恶 

(7)、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

(8)、②如果人性本恶,谁来教化我们行善呢?他会不会有恶的动机呢?孔夫子要教育我们行善,他们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恶的动机呢(人世间根本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因为一切道德规范都成了人类大的利己手段):真正道德论

(9)、理论我想问一个问题,既然社会是人构成的,那么外部环境中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不认为本能和欲望就是恶,本能和欲望无节制的扩展才是恶,孔子早就说过:“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所以认为人性本恶主要基于如下理由:第一: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晶,早在二千年前,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荀子的性恶论与犹太教的原罪说便已遥相呼应,而近代,从马基雅维里到弗洛伊德,无一不主张人性本恶,这难道仅是历史的巧合吗?相信不会是这样的,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一语道破天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时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多的思想”。另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对这样的真知灼理,至今未能幡然悔悟,这不由让我想起乔西。比林斯的那句话“真理尽管稀少,却总是供过于求”。

(10)、继续巩固“人性根源点论”和“环境影响论”:

(11)、在这一轮陈词中,正方二辩紧密衔接了本方的一辩陈词,以“人性根源点论”(人与鸟)和“真正道德论”(教化者背后的动机)为基础,结合鲜明的例子向正方的“后天教化论”发起了强势进攻。

(12)、对方辩友,今天说啊,人性有两层,一种是自然属性,是天性,再一种是社会属性,那种是后天的。

(13)、形式服务于内容,跨界服务于论证。平克通过论证所得出的大多数结论,观点清晰,毫不含糊。结果,这让该书在学界引发了巨大争议。自2011年出版至今,围绕该书所产生的争论从未停息。然而,无论如何,这丝毫没有掩盖该书巨大的学术价值。它获得了各界大拿的盛赞,令无数读者感到振奋。该书中文版,前六页选取了各界大拿的赞誉共计29条,可见一斑。这里举第一条为例。比尔·盖茨在其《盖茨笔记》中称赞该书道:“我这一生读过的重要的书……它不只是一项历史学术贡献,还是一项对世界的贡献。”

(14)、在笔者看来,将复旦大学简单粗暴定性为“花辩”,于学习和研究者而言流于肤浅和表面,于复旦大学而言更是千古奇冤。

(15)、正方蔡仲达: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16)、如果日本军队没有在1942年发动侵略,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统治或许会再持续1000年,但事实上在1942年就终结了。我从来没想过日本人会征服新加坡、把英国人赶出去,但他们确实做到了,还用残暴的方式对待我们,包括我本人也遭受过日本人的虐待……

(17)、正方吴淑燕: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人性要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18)、  第“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普遍现象所反应的本质。今日的孙小果案想必都有触动到大家,死刑犯人逍遥法外二十年,这能全部怪罪起父母吗?而因此牵连出的19位相关政府人员不更好的印证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吗?从章莹颖美国被杀案到民航医生被患者家属割喉;从古代“五马分尸”之刑到二战纳粹集中营,无一不昭示着“人性本恶”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所共有的。而若真如正方辩友所谓“人性本善”,我们又何须严刑峻法规范行为,维持秩序呢?又是怎样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致使如此多的杀人、放火、强奸行为呢?难道这是人性本善的结果吗?

(19)、我方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20)、正方王信国:我再说一次,善花为什么结出恶果,有善端,但是因为后天的环境跟教育的影响,使他作出恶行。对方辩友应该听清楚了吧?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泰丽莎修女的行为,世界上盛行好的行为,为什么她会做出善行呢?

5、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的证据

(1)、  从社会契约的角度看,人们功利的组成了社会的前提就是人性本恶会使人类走向灭亡。为了防止人类不断的自相残杀,就需要组成一个具有政治功能的国家实体。但人都是自私的,即使要求人们让出他的权利,也只是让出有限的权利自由来形成国家的权力。国家形成之后,随着国家介入治理的范围越来越广,功能自治的需要越来越强。加上,人类进入私有制之后,阶级的产生破坏了社会的正义,人们依赖国家某取阶级之间的的平衡。国家权力的强大意味着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自由的减少,义务的增多,这就形成了道德。国家权力的有效行使不但要求人们顺从国家的意志,同时更要变恶为善,人人都是善良的,

(2)、  既然是本,便应不教就会,或者极易暴露出来。看看脱去道德束缚的世界吧,战争的年代是有说服力的。对方辩友常说人有恻隐之心,可为何纳粹分子能惨无人道的屠杀无辜犹太平民?既然人有恻隐之心,那南京城中的三十万亡魂该向何人哭泣?看看不知道德的年岁吧,不谙世事的孩提是有说服力的。五岁的男孩可将三岁的妹妹卖掉换取自行车,幼年的娃娃可以虐杀动物而大呼高兴。对方辩友们,请看看本吧,别纠结于后天形成的世界而忽视先天的真理了。敢问对方辩友能记住自己婴孩时期的事情吗?显然是不能吧。既然如此,您怎么可以说人之本性会在别人落水之时产生恻隐之心?请正视这个朴素而又充满说服力的事实,恻隐之心是因为后天教化形成的。

(3)、人性的矛盾——改变与觉察。如果说懒惰是人性“恶”的一部分,那么改变就是人性“善”的一部分。从婴儿时期发展到青春时期,意识发展重要的结果就是「改变」,你不会像婴儿时期一样随地拉,随地尿,而是学会找个厕所。人的本性就是改变,其实改变对于我个人人生中的经历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是要看他当前有多好或着不好,而是看他是否原因做出改变。「改变」和「懒惰」是相斥的,维持不变的惰性和改变的动力始终是一对矛盾,也就是善与恶的矛盾。有些人选择拥抱懒惰,有些人拒绝懒惰,古埃及哲学家奥勒真说过,“善良意味着进步,以此类推,邪恶就是拒绝进步。”还记得文章一开头留下的一个问题吗?无知人的无法知道自己的无知,愚蠢的人不知道自己愚蠢。要想跳出这个死圈,人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就需要进行「自我觉察」,「自我觉察」和「自我蒙蔽」又是人性中的一个对立的矛盾。

(4)、当然,儒家思想虽然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正面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对于这些思想的利弊不是本篇重点分享,所以小鹿不过多的陈述,有空跟大伙聊一下东西方文化以及思想家之间的差异。

(5)、我们想要一个公平的社会,我们想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但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我们从来不会自欺欺人地认为存在两个在毅力、动力、敬业程度、内在禀赋等方面一模一样的人。

(6)、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孟子的核心思想之是人性本善。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曾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需要的。”如果世界是恶的,那就不会有千百年来传承的“人之初,性本善”,更不会有现在过着和平安稳生活的我们。我方立场是:人性本善。

(7)、第认识到人性本恶,其实并不是人类的羞耻。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着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其实,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假的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我们看到在神学灵光笼罩之下,人类曾经是相当的夜郎自大。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抹去了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人与动物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弗洛伊德则披露了在理性的冰山尖之下,人的巨大的本能的冲动与欲望。今天,我们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基础,(时间到)才能做到抑恶扬善。谢谢!(掌声)

(8)、如果你问美国人他们崇拜谁,他们会说罗斯福。但罗斯福手中掌握着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实力。

(9)、那人世中为什么有恶的表象呢?很简单嘛,我们都知道我们种西瓜只要丢西瓜种子就好了吗?我们还要施肥,还要浇水啊,而且一不小心,万一再下了十几天的大雨,那么西瓜不仅长不好,而且还会烂掉。

(10)、正方许金龙:我方早就说过的嘛!孟子说良心啊,你有没有恻隐之心,你有没有不安不忍之心,这就是良心嘛!你怎么不听清楚了呢?(笑声、掌声)

(11)、是一个伟人,他引领贫困的中国发展成今天的模样,成为世界强大的经济体指日可待。如果没有,中国有可能重走苏联的老路。

(12)、第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13)、反方严嘉: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交通法则教育呢?这不是后天让他向善吗?

(14)、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15)、我成长于三世同堂的家庭,这就不知不觉地使我推崇儒家思想,这种思想会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你的大脑。儒家思想认为如果人人都争做“君子”,那么社会就能实现良性运转。理想中的君子与绅士有些类似……这意味着不要做邪恶的事,努力做善事,孝顺父母,忠于妻子,好好抚养孩子,善待朋友,这样他就是忠于皇帝的好公民……

(16)、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孟子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仁义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鱼。

(17)、如果说呀,驯兽师可以改变狮子的本性的话,那么我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教狮子敬礼,也可以教狮子行善吗?

(18)、  我想在场的各位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之所以在这里坦诚布公的讨论善和恶,之所以有衡量善和恶的标准,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善”心。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争吵和打架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所谓的“幡然醒悟”是在静默沉思中产生的,是在对自身考量下孕育的,它是善的觉醒,因为善本来就在我们心中,不是外界的教育、压迫甚至制裁。

(19)、正方许金龙: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听了,从来没有听懂过呢?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说荀子说性恶,但是所有的学者都知道荀子是无善无恶说。

(20)、崇拜戴高乐是因为他有巨大的魄力。他的国家被占领了,他是个一星的将军,而且他代表法国……当英国人、美国人收复北非时,他前往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及尔,他在那里看到一位四星的法国将军。于是戴高乐说:“吉罗,你是一位法国将军,为什么还要让外面的美国士兵保护你?”他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他有勇气、有魄力。

(1)、  再者,抛开历史,谈谈现实,我们生逢盛世,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歇,这是恶。但归根到底,是少数国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的错误决定,部分民众在的错误鼓动下变得激进暴躁。当对金钱利益欲望无限膨胀,人们可能会滋生“恶”。我们无可否认,人是有欲望的,欲望本身无可厚非,但外界物质与精神的吸引可能会引起欲望的过度膨胀,进而滋生“恶”。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很多人秉持着善心,战争之下,有多少温暖动人的故事,有多少人对和平充满了渴望,又有多少人在极端条件下舍身忘我。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时代的进步,我们个人对善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我们逐渐学会对利益的取舍,这绝不是因为原有的是“恶根”。

(2)、善行的发生: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社会属性),人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

(3)、平克通过卷帙浩繁的论证和书写,告诉人们,人类文明的繁荣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优良的社会和国家治理机制,又要靠每个个体持续向善的理性努力,两者缺一不可。实际上,平克持有这样一种历史观:无论有没有上帝,无论人性是恶是善,无论暴力基因是否减少,历史的必然蕴含在人类的理性努力之中。尽管历史不乏悲剧的偶然,但从长远来看,偶然的挫败如同运气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在理性的努力面前都不值一提。同样,对于人类文明的未来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是否都在为哪怕一丁点的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而努力的方向,历史或多或少已经向我们指出了路径和方法。

(4)、后,对辩题的性质做出明确定性:这是一个事实判断的命题(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

(5)、第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把本恶的人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凶残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小孩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地摔死在石崖上。面对着原始人这种凶残的天性,对方辩友,难道还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6)、  第我方主张人性本恶的观点,并非否定人性是不发展、不变化的。如果真是如此,那此时世界必是狼烟滚滚一片混乱。荀子在提出性恶论是即说了“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其主张以礼来弥补先天的恶。而秦国乃至整个古代中国都主张严刑峻法,所谓“以毒攻毒”以治性恶。而在今天人民素养提高,社会环境趋好,法仍严但惩罚却有所减轻。这是人性变化发展的结果,也推动力人性的发展。经济学中说的“边际量”也印证了通过后天的教育、经历可以引导人类“性本恶”的想法走向善,这不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吗?若如正方所说“人性本善”,而人是变化的,那终世界可能成为由一个个充满恶意的“性本善”的人组成的世界,这无疑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失败。

(7)、作者:林欣浩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44bd2e7a458來源: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我的思想源自于我的性格……还有我的一些生活经历。当你的整个世界轰然坍塌时,你就会遇到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出乎意料的情况。我的人生就是这样。

(9)、在名誉方面,性恶论自然是无辜的。事实上,正如性善论不能使人们自动行善,性恶的意义不是让人们随意做恶。在其原始意义上,性恶论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生命本能。如果该生物要生存,它必须诞生。

(10)、为了考虑资料的完整性,还是把双方终的总结陈词放上来:

(11)、这是双方的第一轮较量,也是第一回合交锋,在前三轮陈词中,正方步步为营紧密配合给反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前面已有阐释,此处不作赘述),且自由辩论又有先发制人的程序优势,此时正当继续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可是自由辩论的第一个问题却不禁令人气绝,和此前三轮陈词毫无衔接可言,先前造就的攻击态势就此终结,当你给了对手喘息机会的同时,也就给了对手掐死你的机会。

(12)、这些素描,轮廓过于清晰,色彩过于艳丽,自然招来思想对立人士的异议。先不谈对书中观点的反驳,异议人士首先指出,平克陷入了“确证偏见”。也即是,先确立观点,再搜集各种有利于观点的论据来支持观点。显然,对于任何一本试图毫不含糊地表达和论证观点的书籍而言,这一指摘都适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异议人士需要针对书中的内容和观点给出有力的反驳论证。这是读者之福,也是争议的价值所在。就我目前所看到的反驳观点,要么误读了平克,要么根本站不住脚。

(13)、第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在历史的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尤其是在面对彬彬有礼、亲切友善的新加坡朋友面前,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明天会更好,这其中我们要感谢新加坡孜孜不倦地建立起他们优良的社会教化系统。人类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性的自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身成为恶,只要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起伪啊!

分享: